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牛、羊产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宽甸县经确诊先后有3个乡镇4人感染了布病。通过与当地卫生部门建立的人畜共患病沟通机制,在得知人感染后,宽甸县动物疫控中心对感染当事人进行了调查,进一步掌握其感染途径,查找可能导致感染发病的疫病疫源;并立即开展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开展检测工作、应急处置了阳性患病羊。1人感染的基本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嘉祥县羊群中布病的感染情况,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全县15个乡镇抽检32个养羊场(户)进行了羊布病血清学调查,对确诊阳性羊全部淘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人发生该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人患布病通常是从家畜传到人身上的,为防止该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做好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正>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简称,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它直接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染疫家畜是人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类感染布氏杆菌后一般不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由此可见,做好畜间布病防控是成为有效减少人间布病发生的关键环节。近些年来,布鲁氏菌病的人畜疫情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回升势头,作为一种公共卫生关系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现已作为重大动  相似文献   

4.
<正>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在人畜间各省仍有发生,我市也未间断。布病作为人兽共患传染病,基本上由动物传染给人,人类感染布氏杆菌后一般不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由此可见做好畜间布病防控是成为有效减少人间布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本人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布病防控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几点意见,请各位专  相似文献   

5.
正一、基本情况介绍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共有6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作用的有羊、猪、牛布鲁氏菌。如果人传染布病病例,畜间一定会有活动性疫源,也可以说人感染布病是畜间发生布病的指示剂。由于人感染布病后会出现附睾炎、流产、不孕症等症状,因此在我国该病一直是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二、布病防控措施1.完善市场监管和检疫制度,提高病畜扑杀补助标准。一是完善牲畜  相似文献   

6.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妊娠动物的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人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布病是公认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的布病病例几乎全部由患布病的阳性动物所致,人感染后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牛、羊群中暴发布病将导致妊娠母畜大量流产,产奶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如果布病流行,则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影响从养殖到产品的流通和消费。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5月12日,新建县疾控中心通报该县昌邑乡昌南村一养羊户有人感染布病后被省疾控中心确诊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尔后家住恒湖的一贩运户联圩乡一养羊户与放养人也被检查出感染了布病。该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属于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染疫的羊、牛、猪等动物,人一般不传染于人,此次人感染布病主要涉及昌邑、联圩、恒湖3个乡镇(场)。疫病发生后,该县疫病控  相似文献   

8.
布病是当前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人畜共患病。近十年,会宁县布病感染动物和人的比例不断上升,县畜牧兽医部门从2016年开始对全县羊只进行布病疫苗强制免疫接种,布病的蔓延扩散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经省市畜牧部门联合评估免疫效果后,确定从2021年开始对布病采取以检测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本文简述了会宁县布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畜间布病防控措施和成效,分析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上曾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出现上升势头。据统计,2013~2015年湖北省共发生599例人布病病例,而染病布病的羊群与人布病病例的发生密切相关。2014年,十堰郧西确诊的一例人布氏杆菌病病例,省市均发生人感染布氏杆菌病例,布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牲畜患病可导致不孕不育和流产、产死胎等,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人可以通过与病畜或其污染物接触而感染发病[1]。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养殖模式和交通等因素致使人和动物原有的正常的生活与生存模式发生了改变,导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更加严重。1965年,布病在平顶山市开始有正式记载,但是主要在个别县区呈流行态势。1981年平顶山市积极  相似文献   

11.
布氏杆菌病     
正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特别是(生活中)羊布病易造成人的感染,如果防控不及时,极易在人畜间形成暴发流行,给养殖业及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笔者欲通过对布病情况的介绍,或可为布病的发生、诊断、预防等方面起到一定借鉴作用,特别是对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如防疫人员),要加强对布病的防范,更好地维护养殖业发展和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因布鲁氏菌感染引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除危害牛羊外,人同样有较强的易感性。人感染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而牛羊感染后,禽畜流产、不孕为常见症状,此病严重威胁到本地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同样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为综合防治此病,文章就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等阐述,为降低此病的发生和感染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1流行病学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解我县奶牛布病的感染情况,我站于2002年6~7月对全县的2003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人间、畜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现状,分析流行特征,利用2006—2017年农业部《兽医公报》公布的畜间布病数据以及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公布的全国人间布病数据,分析我国人畜间布病在时间、空间和群间的流行特征。结果显示:2006—2017年我国人间和畜间布病流行趋势整体基本吻合,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在发病增长率及发病高峰年度上存在差异;人间和畜间布病在发病月份上呈正相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8月,其中在5—6月为发病高峰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空间分布上,人畜间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北方省份,但出现向南方省份扩散的趋势;群间分布上,布病感染动物以绵羊为主,其次为牛,感染人群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以农民为主(76.2%),男性偏多(男女性别比为2.9:1),主要集中在25~64岁(占84.7%)。结果表明,我国人间和畜间布病流行特征基本一致,北方仍然为我国布病的主要流行区,但已开始向南方扩散。因此需要在布病流行高风险季节,针对高风险畜群和人群进行重点防控,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确立的目标、防治原则和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相似文献   

15.
<正>猪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猪全身感染并导致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猪的子宫和胎膜发生化脓性炎症,公猪睾丸炎、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肉芽肿形成。布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息性全身传染病。以引起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症及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和优先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我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进行奶牛布病检测净化工作,随后有效的控制了奶牛布病在我省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然而,自2009年开始,奶牛布病呈强势反弹。是当前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的主要人畜共患疫病。为此,笔者对我省奶牛布病流行史和当前奶牛布病的发生、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杆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人、畜共患的地方性传染病。我县人畜布病的防治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检疫、免疫、治疗、淘汰等综合防治措施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 人畜布病防治前感染情况1983年— 1984年开展了一次全县性的牛、羊布病普查工作 ,普查结果详见表 1。表 1   1983— 1984年牛、羊布病血清学   (试管凝集反应 )调查结果单位 :头·只、% 年度牛抽查数阳性阳性率可凝可凝率羊抽查数阳性阳性率可凝可凝率838833 5 2—— 1995 35 1 75 85 4 2 08415 342 6 1…  相似文献   

18.
<正>玉门市是一个养羊大县,近年来人畜感染布病不断增加。为有效防控布病,本文结合玉门市羊布病监测净化现状,深入查找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把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家畜中牛、羊、猪较易感染,重点侵害的是家畜的生殖系统,雌性动物表现为流产和不孕,雄性动物则出现睾丸炎等症状。人感染布病主要是通过与病畜接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当前危害养殖户和牛羊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当前,我省人畜间疫情时有发生,而且有上升趋势。在畜间,布病疫情主要以羊为主,其次为奶牛、牛,现将自己在布病防治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加以总结。一、畜间布病的主要症状及传播途径1.症状:感染布病的牛羊表现症状不太明显,有的不表现症状。布鲁氏菌主要侵害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表现为发炎、坏死和肉芽肿,从而引起流产、不孕、睾丸及关节炎等症状。多种动物对本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自然感染以羊、牛多见。2、传播途径:经长期的实践和总结,该病主要是人畜间相互接触或牲畜之间传播,以羊感染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群为主,其次是奶牛和牛,人感染羊的尚无定论。一是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通过对感染者分析,以饲养、接产员、兽医、皮毛加工、屠宰和挤奶人员为主,他们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而感染;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采用调查和监测分析的方法,对2015-2017年张店区人间布病病例和畜间布病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凸显春季多发的疫情特点,人间布病病例仍主要是由畜间疫情引起,羊布病较牛布病易感染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对人、畜均具有极大危害性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畜间布病常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不易被及时发现,因而极易导致向人间传播。近几年来,张店区布病病例呈散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