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种测定风化煤与土壤腐殖酸含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GB11957-2001中的容量法和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比较二者对风化煤、耕层土壤(石灰性褐土)、矿区土壤(栗钙土)腐殖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及其实验过程、样品用量的不同,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中重铬酸钾溶液浓度进行比较选择。结果表明,GB11957-2001中的容量法对风化煤、耕层土壤(石灰性褐土)腐殖酸含量测定结果约为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的4倍,但对于腐殖酸含量较低的矿区土壤(栗钙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同。相对而言,GB11957-2001中的容量法在实验过程中更易达到实验要求,具有易操作性。通过实验,提出了风化煤、土壤样品分别在两种实验方法中的合理用量,和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中重铬酸钾的合理浓度为0.4000 mol/L。  相似文献   

2.
长期垄作对水稻土腐殖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耕作制定位试验的常规平作(对照)、垄作、宽垄作和水旱轮作处理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宽垄作下腐殖质组分碳含量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不同垄宽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宽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光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在耕作层和犁底层,垄作和宽垄作提取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所提取的,且犁底层增幅高于耕作层;胡敏酸碳含量分别为提取碳和土壤碳含量的38%-65%和12%-29%,富里酸碳含量为土壤碳含量的12%-25%。经17年垄作和宽垄作种植水稻,耕作层胡敏酸碳含量和富里酸碳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同期对照。胡敏酸的E4/E6比值介于4.65-5.89之间,垄作与其余处理差异显著。用NaOH+Na4P2O7(a)提取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的色调系数(⊿㏒K)均低于用NaOH(b)提取的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K,(a)和(b)提取的胡敏酸分别属于Rp和B型。富里酸的相对色度(RF)低于胡敏酸的RF,说明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高于富里酸。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法及土壤对氨挥发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中利用土壤柱法,以火山性未熟土(植苗土)和厚层富腐殖质的黑褐土(标津土)作为试验土壤,采用土壤表面施入施肥法和与土壤搅拌混合施入施肥法两种施肥法,施入乳牛消化液,对施肥后NH3挥发速度、挥发量进行了144小时的连续测定,以比较表面施肥与混合施肥的差异及土壤性质对NH3挥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施肥法能极大地抑制NH3挥发,NH3的挥发量在粗砂质的植苗土中远高于富腐殖质的标津土。  相似文献   

4.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团聚体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有机质品质,合理开发利用绿肥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沙维诺夫法分级和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提取法对华北地区不同春油菜翻压下土壤结合形态腐殖质、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春闲对照相比,翻压不同春油菜品种可提高土壤各结合形态腐殖质、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松紧比、松稳比,提高 5 mm粒径碳富集系数,提高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其中,土壤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及紧结态腐殖质均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38.61%,60.22%,67.44%;松紧比以中油肥1907提高最多,较对照提高43.94%;松稳比以中油肥1901提高最多,较对照提高49.43%。不同春油菜品种翻压后土壤大团聚体数量提高较多的是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5 mm粒径碳富集系数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土壤有机质贡献率也是中油肥1901最大。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是衡量其环境效应的关键参数。选择唐山市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为研究区,采集了20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和Cr)不同形态(酸可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影响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r和Cu主要以残渣态和酸可提取态存在,Pb主要以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Cr的酸可提取态较其他元素高,对环境的潜在风险较大。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与重金属的酸提取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u和Pb的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u和Pb的有机结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可通过适当提高土壤pH的方法来减少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含量,降低其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为了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将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按不同配比配制作为改良材料,研究改良材料配比、时间等因素对四川省宜宾市3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改良材料后,土壤腐殖质含量相比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且随膨润土和PAM施用量的增加,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改善效果更好。随着改良材料施入时间的延长,冲积土和灰棕紫泥腐殖质含量在前3个月先减小,后3个月趋于稳定;而暗紫红泥的腐殖质含量在前3个月先增加,后3个月呈现下降趋势,但比2009年12月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可见,改良材料的施入,能有效的防止土壤腐殖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DGT是评价重金属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但是DGT的提取受到土壤孔隙度的影响,而目前为止还缺乏相关研究。笔者采用不同磨细程度的土壤来改变土壤孔隙度,研究不同土壤孔隙度的变化对DGT提取重金属Cd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细改变了土壤的孔隙度,进而影响了土壤扩散边界层,从而对土壤Cd有效态的3种计算表达形式CDGT、CE、C′E均产生了影响,且对CDGT的影响最大。但当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逐步综合考虑后,结果表明,磨细造成的孔隙度变化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影响有限,其变异性均小于10%,只是在计算时应综合考虑孔隙度及扩散边界层的变化,从而减小计算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提供土壤生态的科学依据,选取大宝山矿坝心区重金属污染弃耕农田上5种自然修复植物和1种人工栽培植物,采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进行6种植物根系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与研究,共分离鉴定168只动物,分属2门7纲12目和4种幼体。结果表明,土壤强酸性和多金属(Cu、Cd、Zn)重度污染是导致弃耕农田动物群落结构简单,动物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植被生长对根系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乌毛蕨、类芦、小白菜、铺地黍4种植物根系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多样性指数较高,芦苇和斑茅的根系下土壤动物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无植物的裸露地下土壤动物结构最简单;不同植被的根系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差别,表现为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贵阳地区主要土壤微量元素状况的研究魏成熙,牛爱珍,周焱(贵州农学院)植物正常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它们的作用很重要,土壤中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多,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下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营养和...  相似文献   

10.
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活性影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治喜  屈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88-388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土壤溶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土壤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就DOM的组成和其在土壤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且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DOM可能会对重金属有很显著的控制作用,而重金属也可能对DOM有种特殊且强烈的亲和性,这种亲和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环境生态,而且不同来源和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DOM在功能上有着差异。本文系统评述了DOM的来源、结构、生态功能以及对重金属活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一些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生物腐植酸配施不同量化学肥料对土壤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腐植酸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腐植酸的施用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也可以提高土壤中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并达到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生物腐植酸和化学肥料的用量对土壤性质和油菜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油菜生长化学肥料的用量减少量应为20%。总体来看,生物腐植酸和肥料对油菜的生长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用量及配比应该综合考虑土壤性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相似文献   

12.
生物腐植酸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碳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增加土壤碳的含量不但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了从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物中提取的生物腐植酸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有机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其中腐植酸+化肥处理能在较长的时间内(10~40天)保持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土壤有机碳碳含量增加了1.6%~10.5%。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腐植酸+化肥处理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增加了2.7%~20.1%。施肥处理能保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腐植酸添加量为400 mg/kg时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作为环境中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毒性强、危害大而备受关注。本文从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成本低、操作便捷、二次污染小,但修复周期长、不适用于高浓度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可用于高浓度污染土壤,但存在改变土壤原有结构、运行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针对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首先宜采用物理和化学修复去除其中大部分污染物,再进一步利用生物修复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土壤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们要快速得到高产高质粮食的要求迫切,大量使用化肥,导致了有害物质残留,土壤或水污染,土壤板结或某些营养元素相对匮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是土壤内常见的共生结构,由AM真菌(AMF)与土壤根系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其可通过分泌代谢物,增大根系与土壤接触面积,调节某些土壤元素存在形式等多种途径,影响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转运。硫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之一,可由于植物对S的需要并不如N,P,K大量,现代农业在对土壤进行施肥过程中往往将其忽略,因此土壤缺S正逐渐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主要对AMF影响植物吸收土壤元素的途径及生理机制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其作用方式特点进一步分析AM共生对植物吸收转运硫素的影响,指出AMF作为生物化肥的可行性,以期为解决现代化肥的替代问题以及土壤缺硫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 2014 年始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单施腐植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腐植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15%+腐植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30%+腐植酸3000 kg?hm-2等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常规施肥减氮15%配施腐植酸(T5)的效果最佳。T5处理的土壤容重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67%~8.88%(P<0.05);而T5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0.44%,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了5.41%和21.76%(P<0.05),土壤有效磷增加了4.66%,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65%,土壤的pH值以T1处理最高,T5处理最低,较T1处理低8.98%(P<0.05)。  相似文献   

16.
公勤  康群  王玲  李兆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3):117-121
铜过量会导致植物生长、酶系统平衡、细胞亚显微结构、蛋白质合成、核酸代谢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最终,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平衡。研究表明外源添加物质能够调节铜过量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本文主要归纳分析了外源添加硅(Si)、油菜素内酯(BR)、一氧化氮(NO),以及其他物质对Cu的植物毒害机理调节机制。但目前在离子载体、蛋白质组、基因组等调节机理方面,以及外源添加物质对植物的适用性、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未来研究可从这些方向进行深入,完善Cu对植物毒害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环境研究中的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高效、全面地获取土壤信息对于土壤管理意义重大。由于土壤有机组分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难以全面地获取土壤有机组分信息。中红外光谱(MIR)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实时、高通量的分析手段,具备高效、准确地获取土壤有机环境信息的能力,可为土壤环境监测、数字制图、农林业生产提供大量基础数据,有助于实现土壤环境实时监测和农林业信息化。笔者简述了中红外光谱技术获取土壤环境光谱信息的检测过程和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土壤中红外光谱特征提取、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该技术深入研究土壤学的意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长期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提高耕层肥力、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秸秆提供良好的依据,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与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非石灰性潮土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以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为基础,设5个试验处理,施氮肥条件下设小麦、玉米秸秆还田(WCN)、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2个处理,同时设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秸秆还田条件下,2015年各处理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别平均较2009年提高了117.68%,102.5%。与CK相比,秸秆还田模式各处理土壤腐殖酸总含量(HE)平均增幅21.8%~47.9%,其中腐殖质含量最高为WCN,2015年较CK增长118.8%,较2009年原始土壤增长了183.63%。两季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能够增加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胡富比值增大,增加腐殖酸含量并使之平稳增长。土壤腐殖物质活力从高到低为:WCNWNMWC。两季秸秆还田及配施有机肥,提高了芳香族类、羧基类化合物含量,而多糖类化合物含量减少,可提升土壤腐殖质的活性及芳化程度。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地力。  相似文献   

19.
植物多糖是一种来源广的天然活性物质,因其具有毒性低、活性高等优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而多糖提取方法与多糖的提取率及生物活性息息相关。为了明确植物多糖提取方法之间的差异,及提取方法与多糖提取率和活性之间的联系,本文在大量的文献基础上,归纳了一些植物多糖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不同提取方法多糖提取率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得出不同的提取方法自身都有一定的益处和弊端。由于植物自身结构的限制,不同提取方法对其提取率和结构都有所影响,选取适宜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为指导多糖提取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