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玉米顶腐病主要分为镰孢菌顶端腐烂病和细菌顶端腐病。由镰孢菌引起的顶腐病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或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变;由细菌引起的顶腐病心叶呈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丛生苗。  相似文献   

2.
<正>一、病害由病原寄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不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破坏所表现的病态,常有发病中心,由点到面。1.真菌病害。蔬菜遭到病菌寄生侵染植株、感病部位生有霉状物、菌丝体并产生病斑的症状。2.细菌病害。蔬菜感病使组织解体腐烂、溢出菌脓有臭味。3.病毒病害。蔬菜感病引起的畸形、丛簇、矮化、花叶皱缩等症并伴有传染扩散现象。二、虫害有害昆虫,如蚜虫、白粉虱、棉  相似文献   

3.
1特征特性1.1水稻恶苗病症状秧苗感病后,其感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窄,根部发育不良,叶位上的叶鞘里或外长有倒须根。病株移栽到大田后,植株抽穗较早,穗子小,谷粒少。引起病株徒长是恶苗病常见症状,但有时感病植株呈现矮化或外观正常。1.2水稻恶苗病侵染途径恶苗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藤仓赤霉菌,属子囊菌亚门。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谷种和病残体。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就从种苗的芽鞘或伤口入侵,引起秧苗感病,徒长。秧苗移到大田后,引起稻株发病,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  相似文献   

4.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由Leifsonia xyli subsp.xyli引起的病害。为研究该病对甘蔗的生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选择2个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和果蔗(Badila),采用桶栽种植分别进行3个处理:感染RSD病菌蔗株进行52℃温汤脱菌处理30 min、感染RSD病菌蔗株、健康蔗株(对照),在出苗后90、120、150、180 d测定株高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并利用PCR检测确定感病和健康蔗株。结果表明:感染RSD病菌蔗株的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和温汤脱菌处理;感染RSD病菌处理植株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和温汤脱菌处理,而脱落酸(ABA)含量则相反,感染RSD病菌处理的A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温汤脱菌处理;对照和温汤脱菌处理的株高和激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镰孢菌对玉米茎腐病、鞘腐病和穗腐病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土壤接菌、穿刺接菌和孢子悬浮液接菌的方法。【结果】证明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可引起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可引起穗腐病、鞘腐病,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则通过复合侵染引起病害。【结论】将各类镰孢菌分别接种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植株,观察株高、病斑大小、玉米发育程度和籽粒的形成情况,研究各镰孢菌菌株对玉米植株的影响程度,分析各菌株的致病力,最佳侵染时期及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的侵染关系,证明玉米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病原菌侵染部位没有特异性,不同时期侵染引起的茎腐、鞘腐及穗腐发病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和茎腐病侵染规律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温室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植株体内病菌的系统分离和田间自然病圃内植株体外病原菌的捕捉和致病性测定,明确了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和茎腐病侵染规律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串珠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均能沿植株体内向上扩展,串珠镰孢菌能够扩展到穗部籽粒,但当年未能引起穗腐症状,禾谷镰孢菌难以扩展到穗部。体外气流传播是两种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1特征特性 1.1水稻恶苗病症状 秧苗感病后,其感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窄,根部发育不良,叶位上的叶鞘里或外长有倒须根.病株移栽到大田后,植株抽穗较早,穗子小,谷粒少.引起病株徒长是恶苗病常见症状,但有时感病植株呈现矮化或外观正常.  相似文献   

8.
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起,其发生目前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症状表现为单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呈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植株枯萎或死亡;植株生长中、后期,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以后长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导致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成株期感病,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矮化,顶部叶片也会出现短小、组织残缺或皱褶扭曲等现象。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轻度感病者,植株后期可抽雄结  相似文献   

9.
玉米顶腐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在我国的播种面积也很大。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起,其发生目前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呈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植株枯萎或死亡;植株生长中、后期,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以后长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导致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成株期感病,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矮化,顶部叶片也会出现短小、组织残缺或皱褶扭曲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基质,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苯菌灵)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部分抗氧化生理、重金属含量与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显著影响苜蓿的抗氧化生理,导致巯基含量减少54%,丙二醛含量增加44%;显著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的生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27%、23%和30%,株高降低45%,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少74%和85%;土壤灭菌和施用苯菌灵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Pb含量和苜蓿地下部Pb的含量,减少苜蓿地下部Zn的含量;土壤灭菌还显著增加苜蓿地上部Cd的含量;土壤灭菌极显著减少苜蓿对重金属的累积,植株Pb、Zn、Cd和Cu的累积量分别下降74%、78%、68%和76%;施用苯菌灵对苜蓿生长、抗氧化生理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均不显著。总之,完全消除土壤微生物明显降低了苜蓿对重金属的耐性与累积能力,土壤微生物对植物耐受重金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同功酶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苜蓿品种的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探索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分析苜蓿酯酶同功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方法,确立了苜蓿种子幼芽酯酶同功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基本谱型。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法适于苜蓿种子幼芽材料的分析,尤以等电聚焦电泳法最为灵敏,在苜蓿品种鉴定上有一定潜力。结果还表明甘肃各地方品种间及与陕北苜蓿间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与新疆大叶苜蓿关系较远,与加拿大润布勒苜蓿亲缘关系最远。苜蓿的抗寒、抗旱性,等生态学特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和酯酶同功酶的酶带活性正相关,而与酶带的数量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苜蓿种植补贴效果,从而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在对我国重要的苜蓿种植基地——河北省黄骅市农户苜蓿种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MP模型,计算不同苜蓿种植补贴政策对于农户增收及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种植户实施直接补贴不会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而实施与播种面积挂钩的苜蓿种植补贴则既能有效增加苜蓿种植面积,又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苜蓿产品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补贴效果:粮食价格上升对苜蓿种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苜蓿自身价格上升对补贴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当区分专业苜蓿种植区域与非专业苜蓿种植区域;苜蓿种植补贴额度应当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制定苜蓿种植补贴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引起种植面积变化的各种因素,既要保证苜蓿种植户的稳定收益,又要考虑苜蓿产品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13.
浅谈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作为优质豆科牧草,种植面积大,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对苜蓿草的种植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失。文章通过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总结了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病害主要是苜蓿褐斑病、苜蓿花叶病、苜蓿霜霉病、苜蓿锈病4种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草地螟、蓟马、盲蝽、象甲5种虫害,针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发生,可采取植物检疫、农业、物理、化学药剂、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将损失尽可能的控制在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添加剂对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添加剂、不同贮藏时间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与养分动态。【方法】设对照、添加甲酸或绿汁发酵液处理,鲜苜蓿整株打圆捆后,拉伸膜裹包青贮,取样后进行分析。【结果】添加甲酸或绿汁发酵液均可以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青贮pH极显著下降(P<0.01),而且乳酸含量增加(P<0.05),氨氮含量减少(P<0.05),而且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添加剂处理效果更佳;不同添加剂处理对苜蓿青贮的CP、NDF、ADF、非蛋白氮、酸性洗涤不溶性氮含量影响不大,而贮藏时间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结论】秋季最后一茬苜蓿青贮时,添加甲酸或绿汁发酵液,可以延长苜蓿青贮的贮藏时间,从而保证苜蓿青贮的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苜蓿切叶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苜蓿切叶蜂在中国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现状,其中包括在苜蓿制种和大豆杂交授粉上的应用效果、生物学特性和天敌情况。提出了在苜蓿切叶蜂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苜蓿与草木樨种子生物学特征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解剖、精密电子天平称重、显微数码照相、游标卡尺测量、紫外灯光下检测、咀嚼品评等试验方法,研究了苜蓿和草木樨种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的颗粒稍大、颜色稍深,气味特别;同等条件充分吸胀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质地更坚硬;苜蓿种子多呈肾形,草木樨种子多呈倒卵形;苜...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世界农牧业发展中一种极为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干旱仍是制约紫花苜蓿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近年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逐年持续升高,对农作物及牧草的干热研究也就显得极为重要。以云南红河州建水县的6个栽培紫花苜蓿资源为材料,在自然干热条件下研究其光合特性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24号紫花苜蓿资源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资源(P<0.05),14号和15号紫花苜蓿资源的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资源(P<0.05),16号和15号紫花苜蓿资源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其他苜蓿资源(P<0.05),24号和14号的紫花苜蓿资源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资源(P<0.05)。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呈正相关,而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且各类家畜均喜食的豆科牧草,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较大,但是,这些仅限于中国北方地区,在中国南方却少有种植。究其原因,与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呈酸性有关,酸性土壤带来了铝的毒害,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紫花苜蓿在南方的栽培与推广。结合现今国内外对植物耐酸铝性的研究以及云南本地野生资源的状况,阐述苜蓿耐酸铝性研究的进展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差异。[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王家沟为试验基地,研究侧柏和碱草混交、欧李、柠条、苜蓿、油松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基本性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柠条、欧李、油松、苜蓿用地;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油松、柠条、欧李、苜蓿用地;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苜蓿、欧李、柠条、油松用地。[结论]侧柏和碱草混交最有利于改良土壤、保土保肥。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苜蓿抗逆增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试验表明,在科尔沁沙地旱作条件下产草量为草原2号〉公农2号〉敖汉苜蓿〉润布勒苜蓿;草用苜蓿适宜播量为11.25~18.75kg/hm^2;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安全越冬播种期,深耕能明显地提高苜蓿产量,沟垄作“干埋集雨”较传统的平作播种增产30.13%,“一炮轰”施肥和苗期乘雨追肥可使产草量提高,但乘雨追肥效果更好;封冻前培土能提高越冬率,达83.4%~93.5%,其中深开沟冬磨平比平作培土效果更好。另外,苜荞混播表明,苜蓿产草与荞麦播种量和产量呈负相关(r=-0.958 0),苜荞分期播种较同期播种产草量增加约40.87%,中耕除草能增加苜荞混播草地的苜蓿产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