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对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急需恢复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地下水人工补给实践,对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地下水人工补给实践的初步设想,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伟  刘东  马永胜 《农机化研究》2007,(11):183-186,189
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597农场为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597农场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模型,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模拟和预测;同时,揭示了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对红兴隆分局下属12个农场2006年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五二、双鸭山、曙光、北兴、红旗岭5个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Ⅰ级,仍有较大的承载力;友谊、五九七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Ⅰ~Ⅱ级,八五三、宝山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而饶河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Ⅱ~Ⅲ级,二九一、江川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Ⅲ级,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研究结果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进行了5年的水利开发技术合作.本文对合作中暗管排水施工问题进行讨论,以供将来三江平原开发治理中推广暗管排水技术时参考、应用.1 三江平原及试区自然状况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及穆棱河、倭肯河流域,面积十万余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853农场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模型,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模拟和预测,揭示了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挠力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最大的流域,其径流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取该流域的径流量变化特征,首先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流域4个代表性水文站径流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然后采用滑动移除近似熵法(MC-Ap En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对径流进行突变检验,并对径流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挠力河流域上、中、下游径流量分布不均匀,且同一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不利于挠力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挠力河流域近50 a来径流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宝清站、保安站、菜咀子站径流下降趋势明显;挠力河径流量在196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径流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减少、农业开垦的扩张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滑动移除近似熵法在进行径流突变分析的过程中,表现出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适于径流序列突变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的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和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因此,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动态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进行分析和排序,提出当地最佳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为大口井回灌,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实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和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因此,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动态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进行分析和排序,提出当地最佳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为大口井回灌,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实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江平原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况,针对当前三江平原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江平原今后实现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地区现行的灌溉模式主要是以井渠灌溉为主,但仍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而过境地表水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三江平原现行灌溉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引水灌溉来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并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期为三江平原灌区的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遥感和DEM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基于网格采样研究方法,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异质性规律,并从集水小区角度出发研究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格局。结果表明: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1990—2002年耕地面积增幅最大,且以水田增加为主,2002—2014年整体面积变化趋于缓和;1990—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显著强于2002—2014年,前后以趋缓为主,加剧区域较少;流域不同方向上动态度均具有较好的拟合趋势,不同时间段拟合趋势差异大,但基本保持东北方向变化剧烈程度强于西南方向的态势;1990—2002年,各集水小区动态度呈现明显的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趋势,空间自相关关系显著,2002—2014年,高-高型数量显著减少,且多为旱地水田化发生区,动态度集聚性变差,差异逐渐趋于缓和,未来应根据集水小区的空间自相关格局进行土地利用开发管理,应重点关注高-高型土地利用问题,适当挖掘低-低型开发潜力,对高-低型进行开发控制,对低-高型进行重点开发引导。  相似文献   

12.
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两方面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运用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验证,设基线、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最后对3种情景下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2000—2020年森林、湿地、水体和人造地表呈增加趋势,耕地和草地呈减少趋势。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森林之间,2000—2010年草地面积转入最多,耕地次之,森林最少,转出面积相反;2010—2020年森林转入转出面积最多,草地次之,耕地最少。CLUE-S模型对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Kappa系数为0.894,模拟总体精度为91.18%;基线情景下耕地、草地和水体地类面积减少,其他地类面积增加;农业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23.68%,人造地表面积未发生变化,其他地类面积均较少;生态保护情景下与农业发展情景正好相反。依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计算出3种情景下耕地位于适宜区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6%...  相似文献   

13.
陈娇  郜文旺  袁静  郑娇 《农业工程》2018,8(4):76-79
南小河沟流域是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一条典型小流域,对该流域土壤侵蚀情况的调查和收集的数据,需要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GIS平台,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及1∶10 000地形图,对该流域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状况及坡度组成等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土壤侵蚀数据库,为流域的进一步治理和管理提供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作为内陆干旱区典型流域,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制于水资源的脆弱性。为了保证流域经济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实时开展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提高水资源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效率,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基于流域水资源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结果,对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识别,将主要水资源问题归纳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标准,选择数学模型对流域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定量反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成果,为该流域的各种水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流域的水文特性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变化的关系,对湖北省漳河灌区新埠河流域1966-2010年的水文特性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根据该流域实测雨洪资料,采用SCS模型方法分析流域不同时期的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1966年至2010年间,相同频率(枯水年80%)径流量由209.2mm减少为174.5mmm,相同前期土壤湿润情况下,洪峰流量(频率5%)由第一阶段1175.4 m3/s减少为第三阶段1073.1 m3/s,但第四阶段较第三阶段增加了46.9 m3/s。这说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源遥感降水评估及其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源遥感降水产品为无资料或缺资料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提供了新的高质量的数据来源。以美国爱荷华州Iowa-Cedar中型流域为例,基于地面雨量站降水数据CPC-U定量评估了5种多源遥感降水产品(NLDAS2、Stage IV、TMPARP、TMPART和IMERG)的精度,并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DRIVE(Dominant river tracing-Routing Integrated with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Environment)进行了水文效用评估。研究表明:①NLDAS2和Stage IV都能很好地捕捉降水事件,与CPC-U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次是IMERG和TMPARP,日尺度上相关系数达到0.63~0.80,偏差为-0.21%~15.37%,探测率为0.61~0.74,而TMPART产品精度较低;②采用不同降水数据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NLDAS2和CPC-U表现效果最好,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82和0.8,其次是Stage IV和TMPARP,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79和0.63,而IMERG和3B42RT表现较差,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46和-1.09。对比结果表明,NLDAS2、Stage IV降水产品精度评估表现较好,适合在Iowa-Cedar流域进行水文模拟应用,其次是TMPARP和IMERG,但IMERG水文效用评估相对较差,说明多源遥感降水数据融合产品更适合于水文模拟应用。  相似文献   

17.
GS环境下基于DEM的流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流域数字化进程中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有效地分析流域和水库的基本水文信息成为可能。结合在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流域分布水文模型建立过程中对DEM数据的应用,重点论述了从栅格DEM数据中提取水文信息的基本方法、研究进展、河网提取过程中临界支撑面积的确定方法、DEM数据分辨率对于水文要素提取的影响及其最小分辨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市第二松花江为典型流域,利用MIKE BASIN软件,构建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搜集吉林市1990~2010年水文资料和用水资料,利用吉林水文站1990~2010年控制站流量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进行预测计算。由模型运行结果得到全流域供需水量平衡数据,“二松”干流上三个子流域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其用水户用水,其他三个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水,主要缺水区域集中在鳌龙河、团山子河及牤牛河子流域上游,团山子河子流域在2015年月平均缺水量达8.58万m3,牤牛河子流域月平均缺水量为8.78万m3,鳌龙河子流域月平均缺水量为12.32万m3。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方法来解决缺水问题。MIKE BASIN模型的建立为吉林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0为平台,探讨了其水文分析模块在流域划分、地形分析、河网提取上所采用的算法和原理。并以三川河流域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详述了提取流域特征的方法和步骤,实现了流域边界、坡度、坡向、表面曲率及流域河网的自动提取。结果表明:上述成果均能较好的吻合流域的实际情况,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方便、成果精度高、提取速度快等特点。流域特征的自动提取为进一步研究水土保持、水文模型、流域规划及数字流域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