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3414”模型对宁夏盐池县马铃薯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旱地马铃薯的氮磷钾施肥技术,寻找马铃薯最佳施肥措施,建立回归数学方程,通过对方程的解析求得高效组合方案,为实现盐池县马铃薯生产中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在盐池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马铃薯“3414”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处理有增产,最高为处理9为6125.88 kg/hm2,其次为处理13为6121.77kg/hm2,最低为处理2为179.19kg/hm2。试验地的地力贡献率为45.86%,说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施肥增产效应明显。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相对产量分别为47.84%、57.83%、86.02%,试验地种植马铃薯氮、磷肥缺失影响比钾肥大一些。根据盐池县旱地马铃薯生产状况,在18套方案中,马铃薯产量大于8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氮肥116.15~183.85 kg/hm2;磷肥60.70~89.30 kg/hm2;钾肥30.56~56.94 kg/hm2。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平衡施肥中的钾素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织金县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产量为14.91t/hm2,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5倍,钾肥配施可增产马铃薯1.0~2.5t/hm2,增幅8.06~20.63%,施钾产投比可达2.0~3.5。施钾肥后马铃薯薯块重量增加19.2%,增产以增加薯块重量为主,马铃薯品质有较大改善。试验认为,高产高效施肥的N:K2O比为100:(95~140)为宜,即施氮(N)105kg/hm2,施钾(K2O)100~1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含硫复合肥(SEF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含硫复合肥(SEF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进行马铃薯平衡施肥,N、P2O5、K2O和S的养分用量分别为225kg/hm2、150kg/hm2、100kg/hm2、43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可达到26574kg/hm2;在相同氮、钾肥水平下,磷、硫肥配施可增加马铃薯产量2.2%~20.3%,等养分(706)处理马铃薯增产幅度最大,马铃薯粗淀粉、全氮、粗蛋白、全磷含量增加趋势明显;在相同氮、磷、钾肥水平下,增施硫肥可增加马铃薯产量4.4%~6.0%,有利于促进马铃薯N素积累和组成蛋白质的含硫氨基酸合成,增加马铃薯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钾肥对油菜的影响及经济施用量,进行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下,10个不同钾肥施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能显著增加产量,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降低一级分枝部位、增加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施钾比对照增产油菜籽60~720kg/hm2,增产幅度在3%~32%,平均增产率14%,平均增纯利润667元/hm2,产投比平均达1.85,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9.2kg/kg和2.17kg/kg。钾肥施用量165kg/hm2可以达到产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以硅钙钾肥(陕西华县荣昌钾肥厂提供)为试材,研究了该矿质肥料在生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设置的7个处理中,以施肥1500kg/hm2增产最高,鲜、干重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44%和40.57;施肥量750kg/hm2的产出投入率最高,其鲜药产出投入率为6.53,干药为18.81;经回归分析,得出硅钙钾肥的最佳施用量,鲜重为2086.95kg/hm2,干重为2062.2kg/hm2,最高产量分别为24.79t/hm2和6.53t/hm2。  相似文献   

6.
以硅钙钾肥(陕西华县荣昌钾肥厂提供)为试材,研究了该矿质肥料在生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设置的7个处理中,以施肥1500kg/hm2增产最高,鲜、干重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44%和40.57;施肥量750kg/hm2的产出投入率最高,其鲜药产出投入率为6.53,干药为18.81;经回归分析,得出硅钙钾肥的最佳施用量,鲜重为2086.95kg/hm2,干重为2062.2kg/hm2,最高产量分别为24.79t/hm22和6.53t/hm2。  相似文献   

7.
2008年选择在习水县主要旱作土黄壤上进行了脱毒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配比与用量对马铃薯鲜薯产量、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在马铃薯上氮肥的增产效应居首位,增产36.3%,磷肥次之,增产24.2%,钾肥增产最低,为11.0%。单位养分增产效果,磷氮钾。中量氮、磷、钾施用水平对马铃薯产量提高作用最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11.55%、6.77%、11.68%。马铃薯最佳经济产量1609.8kg/667m2,最佳施肥量:N10.2kg/667m2,P2O57.2kg/667m2,K2O14.8kg/667m2。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雨养区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炀  何文寿  侯贤清  曹哲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2):4144-4152
针对宁夏雨养农业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海原县树台乡马铃薯种植基地,设置氮磷钾肥不同施肥处理,于2016~2017年开展了马铃薯田间试验,探讨雨养区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及肥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不同,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处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增长速度最快,施用氮、磷、钾在淀粉积累期马铃薯块茎累积量分别提高了36.4%、40.5%、18.5%。两年期间,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2016、2017年较无肥区分别增长35.3%、51.0%,平均增长43.2%。在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氮、磷、钾肥增产量分别是5 496.6 kg/hm^2、4 739.4 kg/hm^2、3 044.1 kg/hm2,其增产率分别为31.1%、30.6%、17.1%。每千克N、P2O5、K2O分别增产马铃薯30.5 kg、52.7 kg、67.7 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8.3%、18.2%、53.9%,其中钾肥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氮磷钾效应试验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设计方案,对不同氮磷钾供应水平下马铃薯对氮磷钾利用效应进行研究,以明确马铃薯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开展该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有效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地块的地力贡献率为51.94%,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钾量,其次是施磷量,再次是施氮量。影响马铃薯养分吸收的限制因子是施氮量,其次是施磷量。当季各种肥料利用率氮肥29.85%,磷肥1.64%,钾肥50.39%,肥料综合利用率为78.16%。推荐马铃薯最高施肥量为:N 208.35 kg/hm2,P2O5 117.3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862.95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04.9 kg/hm2,P2O5 111.0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783.6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两个试验点研究了4种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方式的产量高低顺序为:F1(追施叶面肥)F3(追施钾肥)F4(追施缓释肥)F2(常规追肥)。两点追施叶面肥处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0 825.64 kg/hm~2和12 265.7kg/hm~2,较常规处理增产率为3.6%和6.9%;为了获得玉米高产和提高追肥的增产效果,采取追施氮肥和叶面肥,增产显著且高效。  相似文献   

11.
星云湖径流区马铃薯控肥技术对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星云湖径流区马铃薯生产中,农户施肥过量导致土壤养分残余量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特别是对湖泊水质产生影响的实际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检测分析的方法开展了不同施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马铃薯施N量300~600 kg/hm2,块茎产量及N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随着施N量增加而下降,以施N量300 kg/hm2的最高,分别为56278.5 kg/hm2、64.3%、108.0 kg/kg、186.2 kg/kg;施P2O5量75 kg/hm2与施P2O5量150 kg/hm2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基本接近 (分别为55173.0、55911.8 kg/hm2),但马铃薯P 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均以施P2O5量75 kg/hm2的最高,分别为15.5%、40.5 kg/kg、711.0 kg/kg;同样施K2O量150 kg/hm2与施K2O量30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差异较小(分别为55173.0、55911.8 kg/hm2);施肥方法以基肥+1 次追肥的植株N、P、K吸收量最高,产量也最高。星云湖径流区冬作马铃薯控氮减磷施肥技术:施N 300~450 kg/hm2、P2O5 75~105 kg/hm2、K2O 150~225 kg/hm2为宜(对于前作为水稻或肥力差的田块可采用施肥结构的上限);基肥施用比例N、P2O5、K2O分别占70%、100%、70%,均匀撒施于播种沟(肥料不能与种薯接触),余下肥料于现蕾期前兑水浇施。研究结果已应用于当地的冬马铃薯生产,实现了高产高效,同时削减了农田氮磷流失量,对星云湖水治理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硼肥不同施用方法及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中国南方缺硼水稻田中增施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硼肥不同施用方法及不同用量的组合对南方早稻的生长期、分蘖状况、剑叶叶绿素含量、水稻生物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硼肥和基施配合叶面喷施硼肥均能提早水稻生育期,尤其是齐穗期,比CK提前了1~3天;基施硼肥或基施配合叶面喷施硼肥均促进水稻分蘖,有利于提高稻叶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积累,起到水稻增产的效果,其中常规施肥+基施持力硼11.25 kg/hm~2和常规施肥+基施持力硼7.5 kg/hm~2+喷施速乐硼0.45 kg/hm~2综合效果最好,值得在南方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砂薄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钾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砂质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质潮土地冬小麦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钾量150kg/hm2(基肥:追肥=5:5)的经济效益最佳,增产822.7 kg/hm2,每公顷增收724.1元,产投比为2.42;玉米生产也以施钾量150kg/hm2分次施用为最佳,增产1368.4kg/hm2,每公顷增收1281.7元,产投比为2.5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施钾量为150 kg/hm2时,两季连续分次施用钾肥经济效益最佳,施钾量为300 kg/hm2时,小麦分次施用钾肥而玉米不施钾肥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适宜的氮磷硼肥配施基础上,连续3年进行了油菜钾肥不同用量试验,对油菜产量结构、籽产量、经济效益、钾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氮磷硼肥配施下增施钾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对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显著提高,施钾90kg/hm2时产量和效益最高,增产26%,产投比达4.73。增施钾肥对油菜肥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钾肥表观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生理利用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农学利用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变幅分别为30.1-66.84%、8.95-20.09 kg/kg、3.97-6.59 kg/kg、21.02-55.3kg/kg。增施钾肥可明显提土壤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生产中钾肥适用量为90 kg /hm2。  相似文献   

15.
湘南丘陵区红壤旱地红薯钾肥最佳用量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红薯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笔者在湘南红壤丘陵区,设置钾肥5水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测产,测定红薯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红薯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的纯收入为9624.5元,增收率为47.7%,红薯的经济产量也较高,为19501.5kg/hm2,每公顷增产52.9%。同时,在该施肥水平下,整株红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和钾肥利用率均最高,钾肥利用率达到15.6%。相反,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0~20cm耕层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其他钾肥用量的处理相比较,均降低。综合考虑,在五个施钾水平中,笔者得出湘南丘陵区红薯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225kg/hm2。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和有机肥施用对芦蒿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择在南京市八卦洲街道芦蒿种植区进行,研究生物质炭、有机肥以及生物质炭有机肥混施对芦蒿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1)对照(CK);(2)生物质炭用量22.5 t/hm2 (CB);(3)有机肥用量22.5 t/hm2 (CM);(4)生物质炭用量22.5 t/hm2 有机肥用量22.5 t/hm2 (CBM);(5)生物质炭用量11.25 t/hm2 有机肥用量11.25 t/hm2 (CBM1/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单独施用生物质炭(CB)或有机肥施(CM)用对芦蒿生物量、产量及根系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CB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CK提高了32%、7%、16%和80%,而土壤pH和电导率无显著变化。单独施用有机肥(CM)处理下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2%和16%,而对土壤pH、有机碳、速效钾和电导率没有显著影响。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配合施用(CBM)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当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量由CBM减少到CBM1/2,不仅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也有所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生物质炭和有机肥施用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但对芦蒿生物量、产量及根系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土壤肥力水平不是限制南京市八卦洲地区芦蒿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施用钾肥对冬小麦 ‘邯 6172’ 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冀南地区冬小麦合理使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品种‘邯617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3.93%~9.8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施肥量为75~112.5 kg/hm2.从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认为以施钾量为75 kg/hm2效果最好,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可增产8.83%,每公斤K2O增产7.49 kg,增收838.47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超级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稻组合‘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施钾水平,最后是施磷水平;氮、磷、钾肥合理配施能最大的提高超级稻的产量,在每公顷施N、P2O5、K2O为270 kg、150 kg、270 kg时,可得到最高产量,此时肥料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最大;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超级稻产量的贡献是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索最佳的化肥农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以期提升马铃薯产量及品质,进而指导实际生产。本研究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4个肥料处理,每个肥料处理又设A、B两个农药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处理2减施化肥、增施商品有机肥(750 kg/hm2),可改善品质,较对照增产6460.2 kg/hm2;处理3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菌肥(300 kg/hm2),改善了马铃薯的部分品质;处理4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腐殖酸肥(45 kg/hm2),可改善品质,增产32.24%;农药处理未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试验证明,处理4在减少化肥用量、增施腐殖酸肥后增加马铃薯结薯数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