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水稻软盘育秧抛秧栽培技术在我区试验、推广已达3a之久。1997年抛栽面积达4244.6hm2,其中早稻为3248.1hm2,双晚为996.5hm2。早稻抛秧平均产稻谷7.40t/hm2,比手插秧增685.5kg/hm2,增长10.2%。在临川市河埠乡河埠村连片抛秧41.3hm2(品种为协华2号),平均产稻谷9.37t/hm2,比旱床育秧手栽秧增产稻谷2.25t/hm2,增长31.6%。双晚抛秧平均产稻谷6.65t/hm2,比手工插秧增424.5kg/hm2,增长7.34%。抛秧稻具有“四省一增”…  相似文献   

2.
水稻抛秧与插秧分蘖成穗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3.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一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4.
抛秧种稻是利用塑料软盘育成带土重力秧苗抛栽大田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 1 998年上杭县蛟洋乡开始引入该技术试种 ,近几年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克服湿润育秧的不利因素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种稻效益 ,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塑料软盘育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笔者 2 0 0 2年在蛟洋村坑头地段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栽培与塑料软盘育秧栽培对比试验。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材料早稻组合汕优 77,晚稻组合汕优 89。1 2 试验处理选择土壤肥力均匀一致、中等肥力水平的田块作试验田。试验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栽插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两种形式。2 试验结…  相似文献   

5.
粮菜一年四熟高产高效栽培试验陈玉奇(龙溪县台溪乡农技站)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优农业,进行了稻、菜一年四熟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栽培模式(稻、稻、菜、莱)1.水稻主季稻选用汕优63,于2月21日播种。采用塑料营养软盘进行旱地育秧。抛秧...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无盘抛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旱育秧与软盘抛秧两项技术 ,是 90年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两大突破 ,都有秧苗素质高、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省工省本、增产增收的特点。旱育秧秧龄弹性大 ,但拔秧、插秧劳动强度大 ;软盘抛秧劳动强度小 ,但秧龄弹性小 ,长秧龄抛栽 ,秧苗素质反而变差 ,抛后易减产 ,同时购秧盘一次性投资大 ,因而制约抛秧 ,特别是中晚稻抛秧的推广。理论上水稻旱育无盘带土抛栽 ,可结合旱育秧和软盘育秧的优点 ,克服彼此的弱点。但其可行性如何 ?为此 1 998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早、晚稻在培丰镇长流村示范 1 .34 hm2和 2 hm2 ,中稻在坎市镇文馆村、培丰镇振…  相似文献   

7.
我省应用较广的钵盘长度60.3cm,宽32.6cm,有561个钵孔。钵孔上部直径18.5mm,下部直径11mm,深16mm。每钵孔装土3g左右,钵盘底部开有直径3mm的孔。秧苗的一部分根可穿过底孔扎入置床,也起调节钵盘水份的作用。1秧盘数量的确定每公顷本田所需要的秧盘数由插秧密度而定,其计算公式是:秧盘数/公顷=穴数/m2×10000÷561。目前我省钵体秧苗人工摆插栽培规格以30×20cm为主,每m2穴数为16.7穴,可准备300个育秧盘,30×23.3cm规格则准备225盘。2配制营养上床上采集园田表土(0-15cm)或旱田土,过3-5mm孔筛为宜,以增强保水能力。每…  相似文献   

8.
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是解决水稻生产“三弯腰”(即插秧弯腰,中耕弯腰,收获弯腰),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的必要措施。一、概况: 水稻插秧机械化是在秧地育秧→拔秧→插秧的传统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70年代中、末期一直至今,在东南亚-带稻区掀起了以工厂化育秧与机插的热潮,所谓的工厂化育秧就是利用30厘米×60厘米的塑料秧盘进行播秧、育秧、绿化,整个过程都是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内完成的,其育秧流程如下图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根部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平和县抛秧稻技术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3a5季,其具有省秧地,省工,省种,丰产早熟等优点,优势已被充分肯定和实践证明,也深受示范区粮农欢迎和接受,1998年,文峰镇黄井村67hm2抛秧...  相似文献   

10.
一、农艺技术抛秧机抛秧对农艺技术要求较高 ,主要分为培育秧苗和平整田块 2部分。1 .对秧苗的技术要求抛秧机使用的秧苗 ,与手插秧苗不同 ,必须使用“蜂穴式”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秧苗是否合乎抛秧机的要求 ,将直接影响抛秧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甚至影响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成败。因此 ,必须将农艺与农机相结合 ,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1秧盘 :必须是塑料软盘育秧 ,规格不限。2秧苗高度 :适宜 8~ 2 0 cm范围内。秧龄在 2 0~ 2 5d较为适宜。3秧苗土钵含水率 :应为 40 %~ 60 % ,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4秧苗带泥 :秧苗根部带泥 ,泥要有一定的粘…  相似文献   

11.
梨树农场现有水稻面积1.2万公顷,多属盐碱地。近年来,水稻公顷产量一直徘徊在8500─9000kg左右。自1994年以来,通过对比试验,总结出大小垅双行栽培技术是本场水稻增产的新途径。大垅行距50cm,小垅行距30cm,株距均为6─8穴/m,每穴3─5株基本苗。1大小垅双行栽培的优点1.1具有省工、省力、省钱的特点,由于单位面积插秧数减少,公顷保苗要比常规栽培减少10─20万株,因而提高了插秧工效,节省了开支。1.2由于省种省苗,秧本田比例由常规栽培的1:IOO增力D到1:120。1.3有利于发挥水稻边行优势,棵棵是地头,穴穴是边行,从而使…  相似文献   

12.
叶世青 《中国稻米》2011,17(4):74-75
对架膜软盘育秧与薄膜覆盖水田育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架膜软盘育秧比薄膜覆盖水田育秧每667 m2节约用工2个、节省成本26元、增产4.4%、增收151元。其技术要点是搭好塑料蓬架,分层次摆放软盘,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播种育秧和抛秧移栽。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制种稳产、高产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我们近2a进行了塑料软盘育秧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成效,现就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组合威优46。1.2试验设计设置父、母本塑料软盘育秧(父本软盘育秧直插,插秧叶龄4.5叶,母本软盘...  相似文献   

14.
水稻“优轻高”栽培技术体系:“优”指选用优质良种,“轻”指采用软盘育秧、机械抛秧、化学除草、机械收割,实施轻型栽培,“高”指最终达到高产高效。一、试验设计(一)不同育秧方式成本核算试验本试验设塑盘“五统一”育秧,即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秧地、统一施肥、统一管理;农户塑盘分散育秧和农户湿润育秧(对照)三个处理,按好、中、差类型进行测产,并核算其生产成本进行效益分析。(二)抛栽大田不同苗数烤田效应对比试验本试验分常规品种和杂优组合两种类型。常规品种烤田试验设茎蘖数分别达到360万/hm2、390万/hm2、42…  相似文献   

15.
水稻钵盘育苗浅插也叫手摆秧,是群众在抛秧不得法而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移栽方式,这种移栽方式在我地区应运而生、不断发展,逐步取代抛秧栽培。对此,我01从1994年开始,就钵育浅插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1林苗浅插产量高林盛镇英窝村试验结果(1996),不同穴距对比试验(每穴3苗),钵盘苗浅插,二个试验点3个处理18个小区平均亩实产605kg,比软盘苗(或精编袋垫底苗)手插和钵盘苗抛秧分别增产72%和8.4%(见表1)。每穴不同苗数对比试验(行穴距30.0X16.scm),钵育浅插平均亩实产602.6kg,比软盘苗手…  相似文献   

16.
影响水稻抛秧育苗成败的因子很多。通过对不同播种方法、播种量和不同秧盘对比等8个处理进行出苗情况、秧苗素质及适宜苗穴率的试验分析,得出先装土后播种4.5粒/穴、种土混合3.5粒/穴、种土混合4.5粒/穴表现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是三明市近10a在中海拔种一季有余,种二季不足的稻区新开发的一种稻作制,每667m2产量可比单季稻增产200kg左右。水稻软盘育秧抛栽具有秧苗白根多,抛栽后发根快、起苗早,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支出、增加单位产量的特点。1995年三明市将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应用于再生稻生产,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再生稻采用软盘育秧抛栽与手插秧在栽培技术上的不同,该站1998年着手进行抛秧再生稻丰产栽培综合因素研究。1999年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安排验证、示范、应用。经2a的试验、研究、应用、初步形成有别于原手插秧再生稻的…  相似文献   

18.
影响水稻抛秧育苗成败的因子很多。通过对不同播种方法、播种量和不同秧盘对比等8个处理进行出苗情况、秧苗素质及适宜苗穴率的试验分析,得出先装土后播种4.5粒/穴、种土混合3.5粒/穴、种土混合4.5粒/穴表现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下称抛秧栽培),八十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试验成功,1992年5月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在黑龙江省海林县召开的全国水稻育秧新技术现场会上预计各地推广面积可能突破200万亩。当年晚季我省引进该项技术,在仙游、顺昌、尤溪三县试验、示范,主要结果如下。一、抛秧栽培与手插对比试验结果 1.早生快发。顺昌点调查,软盘秧白根率达87.7%,比水秧高29.7个百分点。移栽大田后没有返青过程,分蘖始期比水秧手插提早3天。仙游梅塘点观察抛秧的根部入土深  相似文献   

20.
稻草机插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成本高、秧盘储存空间大等问题,设计研发了新型环保的稻草机插秧盘,并对稻草秧盘所育秧苗的素质、产量及机插后秧盘降解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秧盘培育的秧苗生长健壮,根系能透过秧盘底部,且成毯性较好,搬运过程不断裂,可代替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机插;在相同播种量下,稻草秧盘所育的秧苗素质不如钵形毯状秧盘和塑料平盘,表现为株高下降,叶龄减少,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根冠比等相对较低,表明稻草秧盘中加入的增强剂、防水剂等化学原料不利于秧苗生长;育秧20 d,稻草秧盘质量从153.0 g下降至107.4 g,降解比例达到29.8%,降解速度为1.40 mg(/d.cm2);稻草秧盘机插大田后25 d内基本降解完全,稻草秧盘平均降解速度为2.64 mg(/d.cm2),降解速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稻草秧盘机插水稻的产量与普通塑料秧盘育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低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