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群暴发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瘟和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养猪业发展的烈性传染病,混合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尤其是仔猪的致死率高达80%以上,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2009年3月,某猪场保育猪出现急性死亡,用PCR试剂盒共检测病料和血样16份,其中猪瘟阳性率为75%,猪蓝耳病阳性率为87.5%,这2种病混合感染率为62.5%,结合临床症状与剖检眼观组织病理变化,诊断该场猪群暴发的疾病为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的混合感染。针对此提出了合理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凡猪罹患猪蓝耳病,多感染其他传染病,病死率较高。本文试概述猪蓝耳病与猪瘟、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或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症状表现、病史、解剖、辅助检查特征,并总结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3.
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死亡率高,对养猪业造成极大危害。文章以广西浦北县白石水镇发生的一起生猪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为例,根据调研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解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分析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旨为防控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发生和混合感染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污染以及气候等各项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猪类各种传染性疾病呈持续增长的状态,其中猪瘟和猪蓝耳病是目前存在较为普遍且后果相对严重的疾病种类,对于二者的防控是各大猪场目前的首要问题。本文就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其病理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并对其引发的主要病因进行探究,从而可以通过有效预防措施的采用来实现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发生几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养猪行业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病情,影响养猪行业的发展,其中猪发生的蓝耳病以及猪瘟混合感染给养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这两种病情也是在养猪行业中最常出现的疫病,一旦猪发生的蓝耳病以及猪瘟混合感染,势必会给养猪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猪发生的蓝耳病以及猪瘟混合感染在猪群里面存在十分的广泛,感染的速度非常快,并且感染的几率几乎可以达到60%以上,会对猪今后的繁殖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养好猪,还应当加强对猪的管理,尽量减少发病率。因此,本文就将对猪发生的蓝耳病以及猪瘟混合感染进行防控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退出国家强制免疫后,很多地方生猪"两病"免疫密度大幅度下降,免疫保护率明显降低,导致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零星散发疫情时有发生,本文分析总结"两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主要侵害怀孕母猪和仔猪,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笔者在2007年曾遇到一起农户共购进11头育肥猪后,相继发生以类似感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死亡5头。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尸体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又名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猪群免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俗称蓝耳病)弱毒疫苗之间不同组合抗体效长关系,通过对灌南县某规模猪场进行为期半年的猪瘟、蓝耳病抗体水平监测,表明两种组合猪蓝耳病弱毒苗不能对该场的蓝耳病起到保护作用,不能有效的控制蓝耳野毒感染,同时由于猪蓝耳病弱毒苗的使用反而造成了猪瘟抗体水平的偏低。  相似文献   

9.
猪蓝耳病本身的危害不算严重,但它作为原发病毒对机体造成感染后,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免疫能力下降、对应激敏感,若出现天气突变、热应激等因素或饲养管理不到位极可能引起链球菌、激发感染猪瘟及其他传染病,导致猪群的大量死亡。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入手,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疾病。主要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断乳仔猪呼吸系统症状,造成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西吉县2009年4-5月间发生混合感染病例37例,经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诊治及防控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猪瘟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海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42-7843,7845
[目的]为了弄清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猪瘟强毒株感染情况,查实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方法]使用ELISA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对301份病猪的样本进行猪瘟强毒抗原及细菌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猪瘟在河南省猪群的感染、流行范围情况及同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对猪瘟阳性猪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没有效果的猪场进行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检测,确定混合感染情况。[结果]猪瘟在河南省流行广泛;猪瘟病毒的平均检出率为26.25%;细菌感染占猪瘟病毒总阳性样本的25.31%;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与猪瘟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后对大部分猪厂效果明显;但对混合感染的猪群效果不好。[结论]猪瘟与细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造成猪瘟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是净化猪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俗称。蓝耳病毒可影响猪的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到猪瘟等疫病的免疫预防效果。患有蓝耳病的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部分猪双耳、体表及乳房皮肤发绀。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青年猪和公猪的症状较轻。感染范围该病以妊娠母猪和一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染,潜伏期两周左  相似文献   

13.
猪蓝耳病又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该病的易感群体只有猪,不同年龄段、品种及性别的猪都能感染患病,临床上,患病母猪会发生流产、死胎、产仔体质弱或产木乃伊胎等症状.育肥猪、哺乳仔猪患病会出现呼吸道症状或败血症,且死亡率较高,在养殖生产中,猪蓝耳病是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1发病原因仔猪高烧不退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和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症。1.1生物因素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源混合和交叉感染,病源在7种以上,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最为典型。以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一般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以猪瘟病  相似文献   

15.
<正>一、呼吸道病综合征1.症状表现。本病主要发生在育肥猪群,年龄大的症状较轻。病猪群会出现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发烧、消瘦、贫血等症状,饲料报酬率低,生长速度慢,并出现零星死亡。2.预防方法。做好猪瘟、喘气病、猪肺疫、蓝耳病、圆环病毒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识别非洲猪瘟猪群符合下述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症状标准之一的,判定为临床可疑非洲猪瘟疫情。1.流行病学标准(已经规范免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但猪群发病率病死率仍然较高的;饲喂泔水的猪群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调入猪群15天内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2.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皮肤发红或发紫的;出现高热或结膜炎症状的;出现腹泻或症状的;出现运动失调症状的)。3.剖检症状(脾脏异常肿大至两倍甚至以上、易碎;脾脏有出血性梗死;下颌淋巴结出血;腹腔淋巴结出血)。  相似文献   

17.
对重庆一猪坊的一批病猪,诊断出系猪瘟、猪蓝耳病及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混合感染猪瘟和弓形体后,其临床表现与猪蓝耳病、附红细胞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容易引起误诊误治,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养殖户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仔细进行区分诊治。笔者通过对一起典型的猪瘟和弓形体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分析得出猪瘟、弓形体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场环境差、抗生素应用不当以及猪感染猪瘟后机体抵抗力低下。对猪瘟、弓形体混合感染病的防治,以综合防制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防和控制生猪重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养猪业健康发展,我国实行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强制免疫措施。近年来洋县在实施防疫过程中,常常发生生猪注射疫苗后出现停食,甚至死亡的防疫反应现象。以2010年秋防为例,全县共防猪瘟、  相似文献   

20.
桂中花猪是广西平果县主要养殖猪品种,其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极易出现多种疫病,严重影响了平果县生猪养殖效益。因此,本文以平果桂中花猪为研究对象,对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等主要疫病及症状进行了相关的概述并对平果桂中花猪主要疫病免疫程序及具体疫病防控措施作出论述。同时,鉴于当前国内外非洲猪瘟疫情严峻形势,为预防平果桂中花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本文也对非洲猪瘟症状及其防控措施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