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了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现实情况和农业信息化人才短缺的现象,研究了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农业信息化特色,目的是提高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农业院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农业人才,成为农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构建一套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追求。笔者对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地方高校农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人才的需求,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办学实际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点,构建了适应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建设农业信息化课程体系,突出农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方式,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环节,强调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竞赛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满足了农业信息化发展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实现我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业院校必须切实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农业院校承担着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输出技术型人才、培育新型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农业人才.农业行业特色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给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基础上,研究影响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开展基于人才培养标准的教学改革、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有效载体、利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重要平台、构建开放式教学平台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措施提高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卓越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更需要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重地,肩负着推动新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需要高等农业院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能够担负起时代给予使命的合格人才。文章从卓越农林人才的界定、卓越农林人才的能力构成、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出卓越农林人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农学专业动物科学(原名畜牧)开设在国内几乎所有农业院校和一些综合性大学,多年来为我国农业发展,尤其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一些农业院校的"拳头专业"。但是长期注重农学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对专业工科人才,尤其是饲料加工生产、厂房设计、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因此,借教育部将600所新办本科院校转型成职业教育的契机,以更好地为"三农"  相似文献   

8.
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农业人才。农业行业特色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给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基础上,研究影响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开展基于人才培养标准的教学改革、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有效载体、利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重要平台、构建开放式教学平台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措施提高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利用职业教育思想,探讨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农业本科院校"养牛学"课程上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探索非重点本科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例佐证.根据非重点农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动物科学专业对有关课程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并针对反映出的问题,从加强三观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国家、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地方农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其特殊意义,承载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人才的重任。以创业教育为契机,加强大学生人才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品格、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笔者通过对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关性的分析,提出"四个基准点,三种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创业教育组织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英语人才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学校性质、发展方向不同,各高校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当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笼统;专业设置雷同和共质化;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就业面窄以及学生能力单一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探寻农业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多层次、多方面认真探讨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对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支持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人才的缺乏会制约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高职农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紧扣行业人才需求,调整和探索高技能创新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对推动高校教学正常有序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农业院校的信息相关专业的办学特色、教学规划、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都必须依靠特色鲜明、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出农业特色的信息化专业,更好地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农业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16.
<正>高等农业院校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专门人才的艰巨使命,因此其重心多为农业专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进入21世纪,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人才培养理念从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方向转型。在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下,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日益  相似文献   

17.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简称"一懂两爱")是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农业院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但当今农业高校在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与"一懂两爱"目标不相契合之处,如课程体系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衔接不够、校园"一懂两爱"氛围营造不够等。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就如何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增添"三农"主题、如何在校园营造和渲染"三农"情怀进行探析,以期为高等农业教育"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6月4日,农业部和教育部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推进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座谈会。农业部和教育部称,将着力推动高等农业院校与农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扩大高校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规模,推动校地合作,建设一批区域性的现代农业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着力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强2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相似文献   

19.
李建宏 《草学》2021,(3):82-86
农业微生物学是农业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实践性强、学科交叉面广、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不佳,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的模式: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通过开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越发凸显。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卓越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促进个人发展成为农业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以个性化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对2014届植物保护学专业学生进行试点开展实践培养,以期探索农业院校发展卓越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