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辣椒疫病病原与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危害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var.grossum Bail.)、牛角椒(Capsicum frutescens L.var.longum Bail.)根部显示根腐症状,危害茎基部显示黑胫症状。7月份多雨、22℃以上高温持续9天,或22℃以上高温持续17天情况下,给辣椒地灌水是辣椒疫病大流行的决定因素。通过对病原菌的研究,明确了引起甘肃境内辣椒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控黄瓜绵腐病,本研究对自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黄瓜绵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基于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分别获得12株和10株菌株;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直,藏卵器大小为18.1~32.9 μm;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弯曲,藏卵器大小为15.1~25.3 μm;结合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结果,将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将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德里腐霉Py.deliense。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对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71 μg/mL和0.25 μg/mL;霜脲氰次之,EC50分别为3.68 μg/mL和3.36 μg/mL,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3种杀菌剂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但烯酰吗啉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抑制效果差异明显,EC50分别为18.06、33.58和0.18 μg/mL,表明防治黄瓜绵腐病优先选择甲霜灵。  相似文献   

3.
陕西线辣椒疫病发生与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线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该病猖獗发生与茬口、灌水、降雨和施肥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染病植株的损失事在43.1%至100%之间,防治以改进农业措施为主,结合以杀毒矾等药剂防治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在宁夏高粱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经鉴定为大孢指疫霉引起的高粱霜霉病。与寄生在玉米、小麦、水稻上的大孢指疫霉3个变种Sclerophthoramacrosporavar.maydisvar.nov.,S.macrosporavar.triticinavar.nov和S.macrosporavar.oryzaevar.nov.形态比较,寄生在高粱上的大孢指疫霉有性器官比寄生在玉米、小麦、水稻上3个变种都小,初步认为是一个新的变种。  相似文献   

5.
进口泰国榴莲上棕榈疫霉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泰国进口的榴莲上分离到一种引起榴莲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和核糖体ITS区DNA序列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综合分折,鉴定为榴莲根茎褐腐病菌(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Butl.)Butler).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茄茎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连续 3年在甘肃省主要茄子栽培区大量采集茄子茎腐病病株和病土 ,经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表明引起当地茄茎腐病的主要病原为镰刀菌和疫霉菌。根据病原形态特征、培养性状以及致病性测定 ,确定其为尖镰孢菌 (Fusarium oxysporum)、黄色镰孢菌 (Fusarium culmorum)和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nicotianae)。两种镰刀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均为20~30℃ ,最适pH为7.0;在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7.
在对来自泰国的榴莲检验中分离到1株引起榴莲果皮和果肉变色、软腐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和核糖体ITS区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该病菌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Ypt1基因特异序列,设计芋疫霉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可视化的芋疫霉重组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LFD-RPA)检测方法,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优化,评估其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对田间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芋疫霉LFD-RPA检测方法最适反应条件为39℃恒温反应30 min。LFD-RPA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芋疫霉,而对其他卵菌近缘种和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未检出,且该检测方法对芋疫霉DNA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 pg/μL。对田间带病组织检测发现,LFD-RPA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从田间自然发病植株中检测出芋疫霉。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芋疫霉LFD-RPA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简单快捷,可用于芋疫病的田间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杨酸、壳聚糖、麦角甾醇和纤维二糖4种化合物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采用整株喷雾法、挑战接种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4种化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作用及对其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离体抑制效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4种化合物诱导后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和防御酶基因的调控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水杨酸、壳聚糖、纤维二糖和麦角甾醇分别处理马铃薯植株24 h后接种致病疫霉,在多个浓度下对晚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抗性,其中在1 000 μmol/L浓度(壳聚糖浓度为1 000 mg/L)时诱导抗性最好,较对照显著提高,诱抗效果分别为54.73%、61.99%、59.73%和48.59%。壳聚糖对马铃薯晚疫病的诱抗效果高于其它3种化合物,且只有壳聚糖能显著抑制致病疫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说明壳聚糖除了能诱导作物产生抗病性外,还具有直接抑菌作用。4种化合物诱导后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多酚氧化酶基因PPO的表达量在施用早期均显著升高。表明这些化合物能诱导马铃薯对晚疫病产生抗性,可能与马铃薯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关键基因P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关于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致病力的分化研究,Black等曾报道来自台湾的辣椒疫霉对辣椒有一定的寄生专化性,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可分为3种致病型,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迄今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安徽省辣椒疫霉是否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为辣椒抗病育种及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分离自该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的致病力及其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从3块病田的37株罹病小麦上分离得到56个真菌菌株,分别被鉴定为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Fr.)Ces.]、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orda et Fr.)Sacc.]、麦斑点附球霉[Epicoccum triticiP.Henn.]、小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ellasp.]、交链孢菌[Alternariaspp.]、芽枝霉[Cladosporiumsp.]、黑孢霉[Nigrosporasp.]。其中,雪腐镰刀菌致病性最强,燕麦镰刀菌致病性中强,麦斑点附球霉致病性弱,其余菌不致病。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的分离成功率,筛选一种适于分离该病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8种抗生素对荔枝霜疫霉及9种常见非目标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PSA为基础培养基,在其中添加多菌灵、咪鲜胺、异菌脲、利福平和制霉菌素使其浓度分别至10、2、200、10和50 μg/mL所配制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有效抑制非目标真菌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sp.、拟茎点霉Phomopsis s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毛霉Mucor sp.、地霉Geotrichum 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裂褶菌Schizophyllum sp.的生长,但对荔枝霜疫霉的生长影响较小.分离实践表明,采用该选择性培养基,不管病组织是否经表面消毒,均可成功分离获得荔枝霜疫霉纯菌落,大大提高了分离的成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主要农作物疫霉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3~1995年,对侵染新疆主要农作物的疫霉菌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共从9个地区的28种作物上采集表现根腐、根颈腐、果腐症状(包括病土)的病样1531个,结果从其中17种作物上分离到452个疫霉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和菌体可溶性蛋白电泳测定,鉴定为7个种: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恶疫霉[P.cactorum(Leb.et Cohn) Schroeter],掘氏疫霉(P.drechsleri Tucker),菸草疫霉(P.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苎麻疫霉(P.boehm eriaeSaw.),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Sm.et Sm.) Leonian],隐地疫霉(P.cryptogea Pethyb.etLaff.)。这些疫菌是造成新疆茄果类、瓜类、棉花、苹果、梨、枸杞、草霉、红花、白术等幼苗及成株大量死亡及烂果的主要病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南湛江柑桔疫霉种的鉴定及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988~1990年,从海南和湛江地区发生柑桔脚腐病的11个柑桔园采集了大量的病组织和病株基部的土壤样品,经分离共获得48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卵孢子产生、最高生长温度和淀粉利用能力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R.E.&E.H.Smith)和辣椒疫霉(P.capsici Leonian)。这三种疫霉均是柑桔树的致病菌,其中寄生疫霉和柑桔褐腐疫霉的出菌率高,认为是这两个地区柑桔脚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而辣椒疫霉在中国柑桔园是首次发现。交配型测定结果以寄生疫霉的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5.
梨树疫病病原经鉴定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田间寄主只限于梨树和草毒。人工接菌,可侵染西瓜、白兰瓜、黄瓜、西葫芦、番茄、豇豆、梨树、草毒、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而不侵染茄子、辣椒、桃树、杏树、酸梨树、苹果树。病菌在梨树树干和果实上形成的孢子囊,明显地较菌丝在皮氏液中形成的大。病菌在CMA、OMA培养基上单独培养能形成大量的卵孢子,而在小麦芽、V-8汁、PSA培养基上不形成。5月下旬-6月份高温以及降雨(或灌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拮抗真菌HTC的鉴定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拮抗真菌HTC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拮抗机制,采用平板对峙、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等方法对菌株HTC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发酵液与抗生物质粗提液对辣椒疫霉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经鉴定,菌株HTC为金色毛壳菌Chaetomium aureum。在平皿对峙试验中,菌株HTC的红色分泌物能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59.1%,后期HTC菌丝可缠绕并降解辣椒疫霉菌丝。发酵液与抗生物质粗提液对辣椒疫霉不同发育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达97.58%,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70%。浇灌发酵液后,可提高辣椒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并明显促进辣椒苗生长,鲜重和干重增加32.27%和18.09%。研究表明,金色毛壳菌菌株HTC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7.
王锐萍 《植物保护》2000,26(3):9-11
用弱致病的和灭活的瓜类疫霉菌 (Phytophthora melonis)培养物成功地诱导了新疆甜瓜对瓜类疫霉病的整体抗性 ,抗性持续可达 21d ,同时探讨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甜瓜诱导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蒜鳞茎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太仓产蒜区及南京周边市场采集的病蒜上分离到 5株细菌和 3种真菌 ,经柯赫氏法则验证 ,均确定为大蒜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经细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 :g W、g 1属芽孢杆菌 (Bacillus spp .) ;g Y、g 2为欧文氏菌 (Erwinia spp .) ;g 3属红球菌 (Rhodococcu ssp .)。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鉴定结果表明 :3株真菌F1、F2、F3分别属于黄青霉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和尖胞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9.
沈阳地区丝瓜疫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沈阳地区丝瓜疫病的病组织及土壤中分离18株疫霉菌,从中选取2个代表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寄主范围和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等,确定引起丝瓜疫病的病原菌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de Hann)。该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生长温度大于35℃,异宗配合,自然条件下不能产生卵孢子,但在低温等不良环境下形成大量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河北省安国市白术疫病发生地块的健康白术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白术疫霉Phytophthora sansomeana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旨在为白术疫霉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有效的生防资源。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得到3株对白术疫霉拮抗效果较好的链霉菌菌株BZX-23、BZX-31、BZX-104。经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将这3株拮抗链霉菌菌株分别鉴定为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包比链霉菌S. bobili、苜蓿链霉菌S. alfalfae,其对白术疫霉的抑制作用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