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繁殖性能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键影响,后备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后代仔猪的产量和成活率,进而改善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后备母猪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是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通过后备母猪养殖合理分群、饲养环境控制、加强后备母猪机体运动、营养饲料供给、促进发情、后备母猪发情期管理、不发情母猪的科学处理及后备母猪更新和淘汰等方面进行,同时还要做好后备母猪养殖中疾病防治和保健工作。文中围绕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后备母猪科学饲养及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不科学、消毒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引起生猪疾病,尤其是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当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疾病后,其繁殖性能明显下降,严重时会面临淘汰,严重影响猪繁育改良效果和进展。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病因。引发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掌握母猪繁殖障碍病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中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对母猪产仔数和成活率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妊娠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有助于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妊娠母猪养殖中不仅需要做好饲养管理,同时需要保障良好的环境控制和饲料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母猪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实际养殖中可以提高妊娠母猪饲料利用率,逐步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妊娠母猪机体应激等。文中对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及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生猪养殖,对于一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而言,母猪的生产性能决定了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潜力及生猪养殖效益,但在母猪繁殖过程中,母猪生殖胎次决定了整个养殖场规模扩大所需要的时间,基于这个原因,生猪养殖场母猪繁殖胎次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胎次管理中后备母猪的饲养关键点首先是要提高后备母猪的免疫能力,这需要广大生猪养殖户引起重视。文中对母猪胎次的管理措施及后备母猪相关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改善母猪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母猪的养殖管理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原因、营养不平衡、滥用生殖激素和繁殖障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母猪繁殖机能障碍,引起母猪便秘、子宫内膜炎、不发情、发情配不上、发情不排卵等母猪繁殖障碍病。本文主要分析了母猪繁殖机能障碍产生的一些原因,并给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1前言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生猪养殖已经由过去粗放式散养逐渐向专业化、集约化、高密度饲养过渡。在这种趋势下,科学饲养正逐渐被各地养殖户主、养殖场主所认同。母猪繁殖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养猪成本的主要环节,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从科学饲养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实现母猪高产繁殖,为今后生猪养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提高生猪生产质量,增强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养殖效益,贵州省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加大了瘦肉型生猪良种猪推广力度,以农户饲养二元杂交母猪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生产模式,在贵阳、遵义、毕节等地建立了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农户在养殖二元杂交母猪的过程中,由于对二元杂交母猪的生理特点了解不够、饲养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8.
生猪养殖过程中,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对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有关键性影响。妊娠母猪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的情况,通常是由传染病因素、饲料营养因素以及饲养管理因素3个方面导致的,严重降低了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文章介绍了妊娠母猪群体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旨在为妊娠母猪的健康饲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猪是我国养殖最广泛的物种之一,作为常见的哺乳动物,其动物产品质量关乎百姓餐桌安全.母猪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饲养的针对性,本着养殖场长效发展的目标,必须充分重视母猪饲养管理与免疫,通过科学手段强化生猪养殖水平,保持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提高母猪成活率,为我国生猪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前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中,常出现母猪配而不孕、早产、流产、产仔量少、产死胎、弱胎、僵尸胎等问题,这与母猪产科疾病与繁殖障碍是有很大关系的。其对生猪养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仔猪的出生率、成活率,影响生猪养殖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相关养殖人员明确其主要发病原因,并针对病因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1主要原因1.1先天因素的影响母猪产科疾病与繁殖障碍的发生,与一系列先天因素的影响有关。受遗传因素影响,部分母猪先天繁殖能力不  相似文献   

11.
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种猪在生猪养殖产业中属于一种特殊的养殖群体,需要通过了解种猪的营养需求、生活习性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种猪养殖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文中对种猪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种猪科学的饲养管理及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猪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使母猪不孕、不育和降低繁殖力、产仔率、使用年限等繁殖机能,也增加了母猪饲养成本。一般母猪可利用繁殖年限6~8年,每年产仔2.5窝,目前因繁殖障碍使母猪实际使用年限只是3~5年,并且每年产仔1.5~2窝,这样大幅提高了母猪利用成本和仔猪繁育成本,进而推高了肥育猪养殖成本和压缩了养猪业的利润空间,从而降低养猪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母猪繁殖障碍包括病理性、生理性和营养性繁殖障碍,环境因素、繁殖技术与管理等因素也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3.
陈萍  李恒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92-292
通过调查所得结果,分析并指出了导致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不孕、机能性不孕、营养性不孕、疾病性不孕、饲养方式不当引起不孕等,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指导生猪的繁殖,促进生猪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殖场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问题,繁殖障碍的出现,会导致养殖场新生仔猪数量减少,仔猪体质下降,死亡率升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因而,很多养殖场对于母猪繁殖障碍问题都有着较高的重视。本文对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其控制策略展开探究。1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1.1母猪先天发育不良部分母猪繁殖障碍问题的出现,是由生殖系统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母猪因近亲交配、胚胎发育不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影响母猪不孕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因素、病理性因素、饲养管理因素、配种因素等方面,介绍母猪不孕症的预防与治疗,以供生猪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吕德坤 《北京农业》2011,(15):84-85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以猪群的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近年来,猪群的这类疾病由于发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对生猪养殖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症和病因入手,提出一些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从母猪断奶到再次配种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存在饲养管理不当的现象,母猪可能会出现乳房炎,给发情排卵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母猪生产能力下降。文中介绍了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肉品的需求量也在加大。生猪养殖数量也在增多,养殖规模逐渐加大,养殖效益逐渐提高。但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管理技术不科学、消毒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到位,都会导致生猪发生疾病,尤其是母猪繁殖障碍疾病更为常见,给养殖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为了能更好地预防母猪繁殖障碍,本文分析病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发现,百色市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胎等.分析认为导致百色市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协调、夏季天气炎热等,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现代生猪规模化养殖生产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建立健全、配套化的母猪良繁体系以及科学化的母猪阶段性饲喂管理和药物防治技术管理,能有效降低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提高新生仔猪成活率、降低养殖投入成本、增加当前养殖经济效益,文中针对母猪繁殖过程中的生长要求,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业内提供实用、可行的经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