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品种‘Black Magic’为试材,在6、9、12、15℃贮藏0、28、56、84、112 d条件下,研究其块茎的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以及4种酶的活性变化均呈现出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贮藏温度越高,块茎内POD、SOD和CAT酶活性下降越明显;这3种酶活.性与块茎萌芽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贮藏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旱藕块茎品质的变化。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旱藕块茎重要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广西天峨旱藕为试验材料,分析旱藕块茎在3个温度处理(低温6℃、常温25℃和高温35℃)下的营养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贮藏0~9 d, 3个温度处理的旱藕块茎含水量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显著上升;贮藏9~15 d,低温和常温处理的旱藕含水量上升,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贮藏15 d内,低温处理的旱藕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常温和高温处理样品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无规律性变化;贮藏0~3 d, 3个温度处理的旱藕总黄酮含量显著上升,淀粉含量显著下降,此后随贮藏时间延长低温处理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变化无规律性;贮藏0~12 d,低温处理的旱藕块茎淀粉得率显著上升,此后缓慢下降,但得率值仍高于未处理前样品。结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温处理后的旱藕块茎更适合用于淀粉提取。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旱藕贮藏、淀粉提取制备标准制定和企业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贮藏温度对百合试管鳞茎糖类含量及其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合试管鳞茎为材料,对其在-1℃和4℃贮藏期间碳水化合物变化与田间萌芽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变化趋势是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增加。4℃贮藏40d萌芽率可达到100%,50d后萌芽整齐度提高。试管鳞茎在4℃条件下贮藏50d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且与萌芽率和萌芽整齐度表现一致,是解除休眠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4℃冷藏过程OT百合(Lilium hybrids)品种‘黄天霸’(‘Manissa’)鳞茎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9 d后顶芽生长点距鳞茎顶端小于1 cm,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第49天出现峰值);ABA含量在贮藏初期略有上升,第35天开始明显下降;IAA含量的变化则与ABA相反;GA3与ZR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激素含量之间比值均在29-35 d明显上升.表明‘黄天霸’百合鳞茎4℃解除休眠的合适时间为49 d,冷藏后29-35 d为其打破休眠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铁棍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cv.Tiegun)贮藏的适宜技术参数,采用4℃、10℃、窖藏、室温及不同窖藏天数+4℃的贮藏方式,研究铁棍山药块茎生理特性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窖藏、室温贮藏块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在72和110 d达到峰值,之后呼吸速率、丙二醛(MDA)积累快速上升,块茎品质迅速下降。与室温贮藏相比,4℃贮藏155 d后,山药块茎呼吸速率降低73.54%,MDA含量积累减少58.66%,块茎失重率降低4.74%。POD活性高峰推迟45 d出现;4℃贮藏块茎粗多糖含量损失、可溶性蛋白含量损失较窖藏分别降低20.48%和28.73%;低温贮藏块茎淀粉含量略低于室温贮藏。4℃,10℃下贮藏山药块茎的粗多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将窖藏110 d后的山药转入4℃下贮藏,有利于贮藏后期山药块茎品质的保持。因此,铁棍山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80%~85%。因成本低、效果好,窖藏结合后期低温贮藏可在山药的商业贮藏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云飞  王玉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2-7263
[目的]为明确鳞茎的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 var. unicolor Hort.)为材料,经(6±0.5℃)低温贮藏67和101 d后种植,在其花蕾伸出顶端2 ̄3 cm时摘花蕾,以后定期检测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母鳞茎和新鳞茎经低温贮藏101 d处理的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高于贮藏67 d处理的。两种贮藏时间处理下,母鳞茎和新鳞茎的淀粉含量都持续上升。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母鳞茎中升高,在67 d处理新鳞茎中下降,101 d处理的先升后降。67、101 d处理的母鳞茎和新鳞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可溶性糖的基本一致,鳞茎淀粉酶活性都下降。[结论]贮藏处理的鳞茎内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淀粉含量增加,延长贮藏时间有利于鳞茎中淀粉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食用型蚕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1个粮用型、1个粮菜兼用型和3个鲜食型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蚕豆从开花后25 d到完全成熟期间籽粒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食用类型的蚕豆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均较大。其中,兼用型和鲜食型蚕豆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均分别在30 d和35 d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粮用型呈一直下降趋势。在开花后30~45 d的籽粒灌浆阶段,鲜食型蚕豆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兼用型和粮用型,且兼用型高于粮用型;籽粒发育到成熟期时,3种食用类型的糖分含量水平一致。3种食用类型蚕豆总淀粉含量变化均在开花后25~45 d籽粒灌浆阶段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开花后45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一致。粮用型蚕豆淀粉含量在开花后25~45 d要显著高于兼用型和鲜食型蚕豆,成熟期没有差异。以上数据表明,鲜食型蚕豆在籽粒灌浆阶段(30~45 d)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块茎不耐长期贮藏,受贮藏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很大。用恒温恒湿培养箱模拟大型贮藏库,将恒温恒湿培养箱的温度设置为4℃、10℃、15℃、常温(20℃)4个梯度,相对湿度均设置为70%~80%,选用云薯105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对云薯105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薯105的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在贮藏始期达到最高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在一定范围内逐渐上升;淀粉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贮藏至120 d以后,蔗糖转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所下降;淀粉磷酸化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由结果可知,不同贮藏温度对云薯105营养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各异。常温贮藏马铃薯的营养损失得过快,4℃贮藏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马铃薯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对芡实种子成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仁还原糖含量从花后10~25 d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达31.6%~58.9%;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白花南芡和白花北芡在花后15 d总糖含量最高,而紫花南芡、红花南芡和紫花北芡在花后20 d总糖含量达到峰值。芡实种子贮藏物质主要为淀粉,发育过程中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北芡直链淀粉含量高于南芡,花后25 d紫花南芡总淀粉含量最高。支链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比值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差异与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东方百合不同品种鳞茎冷藏期间形态和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山地自繁的3个东方百合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鳞茎在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芽伸长变化,以及不同部位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方百合鳞茎内的新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OT百合的芽长为最长、其次为索蚌,最短的为西伯利亚;淀粉含量先是明显下降,54 d以后,淀粉含量变化比较平缓,并且都存在淀粉含量上升过程;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到达峰值后下降。  相似文献   

12.
贮藏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 (系 )甘农薯 1号、甘农薯 2号、甘农薯 3号的块茎为试验材料 ,在 1 5~ 2 0℃、5~7℃和 4℃下分别贮藏 1 2 0 d,并将 5~ 7℃下贮藏 6 0 d和 4℃下贮藏 90 d的块茎分别转移到 1 5~ 1 6℃和 1 8~2 0℃的条件下保存 1 0 d和 2 0 d。结果表明 ,1 5~ 2 0℃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 ,在 5~ 7℃和 4℃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 ,当其转移到高温条件下 ( 1 5~ 1 6℃和 1 8~ 2 0℃ )保存 1 0d和 2 0 d后 ,块茎还原糖含量又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对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 ,在高温下还原糖逆转为淀粉的能力不同。甘农薯 1号具有较高的高温逆转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产中栽培的5个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2。  相似文献   

14.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via storing potato tubers of cv.E-Potatol and E-Potato3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to explore the variation patterns of reducing sugar(RS)and total sugar(TS)cont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way of starch-sugar metabolism aiming at identifying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hip col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temperature in storage was a main factor that acceler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RS of the stored tubers and a ver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RS content and chip color index(CCI)of the tubers.Further analysis elucidated that when tubers stored at 4℃,the activities of A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U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and sucrose synthase(SuSy)were negatively exponential to the RS content significantly while that of acid invertase and alkaline invertase was significantly linear to RS content.It suggested that these enzymes could play main roles in the cold sweetening of potato tubers through regulating starch-sugar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5.
淀粉糖化与东方百合鳞片分生小鳞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3个东方百合品种鳞茎的低温贮藏试验,分析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与鳞片分生鳞茎数和鳞茎围径大小的关系。研究发现,可溶性糖含量与鳞片分生鳞茎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百合鳞茎贮藏时间的延长,品种间鳞片分生鳞茎数将趋于平衡,而鳞茎围径却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宜兴百合叶片与鳞茎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百合耐旱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为百合抗旱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宜兴百合在土壤不同含水量的条件下,叶片和鳞茎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还原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土壤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还原性糖含量分别采用烘干法、硫代巴比妥酸法、磺基水杨酸法和菲林试剂比色法测定。[结果]将宜兴百合在该试验中的干旱胁迫强度分为轻度胁迫(A-C,长势基本不受影响)、中度胁迫(C-D,长势稍差,复水后基本恢复生长)、重度胁迫(D-E,地上部分长势受到严重影响,复水后能复活,但长势差)、致死性胁迫(E-G,地上部分叶片发黄、卷曲、枯死,复水后地上部分也不能存活,鳞茎进入休眠状态)等几个阶段。①叶片丙二醛含量在轻度胁迫(A-C)时上升,在接近轻度胁迫后期,丙二醛含量上升速度加快,并达到最高水平;中度胁迫期间(C-D)下降到较低水平;重度胁迫(D-E)期间,丙二醛含量重新上升;致死性胁迫(E-G)前期(E-F)下降,后期(F-G)维持较低水平。鳞茎丙二醛含量在整个干旱胁迫期间,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过程平缓。②叶片脯氨酸含量在轻度胁迫期间(A-C)上升,至轻度胁迫后期达最高水平;中度胁迫(C-D)、重度胁迫期间(D-E),脯氨酸含量持续下降,至重度胁迫后期达最低水平;致死性胁迫期间(E-G),脯氨酸含量虽有较小变化,但基本维持较低水平。鳞茎脯氨酸水平在干旱胁迫期间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具体过程是,在轻度胁迫后期(C)上升速度加快,并达最高水平;中度胁迫(C-D)及重度胁迫期间(D-E),有轻微下降,致死性胁迫期间(E-G)又有轻微上升;从轻度胁迫后期直到致死性胁迫期间,基本维持较高水平。③叶片和鳞茎在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还原性糖的响应规律相似对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的变化值较小。轻度胁迫含量下降,中度胁迫期间有轻微上升;重度胁迫期间下降,致死性胁迫含量变化不大,整体趋势是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下降。宜兴百合的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性比鳞茎好,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性比还原性糖含量好。[结论]与鳞茎相比,宜兴百合的叶片为较好的用于耐旱性评价分析的材料,能较好地反映百合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耐旱性鉴定指标中,丙二醛和脯氨酸是较好的鉴定指标,对干旱胁迫强度的响应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对不同光照度生境的响应,明确在海芋试验中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的精确度,以期为大面积的成龄胶园林荫下土地资源利用及叶绿素仪在海芋生理试验中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和乙醇-丙酮浸提法对不同光照度下海芋不同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自然光照下的海芋相比,林荫下海芋的块茎长度增加了12.11%,茎围和淀粉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5.08%和12.96%。自然光照下海芋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在林荫下生长的海芋低,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要高。自然光照下海芋叶片SPAD值呈现从倒1叶至倒5叶逐渐增加的趋势(倒3叶除外)。林荫下生长的海芋叶片SPAD值从倒1叶至倒2叶是增加的,从倒3叶至倒5叶逐渐降低,最大值在倒2叶。光照强度对不同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趋势与SPAD值的影响趋势一致,只是影响幅度不同。【结论】光照有利于海芋淀粉的合成。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海芋会通过增加叶片(特别是上层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来捕获光能。在自然光照下,利用海芋倒4叶的SPAD值更能准确地预测其叶绿素的绝对含量,而在林荫下生长的海芋倒5叶的SPAD值更能准确地预测其叶绿素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18.
低温处理对观赏百合种球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冷藏处理(2~5℃)打破种球休眠以及冻藏处理(-1℃)抑制种球发芽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27d的种球冷藏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规律;之后在151d的冻藏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出现降低-增加-降低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出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规律.东方百合种球冷藏73~84d,冻藏78~99d,亚洲百合种球冷藏58~68d,冻藏78~99d,碳水化合物变化最为活跃.冷藏处理期同一品种小球径种球淀粉含量最低值及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均早于大球径种球.随着种球冷藏时间的延长,东方百合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规律,亚洲百合种球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的变化规律.东方百合种球冷藏58~68d后,亚洲百合种球冷藏94~103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但在冻藏处理期不同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比较复杂,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烟草液泡转化酶抑制子基因,并在马铃薯中表达,从而抑制低温贮藏块茎还原糖积累,提高马铃薯加工品质。【方法】通过RT-PCR法分离Nt-VIF全长cDNA,转化马铃薯植株,PCR、Northern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贮藏30 d,分析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结果】克隆到Nt-VIF全长cDNA,35S调控下正向的Nt-VIF基因cDNA已经成功转入鄂马铃薯3号(E3)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4℃和20℃贮藏30 d表明,VI活性受温度调节,高温贮藏块茎的VI活性显著低于低温贮藏的块茎,且高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低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的VI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22.7%(株系A-3)~78.1%(株系A-31)。转基因块茎还原糖(RS)含量在高温贮藏条件下与对照差异亦不明显,而低温贮藏条件下RS含量下降幅度为20%(株系A-17)~80.5%(株系A-30)。进一步分析还表明,转基因块茎低温贮藏其液泡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直线相关(RS = 0.289VI + 0.0736)。【结论】Nt-VIF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了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导致还原糖积累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