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以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烟台株为模板,PCIK扩增出1条约2.7的gB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测定显示,gB基因长2622bp,包含完的阅读框架。序列比较分析发现,烟台株和王岗株、河北株的班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A2株的比均在第89位上缺失1个碱基G,而在第102位核苷酸处插入1个碱基A,从而引起氨基酸序中第29-32位5个氨基酸的移码突变。烟台株还有另外7个碱基发生突变,使得其班基因与北株、王岗株、SA2疫苗株的gB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9.7%和99.6%,氨基酸的同性分别为99.4%、99.4%、98.9%,表明不同ILTV毒株之间gB基因是非常保守的。划型相列河源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经发表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SA2的株的g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了ILTV王岗株的gB基因,并克隆到pUC119质粒的EcoR I位点中,经酶切鉴定证实后,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gB基因长2619bp,包含完整的阅读框架。序列比较分析表明,ILTV王岗株的gB基因核苷酸序列与英国的Throne 882和美国的6322个强毒株的gB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与澳大利亚SA2疫苗株gB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为99.8%,氨基酸的同一性为98.4%。与澳大利亚SA2疫苗株gB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ILTV3个强毒株(王岗株,Throne 882株和632株)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第89位上均缺失1个碱基G,而在第102位核苷酸处又插入了1个碱基A,从而引起了在氨基酸序列中第29~32位5个氨基酸的移码突变。此变异是否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当前山东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流行特点,本研究对2018年来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10份伪狂犬疑似病料进行PR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的TK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7株PRV,其TK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1%~99.8%和98.7%~99.4%,与参考毒株TK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8%~99.9%和97.2%~99.7%,而且7株分离株与国内报道的PRV变异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高于欧美毒株。对T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与欧美参考株相比,分离株和国内变异株在其碱基第644-645位由AC突变为GT,导致其氨基酸第215位由苏氨酸(T)突变为缬氨酸(V)。TK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7株分离株分别与国内之前报道的JS-2012、He N1、TJ以及ZMD2012等变异株位于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而都与NIA3、Becker等欧美毒株以及疫苗株Kaplan(Bartha-K61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7株分离株均应属于PRV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4.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SA-2株ICP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WG)DNA为模板扩增ICP4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将ILTV WG株的ICP4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ILTV SA-2株、BHV-1、EHV-1、EHV-4、MDV-1、MDV-2、HVT、PRV、VZV、HSV-1和HSV-2的ICP4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后发现,ILTV毒株之间ICP4基因相对保守,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1%,但与其它α-疱疹病毒的ICP4基因的同源性则较低,低于3.0%。对潜伏感染鸡三叉神经节中病毒基因的检测显示,在人工感染ILTV WG株后第10 d~60 d内均能检测到ICP4特异RNA,而gB、gC、TK则未能检出。鉴于目前国内外对α-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相关基因以及ICP4基因序列和结构功能的研究,ILTV WG株ICP4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以及病毒基因在潜伏感染鸡三叉神经节中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CP4基因的功能及确定潜伏感染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2015-2018年北方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遗传变异情况,通过RT-PCR分段扩增、测序,获得10株PEDV S基因序列。分析发现,10株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4%,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5%~99.3%;与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4%~99.5%,与参考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0%~99.4%。其中,4株序列基因长度均为4 161 nt,编码1 386个氨基酸;6株序列基因长度均为4 158 nt,编码1 385个氨基酸,与目前流行的变异株和经典株CV777相比,这6株S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已分别在131位、1 196位出现1个氨基酸缺失,在进化树中已形成多个小分支。由此表明,我国PEDV在流行过程中已出现较大变异。作者研究结果为监测和分析我国PEDV的变异和演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C型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试验采用生物软件设计扩增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基因的引物,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定核苷酸序列,然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所测菌株与参考菌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99.5%、99.8%、9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99.4%、99.4%、99.6%,碱基突变以A-G、C-T之间的转换为主。  相似文献   

7.
参照已发表的扩增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gB和gD表位基因的PCR扩增引物合成2对引物,以福建分离株(LY株)提取的DNA为模板,得到目的片段gB、gD基因的长度分别为578和653 bp,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然后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进化关系图。结果表明,LY株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标准参考分离株相比,gB、g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4.9%~98.8%、97.2%~98.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2.9%~96.4%、94.5%~96.8%。进化分析结果表明,LY株与目前国内流行的毒株在同一个进化分支内,和Ea株(湖北)、LA株(山东)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外分离株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大额牛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氨基酸预测,并同其它牛种的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大额牛其核苷酸序列与牦牛、普通牛、瘤牛、水牛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9.4%、99.2%、97.0%。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大额牛与水牛的同源性为97.6%;与普通牛、瘤牛、牦牛的同源性均为99.4%,仅在第33位有1个氨基酸变异,即大额牛为异亮氨酸,而其它3个牛种均为缬氨酸,这是由该基因片段的第97位碱基发生转换(A←→G)造成的。从分子系统进化树看,瘤牛和普通牛先聚为一类,再依次与牦牛、大额牛、水牛相聚,这与传统的牛种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猪巨细胞病毒(PCMV)四川株g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巨细胞病毒(porcine cytomegalovirus,PCMV)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FJ870563.1)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确诊为猪巨细胞病毒的阳性样品中扩增gB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T-PCMV-gB,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与GenBank上gB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2580 bp,与其他参考株gB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8.0%~99.6%;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疱疹病毒6型和7型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其同源性分别为42.9%~43.6%和40.5%~40.6%。这些氨基酸差异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15-1421
为了解闽西地区2013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本试验收集了闽西不同地区的14株PRV分离株,并对其TK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4株PRV分离株的TK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相应序列具有严格的保守性,这些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9.8%和96.9%~99.4%。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14株PRV分离株在2个位点发生了独特性的氨基酸突变,即第16位氨基酸(除PRV FJLY04和FJLY06株外)由K突变为R和第129位氨基酸由S突变为G,这是国内首次报道TK基因在该位置发生氨基酸突变的毒株。其中,第16位氨基酸突变导致TK蛋白ATP结合结构域由-G**G*GK-转变为-G**G*GR-,同时该位点还位于T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内。这些新的氨基酸突变与PRV致病性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构建了能分别或同时表达ILTV gB和IL-18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gB、pIRES-IL18、pIRES-gB/IL18。将重组质粒通过腿部肌肉多点注射免疫21日龄雏鸡,35日龄加强免疫1次,二免后2周用ILTV HN1株进行攻毒。pIRES-gB/IL18和pIRES-gB+pIRES-IL18免疫雏鸡后均能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增加,能明显增强ILTV DNA疫苗对强毒的攻击保护,但pIRES-gB/IL18免疫组要优于pIRES-gB+pIRES-IL18混合免疫组及其他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结果表明,鸡IL-18能明显增强ILTV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将克隆到pUC119中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gB基因,通过EcoRI位点克隆至杆状态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成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rpVLgB,将rpVLgB转移载体质粒与杆状态病毒DNA(Bac-N-Blue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3轮蚀斑纯化,获得重组病毒并命名为rpVL-ILTVgB。PCR方法鉴定证明gB基因正确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Dot-ELISA结果均表明gB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保获得表达,表达的gB蛋白将作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亚单位疫苗和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gB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试验首先用PCR方法扩增出ILTV gB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UC119中,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将克隆的gB基因再亚克隆到禽痘病毒转移载体质粒中,然后,通过质脂体方法转染由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筛选蓝色的重组病毒,并对其进行了6轮蚀斑纯化。该重组病毒通过PCR方法鉴定证明其基因组中含有完整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gB基因,Western blot实验证明了该重组鸡痘病毒表达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gB糖蛋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ILTVgB)的稳定性,我们对重组病毒进行6代和16代克隆纯化,对纯化后的病毒通过转瓶连续培养传20代,结果发现第6代纯化病毒(rFPV-ILTVgB-C6)在传代过程中有白斑出现,说明病毒纯度不够;经过16代纯化的病毒(rFPV-ILTVgB-C16)对细胞的嗜性加强,病毒的效价进一步升高,20代传代后蓝斑率仍然为100%,PCR的检测进一步证明插入的外源基因能在病毒的长期传代过程中稳定地遗传。抽取病毒细胞传代过程中的第5,10,15,20代次的病毒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2周龄SPF鸡,20天后分为两组,分别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鸡痘病毒102株攻击,结果不同代次的重组病毒均可以使免疫鸡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鸡痘病毒强毒的攻击,鸡体内病毒传代试验表明,重组病毒在接种部位仅存在6天,之后就检测不到病毒,重组病毒通过SPF鸡连续传代,不存在病毒返祖的可能,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rFPV-ILTVgB在结构上和免疫原性上是稳定的,无论是在体外传代,还是在体内均可以稳定遗传,不存在因为接种重组疫苗而给免疫鸡群带来安全威胁的可能,完全可以作为疫苗毒株进行商品化开发。  相似文献   

15.
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内蒙古分离株gB、gC、gD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IBRV内蒙古分离株gB、gC、gD基因序列分别为2 850、1 723、1 559bp,编码933、508、417个氨基酸组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分离株与其他毒株gB、gC、g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4.9%~99.9%,其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在90.3%~99.7%,不同IBRV毒株gB、gC、gD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高度保守。在系统进化树中内蒙古分离株与瑞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病毒FS-2015株gE和g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esudorabies virus,PRV)gB和gE基因变异及遗传演化情况,本研究针对PRV FS-2015野毒株,应用"蚀斑法"对组织病料中病毒进行三轮纯化,应用全长扩增引物对FS-2015株gB和gE基因进行全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RV FS-2015株的gB、gE基因与国内外PR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0%~100.0%和97.5%~99.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4%~100.0%和95.3%~99.7%。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表明,FS-2015株的gB和gE基因均有位点突变和缺失。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S-2015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GY、ZJ01、HB1201、HN1201、JS2012、BJ-YT和BP属于同一分支,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与PRV经典株Kaplan、Becker、NIA3、Kolchis、Bartha和Yangsan株属于不同分支,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从PRV FS-2015毒株与国内外经典毒株和当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毒株的分析结果可知,PRV FS-2015毒株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属于当前国内流行变异毒株。本研究结果为广东省伪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伪狂犬病的防控和疫苗株挑选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An an initi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recombinant poultry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LTV) vaccine, we report on the identification,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a thymidine kinase (tk) gene from a virulent U.S. field isolate of ILTV.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for the consensus nucleotide (ATP) binding site and the nucleoside (thymidine) binding site of other herpesvirus tk genes were used in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o amplify a fragment of ILTV DNA. The 344-base-pair (bp) amplified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plasmid pKSII and used in Southern hybridizations to locate the ILTV tk gene on a 2.4-kb HindIII fragment. Upon cloning and sequencing this fragment, a 1089-bp open reading frame was identified, which is predicted to encode a protein demonstrating 27.9% amino acid homology to the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thymidine kinase protein.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 revealed one region of difference from that reported for the Thorne strain of ILTV. In addition, the portion of the TK protein corresponding to the nucleotide binding domain is highly conserved among the avian herpesvir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