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叶复叶槭在神木县的引种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神木县苗圃2011年引入金叶复叶槭,通过3 a引种驯化实验,表明通过扦插繁殖的方式,苗木繁育速度快且成活率较高,能够进行大面积推广。笔者简要阐述了金叶复叶槭的园林造景理念。  相似文献   

2.
金叶莸的栽培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君芳  焦强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50-150,153
分析了金叶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干旱半干旱试验区的栽培生长情况,并对其人工栽培技术及其应用价值加以阐述,以期为金叶莸的引进繁育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用二年生金叶锦带为试材,处理成单节、双节、顶梢3种插穗形式,在相同的基质及环境条件下待其生根后调查其不同部位的生根情况。结果表明:单节间插穗生根率最高,生根率达93.6%;双节插穗次之,生根率为90.7%;受基质、环境条件及插穗木质化程度的影响,顶梢的成活率极低。插穗粗度、新梢长度、芽片数量等因素亦影响金叶锦带生根。  相似文献   

4.
金叶国槐嫁接技术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87-7889
介绍了以国槐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培育金叶国槐新苗,分为砧木培育、嫁接、嫁接后管理3个部分,具体阐释了砧木培育过程中的采种、播种、砧木大苗培育过程;嫁接过程中的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处理,以及插皮接和芽接的嫁接方法;嫁接后的管理重点,即检查成活情况与解除绑扎物,抹芽、摘心、整形,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金叶国槐在园林中的应用,指出其应遵循生物学特性和美学原则,适当采取孤植、丛植、片植、列植的方式,也可以与其他树种进行综合配置,以求实现出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节水彩叶灌木金叶莸的栽培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叶莸为马鞭草科莸属落叶灌木,以播种为主,也可在春末至初夏进行绿枝扦插,具有耐旱、耐寒、耐修剪、耐盐碱、病虫害少等习性,繁殖、栽培成活率很高,耐粗放管理,园林中可用作色带、色篱、地被、片植或配植色块,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金叶女贞叶色金黄,枝叶密生,耐修剪,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强,为探索其栽培管理技术,对其进行试验栽培。一、试验概况1.材料来源2007年从江苏常州、沭阳引进金叶女贞作为试验材料。2.试验地点库尔勒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  相似文献   

7.
“平抗1号”金叶女贞这一抗病优良品种的成功选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金叶女贞大面积感染叶斑病的问题,节约了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了金叶女贞的观赏价值。通过3个试验点3a的试验表明,“平抗1号”金叶女贞平均叶长:56.3mm,叶宽:28.5mm,叶厚:0.39mm,长宽比为1.98:1。与普通金叶女贞相比,其叶形差异不大,但叶片较厚。“平抗1号”金叶女贞的平均株高为82.2cm,分枝数为4,地径为11.2mm,与普通金叶女贞相比,其生长势明显大于普通金叶女贞。平抗1号”金叶女贞对叶斑病的感病株率为0%、感病叶率为O%、落叶率为3.86%,对金叶女贞叶斑病具有极强的抗性,从显微观察和DNA分析验证了平抗1号金叶女贞组织结构和遗传物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实用的稻田大面积安装使用市电频振式杀虫灯的技术及安全使用的方法:根据各片田垌受益农户的村屯分别引线布局装灯,在分组引线的源头安装电表、漏电保护开关、时控开关,这样便于收取及易于分摊每造的电费、提高安全用电的可靠性及大幅减轻基层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电杆高位架线,提高用电布线的安全性。本文对"稻田大面积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金叶接骨木嫩枝插穗为试验材料,对金叶接骨木的全光雾插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插穗的截取部位以枝条梢部最佳,中部次之,基部最差;插穗长度以9 cm的生根效果最好;生长调节剂以400 g/L萘乙酸处理1 h效果最好,吲哚丁酸处理1 h效果次之;扦插基质以蛭石∶草炭=1∶1的生根效果最佳,草炭∶蛭石∶珍珠岩=1∶1∶1的生根效果次之,纯河沙的生根效果最差;插穗的保留叶片量以4片完整叶最好。  相似文献   

10.
<正> 金叶女贞为近几年培育成的园林植物新品种,由加洲金边女贞与欧洲女贞杂交育成。其植株低矮优美、枝叶繁茂、叶片金黄色、鲜艳醒目,是目前替代草坪进行园林造景的有色地被植物,与红叶小檗、小龙柏配置造景光彩夺目,非常美观。目前各地广为栽植,市场非常走俏,极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浅析金森女贞和金叶女贞的区别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森女贞和金叶女贞都为木犀科女贞,金森女贞原产日本,在我国推广应用仅6年左右,大面积应用和繁殖始于2007~2008年;金叶女贞产自中国和日本,已有20多年应用历史,在园林绿化搭配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杭州坤联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经3~4年种植,面积已达6.7hm2.为了解两个品种间区别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将其做一对比.  相似文献   

12.
金叶连翘引种试验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开发利用连翘资源,引进连翘叶片变异品种——金叶连翘,通过苗木扩繁、适应性和特性观察研究,以及区域试验与推广,表明该品种特异性状保持稳定,具有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叶片变异类连翘新品种.介绍了其引种过程、生物学性状、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潜叶蛾是指潜伏在植物叶表皮下潜食叶肉的一些鳞翊目害虫。主要有银纹潜叶蛾,旋纹潜叶蛾和金纹潜叶蛾等。主要为害桃、杏、李、樱桃、苹果等果树,但近两年在南阳市的金叶女贞上也大面积出现且传播迅速,如控制不利,可能引致苗木全部死亡。为害金叶女贞的主要为银纹潜叶蛾。根据以往的工作,我们总结出金叶女贞潜叶蛾的特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79团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广示范高效作物种植。2013年,大田玉米平均667米2产量1 053千克。本文对79团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KWS2030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大田玉米栽培提供借鉴。一、技术指标1.生物学特性及种植表现玉米KWS2030株型紧凑,15~16片叶,株高237~240厘米,穗位75~80厘米,生育期100天左右。品种种植表现:双穗率高,平均双穗率45%;穗位  相似文献   

15.
金叶女贞耐寒变异植株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变异性状金叶女贞的萌动芽为材料,进行了萌动芽的生长,不定芽的分化,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成功地建立起具有变异性状金叶女贞的无性系。研究结果证明,1/2 MS+NAA 0.2 mg.L-1+GA 0.5 mg·L^-1是萌动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1.2 mg·L^-1+GA 0.5 mg·L^-1+NAA 0.3 mg·L^-1是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 MS+NAA 0.1 mg·L^-1+IAA 0.4 mg·L^-1是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到花坛上变异金叶女贞试管苗变异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贾正民 《农学学报》2020,36(6):24-29
通过分析不同沼肥施用比例对金叶女贞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沼肥在育苗中科学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肥(CK,Z1),25%沼肥(Z2),50%沼肥(Z3),75%沼肥(Z4),100%沼肥(Z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新稍增长量Z4比对对照提高了34.73%,Z2提高了6.89%;7-8月Z4叶绿素含量比Z1提高了35.00%、64.71%,Z5分别比Z1提高了20.00%、47.06%;8月份根系活力Z4、Z5分别比Z1提高了55.26%、50.00%;6-8月份水分利用效率Z4分别比Z1提高了53.45%、49.61%、60.06%,Z2与Z1之间无显著差异;POD活性5月所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6-8月Z4分别比Z1提高了25.34%、32.51%、42.21%;SOD活性4-5月所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6-8月Z4分别比Z1提高了42.29%、39.08%、34.29%。综合分析认为,Z4对促进金叶女贞生长和协调生理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握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虫发生初期防治 病虫分为初发、盛发、末发3个时期。其危害范围有点片发生和大面积发生之分。病害应在初发阶段或发病中心尚未蔓延流行前防治,虫害则应在发生量小、尚未开始大量取食之前防治。把病虫控制在初发阶段和点片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糠椴、蒙椴、紫椴为砧木,采用插皮接、切接、劈接、带木质部芽接和T字型芽接五种方法嫁接金叶椴树(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得出:三种砧木与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的亲和力都很强,平均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五种嫁接方法除了劈接成活率较低,其它方法均在85%以上。且插皮接、切接、带木质部芽接、T字形芽接间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金叶白蜡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属白蜡的一个变种。本文总结了金叶白蜡嫁接繁殖、栽植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为金叶白蜡在新疆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51-10752,10767
[目的]对壳聚糖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壳聚糖在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的方法,对壳聚糖体外抑制金叶女贞褐斑病菌以及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进行了试验。[结果]3种分子量的壳聚糖体外抑菌效果都很好,其中分子量5万~6万效果最好,1万~2万次之,6000效果稍差;壳聚糖预防试验中,分子量5万~6万和1万~2万的预防效果都很好,在2.0%浓度时,可以达到免疫效果,分子量6000的效果较差,感病率51.37%~83.32%;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关系密切,24h施药时各分子量的2.0%浓度也达到免疫效果;36和48h施药时分子量1万~2万和5万~6万的高浓度治疗效果不错,其他均较差。[结论]分子量5万~6万、浓度1.5%~2.0%的壳聚糖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能够达到很好效果,治疗时间以感菌后48h以内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