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 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 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3.
长期来人们对近交常具戒心,因为近交会导致生活力、适应性、繁殖力等诸方面的衰退。其实近交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二重性,既有不利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近交的遗传效应能促使基因纯合,从而可以运用近交方法来固定优良性状,促使群体更快地纯化与一致。因此,近交是家畜育种改良的重  相似文献   

4.
<正> 湘白Ⅰ系猪以多元杂交合成育种材料,施行群体继化选育,已进入第6世代的培育。平均以0.65278%的递增速度增加群体近交系数,使群体平均近交水平达到9.62%。不同世代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个体。本文通过对这些个体的近交水平分类,旨在了解近交对湘白Ⅰ系猪若干性状的影响和探索如何合理地利用近交。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检测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遗传相似性和群体的纯合度。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由2头新疆褐牛经40年完全封闭繁育出的55头新疆褐牛近交群体和25头对照组新疆褐牛的遗传结构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期开展对近交群体的鉴定研究。结果发现,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纯合度为0.9064,多态信息含量为0.0873,可知该群体具有低多态性;对照组新疆褐牛的纯合度为0.4647,多态信息含量为0.4882。将该近交群体按毛色分为4个亚群:A、B、C和D,各亚群的遗传纯合度分别为0.9029、0.9632、0.9208和0.9551。结果表明受检测的新疆褐牛近交群体有较高的纯合度和很低的杂合性,已成为遗传纯度很高的近交群体。该封闭的近交新疆褐牛群体是中国牛品种中难得、宝贵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
五个天祝白牦牛群体近交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天祝白牦牛群体的近交程度,以5个天祝白牦牛群体共计598头牦牛为研究对象,借助FAO推荐的17个微卫星座位对群体的近交程度做了评估,结果在JDL、LZH两个群体检测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其他群体显著(0.01P0.05)或极显著地(P0.01)表现出杂合子过剩,未检测到近交。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认识到近交衰退和杂交优势的事实,而且育种科学家巧妙地利用近交和杂交作为育种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使品种不断得到改良,但是为什么近交衰退和杂交都有优势呢?这是遗传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且还要进一步研究又如何来应用理论改良现有家畜,产生社会上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作一概要性探讨,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好数量遗传理论,进一步来改良品种,提高商品率。什么叫近交呢?一般我们将有亲缘关系的公母畜进行交配繁殖,称为近交,而在群体上来看,那么近交指某一性状上是具有一定概率的同型交配。杂交是近交的相对反义术语,它指非亲缘个体间的交配,在群体上看,在某性状上是具有一定概率的异型交配。  相似文献   

8.
家畜育种者试图利用近交方法培育、创造出供选育和杂交的品系。许多研究者探讨了近交与绵羊生产力的关系。本文对绵羊近交的研究予以综述,并提出近交对生产力性状效应的估计值。方法概述本文内容包括:(1)比较近交系和非近交系的生产性能;(2)探讨在一个群体中近交水平累加效应。这些近交效应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估计方  相似文献   

9.
近交具有促使等位基因纯合、降低群体均值的效应,具有固定优良性状、揭露有害基因、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提高群体同质性的作用;在动物育种上,应很好把握近交的应用时机,准确衡量近交的程度,灵活运用近交的方法,严格控制近交的速度和时间,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使近交的有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0.
分析群体近交程度是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对指导动物育种和保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畜禽群体近交程度分析包括整理系谱资料、计算个体近交系数和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个体间亲缘系数和群体平均亲缘系数以及预测后代近交程度等内容.其核心内容是计算近交和亲缘系数、而计算近交和亲缘系数的方法目前主要有通径回路法与亲子协方差表法两种。相比之下以亲子协方差表法更适合一般系谱资料和容易计算机编程。本文围绕亲子协方差表法、在推导出亲子间近交和亲缘系数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语言研制了畜禽群体近交程度分析系统。1分…  相似文献   

11.
<正> 皖南山区的地方品种——皖南花猪,在历史上由于山区交通的闭塞和山岭的阻隔,形成了若干个自然团锁群体。这些群体由于长期地实行着不同程度的亲缘交配和人工选择,淘汰了大量的不良性状,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近交不衰的猪群,而成为当今比较优良的地方品种。为了研究皖南花猪的近交不衰的特性,以及为今后的保种、育种工作提供依据,对我场的皖南花猪生产群进行不同程度近交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高度近交的圩猪育种群体进行主要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发现,近20年来圩猪高度近交后体尺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并依旧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和肉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畜禽相比,我国兔新品种培育相对落后,工厂化饲养的主流品种还很大程度依赖国外引进。为节约引种成本和提高引种后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分析了引种群体大小与选种方案对引种后繁殖各世代群体生产性能和近交的影响。采用AlphaSimR软件进行群体模拟,共设计了3个不同引种规模、4个选种方案以及3个不同遗传力大小的数量性状,基于系谱信息和动物模型估计个体育种值。结果发现,引种后繁殖各世代群体的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性状遗传力的高低与所采用的选种方案,与引种群体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不同选种方案中,当过分强调性状的性能提高时,群体的近交系数则会快速地上升;相反,不论群体大小如何,在采用随机选种方案时所观察到的近交增量最低。基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引种群规模较小时,尤其需要注意制定合适的选种方案,以避免过度近交的发生;而当引种群规模较大时,则可以适当强调性能的选育提高。与引种群的大小相比,选种方案对引种后繁殖群体生产性能和近交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交可使基因趋于纯合,巩固有益性状;暴露不利性状,便于选留和淘汰。因而近交作为育种工作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近交会使牛的繁殖力、适应性、生活力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因近交使纯合体比率增加,杂合体比率减少,致杂合效应值降低,必然降低群体均值,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奶牛产奶量为中等的遗传力,受近交影响比较敏感,但其影响程度如何,报道不多。本文对不同近交程度个体牛的产奶量进行了统计,以分析近亲繁殖对产奶量的影响,从而为在育种工作中确定适宜的近交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育种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纯化与杂交,纯化的理论基础是使基因纯合,其目的是导致或获得杂交优势。由于近亲交配的结果使群体中纯合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这常常是纯化的一种手段。虽然近交的结果往往引起受精率、孵化率、存活率、产蛋性能及饲料转化率的下降。但是只要妥善地采用近交方法与杂交的配合力测定,注意选择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二、目的以我国优良的品种资源仙居鸡为素材,用近交的方法探索培育我国自己的蛋用鸡纯系,至目前初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探讨近交方法,检验其遗传进展。1979年我们在近交的第二世代的鸡群中,进行部分品系间杂交,以此探讨近交系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近交与杂交的优势率。现将试验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三、材料和方法试验鸡群的选择主要以本所引进的仙居鸡为素材群,原观察生产性能表现比较好,但由于近交而致于生产性能下降较快的血系做为试验基础群,当时选择三个血系为母本。其中除选有近交第二世代的鸡群52只之外,还选择了近交一世代留有的产蛋性能较  相似文献   

16.
秘志林 《养猪》1989,(2):25-26
关于近交与选择对选育群体遗传影响的研究,长期以来多限于对静态群体的分析,而实际上进育群体是动态的。本文作者分析继代选育群的近交效果是研究动态群体的尝试,提出了有一定理论价值的分析与论证。虽是初步的,但提示我们应加深对近交与选择在动态群体中所引起遗传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交衰退是指因近交而导致后代适合度(群体均值)下降的现象,其分子机理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物种保护及育种等领域的研究重点。群体遗传学认为近交衰退主要是由个体基因组的纯合度增加引起的,并形成显性理论和超显性理论两个经典理论。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近交衰退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该文围绕全基因组信息在近交参数度量中的应用、全基因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与近交衰退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近交衰退经典理论提供思路,为物种资源保护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的繁殖性能在养猪生产中起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在猪的育种中,人们一直在努力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影响猪产仔数的因素比较多,其中血缘关系对猪的繁殖性能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多数群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几乎所有性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近交衰退现象.其实,近交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增加基因纯合的机会,会出现更多有利的纯合子个体,但不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另一方面,导致隐性有害基因的纯合,即使有几个基因座存在有害基因,近交衰退效应也将发生,除了出现疾病等有害现象外,有时也会使群体均值下降.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交和选择是为配合杂交进行纯种猪群选育的基本手段。在育种猪群中,常因近交程度的增加而导致繁殖力(如每窝的活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生长速度和生存率的减退。不过在选择进程中还要求纯种猪群有一定程度的近交。这是因为:一方面近交具有暴露群体内有害隐性基因的作用,通过选择淘汰可改造净化群体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近交还可在每一群体中分别纯合不同位点的优良基因,通过杂交配合可进一步发挥近交和选择应产生的效应。本文试图应用北京花猪Ⅰ系的育种数据资料,分析研讨育种过程中近交和选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动物杂交育种的兴起,近交作为一种必要的育种手段得到广泛地应用。然而近交虽能使优良性状迅速得到固定,但也有使群体发生衰退之虞,因此长期以来,对近交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看成是育种改良的必要手段而争相采用;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不可容忍的祸害而避而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