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种子》2020,(6)
采用土培试验方法,在黄绵土、风沙土和风沙土+砒砂岩3种土壤环境下,研究不同外源硒形态和添加浓度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生物量和幼苗芽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硒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硒酸盐(Se(Ⅵ))和亚硒酸盐(Se(Ⅳ))处理对苜蓿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且Se(Ⅵ)处理下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Se(Ⅳ)处理。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外源硒形态有不同的抑制浓度节点,且硒添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经相关分析可知,土壤Se(Ⅵ)和Se(Ⅳ)的质量浓度与苜蓿幼苗的根长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比较EC_(50)值,得出Se(Ⅵ)和Se(Ⅳ)在黄绵土中的抑制作用最弱,在风沙土和风沙土+砒砂岩中相差较小。在这3种土壤中,适宜的Se(Ⅵ)和Se(Ⅳ)添加量范围分别为0~2 mg·kg~(-1)和0~4 mg·kg~(-1)。  相似文献   

2.
膳食补硒是人类摄入硒的主要途径,通过硒生物强化技术能有效提高作物硒含量。本研究以甜荞品种西农9976为试验材料,亚硒酸钠为硒源,采用大田试验,设置纯硒施用量0 (Se0)、5 (Se5)和20 g hm–2 (Se20) 3个水平。于2020—2021年连续两个作物生长季,研究不同外源硒浓度下甜荞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各器官硒含量、硒转运因子及籽粒硒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使甜荞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较对照平均增加13.12%、11.50%、5.48%、5.95%和5.77%,改善了叶片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喷硒处理显著增加甜荞叶片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  相似文献   

3.
硒肥对香稻香气和糙米硒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齐穗期喷施亚硒酸钠(Na_2SeO_3)对香稻香气、糙米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富硒香稻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4个Na_2SeO_3浓度水平,依次为0(Se0),10(Se1),20(Se2),30 mg/kg(Se3),以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和农香18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肥水平对糙米香气含量、茎鞘香气含量、叶片香气含量、籽粒香气含量、糙米硒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在Se1、Se2水平下,其糙米香气2-AP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在Se1、Se2普遍提高了香稻茎鞘、籽粒以及叶片齐穗后7 d和齐穗后14 d的香气含量。其中晚季美香占Se2显著提高了糙米香气含量,达到了35.73 ng/g,比Se0提高了85.03%,晚季农香18的Se2糙米香气最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早季美香占Se1的糙米香气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早季农香18的Se1、Se2、Se3糙米香气显著高于Se0。齐穗期喷施Na_2SeO_3能显著提高糙米硒含量。早季农香18的Se3实际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原因在于较高的硒浓度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齐穗期喷施适当浓度的亚硒酸钠,结实率可以得到提高或保持。在本试验条件下,兼顾2种香稻品种对硒肥的反应,齐穗期喷施Na2SeO_3最适宜浓度为10~20 mg/kg。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有机态硒(Se-Met)对水稻吸收、积累硒的影响,明确以酵母硒作为有机硒源对提高植物富硒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施用有机硒后,植株不同部位吸收、积累硒能力不同,按照叶、茎、穗顺序逐渐降低;植株中硒积累量以孕穗期施用高于苗期喷硒;籽粒中硒积累量以抽穗期施用最高,苗期喷硒最低;水稻籽粒中硒含量以稻壳中最高,是大米中硒含量的1.1~4倍左右;不同用喷施量表明,有机硒用量120 g/hm~2更有利于籽粒中硒的积累。有机硒作为一种外源硒,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硒营养的需求,提高籽粒中硒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梁进 《茶业通报》2013,(1):18-21
天然富硒茶中除含硒元素外,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本研究采用ICP-AES法测定湖北恩施和安徽石台两个不同产地的富硒茶中铝(Al)、钙(Ca)、铜(Cu)、铁(Fe)、镁(Mg)、锌(Zn)、砷(As)、镉(Cd)、锰(Mn)、镍(Ni)、铅(Pb)和硒(Se)等十二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天然富硒茶中各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的Ca、Se等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富硒茶中的矿物质含量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富硒大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中国20多年来富硒水稻研究的文献数据,得到富硒大米产量和硒含量的分析结果。数据表明:生产富硒水稻的硒肥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为主,占统计样本量的92.86%;主要肥料种类包括有机硒肥和无机硒肥,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7.35%和32.65%;在齐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富硒效应研究的最多,分别占搜集样本量的36.54%和21.15%;有机富硒叶面肥施用量超过20 g/hm2时(以硒量计),可造成水稻一定程度的减产;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料,水稻增产范围在-3.09%~18.77%之间,平均增产5.55%,大米硒富集量在0.04~0.78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24 mg/kg;施用无机亚硒酸钠可使水稻增产-7.20%~20.00%,平均增产7.36%,大米富硒范围在0.09~53.39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4.04 mg/kg;在施用无机硒肥的情况下,有60%的样本硒含量超出了富硒大米相关标准(DB34/T 847—2008)的规定。总体来看,仅有38.96%的样本大米硒含量符合DB34/T 847—2008的规定,因此,在生产富硒水稻时,推荐优先考虑使用有机硒肥,少用并且慎用无机亚硒酸钠硒肥。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外源硒处理对不同类型优质地方常规稻产量及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浓度硒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处理后不会降低两个品种的稻谷产量;随外施硒浓度的提高,两个水稻品种精米及米糠硒含量均显著提高,粳稻品种在0~15 g/hm2外源硒浓度范围内随硒浓度的增加,精米中硒含量的增加率呈较高的线性模式增长;而高浓度硒处理下,粳稻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降低;随外施硒浓度的增加,水稻精米中氮钾元素含量与硒含量从极显著正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在硒浓度较低的环境下,适当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能促进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积累,高浓度反之。因此,对优质地方常规稻外施硒以提高品质与硒元素积累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外源硒对60Co-γ辐射下菜豆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的影响,以菜豆品种‘13-6-1-2’和‘紫冠’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喷施50 μg/mL的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研究60Co-γ辐射(120 Gy)下外源Se对菜豆的表型、抗氧化酶活性(POD、SOD、CAT)、丙二醛(MDA)、叶绿素以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辐射下外源硒显著提高了菜豆幼苗体内的硒含量,也不同程度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和叶绿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外源硒可以促进菜豆的生长发育,提高菜豆自身的硒含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缓解60Co-γ射线对菜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硒胁迫对大叶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硒(Se)胁迫对大叶紫花苜蓿不同组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大叶紫花苜蓿对Se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胁迫60d时,随Se胁迫浓度的增加,大叶紫花苜蓿不同组织中超氧阴离子、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同时,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根的Se积累量大于叶和茎的Se积累量。综合研究表明,在900μM Se胁迫下,根据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初步判断大叶紫花苜蓿有解毒和富集Se的能力,具有用于修复Se污染土壤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水稻吸收、积累有机态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有机态硒(Se-Met)对水稻吸收、积累硒的影响,明确以酵母硒作为有机硒源对提高植物富硒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施用有机硒后,植株不同部位吸收、积累硒能力不同,按照叶、茎、穗顺序逐渐降低;植株中硒积累量以孕穗期施用高于苗期喷硒;籽粒中硒积累量以抽穗期施用最高,苗期喷硒最低;水稻籽粒中硒含量以稻壳中最高,是大米中硒含量的1.1-4倍左右;不同用喷施量表明,有机硒用量8 g.亩-1,更有利于籽粒中硒的积累。有机硒作为一种外源硒,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硒营养的需求,提高籽粒中硒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硒对铅、砷单一污染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硒(Se)对小白菜铅(Pb)、砷(As)单一污染下造成毒害的缓解作用,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e(12.5、25、50、75、100 mg/kg)对不同浓度Pb(600、800、1000 mg/kg)和不同浓度As(80、100 mg/kg)单一污染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缓解条件下,不同浓度Se显著提高Pb、As胁迫下小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和鲜重。表明外源Se能有效的减轻Pb、As胁迫对小白菜种子的毒害作用。对本研究所用的3种浓度Pb来说,适宜的Se缓解浓度分别为12.5、25、50 mg/kg。对两种浓度As来说,适宜的Se缓解浓度分别为25、100 mg/kg。  相似文献   

12.
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在开花期对大田苦荞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2.5、5.0、10.0和20.0mg/L),分析在喷硒后5、10、15和35d地上部干生物量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子粒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Se1(2.5mg/L)水平下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苦荞地上部干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2)在Se2(5.0mg/L)水平下能够显著提高苦荞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为13.49%;(3)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苦荞子粒硒含量,子粒硒含量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0.8%~4.2%。综上,适量外源硒能够促进苦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水稻是人类主要的富硒食物,但目前选育的富硒水稻品种极少。本研究筛选出61份富硒籼稻品种,综合应用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富硒水稻品种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质量性状中稻瘟病抗性指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数量性状中有效穗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显著负相关;水稻籽粒硒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可将材料分为4大类群,类群1植株矮、穗短、产量低;类群2含硒高、千粒重大;类群3穗长长、穗粒数高、产量高;类群4胶稠度低、千粒重大。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数量性状提取出5个主成分,分别体现产量和农艺性状综合指标、品质指标、籽粒硒含量指标、穗部特征指标、整精米率指标。整合评价表明,高F值的富硒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等特征。富硒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富硒水稻种质资源是可行的,本研究结果可为富硒水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掌握织金县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水平,通过适当调控土壤,利于红托竹荪生长,也可为红托竹荪的营养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基地土壤-红托竹荪矿质元素钾(K)、钙(Ca)、铁(Fe)、锌(Zn)、硒(Se)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Fe>K>Ca>Zn>Se,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Ca>Fe>Zn>Se;富集能力最强的为钾元素;基地土壤-红托竹荪间的矿质元素相关性统计显示矿质元素Fe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a)-红托竹荪(Ca、Zn)、土壤(Se)-红托竹荪(Se)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K)-红托竹荪(Fe、Zn)、土壤(Fe)-红托竹荪(Fe)为显著正相关(P<0.05)。基地土壤间矿质元素的相关关系为:K-Fe、K-S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K-Ca、Ca-Se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Ca-Fe、K-Fe呈极显著负相关。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K-Zn、Ca-Fe呈显著正相关;K-Ca、K-F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矿质元素则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土壤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钾、钙元素可能促进红托竹荪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竹荪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水稻品种星2号、农香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时期、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硒肥适宜喷施时期是在破口期和乳熟期,且用量为常量的1.5倍左右效果更佳;喷施硒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的提高;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稻米中硒的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两种不同外源硒施用对‘富源4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硒方式,为富硒农产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宁夏低硒区(永宁县),以‘富源4号’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富硒微肥胶囊作土壤基施,螯合硒叶面肥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作叶面喷施,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外源施硒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水稻叶片MDA、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1.17%和35.98%,且螯合硒叶面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叶片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T3处理提高91.71%;不同施硒处理均提高了茎秆、叶片和大米全硒含量,大米有机硒含量约占到大米全硒含量的62.11%~80.96%,方差分析后与对照差异显著,且喷施效果好于基施。低硒区采用外源硒补给方式进行植物体内硒的富集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要好于富硒微肥胶囊的结果,且缺硒区外源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能够增加提高水稻叶片及稻米中的全硒含量。  相似文献   

17.
喷硒对烤烟生理效应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两种形态的硒源在烟叶早期的喷洒,研究了硒对烟叶生长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关键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烟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提高;丙二醛( MDA)低于对照,烟叶中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施硒延长了烟叶的生育期;同时也显示了富硒叶面肥明显高于单一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8.
施硒对水稻产量及稻米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水稻品种星2号、农香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时期、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适宜喷施时期是在破口期和乳熟期,且用量为常量的1.5倍左右效果更佳;喷施硒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的提高;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稻米中硒的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号:ISSN 1005-3956,CN 43-1137/S。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历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  相似文献   

20.
自然富硒与人工施硒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将江门市优质稻产地的非富硒区土壤中的有效硒调至富硒区土壤有效硒含量水平。实验表明,人工施加硒肥能够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水稻中硒的含量,使其接近甚至超过自然富硒土壤区所产出水稻硒的含量。人工施肥除提高水稻含硒量外,还能提升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有害元素的拮抗能力,但水稻成熟期的提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理期,使水稻的理化成份及营养物质的合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如降低了水稻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增加了垩白粒率,对食味品质分和胶稠度等均有一定影响。人工施加的硒肥还对土壤酸碱度、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有机质的吸附能力等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的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