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日粮水平对对虾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日粮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酶活力及和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生长率、氮收支、部分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日粮水平7%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高,日粮水平9%存活率最低,日粮水平2%饲料系数最低;日粮水平与特定生长率间呈二次曲线相关,日粮水平为7.92%时,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摄食氮、生长氮和排泄氮和排粪氮,以日粮水平2%最低、7%最高,且2%日粮水平氮生长效率最高;低日粮水平组获得较低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在对虾养殖生产实践中,日粮水平设定为7%~8%为宜。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分析饲料中添加红景天(Rhodiola rose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功能及盐度骤变适应性的影响。将0、0.3、1、3 g/kg红景天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28 d,然后进行低盐度(10)骤变实验,分析凡纳滨对虾血清T-AOC、GSH-Px、CAT活力及血细胞GSH-Px、CAT基因表达水平。双因素方法分析结果显示,红景天添加量和养殖与盐度骤变时间对血清GSH-Px、CAT活力和血细胞GSH-Px、CAT基因表达水平影响显著(P<0.001),且红景天添加量和养殖与盐度骤变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T-AOC、GSH-Px、CAT活力和GSH-Px、CA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3 g/kg红景天时,养殖与盐度骤变时间对凡纳滨对虾血清TAOC活力影响最小(F=2.338,P<0.001);饲料中添加0.3 g/kg红景天时,养殖与盐度骤变时间对凡纳滨对虾血清GSH-Px(F=5696.236,P<0.001)、CAT(F=0.314,P<0.001)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哲罗鲑增重率、死亡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为相关中草药药剂的研制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笔者选用黄芪、当归、甘草、茯苓及贯众5种中草药,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饲料当中鉰喂1+龄哲罗鲑。试验设加药组及对照组,每组30尾试验鱼,按照鱼体重的2.0%分别投喂含不同中草药的饲料,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均设平行。试验结束后,对各组的增重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并采集血液,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甘草组对鱼体增重效果较好,而茯苓组呈现抑制效果。死亡率方面,除贯众和茯苓,其他试验组均无死亡。生化指标方面,总胆红素在贯众高剂量组有明显升高;甘草低剂量组及黄芪高剂量组尿素氮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几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选用的5种中草药皆具有一定免疫促进功能,但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哲罗鲑的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与剂量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复方中草药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用于施氏鲟养殖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以3种复方中草药为材料,开展其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饲喂35天。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清、肝、脾、肾等组织,对各组织中补体(C3、C4)含量、溶菌酶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施氏鲟血清中C3、C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复方三组C3、C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三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一、二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脾中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复方一、复方三组血清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脾中NOS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3种复方中草药组施氏鲟成活率均升高。因此,自组复方三能有效增强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一种适用于施氏鲟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361.20、722.40和1083.60尾/m2)和碳水化合物水平(15.47、29.15和41.00%)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5周的饲养结果表明:在三个密度水平,随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对虾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在三个碳水化合物水平,随密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饲料系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含量白藜芦醇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非特异免疫能力及肝脏结构的影响,设计4组不同含量Res饲料(0%、0.025%、0.05%、0.1%),分别标记为D1、D2、D3、D4组;在第15天、45天测定血清中8种非特异免疫酶活性,扫描电镜观察肠绒毛、肝脏显微结构。结果显示:45天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生长期15天,MT、Hsp-70、Hsp-60、TRF 4种酶活性均随着Res含量升高而降低;C3、C4活性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生长期45天,C3、C4、IgM、TNF-α、Hsp-60、TRF 6种酶活性均随着Res含量升高而降低。扫描电镜显示:15天D4组肠绒毛"干瘪"、"卷曲程度加深",45天时,D4组绒毛排列紊乱、绒毛高度降低,受损严重,肝脏纤维化现象明显。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1%Res能够降低吉富罗非鱼部分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并且损伤肠道和肝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水温17 ℃条件下,采用投喂饲料的方式研究了复方A(茵陈、板蓝根等)、复方B(三七、大黄等)、复方C(甘草、金银花等)对1+龄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200尾施氏鲟,三种中药复方分别按照2.0 %、1.0 %、2.5 %的质量比以液体的形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5 %投喂制备的饲料,投喂等量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连续饲养35天。待饲养结束后,每组取15尾施氏鲟,尾静脉采血,与采集的肝脏组织一同被检测。测定施氏鲟的血清、肝脏中活性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复方A肝脏中白蛋白(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并且C组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但高于A组。A组肝脏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GLB)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和C组血清中B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A组和C组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组和C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上,说明复方B和复方C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需进一步研究适宜的给药剂量。而复方A按照原药占饲料2.0 %的质量比添加进饲料,对肝脏及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施氏鲟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仔猪饲料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消化与饲养实验,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仔猪的促生长作用机理。消化实验采用外源指示剂法,按照4×4完全拉丁方设计,用8头平均体重为9.65±1.26kg的3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进行了35天试验(其中预试期7天);饲养实验利用40日龄胎次相近、平均初重为10.19±1.86kg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5窝36头按照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经过28天的试验后结束时进行了空腹血液指标分析测定。试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中草药添加剂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对饲料粗蛋白(CP)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P<0.05);中草药1组在提高饲料CP与ADF消化方面分别比喹乙醇组高14.68%、38%;②中草药添加剂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液血小板数(PLT)(P<0.05);③中草药添加剂组比喹乙醇组显著降低了仔猪血液谷丙转氨酶(ALT)的浓度(P<0.05),提高了血液葡萄糖(Glu)的浓度(P<0.05),中草药添加剂的安全性需要重新评估。④中草药添加剂提高了血液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通过提高仔猪对饲料粗蛋白质与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增强蛋白质与葡萄糖的吸收、加快糖类在体内的代谢,达到对仔猪促生长作用的效果;中草药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安全使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虾源弧菌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海市凡纳滨对虾主养区虾源弧菌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种属的分子基因型特征,为本地区虾的弧菌病的流行调查、防控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的方法,对不同时间,不同池塘的虾源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总共分离到52株不同来源的弧菌,其中30株副溶血弧菌(57.7%),9株拟态弧菌(17.3%),7株创伤弧菌(13.5%),4株溶藻弧菌(7.7%),1株霍乱弧菌(1.9%)以及1株河流弧菌(1.9%)。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地区虾源弧菌以副溶血弧菌为主。进而对30副溶血弧菌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EIRC-PCR指纹图谱显示基因型存在多态性,每个分离株的基因扩增条带数介于4~8之间,大小都在250~4500 bp之间;聚类分析分为5个亚群,其中Ⅰ亚群15株(50%),Ⅱ亚群6株(20%),Ⅲ亚群6株(20%),Ⅳ亚群2株(6.7%),Ⅴ亚群(3.3%)。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虾源副溶血弧菌存在一种主要流行亚群,对生产中药物筛选及疫苗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单方制剂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草鱼幼鱼的抵抗力和存活率,研究不同剂量的鱼腥草单方制剂在不同时间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将鱼腥草细粉分别按质量分数1%、2%、3%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草鱼幼鱼(10.83±0.57) g 90 天,每30 天取样,分别测量生长指标、肌肉成分以及溶菌酶和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草鱼的尾均重和增重率,并在30、60、90 天都显著高于1%和3%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草鱼溶菌酶活性和NO的含量,但只有2%试验组投喂60 天时能显著提高草鱼机体内溶菌酶活性和NO含量(P<0.05),但对不同脏器亦存在作用时间的差别。各试验组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升高。各试验组GOT和GPT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GPT活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研究认为:鱼腥草单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投喂周期为30~60天,适宜添加剂量是2%。  相似文献   

11.
将210只1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在ND免疫过程中按每公斤体重0.2 g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和免疫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和免疫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VII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1天和免疫后14天、21天、28天和40天翅下静脉采血检测N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后投药组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抗体达到峰值时平均高出20.2-1.6个滴度,其中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讨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乳酸菌素。比较各处理组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期70天。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Ⅳ组平均日增重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而Ⅱ和Ⅳ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料重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性能方面,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各组间差异不均显著(P>0.05);胸肌率及腿肌率,Ⅱ、Ⅳ组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添加100 mg/kg乳酸菌素可显著降低肉鸡的料重比和显著提高胸肌率及腿肌率,其结果与抗生素组相同。  相似文献   

13.
将70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在口蹄疫免疫过程中按1%添加剂量使用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Ⅶ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一天和免疫后14d、21d、28d和二免后28d,采血检测NK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投药组NK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Ⅰ、Ⅱ、Ⅲ组NK细胞数量高于Ⅳ、Ⅴ、Ⅵ组,Ⅱ组NK细胞数量最高,其中Ⅰ、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Ⅳ、Ⅴ、Ⅵ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陈超  陈京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08-112
为了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ms L.)在饲料中添加牛磺酸、晶体氨基酸对其生长、消化酶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6.47±0.01) g的大菱鲆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0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共制作4种饲料,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成对照饲料;用花生粕、玉米蛋白粉、豆粕、小麦蛋白粉替代30%的鱼粉配制成植物蛋白源替代饲料,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0%的牛磺酸和1.9%的复合晶体氨基酸配制成添加牛磺酸和晶体氨基酸饲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复合植物蛋白源取代饲料中30%的鱼粉会显著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肥满度指数和肠胰蛋白酶活力(P<0.05);与不添加牛磺酸和晶体氨基酸的植物蛋白源替代组相比较,添加1.0%的牛磺酸显著提高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消化酶活力(P<0.05),添加1.9%的复合晶体氨基酸显著提高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肠胰蛋白酶活力(P<0.05)。在植物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1.0%的牛磺酸和1.9%的晶体氨基酸能促进大菱鲆的摄食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发酵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日龄雏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的杆菌肽锌和6 mg/kg的硫酸抗敌素;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用3%、6%、9%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结果表明:体增重以空白对照组(组Ⅰ)最低,较空白对照组,9%组(组Ⅴ)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6%组(组Ⅳ)最低,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空白对照组最低,抗生素组(组Ⅱ)、9%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组差异显著(P<0.05)。6%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6%组差异极显著(P<0.01);3%组(组Ⅲ)腿肌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肉鸡配合饲料中用6%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最为适宜,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但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本试验研究了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160只1日龄健康草杂鸡,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益绿素分别按0和0.2%添加到对照组和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30天,在7、14、21和30日龄早晨空腹称重,每天记录饲料消耗量,试验全期观察试验鸡的健康状况。结果:本试验的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的增重较对照组高, 试验组鸡体重较对照组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分别提高2.04%,5.88%,6.34% 差异显著(p <0.05);试验组经济效益较对照组提高了2.14%。结论: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草杂鸡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关键词: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鸡;生长性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周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3-26
摘 要 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48头被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三组猪试验处理如下:在基础饲粮中加黄霉素20mg/kg后,喂对照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15﹪金银花-黄芪复合提取物(LJAMCE)后,喂试验1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3﹪LJAMCE后,喂试验2组猪。饲养试验期为40d。饲养试验结果如下: ①试验1、2组猪的日增重均在不同程度上快于对照组猪,分别提高了20.4﹪(P<0.05)和10.0﹪(P>0.05);②LJAMCE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8﹪(P>0.05)和5.2﹪(P>0.05)。③饲粮中加0.15﹪LJAMCE对GPT活性、IgG、TG、vLDL等血液生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④LJAMCE在饲粮中适宜添加量为0.15﹪。 关键词 LJAMCE;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育肥猪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缓释酸化剂对肉用鹌鹑生长性能的影响。将120只1日龄法国莎维麦脱肉鹌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酸化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酸化剂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缓释囊酸化剂,试验期42天。结果表明,缓释酸化剂能显著提高肉用鹌鹑平均体重、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1~21d、1~42d差异显著(P<0.05);明显提高1~21天日粮的干物质、蛋白质、有机物、能量、钙和磷的表观利用率(P<0.05);显著降低了1~21天的消化道PH值;明显提高21d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提高21d的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长度。表明缓释酸化剂能降低肠道的pH值,提高肠道消化酶水平,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鹌鹑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β-甘露聚糖酶对AA+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AA+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的AA+肉鸡180羽,随机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 400g/Tβ-甘露聚糖酶),试验期42天。结果表明β-甘露聚糖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AA鸡各生长阶段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但差异显著(P>0.05),明显提高42d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含量,差异显著。21d、42d的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抗体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β-甘露聚糖酶能提高肉用鹌鹑生长性能和增强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