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比华北落叶松大。(2)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吕梁山区的初始间伐期应在第10年左右。(3)日本落叶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13~14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7年。(4)日本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约在7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9年。(5)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还处于材积生长期,没有到达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华北落叶松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生长过程,胸径和树高均在6~10 a出现速生,10a以后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2、华北落叶松当高径比为0.6~1.2时,林木分布近似正态分布。3、华北落叶松20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原产区高出37.3%。4、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为2 700 m以下。初步认为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引种是成功的,可作为该林区中低海拔速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刘芳  钱栋 《河北林业科技》2015,(2):50-51,60
以河北省隆化林业局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过程,并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胸径生长在第16年连年生长量与总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后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在第8~16年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华北落叶松的材积生长在前期呈现快速生长的趋势,并且在34a出现最大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而平均生长量一直呈现比较平滑的上升趋势。Richards方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华北落叶松是冀北山地最重要的用材和生态树种。本文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龙头山分场华北落叶松混交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分析其生长过程。研究表明:在所测树龄(97 a)范围内,胸径和树高总增长量均是逐年增加,材积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生长过程符合Richards模型,材积的生长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依据所拟合的生长过程曲线可推测出华北落叶松数量成熟龄为120 a左右,是培育大径材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5.
以建始县长岭岗林场17 a生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选择出优良家系并对早期选择的结果进行验证,为日本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材料。结果表明: 各家系之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6 a生与17 a生胸径、树高、材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41~0.947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日本落叶松家系6a生早期选择结果与17 a生选择结果基本一致;以17 a生材积为选择指标,选出排名前10位的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3.03%、1.77%和7.11%。  相似文献   

6.
白龙江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白龙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33块样地调查,并对35株样本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6-10年分别是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8年(1.11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87m);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2)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率、形数的数学模型,并经对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进行模拟得出,它们符合理查得(Richards)生长曲线。(3)18年生材积生长量比云杉、华山松、油松3个树种的材积生长量高2倍以上,生长速度的次序为: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规律,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设置了33块标准地,研究华北落叶松幼龄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点以及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在5年生树高生长开始加速,胸径生长在11年生前处于快速增加阶段,材积生长量在9年生开始进入高速生长阶段,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其每公顷材积年均生长量不同;在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年均生长量随地位级的提高而增加;而针对某一地位级,随密度增加,材积增长速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4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从中选取密度相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标准地分析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生长规律的影响以及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标准地分析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生长均有一定影响,树高、胸径生长量,阴坡大于阳坡,相同坡向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落叶松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标准木的胸径和材积越小,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越慢,生长量也低。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密度调控,可发挥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16年落叶松种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落叶松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生产渚力相差极大,其中,日本落叶松在生长,抗性,适应发生等综合性状上显著优于乡土树种长白落叶松,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较长白落叶松增加22.3%、3%、30.6%和80.9%,每公顷蓄积量增加76.8m^3;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平均单株材积较长白落叶松下降55.1%和33.2%,每公顷蓄积量减少83.  相似文献   

10.
通过16年落叶松种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落叶松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生产渚力相差极大,其中,日本落叶松在生长、抗性、适应性等综合性状上显著优于乡土树种长白落叶松,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较长白落叶松增加22.3%、30.6%和80.9%,每公顷蓄积量增加76.8m3;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平均单株材积较长白落叶松下降55.1%和33.2%,每公顷蓄积量减少83.52m3和50.16m3;四种落叶松在落叶病感病性状上差异极显著,日本落叶松抗性最强,与其它三种落叶松差异显著,兴安、华北落叶松感病较重。四种落叶松在褐锈病感病性状上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内蒙古大青山3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分析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年龄、材积之间的关系,并选取对数模型、理查德模型、考尔夫方程和逻辑斯蒂方程等4个常用的生长模型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效果好的生长模型分别为胸径对数模型y=-24.03+ 11.28×Log(x+1.99),树高理查德模型Y=27.27×[1-Exp(-0.041 ×x)]△1 5735,材积理查德模型y=7495.55×[1-Exp(-0.001×x)]△3.13.经F检验(F <0.05) =6.94,呈显著.3个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平均百分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都非常小,平均相对误差均在±2.5%以内,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以木兰林管局境内的14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其进行每木检尺,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修枝可以促进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蓄积的生长,且修枝高度为树高的1/4-1/3时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生长模型W=a(D2H)b对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大,树干的生物量增长的速度最快,树皮、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所占全株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6a生林中,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枝〉树干〉树皮〉树叶〉树根;12a生林、22a生林和32a生林中,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灌木层和草本层所占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由6a生林的9.28%和15.72%减小到0.46%。  相似文献   

14.
舟曲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舟曲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调查,选择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建立了胸径与树高、胸径与高径比、株率与高径比的回归方程,进一步求算出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前期生长过程,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为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0年生以上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心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随林龄的增长,根部腐朽会越来越重,40年时腐蚀率达39%,50年达69%,60年达84%。心腐对日本落叶松的生长影响很大,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同时也严重地影响林木的质量和产值。所以,对林龄较大的日本落叶松应及时主伐更新,避免因心腐过重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料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施用不同肥料的两年生华北落叶松苗木四个生长时期苗高、地径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我们研究了不同肥料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初期,四个处理间的苗高、地径及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速生前期,各处理间苗高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处理2的地径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速生后期,处理1的苗高和处理3的地径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硬化期与速生后期表现相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华北落叶松与日本落叶松的杂交,在22个控制授粉杂交组合中,球果长在1.74 cm~2.92 cm之间,球果径在0.98 cm~1.46 cm之间;在30个组合中,单粒球果质量介于0.52 g~1.63 g之间;球果种鳞数在23枚~47枚之间;种子连翅长在0.75 cm~1.07 cm之间;种子千粒重在2.6 g~5.0 g之间。  相似文献   

18.
依据湖北省建始县国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资料,研究了胸径、树冠面积、株数的相关关系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树冠面积与胸径最优回归方程为:Y=2.823-0.129 4 X+0.014 9 X2;②编制出日本落叶松不同径阶林分理论密度及郁闭度为0.7~0.9时的适宜经营密度表;③确定郁闭度0.8时为研究区最适宜经营密度,并计算出各标准地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9.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落叶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样地监测数据,利用树冠竞争因子(CCF)、林分密度指数、单位断面积生长过程等指标,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断面积和蓄积两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有相同的生长过程,即林分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强度小于50%)间伐强度越大,年均生长率越大;用树冠竞争因子描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的生长过程,未间伐林分的立木度接近稳定状态,而间伐林分降低了林分的CCF值,随着林龄的增加,CCF值不断增加,逐渐向未间伐林分靠近。总的来说间伐林分在间伐初期要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及林木竞争的加剧,间伐林分逐渐向未间伐林分靠近。  相似文献   

20.
日本落叶松优良无性系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日本落叶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树高、胸径、材积等栽培指标进行连续32年的观测与分析,选择确定出了适宜赤峰地区栽培的优良无性系,为实现落叶松优良无性系造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