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南岛菠萝疫霉种及交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岛的菠萝植区发生根腐病或心腐病的菠萝上收集大量病组织样本,经纯化获得40个疫霉分离菌株,全部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一个种。所有菌株均为A~2交配型。  相似文献   

2.
热带水果产业是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分析海南建省以来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的演变历程与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推动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优化升级。本研究运用重心分析、空间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海南岛各市(县)1988—2020年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生产重心迁移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岛热带水果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种植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柑橘橙柚、龙眼等,龙眼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大,菠萝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小。(2)海南岛热带水果总体种植结构类型为芒果、香蕉、荔枝、菠萝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水果、2种水果组合、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48∶0∶52;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为香蕉、芒果、荔枝、菠萝、龙眼、柑橘橙柚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2种、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78∶9∶13。(3)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经历了集聚、分散、再集聚的过程,大部分市(县)已形成稳定的主导种植结构,少部分市(县)仍在不断调整探索;主要水果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相同的区域集聚性更显著。(4)海南岛热带水果种植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策扶持、社会需求、市场行情和农垦改革。应在充分了解当地水果种植结构演变历程及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资源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其他因素,合理调控产业规模,推动当地形成具有地方优势与特色的水果种植结构,促进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整体向稳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海南岛进行新的气候区划,以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岛的气候概况。区划结果显示:海南岛划分为2个温度带、3个干湿区、8个气候区。区划结果中对8个气候区进行了分区简述,概括了其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这对于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徐闻县主产区菠萝种植习惯、土壤、气候特征的调查,初步概括了当地菠萝生产现状和特点,并大致分析了传统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影响产量的客观因素,并针对主要生产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虎彪  刘国道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1):2048-2049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薹草属1新记录种,是多穗薹草组的复序薹草,该种在中国的原分布记录只在云贵高原区。海南岛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居群是该种在中国最南端的分布记录,其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较为特殊,因此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6.
台湾岛与海南岛气候条件对比及其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71~2000年台湾岛与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结果表明∶两岛热、水、光资源丰富,海南岛光、热资源更为优越∶台湾岛降水资源更为充沛。从区域看,两岛温度、日照时数均为中部山区低,南部最高∶降水量以及雨日台湾岛与海南岛分别是北部和中部山区最多,西部最少。两岛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热带气旋、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等。根据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趋利避害,提出了适合该岛气候特色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海南岛农业的气候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光、温度和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决不可少的三个气候因素,且彼此不可代替。因阳光直接参与生物圈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因而应看作最本质的要素。此外,温度和降水看作促进或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来考虑。因此采用了下列阶乘式生物产量的模式: Y_((Q,T,P))=f_1(Q)·f_2(T)·f_3(P)……(5)或式中Y(Q,T,P)为农业气候生产力,Q为太阳总辐射(千卡/厘米~2·年),P为降水量(毫米),Eo为蒸发力(毫米),Ti为月或旬的平均温度(℃)。根据(9)式得出海南岛Y(Q,T,P)的分布图5,此外还根据其他作者提出的模式制作了图1~4,比较这些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图5中岛的中部山区与西海岸之间,出现一个呈“C”字形的高值地带。此带与目前橡胶树的高产区基本吻合,而其它四个图则表现不出这个高产地带。此外,本文还将海南岛的农业气候生产力与国内其它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岛除部份地区外,农业气候生产力在我国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8.
估算了福建省近30年来的植被气候生产力,结果表明,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从东南部沿海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全省植被气候生产力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部分,大部分县市在16000kg·hm^-2·a^-1以上;西部和北部的山区植被气候生产力值较低,大部分在10000—15000kg·hm^-2·a^-1之间。近30年来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全省植被气候生产力以20世纪80年代最低,21世纪初期几年最高,相差1407kg·hm^-2·a^-1。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最重要表现之一是引起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天然橡胶树种植区内植被NPP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根据1981—2010全国气候数据和RCP4.5情景的气候预估数据,基于气候植被NPP模型,对1981—2010、2041—2060、2061—2080年中国天然橡胶种植区内NPP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气候变暖,天然橡胶种植区内NPP呈现整体先增加后略减小趋势,其中1981—2010年研究区内植被年平均NPP为12.89 tC/hm 2;2041—2060年研究区内植被年平均NPP为15.07 tC/hm 2;2061—2080年研究区内植被年平均NPP为15.01 tC/hm 2;(2)从空间分布上看,不同时期的NPP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南岛的东部沿海,广东的信宜、电白,广西的东兴,云南的景洪、勐腊等地;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临沧、屏边以北,海南岛的西部沿海,广东的徐闻等地。相关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天然橡胶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菠萝又名凤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水果.鲜果味香,甜酸可口,加工制成罐头能保持鲜果风味,被誉为“罐头之王”.市场需要量大,销路广.我省漳州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大量丘陵山坡地适合菠萝生长.且栽培容易,经济效益高.因此,充分利用垦区自然资源,发展菠萝生产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1.
丁香引种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从东南亚引种的丁香对我国海南岛儋县等地气温、雨量,光照、台风等气候因子的适应性。最后提出在海南岛种植丁香的最适宜区、适宜区及其气温、雨量,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海南岛8个气候区内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在3种品(系)桉树上的消长动态进行了12个月的观察,以期为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大规模爆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3种品(种)系桉树上的虫害爆发期均为每年3~10月.通过全年数据对比,尾赤桉与窿缘桉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口密度较高,尾巨桉的较低(p<0.01).海南岛内各气候分区虫口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西北部沿海气候区、西南部山区气候区、西南部沿海气候区内的3种品(系)桉树上桉树枝瘿姬小蜂虫口密度相比岛内其它5个气候区更高(p<0.05).  相似文献   

13.
分析海南菠萝在全国菠萝产业中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品种结构单一、效益不高的现象,提出推广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有效的营销网络、提高海南菠萝市场话语权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海南岛气候资源、热作生产实际及农业气候相似性原理为依据,选取年均温及月均温的年内分配,年雨量及月雨量的年内分配共26个具有农业意义的气候因子,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相似分析方法,通过上机运算,取得了海南岛各县与世界热带21个国家24个点站的农业气候相似系数,并按系数的大小进行了相似性等级区划;最后与实际数据进行印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的理论系数及其相似性等级划分与实际吻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台风的某些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949~1990年42年的台风资料,对入侵海南岛的台风作了气候统计,得出以下结果:①12年在海南岛登陆的台风有67次,平均每年1.59次;对海南岛有较大影响的台风有48次,平均每年1.14次;两者合计115次,平均每年2.73次。②50至70年代,台风登陆和影响的次数有以10年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即每个年代前5年为高峰期,后5年为低峰期;80年代周期性不明显,说明这种周期性变化只局限在一定时期内。③8,9,10月三个月台风登陆和影响的次数较多,为台风高发季节;8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为台风高发期。④台风入侵海南岛的基本路径有三条:北路、中路、南路。⑤台风登陆地点分布是不均匀的,万宁县港北港至文昌县清澜港、陵水县水口港至三亚市景母角、文昌县翁田至铺前林场三段海岸线较为密集。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目前我国菠萝生产品种较单一的现状,从中国台湾引进菠萝新品种维多利亚,在当地进行适应性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海南西部和东部试种表现良好,高产优质,适宜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选择台风危害严重、具有典型性的海南岛作为研究区,通过对台风灾害成因的分析研究,在台风灾害形成环境背景和台风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确定评估模型中的各类参数,运用可拓理论建立海南岛台风灾害评估可拓模型,评估结果分为5级。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0801号台风"浣熊"进行计算,评估结果较符合实际灾情,说明将可拓方法应用于区域台风灾害评估的思路正确,方法可行,表明可拓方法在气象灾害评估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