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水稻螟虫性诱技术的早期应用,综述了水稻螟虫性信息素组分结构鉴定、性诱剂人工合成及田间应用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螟虫的测报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拔节孕穗期、破口期及齐穗期三个关键时段进行施药防治,研究不同配方、不同防治期及防治次数对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同时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对螟虫、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应用效果较好的安全低毒农药。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一、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我区常年防治时间一般是:一代螟虫5月上旬,二代螟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三代在8月初。防治适期要依据当年气候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定,具体防治时间以植保部门预报为准。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螟虫,压低发生基数;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螟虫在我镇普通发生,并造成减产。我们通过设计种衣剂处理区、常规用药区、空白对照几个处理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试验进行了田间调查与分析,以确定种衣剂拌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螟虫的控制效果,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海口市各粮食生产区发生较为严重,对水稻生产构成极大威胁。20%三唑磷乳油(EC)是江苏富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防治水稻螟虫的一种产品,为了有针对性地探索其杀虫效果,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03年4~5月,在海南省海口市进行了该药剂防治水稻螟虫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资阳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为二化螟,约占60%左右;三化螟约占30%左右,特别是长势好、密度大、生长茂盛、嫩绿的田块,三化螟明显要多些;大螟数量少,约占10%以下,主要分布在田边。在资阳范围内危害水稻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时间不一致,在第一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晚发生10多天,但第二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发生期早7~10天,这就为螟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大螟发生数量少,发生时间与二化螟基本一致,不作  相似文献   

8.
[目标]研究中国华南稻田用药强度对水稻螟虫的抗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来自广东和广西的19个水稻种植县从1991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滞后一期针对水稻螟虫的总用药次数对当期水稻螟虫的发生级别有显著的正的影响。[结论]虽然水稻螟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但是不同地区的农民的用药行为都受到了水稻螟虫发生级别的影响,因此,长期来看滞后一期用药对当期水稻螟虫的抗药性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外引国内转Bt基因水稻稳定系的基础上,利用bar基因(抗Basta除草剂)与目的基因cryIA(b)紧密连锁的关系,对Bt转基因水稻及与常规水稻品种杂交的后代单株进行了Basta抗性检测,以及室内和田间抗螟虫鉴定,证明了Basta阳性株与抗螟虫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子进行药剂浸种处理能有效防治秧田稻蓟马、1代螟虫、灰飞虱 ,减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条纹叶枯病危害 ,全程控制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起到一定的总体防治水稻病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教师钻蛀水稻茎秆。二化螟在南方水稻区一年发生3代以上,以老熟幼虫在禾蔸、茭白遗株等处过冬。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  相似文献   

12.
皖南丘陵地区单季晚稻螟虫性诱防控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皖南丘陵地区单季晚稻螟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在单季晚稻螟虫(二化螟)主为害代进行了以性诱为主的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技术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0%以上,在螟虫中等发生年份,单一采取性诱技术即可有效控制螟虫田间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3.
单季稻穗期主要危害水稻螟虫有三代螟、二代螟、大螟.自80年代恢复二熟制以来,螟虫的生存环境和食料条件得到了改善,发生量逐年回升.1995年起,急剧上升为单季稻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根据本地区3种螟虫的发生特点,制定科学的穗期螟虫防治对策,把白穗危害株率控制在0.40%以下.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浦城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呈加重危害趋势.该文利用1980 ~2013年水稻螟虫资料,结合田间调查,总结水稻二化螟在浦城县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杂交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结合水稻螟虫发生及水稻螟虫的类型等特点总结了相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Bt水稻抗虫性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调查发现,为害TT9-4和IR72两种水稻品种的螟虫主要为大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转基因水稻TT9-4对螟虫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对照IR72(P<0.05).TT9-4水稻的株高、结穗数和穗长与IR72无显著差异(P>0.05),TT9-4平均每穗所结谷粒数显著多于对照IR72(P<0.05),但结实率不若IR72高,分别为56.32%和65.14%,使得TT9-4的田间产量低于对照水稻IR72.化学农药的使用对IR72水稻螟害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控害效果不如TT9-4.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二化螟是对我市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茎秆对水稻进行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一、试验目的近几年水稻二化螟在尚志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虫源基数较高,宿主植物多,食物种类不同,造成越冬代羽化期极不整齐,使危害期延长,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性诱剂诱杀螟虫的原理是利用螟虫雌性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今天,利用性诱  相似文献   

18.
西昌市礼州镇大春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水稻螟虫危害严重,直接影响了水稻生产。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单、杀虫双等农药,水稻螟虫已产生一定抗性,生产上急需引入新的高效杀虫剂进行防治。在凉山州植保站的安排指导下,礼州镇农技站于2003年7~9月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防治水稻螟虫大田药效对比试验,以了解乐斯本防治水稻2代螟虫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面控制水稻螟虫为害,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应用性诱剂和赤眼蜂开展了水稻螟虫适期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用于测报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均较好,前期不仅诱蛾量多且蛾量高峰明显;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效果较好,但对二代二化螟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随"寒优湘晴"杂交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对螟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的穗期防治明显加重,一些螟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也纷纷浮现出来.为此,特进行两个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目的一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穗期白穗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用药次数对白穗的防效;二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螟虫转株危害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剂量对白穗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