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闫海 《畜牧与兽医》2007,39(3):63-64
1基本情况2005年8月2日至8月12日,甘肃省夏河县科才乡一牧场发生了一起牦牛急性传染病。该牧场位于科才乡西南端,海拔3 500 m以上,连日来阴雨连绵,空气潮湿寒冷,日平均气温5℃左右。2日一放牧员发现自家的3头牦牛突然死亡在圈场上。并有多头年龄不等的牦牛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1 基本情况 2005年8月2日至8月12日我县科才乡一牧场发生了牦牛急性传染病.该牧场位于科才乡西南端,海拔3500m以上,连日来阴雨连绵,空气潮湿寒冷,日平均气温5℃左右.2日一放牧员发现自家的3头牦牛突然死亡在圈场上.并有多头年龄不等的牦牛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困难,食欲废绝,严重者伸颈张口呼吸.  相似文献   

3.
2007年2~4月间兰坪县某地的同一山野牧场上连续发生4次25头牲畜(21头牛、4只山羊)死亡情况.最少的1次死亡3头牛,最多的1次死亡15头(8头黄牛、7头牦牛).死牛都为野牧长期不归厩的.7家彝族农户的黄色牦牛.畜主未能及时掌握牲畜活动、采食及疾病情况.畜主定期或不定期往山中牧场巡(寻)视(查)牲畜活动情况时才发现死在牧场的牛.死牛分散在山林牧场各处,每头间都有间隔距离.死亡时间畜主不清楚.故畜主请求兽医站帮助诊断牲畜死于何因.  相似文献   

4.
<正> 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系统资料甚少。为川西北草地牦牛的选育改良、兽医临床教学和牦牛生态学研究提供某些基础资料,以若尔盖县向东牧场生产群牦牛180头为材料,在夏季作了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天山牧场野生牦牛冠状病毒、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感染情况,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5群共计3 000余头野牦牛分群随机抽样250份进行调查,用ELISA试剂盒进行了牦牛冠状病毒病、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44%、0%和0%,说明冠状病毒病广泛在牦牛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地硫酸铵施肥对放牧牦牛铜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施肥对牧草矿物元素含量和牦牛铜代谢的影响,在黄河首曲草地进行施肥试验、放牧试验和动物矿物元素补充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增加了牧草N的含量(P<0.01),但各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NH4)2SO4施肥明显增加了牧草S的含量(P<0.01).试验结束时(NH4)2SO4施肥牧场的牦牛血液和肝脏铜(Cu)含量极显著低于(P<0.01)NH4NO3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同时(NH4)2SO4施肥牧场的牦牛出现小红细胞贫血.肝脏Cu含量最低的10头牦牛接受Cu补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接受Cu补充的牦牛肝脏和血液的Cu含量都在升高.试验结束时,补充CuClO(OH)3的牦牛肝脏铜含量极明显高于(P<0.01)补充CuSO4的牦牛,但血液铜蓝蛋白(Cp)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 .  相似文献   

7.
对牦牛血液学参数,许多人已做过大量测定工作,但其中牦牛犊的资料较少。作者对放牧在海拔3200—4200米的2—4月龄牦牛犊的部分血液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测牦牛犊21头,系本部队牧场放牧牦牛所产,2—4月龄,皆临床健康。在早晨出牧前,由颈静脉采血,测定项目和方法如  相似文献   

8.
1986年6月至1987年4月作者在甘肃甘南州玛曲县的河曲马场,选一固定牧场放牧的牦牛群,每双月屠宰成年牦牛4~7头,3岁牦牛2~4头,肌样经肉眼和压片镜检,统计各月牦牛犬住肉孢子虫(S.poephagicanis)和牦牛住肉孢子虫(S.poephagi)未成熟包囊虫体在其优势寄生部位的感染情况,发现两种住肉孢子虫在成年牦牛,特别是3岁牦牛一年出现了两个感染高峰,第1个是在6月或8月,第2个在12月。  相似文献   

9.
2007年2-4月兰坪县某地的同一山野牧场上连续发生四起共25头牲畜(21头牛、4只山羊)死亡情况。最少的一起死亡3头牛,最多的一起死亡15头(8头黄牛、7头牦牛)。死牛都为野牧长期不归厩的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不同季节牧场牦牛的牧食行为规律,选取6头年龄、体况大致相同的成年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4月份和8月份分别在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上,运用GPS3300定位追踪系统,对自由放牧条件下牦牛的牧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牧场早上初牧9∶00、10∶00和下午归牧前17∶00、18∶00外界气温处于牦牛等温区内,有利于牦牛进行采食活动,而夏季牧场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均高出牦牛活动的等温区(8~14℃),对其采食活动具有影响;夏季牧场上牦牛采食的空间分布由中心向四周辐射且个体间相对分散,冬季牧场上采食分布相对集中,夏季牧场上牦牛游走距离(0.29~0.80km/h)整体大于冬季牧场(0.07~0.14km/h),并且在11∶00和17∶00分别出现峰值,在12∶00游走距离最短;在监测期内(9∶00~18∶00),夏季牧场上牦牛各主要放牧行为的总体时间分配顺序依次是采食(504.90min)行走(75.45min)休息(55.10min),并且差异性显著(P0.05);冬季牧场牦牛的休息时间(355.80min)显著大于采食时间(243.10min)(P0.05)。研究结果显示,初牧和归牧前是牦牛放牧采食的剧烈活动时间,另外在夏季的中午13∶00左右也会出现一个采食高峰;牦牛的牧食行为符合晨昏活动格局,总体上表现出采食-休息(反刍)-采食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天山牧场牦牛主要疫病——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毒病、牛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 000余头野生牦牛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病毒病和牛白血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0%、80%、100%、100%和0,对牦牛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我们对某山区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000余头不同类别的野牦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公牦牛布鲁氏菌感染率达到14.1%、流产牦牛感染率达到39.4%、后备母牦牛(三岁)感染率4.9%、平均感染率12.1%,现报告如下。1牦牛的放养管理情况该山区牧场属于天山高寒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目前,共放养野牦牛5000余头,由于牦牛缺乏驯养,因此,其野性较强,牦牛的兽医防疫和检疫工作困难较大。该牦牛群种源是过去五十年代兵团老军垦战士徒步三个月从青海引进,近50年来,一直放养在天山雪线以下,已完全适应了天山山区的气候和水草。…  相似文献   

13.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肠道及粪便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牦牛魏氏梭菌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而且多呈急性发作,又称猝死症。2011年某牧场部分牦牛口流涎、呼吸困难、喉头肿大,相继有4头牦牛病  相似文献   

14.
犊牛肺肠炎在国内外养牛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存在。据了解青海、内蒙、西藏、宁夏、新疆、黑龙江和江西等省(区)都有发生。我省甘南、永昌、肃南、天祝、山丹等县也有报道,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据调查:天祝县阿沿沟牧场1977年4群牦牛产犊130头,发病121头,死亡24头;1978年在42群牛中,产仔1460头,基本上全发病,死亡222头;古城公社齐子岭大队10群牦牛,产仔493头,全发病,死  相似文献   

15.
苏联阿尔泰山区有辽阔的牧场,因植被低矮,不适于放养牛羊,但很适于牦牛及其杂种的生长.牦牛能耐寒、耐粗饲,群居性强,不需建造畜舍,全年均在牧场放养.1个牧工可管理200-300头.母牦牛活重270-280公斤,公牦牛可达350-450公斤;每年3、4月份,母牦牛可产奶300-400公斤,乳脂率6-7%.生产1公担牦牛肉的劳动消耗仅为生产牛肉的1/3-1/5,牦牛肉的食用价值也很好.为了提高牦牛的经济性状,1959年开始在科希-阿卡其柯地区开始用肉牛与牦牛杂交,并对杂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牛分为三组,每组10头牛.I组为纯种犊牦牛;Ⅱ组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10月份和11~12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秋冬牧场采用IGER记录器分别观测记录了牦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秋季牧场牦牛除挤奶外24 h放牧,冬季牧场夜间栓系。结果表明牦牛在秋冬牧场的采食和反刍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在冬季牧场的非采食下颚活动数和每分钟采食口数显著高于秋季牧场(P<0.05)。在秋季牧场牦牛的干物质采食率和单口采食量(鲜重、干物质重、有机质)显著高于冬季牧场(P<0.05),但未知体重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秋冬季牧场牦牛的采食行为主要集中在白昼,而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10月份和11~12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秋冬牧场采用IGER记录器分别观测记录了牦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秋季牧场牦牛除挤奶外24 h放牧,冬季牧场夜间栓系.结果表明牦牛在秋冬牧场的采食和反刍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在冬季牧场的非采食下颚活动数和每分钟采食口数显著高于秋季牧场(P<0.05).在秋季牧场牦牛的干物质采食率和单口采食量(鲜重、干物质重、有机质)显著高于冬季牧场(P<0.05),但未知体重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秋冬季牧场牦牛的采食行为主要集中在白昼,而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有牦牛1230万头,蕴藏着丰富的毛绒资源。为了开发牦牛毛绒资源和为毛纺工业及牦牛业生产提供理论根据,于1982—1983年剪毛季节,在四川省若尔盖县向东牧场,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健康牦牛,分性别、年龄、部位进行产毛性能的测定,并采集毛样,在实验室分析伸直长度、细度、 强伸度、净毛率、含脂率、回潮率等物理性状。现将结果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乳业》2011,(9):47-47
我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夏季牧场牦牛乳脂肪酸C9-C18:1,C11-C18:1,C9,t11-C18:2和C18:3n-3含量均高于冬季牧场。2。5胎牦牛乳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单胎牦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硝硫氰醚(7804)对高寒牧区牦牛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于1986年8月至1987年12月在红原县安曲牧场对120头(内含对照20头)成年牦牛进行了试验,现报告于下。材料和方法一、药物“7804”系重庆医药工业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