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与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23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综合性协调度评价方法构建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系统的协调度,并对各年份的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1998-2002年间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均处于低水平的协调阶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于2003年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法与指标,构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展开评价研究。试图得出居住条件、城市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三个层面各要素在城市整体人居环境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居住条件主因子得分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主因子得分具有沿海指向特征,而城市环境质量主因子得分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矿山环境质量集对分析定量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活动扰动原有的环境结构,加速环境的物质循环,影响整个矿区的环境系统。矿山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与掌握其内在变化规律是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文中通过建立自然禀赋维,生态环境维以及人文指数维三维定量指标体系,并基于集对分析的"宽域式"函数结构,确定矿山环境质量指标和相应指标质量标准集合之间的联系度函数,建立矿山环境质量集对分析定量评价模型,运用新模型对三维指标体系的15个指标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黑龙江七台河煤矿的整体环境质量等级为Ⅱ级,其中生态环境维是影响矿山环境质量主要因素。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法评价结果基本相符。模型评价应用表明:集对分析法不仅体现矿山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信息处理中的相对性,也包涵模糊综合法的模糊性,计算过程较为简便且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城市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方法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依据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乌鲁木齐市1999年-2007年的统计和临测数据,运用信息熵确定权重来加权求和,对乌鲁木齐市人居环境动态发展进行定量评价.以建设优质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结合城市规划提出了优化乌鲁木齐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构建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非法的评价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了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个维度建立汽车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云模型与物元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云物元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和主观赋权法-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以青岛市汽车客运站为实例,对其绿色等级进行评价检验。结果表明:青岛市汽车客运站的绿色水平处于"二星级",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系统的模糊特点,采用模糊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十一个优秀宜居城市近十年来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的协调程度进行实证评算。结果表明:所选的十一个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威海五城市的协调值随时间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状况在不断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大连、青岛、杭州、天津、南京、贵阳随着时间的发展协调值整体下降明显,出现"协调走低"现象,有碍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分别对两种现象进行评价,并对"协调走低"进行深入剖析,以修复和促进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此类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型公路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统计学的思想,建立了大型公路工程(国道216线)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生态与环境受影响程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标准,应用权重累和模型,得出了综合评价结果,并筛选出对工程影响反映最敏感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定量地、多层面地评价农村环境质量对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农村环境资源可利用度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RS和GIS技术及单因子评价法、多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方法建立各级指标的评价模型,并基于网格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空间表达。以山西省天镇县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模型与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其结果与该县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实现两者的相互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量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功能。人居环境与城市经济系统存在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文中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西安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最后,在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的基础上,针对西安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并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 ,基于 spss 1 0 .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合我国西部城市发展现状 ,对西部 2 5个地级中等城市的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呈现出弱可持续或不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同步性 ,经济与社会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 ,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呈弱的负相关 ;且各城市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分异明显。分析指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是促进西部中等城市由弱可持续或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演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古城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研究选取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为案例地,根据问卷调查及统计年鉴数据,运用TCM-CVM综合模型进行景区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为1.610×1010,其中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反映出阆中古城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综合价值得到了充分利用,并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同时,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总量<2018年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反映出近年来阆中古城旅游开发成效显著,景区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较高;(2)使用价值中,总旅行成本>消费者剩余,说明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以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开展旅游活动,使众多游客获得了最大让渡价值的满意度并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3)非使用价值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反映出游客对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具有长远性、非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陕西十地市旅游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旅游业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因此能否吸引外来资金是一个关系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对陕西省十个地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根据评价目标选取评价因子并构建评价体系,包括1个总目标层、5个指标类、11个指标组、33个指标项。将从有关部门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十个地市的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西安的旅游投资环境最好,商洛最差。西安的各项指标的分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市,说明其吸引投资的能力最强。而其它地市各有优劣之处,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优势,并改善劣势,从而改善旅游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渭南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2009年有关统计数据为依据,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地域景观四个方面,构建渭南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渭南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引入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对渭南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它们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09年渭南市城市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2)生态环境压力与城市化综合水平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3)生态环境压力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回归方程为y=30.105+37.988x,在a=0.05信度水平通过检验,实现了对二者之间的定量描述,以期为渭南市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内提出了不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文中认为一个城市选取什么样的宜居城市标准,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处的整体生态环境特征,把宜居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与评析,反映出一个的城市宜居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资源诅咒破解理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核心依据是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并通过构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山西两个典型煤炭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以期得出他们是否陷入资源诅咒的判断。通过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0.5以上即可被认为实现了资源诅咒破解,以此为判断标准,内蒙古在2005年成功破解资源诅咒。探索成功破解资源诅咒的内蒙古模式,对其他资源丰裕省区和资源型城市破解或规避资源诅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遥感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在对石羊河流域城乡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生态学、物理学、数理统计学、城市规划学、区域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构建城乡规模评价指标反映城乡规模及辐射范围,结合流域内部相互辐射、引力及场强模型建立遥感与GIS模型。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城乡间联系的疏密程度和城镇在流域体系中的集聚能力,利用场强模型分析城镇间的辐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内陆河流域区域分析研究,能充分利用到遥感和GIS技术进行空间定位和空间表达,以此建立研究区城镇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相互作用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进行直观可视化表达,从而使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完善。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关于石羊河流域城乡体系协调发展的整合模式,从而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以呼和浩特市城市为研究对象 ,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区域开发理论入手 ,运用城市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借助 GIS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工具 ,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延安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延安市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能够综合反映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方面的16项指标来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分别计算自然生态背景、生态敏感性、人类干扰度以及人类适应性四方面的生态脆弱性值,将其归为自然潜在脆弱性和人为干扰脆弱性两大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对敦煌市近30年的气候变化,人口变迁,水土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敦煌市荒漠化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对敦煌市荒漠化影响较小,而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环境、水土资源干预力度加大是造成荒漠化危害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的30年中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人均收入都有了新的飞跃,但是维系绿洲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却受到严重破坏。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理有效利用现有水土资源是维持绿洲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