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本研究以凤丹牡丹籽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牡丹籽中脂肪油,测定其含油量为23.92%;所得牡丹籽油经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得出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牡丹籽油分离鉴定得到2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0.41%和77.93%,其中,亚油酸占24.62%、亚麻酸占49.61%。因此,通过分析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凤丹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判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杭白芍结实性状及其籽油品质,为芍药籽油专用品种培育及籽油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杭白芍的结实性状相关性和籽油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单心皮种子数和心皮长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蓇葖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株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8768%。(2)籽油测试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21.31%,油酸40.56%,亚油酸29.16%,亚麻酸22.11%,籽油不饱和脂肪酸91.83%,维生素E含量79.64 mg/100 g。因此,在选育高产品系时要重点关注单心皮种子数、心皮长和蓇葖果数等性状指标。杭白芍籽油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具备深入研究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月见草油中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月见草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月见草油中主要脂肪酸为硬脂酸(1.12%)、油酸(2.64%)、亚油酸(17.70%)、亚麻酸(68.95%)和花生酸(6.41%)。月见草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9.29%,适合作为营养保健油品。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亚麻种籽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种籽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种籽含油量较高,最高可达39.92%,超过36.57%的有5个品种。亚麻籽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其含量均值达99.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29%~92.25%,均值达89.36%,明显高于棉花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其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丰富,变幅为42.79%~57.06%,均值为49.51%,表现远高于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红花籽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则表现仅明显优于红花籽油和棉籽油。相关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分与油酸、α-亚麻酸呈负相关,与亚油酸、γ-亚麻酸呈正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显著负相关;γ-亚麻酸与油酸、亚油酸存在正相关,其中与亚油酸达显著水平;亚油酸与油酸存在负相关。分析可见,亚麻种籽具有适宜含油量和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亚麻酸含量优势明显,表明优异亚麻种质对于品质育种具有重要价值,对特种食用植物油和相应高脂肪酸保健食品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科技     
<正>牡丹籽油资源评价和α-亚麻酸积累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本刊讯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油用牡丹种质资源评价和α-亚麻酸积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牡丹是我国最具潜力的木本油料作物,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比例高达90%,其中被誉为"植物脑黄金"的α-亚麻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以上。由于牡丹种子存  相似文献   

7.
以野生紫苏与栽培紫苏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对2个紫苏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种子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成分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0%左右,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相对较为稳定,亚油酸含量随种子发育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随种子发育不断增加直至成熟,占总脂肪酸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法和索氏石油醚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红树莓籽油,比较提取率、鉴定脂肪酸成分、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总皂甙含量。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的提取率最高,为18.55%,UAE-PE和SE-PE的提取率分别为10.18%和13.58%。GC-MS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共在红树莓籽油中鉴定出32种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含量分别为82.71%(UAE-Et)、85.76%(UAE-PE)和88.83%(SE-PE),均超过80%;ω-6/ω-3脂肪酸比例为2.22∶1~2.32∶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抗氧化活性最强,其IC 50(半抑制浓度)为4.36 mg·mL^-1。总皂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中总皂甙含量最高,为351.88 mg·g^-1,这与GC-MS吻合。  相似文献   

9.
油茶籽油作为具有食疗效果的油脂,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紫苏种子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优化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不同紫苏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种子性状、品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直径、千粒重、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籽粒直径1.58~2.15 mm,千粒重2.36~5.12 g,粗脂肪34.0%~45.2%,粗蛋白18.5%~21.8%,纤维素19.0%~25.1%。总脂肪酸中含棕榈酸3.16%~4.77%,硬脂酸0.56%~1.86%,油酸11.42%~23.06%,亚油酸8.53%~13.02%,亚麻酸58.48%~70.90%,总不饱和脂肪酸占到总脂肪酸的93.26%~95.00%。ZY-3,ZY-1,ZB-1,BZ-2和BS-1粗脂肪含量高,α-亚麻酸比例大,可作为高油高亚麻酸优质育种材料。试验结果还表明,粗脂肪、亚麻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油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要提高紫苏籽的亚麻酸含量,就要适当控制其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栝楼籽油凝固的原因,找出栝楼籽油黏性变化的分子结构基础,以紫苏籽油为参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紫苏籽油和栝楼籽油紫外光谱扫描和分析,并与用马来酸和共轭亚油酸作为孤立双键和二共轭双键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分析了栝楼籽油和紫苏籽油不饱和脂肪酸所含的共轭双键类型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苏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中仅含孤立双键,含量达365.8 mg/mL,而瓜蒌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中除含孤立双键外,均含有三共轭双键。此外,黄色栝楼籽油还含有二共轭双键(含量为197.01 mg/mL)。栝楼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定量的二、三共轭双键,易发生加成、聚合,致使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凝固点降低、黏性增大,此为栝楼籽油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凝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专利     
<正>植物营养平衡调和油的制作该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营养平衡调和油,由3类不同特点的植物油调配而成。一是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类,即油酸类油;二是富含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即亚油酸类油;三是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即亚麻酸类油。该营养平衡调和油中的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含量均衡,能够满足人体生理需要,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调制成本低、营养丰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19个品种的向日葵,测定了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千粒重和出仁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向日葵籽仁中提取籽油并计算其含量,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油中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测19份向日葵的籽仁含油量在36.89%~56.69%之间,向日葵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在39.95% ~ 66.49%之间.通过比较,初步筛选出2份高油高品质的向日葵品种,分别是食用向日葵青花和2份不同产地的油用向日葵T 562(美国)及T562(甘肃).  相似文献   

14.
显性低酚棉新品系种仁营养品质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主选育的7个显性无腺体新品系为材料,通过种子性状考察,种仁游离棉酚、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研究了低酚棉种仁具有重要的油用、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结果表明:4个新品系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棉酚占种仁质量低于3 mg·kg-1,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酚棉新种质。低酚新品系种仁粗脂肪含量高于有酚品种,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超过70%,油酸相对含量略低于有酚品种,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相对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与有酚品种相同。低酚新品系种仁色氨酸含量高于常规有酚品种,其它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含量与有酚品种相近。低酚基因Gl2e对棉花种仁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未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牡丹和芍药花瓣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脂肪酸甲酯化的方法获得油样,用气相色谱法对牡丹和芍药花瓣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并分析了牡丹和芍药不同时期花瓣中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梅州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此为基础摸索建立油茶籽油掺入大豆油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梅州油茶籽油平均含有10.41%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为软脂酸和硬脂酸;含有81.48%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有8.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一种典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掺入大豆油后,根据特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可对掺混油作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牡丹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是我因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长期以来,主要以观赏和药用为主。随着牡丹食用、油用和保健功能研究发现,其不仅观赏价值较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发展前景1.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产油量高(含油率22%以上),油质优;在营养价值上,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有“血液营养素”之称的α-亚麻酸含量占42%,远高于其他食用油,多项指标超过了“液体黄金”之称的橄榄油,是很好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红麻种质种籽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种籽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做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麻种质种籽含油率较高,最高达25.87%,均值达23.36%;其脂肪酸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顺序为亚油酸(43.92%)油酸(28.40%)棕榈酸(19.40%)亚麻酸(3.40%)硬脂酸(2.58%),不饱和脂肪酸达70.61%~89.09%,其中油酸含量大于27.08%的品种达19个,亚油酸含量超过50.88%的为5个,亚麻酸含量高于1.51%的品种有10个。相关分析表明,红麻种质含油量与棕榈酸、油酸呈正相关,与其它三个脂肪酸呈负相关。按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红麻种质划分为三大类,MSI101和H368两个品种为第一类,粤红1号、福红952、金光1号、玫瑰茄4611和福红航4号等5个品种为第二类,其余15个品种为第三类。综合分析可见,红麻种质种籽油具有较高含油量和适宜的脂肪酸含量,达到食用植物油标准,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MSI101和H368两个品种对特种保健食用油开发和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苹果籽油,探究夹带剂比例、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苹果籽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添加正己烷作为夹带剂,取正己烷与四氟乙烷的比例为75.4 g/kg,萃取温度40℃,原料粒度40目,萃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得率为19.36%,提取率达到86%。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亚油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53%。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牡丹籽油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牡丹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了近年来牡丹籽、牡丹籽油、牡丹籽粕等的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等研究成果,阐述了其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