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天津地区新发病害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进行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和酸碱性对该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天津地区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Bull.)Link);番茄红粉病菌菌丝伸长速度以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V8蔬菜汁培养基、燕麦片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黑麦培养基上最快;产孢量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最多;15~25℃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产孢最适温度为20~30℃;粉红单端孢喜好中等偏酸性条件,但有较强耐受碱性环境能力,菌丝伸长和孢子着生以pH5~9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致病性变异情况,为湖南棉花抗病品种选育推广及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各主产棉县(区)分离的77个黄萎病菌单孢进行培养特性观察,测定其中31个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并以SAS 9.1.3统计分析软件对供试菌株致病力聚类。以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4个菌株的致病类型。【结果】根据微菌核产量及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的菌落特性,菌株可划分为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培养类型,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4.28%、42.86%和42.86%。供试菌株生长速率为1.22~2.54 mm·d~(-1),产孢量为5.3×10~6~40.6×10~6 mL~(-1),各菌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平均病情指数聚类结果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弱的Ⅱ型和致病力中等的Ⅲ型,分别占3.2%、12.9%和83.9%。【结论】湖南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菌丝型和中间型为主要培养类型,且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致病型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以落叶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APSES转录因子保守存在于子囊真菌中,其中Stu A同源蛋白在真菌营养生长,孢子形成和次生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引起的番茄枯萎病严重威胁番茄生产尤其是保护地栽培。我们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对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中转录因子Fol Stu A进行功能分析,发现FolSTUA在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阶段表达量最高,而在侵染初期表达量下降。通过对野生型、FolSTUA基因缺失突变体和基因回补菌株进行表型分析,我们发现FolStuA定位于细胞核参与调控病原菌营养生长、小孢子的形成、菌丝融合及致病过程。而在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melonis)的研究中发现StuA的同源蛋白并不影响小孢子的产量和致病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尖孢镰刀菌不同的寄主专化型菌株中,转录因子StuA的功能存在分化。  相似文献   

4.
长枝木霉TI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1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1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5.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同地区的病样,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保湿培养分离法、薯片夹叶分离法、薯片诱导分离法等分离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SRA进行分离,通过挑取菌落边缘菌丝尖端于斜面培养基进行纯化,共获得重庆马铃薯和番茄主产区186个致病疫霉菌株。测定代表性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结果表明,致病疫霉在RSA上生长最快,RA和RSB次之;在RSB上产孢最多,RTA次之。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变异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4种不同的温度下对31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及落叶型菌株V991进行PDA平面培养,81.3%的强致病力类型菌株表现为菌丝型,落叶型菌株均为菌丝型,80.00%的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中间型,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菌核型。20~25℃有利于病原菌产生菌核,30℃的较高温度明显抑制菌核的形成。各菌株在25℃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最高;30℃的较高温度下,强致病力类型菌株的菌落直径、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均显著大于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类型,且落叶型菌株高于非落叶型菌株。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棉花强致病力黄萎病菌株V59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技术构建了一个含15000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对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及T-DNA插入拷贝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突变体的菌落形态分为菌核型、中间型、菌丝型和菌膜型,分别占92.12%,4.54%,3.19%和0.15%;(2)菌核型、中间型和菌丝型菌株,在菌落生长速度和孢子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产孢量方面,菌核型普遍强于中间型和菌丝型;(3)致病性测定显示,菌核型的致病力普遍强于中间型和菌丝型;(4)Southern杂交显示,T-DNA单拷贝数插入的突变体比率约为70.99%,而菌核型的单插入率为80.00%,明显高于中间型(69.23%)和菌丝型(64.71%)。以上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可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库的快速构建,突变体的菌落表型与其产孢能力、致病力及T-DNA插入拷贝数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长枝木霉Tl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l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l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选自福建省建瓯、沙县和福州地区的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产孢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7;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28℃和6。光照能显著抑制病菌产孢,在相对湿度为85%、95%条件下或在水琼脂培养基表面上,孢子萌发率分别达50%、88%和90%。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而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或60℃、3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或55℃、30 min。[结论]3个菌株的产孢特性、菌丝致死温度和致病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马铃薯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马铃薯黄萎病菌VD012中,经过潮霉素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了47株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随机挑取8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阳性转化子中有3株微菌核产生的数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株转化子微菌核产生量低于野生型菌株;各阳性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阳性转化子的产孢量与对照相比,有2株差异不显著。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保湿培养8 h,所有阳性转化子的平均萌发率低于野生型菌株。相比对照,粗毒素的含量表现为升高趋势的转化子有7株,1株表现为下降趋势。致病力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力增强的转化子有1株,2株转化子的致病力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烟草黑胫病菌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化学药剂,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葡萄糖浓度和光照处理的菌落生长直径,用血球计数板测定产孢量;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烟草疫霉对30%氟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64%噁霜·锰锌、80%霜脲氰、70%丙森锌、75%百菌清、80%三乙膦酸铝和20%噻菌铜的敏感性。研究发现,供试菌株在燕麦培养基上长势较好,培养5天后长至8.5 cm,菌落呈白色状,菌丝浓密,胡萝卜培养基则有助于产孢,产孢量约为7.92×107个;供试菌株在牛肉膏(氮源)和可溶性淀粉(碳源)培养基生长及产孢量较好;在不同pH培养基处理菌株长势差异不显著,但在pH 6~7区间长势和产孢量较好;葡萄糖浓度为0.02 mmol/L时菌株生长及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光照处理下供试菌株差异不显著,但全暗室培养菌丝生长较为浓密,且有利于产孢。8种化学药剂对供试菌株均具有抑制效果,其中30%氟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EC50分别达0.1640、2.3339μg/mL。  相似文献   

12.
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基因组ISSR分子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危害黄瓜、番茄、橡胶等作物的重要病原真菌。研究不同地区、相同或不同寄主棒孢菌的遗传多样性,对了解多主棒孢菌的遗传分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天津、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黄瓜主产区共采集、分离纯化得到32个黄瓜多主棒孢菌菌株,对其生物学培养特征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菌株培养特征表明,在供试32个菌株中,Ⅰ型菌株有24个(5-28号),占75%,其菌落黑褐色,边缘浅绿,菌丝生长旺盛,PDA培养基上产孢量较少;Ⅱ型菌株4个(1-4号),占12.5%,菌落黑色,粉末状,PDA培养基上可大量产孢;Ⅲ型菌株4个(29-32号),占12.5%,菌落浅灰色或灰白色,菌丝疏松,基物浅粉色,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极少。其中Ⅰ型菌株占75%,为病菌优势小种。对该32个菌株和2个番茄寄主分离的多主棒孢菌株多样性进行了ISSR指纹分析,23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204个位点,其中194个为多态位点,占95.10%。32个黄瓜寄主的菌株间遗传变异较大,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27 5~0.995 1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将34个菌株分为4个组,每组包含的菌株数分别为26、5、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黄瓜和番茄寄主上的菌株遗传分化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31时可以明显分为两簇。从多态性分析及聚类结果看,病菌分化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寄主来源可能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充分说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为黄瓜棒孢叶斑病抗病育种以及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并可以为多主棒孢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灰葡萄孢产孢缺陷菌株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400余株灰葡萄孢ATMT转化子中筛选到产孢缺陷菌株BCG-183.利用CTAB法提取野生型和BCG-183的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证实T-DNA标记在突变菌株中为单拷贝插入;对该菌株表型进行分析,发现BCG-183菌株菌落呈白色,菌丝产量较野生型大;致病性较野生型强;利用血球计数板计算产孢量,表明...  相似文献   

14.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 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利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比较Fries液体培养法、摇菌法和菌丝涂布法等3种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 H 6~7,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连续光照使菌落呈鲜红色;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5,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采用菌丝涂布法可使疮痂病菌在培养第12天分生孢子产孢量达7.09×107个/m L,分生孢子萌发率为24%,产孢量和孢子活力均高于摇菌法,采用Fries液体培养法未观察到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可见,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 H能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涂布法具有产孢快、产孢量大的优点,是一种适合甘薯疮痂病菌分生孢子诱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选择从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僵虫中分离纯化到的5个球孢白僵菌野生菌株,进行了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筛选出了两株高毒力菌株B6和B17,在108孢子/mL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的致死率分别为95.4%和90.8%,僵虫率分别为94.4%和87.8%,LT50分别为4.4d和4.7d;其LC50分别为1.3×106孢子/mL和2.8×106孢子/mL。而且这两株菌株显现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索竹醋液复合硅对防治番茄叶霉病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从室内研究了竹醋液复合硅、硅酸钠、竹醋液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 (Cooke) Cifferri.)的影响,测定其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番茄叶霉病菌抑制作用增加。其中通过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竹醋液复合硅主要影响番茄叶霉病的产孢量从而达到对该病的抑制效果,并且抑制效果要高于硅酸钠、竹醋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张伦  黄筑  王冲  李德勇  张林 《种子》2014,(4):98-101
多孢灵芝是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灵芝课题组分离梵净山产孢量较高的野生灵芝,经过2次紫外诱变处理(诱变处理最佳时间为120 s)筛选获得的多孢灵芝菌株、其菌丝生长速度快、粗壮、洁白、浓密。通过栽培比较试验,获得多孢灵芝品种,其特征表现为:长势快、子实体品质好、产孢量高(6%~9%);一般灵芝产孢量≤4%。  相似文献   

18.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特性,寻找培养过程的异质性指标。【方法】供试菌株为黄瓜尖孢镰刀菌F-H.6.5-030318-J2和花生尖孢镰刀菌F-P.5.0-030710,培养基采用PSA培养基,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菌量从培养7d的平板上打取3个6mm的菌片,培养温度为25±1℃,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10d,观察测定发酵液颜色、OD值、pH值、菌丝干重变化,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生长阶段。【结果】在培养过程中,尖孢镰刀菌发酵液的颜色、OD值、pH值和菌丝干重都会随着培养时间而变化。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来源于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菌株之间在颜色和OD值变化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pH值和菌丝干重变化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来自黄瓜和花生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1~2d为适应阶段,3~5d为对数生长阶段,6~10d为稳定阶段。【结论】尖孢镰刀菌在培养过程的色素变异和OD值的变化可作为菌株培养的表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棉花黄萎病菌中鸟氨酸脱羧酶抗酶蛋白(OAZ)基因(VdOAZ)的功能。【方法】以大丽轮枝菌野生型菌株V592的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对VdOAZ基因全长进行克隆并测序。构建针对VdOAZ基因的敲除载体和互补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筛选VdOAZ基因敲除菌株和和互补菌株。以野生型菌株V592为对照,对VdOAZ基因敲除突变体和互补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微菌核产量及对棉花的致病力进行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致病相关的其他基因在VdOAZ基因敲除突变体中的表达量,及亚精胺诱导条件下,V592菌株中VdOAZ基因及致病相关的其他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从棉花黄萎病菌中克隆到VdOAZ基因的全长为1 006 bp,具有2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编码的蛋白具有OAZ所特有的ODC-AZ保守结构域。与野生型菌株V592和互补菌株相比,VdOAZ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降低、微菌核产量及产孢量明显减少,对棉花的致病力下降,表明VdOAZ基因与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和微菌核的产生有关,并参与大丽轮枝菌致病。在VdOAZ基因敲除突变体中,VdPKAC1、VMK1、VdNLP1、VdNLP2和VdSge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V592菌株经亚精胺诱导培养后,VdOAZ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上述5个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表明VdOAZ基因对其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结论】VdOAZ基因响应多胺水平改变,通过调控VdPKAC1、VMK1、VdNLP1、VdNLP2、VdSge1的表达影响大丽轮枝菌孢子产生、微菌核形成和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可分为3个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为始发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上升期,并表现出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由下层果向上层果发展的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病原菌在5~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0℃、相对湿度RH≥80%、pH4.0~7.0、弱光环境下适宜病原菌生长;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葡萄糖溶液中最快,氮源以天门冬酰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不产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