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采用太子河流域内8个气象站1960~2005年间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了46年间逐月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对参考作物腾发量及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46年间太子河流域ET0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年内ET0值分布以5~6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影响ET0的主要气象因素按影响程度强弱依次为日照、风速、温度、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郑州地区1980—200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21 a间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ET0值呈现为逐年减少趋势,说明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较大;并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ET0的相关性,在郑州地区ET0与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根据辽西半干旱区阜新、朝阳站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 an-Monte 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ET0),统计并分析生长季与非生长季辽西地区的ET0、气象因子变化与及其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阜新地区ET0表现为随时间的增长趋势,而朝阳表现为随时间逐年减少趋势,80年代至今阜新、朝阳变化趋势显著。阜新、朝阳ET0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大体一致。在辽西地区影响ET0显著的气象因子顺序为:风速太阳辐射最高温度降水量,20世纪80年代至今风速的显著性变化是辽西半干旱区ET0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抚顺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抚顺地区3个气象站1995~2004年的气象资料,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10年来每年(5~9月)各月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抚顺地区的ET0月际和年际变化都较大,但ET0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同时分析了各气象因素对ET0的影响,对清源气象站的年均ET0的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是:最高气温(Tmax)、相对湿度(RH)、实测风速(U)以及日照时数(H),其中相对湿度(RH)与ET0呈负相关性;对章党气象站的年均ET0的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是:相对湿度(RH)和日照时数(H),其中相对湿度(RH)与ET0呈负相关性;对新宾气象站的年均ET0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是:大气压(P)和日照时数(H),与ET0均呈负相关性。日照时数(H)是影响抚顺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ET0最主要因素。抚顺地区ET0空间变化也较大,从山区到绿洲平原ET0多年平均值呈递增趋势,ET0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模型的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认识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利用甘肃省29个气象测站1951~2013年的日气象资料分析甘肃地区ET0年、季的时间变化趋势.依靠处理定性概念与定量描述不确定转换的云模型,对ET0时间变化特征和影响ET0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ET0变化的气象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西半干旱区、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湿润区、陇南湿润区4个分区ET0在近63a均表现为持续性的上下波动.ET0在时间尺度上分布较为均匀、稳定.季节分布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分布态势.离散性方面秋、冬季最均匀,夏季最不均匀;稳定性则是冬、春季好于夏、秋季.年际变化来看,平均气温对ET0的直接作用最大,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ET0的间接作用最大.不同季节气象因子分析表明,春、秋、冬3个季节对ET0直接作用最强的气象因子为平均气温,夏季对ET0直接作用最强的气象因子为平均相对湿度;间接作用显示,春、秋季对ET0间接作用最强的气象因子为平均相对湿度,夏、冬季则分别为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6.
王立静  魏敏  王凤娇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3-15335
利用滨州市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第2、第3类距平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汛期降水的基本特征及年际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滨州市降水季节变化呈单峰型,主峰在7月;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降水集中期,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汛期降水呈减少趋势,汛期降水异常偏多年多发生在多雨时段,异常偏少年多发生在少雨时段;汛期降水稳定存在22~24年的长周期,不同时段还存在不同周期;暴雨开始的迟早、长短和暴雨降水集中期均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暴雨降水有稳定的23~25年的长周期和12~14年的中周期,不同时段还存在不同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0—2017年降水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累积距平法和小波分析,研究58年来含山县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含山县降水量、降水频次总体而言均呈上升趋势,同时表现出周期振荡变化。通过小波分析发现,在年际变化过程中,含山县降水量存在着15~25年、8~10年、3~5年的周期振荡特征,降水频次存在着18~32年、8~17年的周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辽宁省抚顺市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累积距平分析、M-K等方法,分析了抚顺市近50年降水的趋势、多时间尺度变化和降水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增加趋势;多时间尺度特征表现为18年左右和28~30年的年代际尺度以及2~3年、5年左右和10年左右周期的年际尺度;小量级降水日数趋势不显著,大量级降水日数上升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9.
南亚高压与我国夏季大范围旱涝分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可以作为气候异常的强信号,因而研究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对于短期气候预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60—2015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1960—2002年ERA-40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南亚高压年代际变化特征,为开展南亚高压年代际变化对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英德气象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计距平、异常分析等方法,着重分析两者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来,英德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季气候表现为明显的暖干趋势,近10年来变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在拉萨的适用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为虎  杨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45-16748
利用西藏拉萨站点1955—2006年的气象资料,以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作为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ro)的标准,讨论Hargreaves公式、Priestley—Taylor方法和1948年修正Penman方程3种计算Ero方法在西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Ero计算方法的优劣顺序为1948年修正Penman方程、Hargreaves公式、Priestley—Taylor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 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时间步长的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的适用性,利用哈尔滨市气象台48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计算了哈尔滨市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日、旬、月值,基于两公式计算的ET0数据,采纳FAO推荐的方法建立了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模型,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求4种不同参照作物需水量(ET_0)计算方法在云南省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的适用性,根据云南省丽江气象站1980~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为参照标准,通过Makkink公式、Hargreaves公式和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了ET_0,分别对每个公式所得的年值和月值的绝对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偏差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3种公式的计算精度排序为Makkink公式Priestley-Taylor公式Hargreaves公式。为了探究出更适合该地区计算ET_0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提出了适合云南地区ET_0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浙江省2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气候变暖背景下,浙江省气温显著升高,≥10℃积温增加,气温稳定≥20℃终日延迟,作物气候生长期增长。热量资源要素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纬向分布特征。1961-2010年浙江省日照时数年际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金衢盆地与台州玉环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年均降水量增加,降水天数减少,雨日平均降水强度年际间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舟山及嘉兴-宁波-台州沿海增速最大。沿海岛屿及金衢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较高,丽水地区最少。1961-2010年全省平均湿润指数为164,整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农业种植区划、生产布局调整及制定气候变化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寿光市近56年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寿光市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根据寿光市1959—2014 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 和信噪比等方法,对寿光市近56 年的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总体呈显著变小趋势,平均每10 年降低0.38℃。寿光市气温日较差的年代际最大值出现在1960s,最小值出现在2000s。四季以春季日较差最大,夏季最小,各季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变小趋势,冬季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夏季变化幅度最小。全年各月气温日较差5 月最大,8 月最小,均呈减小趋势,5 月减小幅度最大。年气温日较差变小的显著突变发生在1998 年,春、夏、秋、冬4 个季气温日较差距平由正转负的转折年分别为1981 年、1988 年、1993 年、1992年。  相似文献   

17.
杨勇  张勇  唐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07-6809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北省天门国家基本站58a(1961~2018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利用累积距平法初步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天门国家一级农气站的农气观测资料和天门市农技推广中心棉花“三桃”调查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门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显著,而夏季呈弱上升趋势。年降水呈弱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为降水峰值区;其中尤以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年日照时数期减少显著,50a以123.8/10a趋势减少。气候变暖导致冬小麦发育期提前,而夏季降水增加导致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19.
雒新萍  王可丽  江灏  孙佳  朱庆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37-15738,15778
[目的]研究2000~2008年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2000~2008年黑河流域2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候资料,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9年来潜在蒸散量(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黑河流域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ET0序列变化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多年平均ET0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表现为从东北荒漠向西南山区逐渐减少,且多年季节变化依照夏、春、秋、冬季的顺序递减,逐月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7月。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水汽压是影响研究区内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平均气温对ET0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制定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及排灌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