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蔬菜硝酸盐试纸条-反射仪测定法与国标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硝酸盐含量较高和较低的(菠菜和花椰菜)蔬菜为供试材料,对蔬菜硝酸盐标准测定方法(GB/T15401-94)与试纸条-反射仪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试纸条-反射仪速测方法测定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测定的因素.结果表明,蔬菜汁液的颜色对速测有一定的影响,测定过程中需采用活性炭过滤.试纸条-反射仪速测方法与标准方法测定值虽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相关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84以上.如果采用与国标方法相同的蔬菜打浆液前处理过程,试纸条法速测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值相关系数可达0.9以上,并且两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蔬菜打浆液经过提取、过滤等前处理后,直接用试纸条-反射仪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准确度较高,在科研和食品检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适合测定甘肃景泰灌区砂壤土pH的浸提液、水土比及静置时间。[方法]通过设定不同浸提液、水土比及静置时间,研究它们对甘肃景泰砂壤土pH的影响。[结果]2种浸提液测定结果间存在0.05水平显著差异;不同水土比2.5∶1.0与1.0∶1.0、5.0∶1.0与2.5∶1.0间无显著性差异,5.0∶1.0与1.0∶1.0存在0.01水平显著差异;土壤pH随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样品pH在静置0.5~5.0 min后变化相对较大,5.0~60.0 min时间内有所增大,但增大幅度不大,基本达到稳定。[结论]在测定该地区土壤pH时,可以在持续搅拌3 min后静置5 min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振荡浸提时间对土壤NO3-N、NH4-N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土壤氮素研究提供分析测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高、中、低三种肥力灰漠土,2 mol/L KCl溶液作浸提剂,以不同振荡的时间浸提鲜土、冷藏土和冷冻土,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浸提液中NO3-N、NH4-N含量.[结果]不同肥力土壤以不同方式保存后,振荡浸提时间对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鲜土、冷冻土测定结果比冷藏土稳定.振荡浸提30 ~ 60 min时,NO3-N和NH4-N的测定值相对稳定.[结论]从经济、可靠的角度衡量,无论是新鲜土壤,还是冷藏或冷冻土壤,测定土壤矿质氮含量的振荡浸提时间为30 min即可.对于土壤矿质氮含量极高的土壤,振荡浸提时间应延长至60 min.  相似文献   

4.
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现场速测蔬菜硝酸盐水平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结球甘蓝、白菜和黄瓜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用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田间现场速测黄瓜、白菜和结球甘蓝叶柄汁液硝酸根含量与土壤硝酸根含量、施氮量、蔬菜食部硝酸盐含量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心叶外第3展开叶叶柄中段、白菜心叶外第2展开叶叶柄中段、黄瓜心叶下第3叶叶柄中段、叶柄汁液硝酸盐浓度与施氮量和产量都有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灵敏地反映了蔬菜及其土壤的硝酸盐水平。用于3种蔬菜氮素营养诊断推荐追肥,氮肥用量比常规高产施氮量减少40.7% ̄66.4%,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过量化肥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结球甘蓝播种后40d心叶外第1、2和3展开叶叶柄汁液硝酸盐浓度与土壤硝酸根含量极显著和显著线性相关。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现场测定外叶叶柄汁液硝酸盐含量与按GB/T15401-94的方法实验室测定可食部分硝酸根含量极显著线性相关。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快捷简便,是蔬菜氮素营养诊断和蔬菜硝酸盐含量监测的理想的现场速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磷素的积累会增加磷的流失风险,影响水环境质量。对采自滇池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上的3个混合土样土壤水溶性磷(WP)的测定方法作了一个探讨,对相应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模拟降雨径流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在浸提时间为60min时,不同水土比土壤WP测定值的标准差最小;土样在水土比为1∶60时,不同浸提时间土壤WP测定值的标准差最小,所得结果较稳定,精密度较高;土壤WP与径流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TDP)之间的相关性均在水土比1∶20,浸提时间90min,水土比1∶60,浸提时间60min和90min时较好;综合来看,在水土比1∶60,浸提时间60min条件下测得的WP能更好地用来评价土壤中磷流失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6.
比较分析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在不同浸提方法、浸提液、振荡时间、振荡温度条件下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酸性、中性土壤在浸提液为50mL、振荡温度25℃、振荡5min时所得交换性钙镁的测定结果与离心法无显著性差异,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碱性土壤使用70%乙醇洗盐2次后加入50mL p H=8.5的1mol·L~(-1)氯化铵-70%乙醇溶液作为浸提液,振荡温度25℃,数据的稳定性较好,振荡5min与振荡较长时间的数据并无差异,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7.
以稀硝酸为浸提溶液,以稻米和秸秆为样品,从浸提方式、硝酸浓度、固液比、浸提时间4个方面研究了浸提因子对稀硝酸浸提稻米和秸秆样品中镉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单因子变量情况下,振荡浸提效果比静置浸提效果要好;在提取完全之前,提取率随着提取剂酸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随固液比的增加提取率反而明显下降;浸提时间从10 min延长到30 min对提取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纸条-反射仪法测定蔬菜可食部位硝酸盐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试纸条-反射仪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快速测定蔬菜汁液中硝酸盐浓度方面的应用效果。该方法的测定范围为3—90mg/L NO3^-或25—450mg/L NO3^-,用该方法与国家标准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作比较,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验证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于比较黑土区不同 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C 差异的浸提条件,以典型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草地、耕地和天然次生林0 ~ 10 cm 土 层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水土质量比、浸提剂种类及温度条件下4 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浸提量。结果表明:1)4 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均随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 性关系(R2 为0.82 ~0.98);当水土质量比为40颐1时4 种样地土壤DOC 浸提量差异显著(P 0.05),且以天然次生 林土壤DOC 最高,分别为落叶松人工林、草地和耕地的1郾16、1.8 和1.1 倍。2)浸提剂种类不同对表层土壤DOC 测定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去离子水提取的土壤DOC 较大。3)在20 ~ 70 益范围内,DOC 浸提量随浸提温度 的升高呈现无明显规律性,其中以70 益时4 种样地表层土壤DOC 浸提量差异显著(P 0.5)。可以认为40:1 水土质量比、去离子水作浸提剂的浸提条件可以反映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DOC 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精准、快速检测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以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精密型摇床作为前处理设备,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测试,从提取温度、振荡时间、振荡频率、浸提剂用量等方面进行条件考察,确定了最优实验条件为振荡时间2 h、提取温度(25±2)℃、振荡频率(180±10) r·min-1、浸提剂用量25 mL。本方法检出限达到0.009 mg·kg-1,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相对标准偏差为2.1%~3.3%,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检出限低。采用本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对不同地区实采样品进行比对测试,相对偏差均小于5%,结果准确可靠。恒温振荡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处理效率高,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珩  张增强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0):176-183
采用批试验方法研究中国具有代表性的7种土壤(陕西杨凌 土 娄 土表层、陕西杨凌 土 娄 土粘化层、重庆忠县黄壤表层、湖北十堰黄棕壤表层、陕西汉中黄棕壤表层、陕西汉中水稻土及辽宁抚顺棕壤表层)存在下,对Fe0还原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影响并考察土壤性质对硝酸盐去除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对Fe0还原硝酸盐的影响不同,以汉中水稻土和抚顺棕壤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除汉中水稻土外,其他土壤灭菌处理对Fe0还原硝酸盐影响不大;不同初始pH对土壤存在下Fe0还原地下水中硝酸盐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初始pH为3.0和4.0条件下,不同土壤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明显,此时pH为反应的主要控制因素,反应进行5 h就基本结束,随着初始pH的不断升高,在pH为5.0和6.0的条件下,不同土壤间促进作用的差异性渐渐显现出来。陕西汉中水稻土和辽宁抚顺棕壤对Fe0还原硝酸盐有促进作用;土壤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对Fe0还原硝酸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对硝酸盐的还原有促进作用;不同初始pH对于土壤 Fe0体系具有影响,初始pH越小,还原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鲜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浸提以及浸提液存放等处置方式对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测定结果误差的影响,研究降低测定结果误差的途径,提出实现测定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的土样采集和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对文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测定过程中人为影响痕迹最多的新鲜土样的采集、保存、浸提以及浸提液存放等环节的处置方式对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测定结果误差的影响。【结果】实验室测定步骤有严格误差控制,而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环节易引起测定数据误差;土样采集和运输时放置在室外或低温运输都会引起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增加;土样风干、烘干保存时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增加,长时间冷藏含量也会增加,冷冻保存时含量变化最小;不同浸提剂和不同浸提时间的测定结果有差异,浸提液保存方式对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测定得到接近土样采集时的田间新鲜土壤中氮含量的关键途径为加快采样速度、样品储运、浸提等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新肥菇原生地土壤有机碳氮的测定条件,获取准确的碳氮含量,为该野生食用菌的栽培料营养配比提供科学依据,以采自新疆的新肥菇原生地土壤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浸提剂、浸提液浓度、样液比和浸提时间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剂和浸提剂浓度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有重要影响,样液比和浸提时间对测定影响不显著。而浸提剂、浸提液浓度、样液比和浸提时间对土壤可溶性总氮的测定均无显著影响。选用新鲜土壤,在室温下以1.5 mol·L-1K2SO4为浸提剂,样液比1∶4,浸提时间20 min时测定结果重复性好,精确度高,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控制灌水对华北高产区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水分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收获后的土壤含水量和剖面硝态氮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量对小麦季0~200cm土层含水量产生明显影响,而玉米季和深层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同的肥料施入水平下,不同灌溉量会造成土壤NO3--N的累积差异,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灌溉降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溉量的多少决定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分布,高灌水量使得各土层硝态氮的含量均低于15mg/kg,且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中等程度灌溉水平下,260cm以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低的灌溉量使得土壤硝态氮大量累积在0~260cm土层。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残留氮素的形态、数量、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提出了调控土壤氮素残留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土壤中单嘧磺隆的方法,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考察了浸泡时间、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并比较了超声提取与振荡提取的提取率。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和超声时间的延长,单嘧磺隆的提取率有所提高;超声振荡比机械振荡的提取效果好。优化试验条件:浸泡时间0.5h,超声时间5min,波长245nm处紫外检测,该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0μg·kg-1,平均添加回收率为103.29%~115.33%。  相似文献   

17.
炭基氮肥是近年来生物炭农用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其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设施栽培体系的农学与环境效应,通过两种工艺将生物炭与尿素复合,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浸泡型炭基尿素和高压型炭基尿素与两个不同灌溉水量(常规及低量)相耦合对番茄光合作用、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盐度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水相比,低量灌水使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番茄出现减产;浸泡型炭基尿素处理所受抑制相对较弱,番茄产量降低不明显;高压型炭基尿素处理所受抑制较强,番茄产量明显降低;减水措施增强了两种炭基尿素处理叶片的蒸腾作用,提升了番茄果实可溶糖与Vc含量;减水措施还表现为明显增加了两种炭基尿素处理0~8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残留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浸泡型和高压型炭基尿素处理起到了增强叶片光合强度及调节叶片蒸腾强度的作用,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合成及果径和单果重,番茄产量分别增加34.5%~51.5%、9.1%~15.6%;两种炭基尿素在常规灌水时表现为降低果实硝酸盐及Vc含量,在低量灌水时表现为增加果实可溶糖与Vc含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浸泡型炭基尿素处理在常规灌水和低量灌水时0~80 cm土层硝态氮总量分别减少了45%和37%,高压型炭基尿素处理在常规灌水时0~80 cm土层的硝态氮总量无明显变化,减量灌水时0~80 cm土层的硝态氮总量增加了13.0%;浸泡型炭基尿素与低量灌水组合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低于普通尿素与常规灌水组合处理.浸泡型炭基尿素在提升番茄产量与品质、降低土壤氮素环境风险及减少灌水投入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8.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different sequence and thickness of the soil layer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yered-textural soils on wetting patterns and water and nitrate distributions from a surface point source under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application rate and applied volume. Three layered soils, including a sandy-over-sandy loam (SL), a sandy loam-over-sandy (LS), and a sandy loam-sandy-sandy loam (LSL), and two uniform soils (a uniform sandy loam and a uniform sandy soil) were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application rate was varied from 0.69 to 3.86 L h-1 and the applied volume from 5.7 to 12.1 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wetting patterns and water and nitrate distributions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sequence and thickness of soil layer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rate and volume applied. An interface existing in the layered soils, whether a fine-over-coarse or a coarse-over-fine, had a common feature of limiting downward water movement and of increasing horizontal water movement. For the fine-over-coarse layered soils of LS and LSL, water and nitrate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at a given depth in the top layer soil. For a coarse-over-fine layered soil of SL, however, water accumulated in the sublayer soil underneath the interface and a zone of lower nitrate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rate on water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dependent upon soil layering. A minor influence of application rate on water distribution for the fine-over-coarse layered soils (LS and LSL) than for the uniform soils was found. To obtain a greater wetted depth through selecting the emitters having a smaller application rate, which is a common method in the system design for a uniform soil, may not be necessarily applied for the layered soils.Measurements of nitrate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nitrate accumulated toward the boundary of the wetted volume for both the uniform and the layered soils. This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optimal management of drip fertigation because nitrate is susceptible to the movement out of the root zone by mismanagement of fertigation.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is research is useful in the desig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drip fertig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和淋溶水平。[方法]采用野外冬小麦田间试验,选定不同降雨强度和施肥水平,分析土壤不同深度水分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结果]降雨强度和土壤施肥水平是有效影响土壤氮素在土壤中运移和淋溶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土壤降雨强度越大,施肥水平越高,会造成土壤中主要氮素类型硝态氮明显的流失。此外,土壤质地类型也是造成土壤氮素流失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土壤质地砂性越强,其淋溶效果越明显。[结论]土壤施肥水平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土壤氮素流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耕层红油土进行盆栽试验,在每千克土施0.40gN和0.30gP2O5的基础上,种植小白菜(黑油菜)和菠菜(宁夏圆叶)。采样前10d设置150,200和250g/kg3个土壤水分等级,研究土壤水分对蔬菜生长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为200和250g/kg时,菠菜的生长量比水分为250g/kg时提高108.7%和174.8%,小白菜提高108.9%和109.9%;而菠菜的硝态氮含量却分别降低29.7%和19.4%,小白菜降低22.5%和25.0%;2种蔬菜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亦明显降低。对蔬菜生长、硝态氮吸收及还原的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增加不仅促进蔬菜生长,还促进硝态氮的吸收及向地上部分转移。但生长量和硝态氮吸收的增加并不同速,由于生长超前引起的植物体内养分释稀效应,是增加土壤水分蔬菜硝态氮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