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金坛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据县志“舆地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稽插、茶叶”。但在解放前,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茶园荒芜,产量下降,到1949年,茶园面积只残存331亩,产量只有二十担左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0534亩,其中可采茶园18000亩1986年产茶24093.8担。  相似文献   

2.
陈学芝 《贵州茶叶》2007,35(2):35-36,40
通过对石阡县茶业资源的调查得到:石阡拥有丰富的茶业资源,但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充分使用,致使石阡茶业发展水平不高,难以发挥石阡茶业的比较优势,制约了石阡县茶区人民的收入。因此,合理利用石阡县茶业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加快石阡县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学芝 《贵州茶叶》2006,34(4):28-31
根据石阡县的自然、茶树资源等状况,在分析了石阡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省内外的茶叶发展动态,提出了石阡茶产业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汪建军 《贵州茶叶》2005,33(1):37-39
石阡县属黔东武陵山茶区,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品质优良。据陆羽《茶经》(成书于780年)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包括石阡。1948年《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5.
<正>"石阡苔茶"是贵州省名牌产品;"石阡苔茶"是贵州省三大茗茶之一;"泉都坪山"牌石阡苔茶多次评为省优名茶,扁形名茶"坪山翠芽"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10次、西博会名优农产品称号、世界绿茶博览会金奖。"泉都坪山"商标成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农户种茶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茶产业作为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为促进我县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石阡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石阡苔茶"是贵州省名牌产品;"石阡苔茶"是贵州省三大茗茶之一;"泉都坪山"牌石阡苔茶多次评为省优名茶,扁形名茶"坪山翠芽"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10次、西博会名优农产品称号、世界绿茶博览会金奖。"泉都坪山"商标成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农户种茶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茶产业作为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为促进我县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石阡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中称大西北的“小江南”,自古产茶,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生态条件。至2001年,全市拥有茶园2.19万hm2,比安康市的1.86万hm2超过3333hm2,成为陕西省第一产茶大市。茶区遍及镇巴、西乡、城固、洋县、南郑、勉县、略阳、宁强8县。茶园多座落在汉江南岸和巴山北坡之间的半山丘陵。现有茶园面积80%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在“茶叶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速度再加快”的号召下,大搞“群众运动”建设起来的,已成为产量的主体。汉中的茶叶市场,已由30a前的计划供应到现在的茶叶市场完全放开,由“供不应求”到茶商茶贩比比皆是的“卖茶难”,从卖方市场到…  相似文献   

8.
我国低产茶园面积很大,以亩产干茶低于50斤为标准约50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30%左右。我省是老茶区,127万亩投产茶园平均单产仅70斤左右,低于三十年前世界平均单产水平,与国内江苏、浙江等省相比较,差距也不小。我省茶叶单产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产茶园占的面积大,据霍山县调查,低产茶园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4%;名茶之乡、全国第一大产茶县一歙县,30万亩茶园平均单产长期稳定在60斤左右的低水平线上。山区  相似文献   

9.
正"石阡苔茶"是贵州省名牌产品;"石阡苔茶"是贵州省三大茗茶之一;"泉都坪山"牌石阡苔茶多次评为省优名茶,扁形名茶"坪山翠芽"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10次、西博会名优农产品称号、世界绿茶博览会金奖。"泉都坪山"商标成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农户种茶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茶产业作为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为促进我县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存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不少产条国家仍在发展茶叶生产,产量不断增长。茶叶市场发展受到扩大再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及需求减少而制约。随之而致的是茶叶价格的低落,迫使茶叶生产和经营者将如何把茶叶发展下去这个既困惑又现实的问题。我国有句谚语“茶贱伤农”。在国外,如乌干达因茶叶不景气,一九九五年茶园面积减少了20%,改作它用。在我国,有些产茶省如湖南,茶园面积已由二百六十多万亩,减至一百四十多万亩,产量也由八万多吨减至为五万多吨,清香可口、发财致富的茶,如今却成了“苦涩”茶。虽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下,茶叶产。销国共同…  相似文献   

11.
信阳县以精湛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早已驰名中外,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七万五千亩,开采面积有三万五千亩,茶叶产量1956年为40万公斤。茶叶是信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全县的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85年茶叶流通渠道全面放开以后,信阳毛尖的流通体制如何才能适应放开搞活、多渠道流通的新形势。这关系到维护名茶信誉和茶农的经济收入的大事。县政府、县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分析了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湖北五峰,已有2300年的产茶历史。为历代贡茶产区,是"宜红茶"的故乡。近年来茶叶生产呈迅速发展势头,跃人湖北省茶叶大县和"全国200个茶叶大县"的行列。全县茶园面积达到7·4万亩,产量2026吨,茶叶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农民人均茶叶收人150元,占人平纯收人的20%,茶叶税收占财政收人10.4%,全县5.4万农户中85%的农户种茶,256个村中有222个村种茶。从六十年代开始规模兴茶,发展千亩连片高标准茶园;七十年代兴建了精制茶厂等大茶厂,建起茶叶科研所和茶叶试验站;八十年代,推广科学种茶和低产茶园改造等典型,研制名优茶…  相似文献   

13.
《茶业通报》2014,(2):71-71
正近年来,宁国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以建设标准茶园为抓手,大力推进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由五年前的两三千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5000亩;先后组织实施了"万亩高效茶园示范片"、"茶叶清洁化加工"、"高效标准茶园建设"等项目,在高效茶园建设、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项目的建设实施,大大提升了宁国市茶叶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茶  相似文献   

14.
<正>针对我省部分茶叶产区存在茶叶企业三证(茶园林权证、加工厂土地使用证、加工厂房屋产权证,以下简称三证)办理困难、民间借贷压力大及融资困难等问题,2014年11月13日省茶办派专人到凤冈、湄潭、石阡、都匀等地对茶叶企业融资难及茶叶企业三证办理难问题进行调研,抽选了全省30个面积较大的产茶县进行三证办理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就三证办理问题分别电话咨询了不同茶区的茶企人员和茶农。采取多种方法,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了资料收集整理。现对全省加工企业和茶农的三证办理  相似文献   

15.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茶园面积达54万亩,采摘面积34万亩,茶叶产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四十多;全区十一个县普遍产茶,有九个万担县。茶叶是我区的“拳头”商品,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几年来在各级党政加强领导下,茶叶生产有着很大发展,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更加快了茶叶发展的步伐,茶园面积从七六年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54万亩,茶叶收购量从七六年14.7万担,增加到21万担,平均年增长7.1%,并且七九年至八一年三年时间内全区发展高标准茶园达十五万亩。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是福建省安溪县的支柱产业,2009~2011年,安溪县持续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2011年,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以上来自茶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帮助茶农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现将我县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覃士才 《茶业通报》2002,24(3):23-25
应用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新茶园,是提高茶园建园质量,开发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是培植五峰新世纪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县茶叶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的一项重大科技措施。因此从1997年冬开始,我县引进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白毫早”等,在全县3000多个农户中栽植茶苗2800万株(其中自繁240万株),建无性系茶树良种园250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85%,实现了“一年栽、二年采、三年亩收入过千元”的目标,最高的茶农亩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春茶开园…  相似文献   

18.
金寨县全境位于大别山区,茶叶年产量近2000多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全县8.75万亩茶园,其中可采茶园6万亩,密植、高产、高效茶园不足2万亩。全县茶园中尚有一半为“老、稀、缺棵、跑土、低效”的老茶园。金寨县茶叶生产规模收益如何、发展规划多大的茶叶生产规模,这是县政府决策机构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事关广大茶农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我们对金寨县历年来茶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规模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占卓夫 《茶业通报》1999,21(4):37-37
1 茶叶生产开发的回顾与反思太湖县早在唐代就盛产茶叶。到1949年全县茶园面积仅有560hm2,产茶仅100t。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恢复生机,到199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653hm2,产茶703t,分别是1949年的4.7倍和7倍。茶类结构由单一生产炒青发展到生产天华谷尖、龙雾、毛峰、兰花、烘青、炒青等多种茶,其中“天华谷尖”,先后评为省优、部优名茶,天华龙雾1998年评为省优质茶。全县先后建起茶叶初制厂40座,机制茶产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低产茶园改造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德清县的乡村茶场,是由六十年代初原大队茶叶专业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据统计考证,全县六十年代有六十七个茶叶专业队,七十年代增加到七十四个,八十年代初发展到一百一十二个(其中占社办9个,大队办93个),到一九八五年调整后还有九十九个(其中乡办8个,村办91个),经营茶园七千九百七十四亩六分,(其中八五年投产面积7478亩),要占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一万五千七八五十二亩的百子之五十一;年产干茶一万四千零七十九担,也占全县八五年总产量一万八千一百七十一担的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八。实践证明:乡村茶场成了茶区乡村致富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茶叶集约经营,造就种茶能手并向种茶能手集中,有利科学种茶,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示范基地和商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