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城乡绿化事业逐渐兴起,植物园的建设成为一个地区生态文明的标志.本文对资溪珍稀植物园建设构想进行探讨,通过对植物园园区的功能区划,综合应用植物学、植物栽培学、植物引种、园林景观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完成珍稀植物的引种、树木定植配置、园林景观建设、苗木繁育地建设、科普和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建成为集植物多样性保护、种质资源保存、珍稀植物引种栽培研究、苗木繁育、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地域性强的珍稀植物园.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植物引种栽培4个过程,首先通过运用相似分析法则,判定物种的原产地区与引种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相似;其次运用类比推断法则在引种地区找出与计划引种在植物分类学上亲缘关系相近的参照物种,用以判断计划引种物种是否为引种地区的潜在物种;然后,对推定的潜在物种进行实际栽培试验;最后,通过驯化—适应过程,用以判断是否进行正式引种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法对北京植物园中乡土草本地被植物的种类、频度和生长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京植物园内的乡土草本地被植物共53种,隶属25科51属,其中菊科、十字花科和唇形科植物种类最多,茜草科、马齿苋科、罗藦科等15个科仅1种植物;抱茎苦买菜的出现频度最高。结合调查与城市园林应用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做林下、岩生及水边地被植物的种类,并提出加强乡土植物生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植物引种提出先易后难、少量间断移植,引种繁殖方式视所引种植物的生殖特性和引种量而定。  相似文献   

4.
湖南珍稀濒危植物引种栽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省森林植物园以外的湖南地方保存的珍稀濒危植物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认为通过常规引种,生长较好的有18种,生长一般的有12种,生长较差的有6种。调查了过去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秋海棠属植物的引种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海棠属植物(Begonia)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目前世界各国对其非常重视,对它的应用、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北京植物园为增加国内秋海棠种类,于2002年从美国引种了246种(品种)、1000余株秋海棠属植物,并对其进行了栽培驯化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养护管理措施,获得了85%的引种成活率,解决了此类植物引种的技术难题,建立了一整套引种秋海棠的栽培养护方法。这些研究及经验为进一步对秋海棠类植物在北京及国内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秋海棠的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榕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及引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榕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古树名木及榕属植物引种情况,目前福建省有榕属植物30种左右,引种榕属植物近40种(包括园艺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7.
植物耐盐种质资源评价及滨海盐碱地引种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耐盐种质资源评价研究概况,总结了我国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引种和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林木耐盐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提出展望。对于如何解决我国耐盐碱树种引种和选育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湖南植物引种历史,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湖南省植物引种工作历史与现状做了概述,将湖南植物引种史划分为两个自然时期: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自发零星引种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组织批量引种时期后一时期又划分为3个阶段:盲目引种阶段、探索阶段、系统引种阶段。作者认识,通过百余年的植物引种实践,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在生产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得到了不少失败的教训?作者简析了成败原因,指出了弊端,提出建议并展望前景。  相似文献   

9.
苏共二十六大提出的国民经济任务之一是提高各种产品的质量。林业部门的主要产品是未来的森林及其质量成分和生产力、全国城市和居民点周围林分的娱乐性质。森林树种的引种对顺利完成这个任务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乔木植物的引种由来已久,但过去带有自发性质。现在已经研究出了包括森林树种在内的植物引种的严整理论,它可以使我们有计划地实施这个工作,给林业带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树木园于1986年开始从我国的“三北”、四川西部及日本、朝鲜等地广泛引种中华重点名花-丁香属植物。1993年结合丁香属植物引种课题对丁香进行系统的物候观察记载及生长越冬情况观察。并对不同来源的19个品种丁香属植物在呼和浩特市的生长适应性作了分析,提出了较稳定的推荐品种,为今后丁香属植物的遗传育种、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香属(Syringa)植物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树木园于1986年开始从我国的“三北”、四川西部及日本、朝鲜等地广泛引种中华重,互名花——丁香属植物。1993年结合丁香属植物引种课题对丁香进行系统的物候观察记载及生长越冬情况观察。并对不同来源的19个品种丁香属植物在呼和浩特市的生长适应性作了分析,提出了较稳定的推荐品种,为今后丁香属植物的遗传育科、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厦门观赏棕榈植物引种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厦门植物园引种的5 6种棕榈科植物为材料,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原产地的经纬度、海拔、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定植时间等因素对引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厦门地区引种棕榈植物的3个关键成败因子是原产地的纬度、海拔和引种定植时间;分布于南北纬2 0°以上的中纬度棕榈植物、分布于高海拔的种较易获得引种成功;引种定植时间宜于初春之后到秋季之前进行;棕榈植物原产地的经度以及内陆或沿海适应性,对引种棕榈植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引种是指人类把外地(包括外国)野生和栽培植物引入本地栽种。有人把引种分为自然驯化(归化)和气候驯化(风土驯化)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植物引种到另外一个地区栽培不需要改变其遗传性,就能适应新的立地条件顺利地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传宗接代;后者是指引种的植物要通过种种人工措施才能使之适应新的立地条件,随着引种栽培措施而发生遣传性的改变。其实引种就是要采取种种栽培措施使之适应新的栽培条件,一个生产性栽培的植物不得不考虑经济条件,生产成本。所以引种栽培的植物,特别是树木,一定要适应栽培地区气候、土壤的条件,否则招致失败,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棕榈科植物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候相似理论,在成都进行棕榈科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从1988年起共引进31属56种。经过10余年的引种栽培试验,选择出蒲葵属、棕竹属、海枣属、箬棕属等33个适合成都及其类似地区园林应用的树种。这不仅丰富了四川棕榈科植物种质资源,而且使四川的棕榈科植物由原产1属1种和前人引种的3属4种,增加到30属37种。  相似文献   

15.
综述中国木莲属植物在其遗传多样性、生殖生物学、种群生态学以及苗木培育及生长特性、引种造林、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今后应采取措施着重在资源保护利用、引种驯化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沙棘植物生物学研究与沙棘引种育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1994,7(1):13-16
引种育种是加速野生经济植物由野生变栽培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项中心工作.通过分析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本底,对引种育种有关的种质资源特征,包括种下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与类群进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枝刺数量、果实大小、植株高矮,果实中V—C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和油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并从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本底和对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认识出发,对沙棘属植物引种育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宝鸡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充分发挥秦岭地域与资源优势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秦岭植物引种与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宝鸡植物园自1986年建园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秦岭野生观赏植物235种,绝大部分适应性表现良好。在引种的同时还建立了引种试验苗圃、秦岭植物栽培区,并对七叶树、白玉兰、亮叶忍冬、紫株、猬实等30余个树种进行了适应性观察、繁殖试验与优良苗木的产业化繁殖推广研究,为宝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对全国各主要红树林分布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全国各省区红树植物(包括半红树植物)引种栽培状况,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红树植物(包括半红树植物)种类及分布表。针对各省区红树林造林树种单一的情况,提出了一个各省区红树植物引种栽培的优先选择树种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城市绿化中盲目引进树种和缩短驯化周期的行为,从树木栽培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植物引种应以生态相似性原则为基础,探讨了通过选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自主创新的植物种植资源,从而形成理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条件的恶化,许多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灭绝状况,一种植物的灭绝,又将导致10~30个生物种的消失.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迁地护存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应用植物引种原理,从1986年开始,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湖南和邻近省的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共迁地护存珍稀濒危植物124种,现保存118种,保存率95.16%.其中,湖南省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57种,邻近省的27种,省级保护植物34种.这些植物中,年均高生长60cm以上的有25种,30~60cm的有42种,小于30cm的有5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