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系统分析第六次(1999年~2003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此次清查的五个特点;从森林资源结构、资源数量、区域分布、资源发展变化等方面揭示了此次资源清查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85亿hm2,森林面积1.75亿hm2,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m3;人工林面积0.53亿hm2,蓄积15.05亿m3。  相似文献   

2.
《广西林业》2010,(5):12-12
<正>最近,国家公布了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最新结果,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广西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均在全国排序靠前。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森林面积1.5亿多hm2,活立木总蓄积量124.88亿m3,森林覆盖率16.55%。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扎伊尔、印尼之后,列第七位。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0万hm2,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面积、蓄积保持双增长的趋势,但是,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全国森林覆盖率16.55%,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二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北和西南的黑龙江…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第六次(1999-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这是新世纪我国首次向世人公布中国森林资源状况.这次清查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历时5年,参加人员 2万余人,投入资金6.1亿,是我国第一次对大陆国土面积全覆盖的森林资源调查,收集调查数据1.1亿组,查清了森林的面积、蓄积、结构、质量、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清查结果显示: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即7.95亿亩,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5.
《木材工业》2005,19(1):49-49
国家林业局于近日公布了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及加快林业建设措施的实施状况。清查从1999年开始,历时5年,动用2万余人,耗资6.1亿元,是我国首次对大陆国土面积全覆盖森林资源的调查,收集数据1.1亿组。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hm^2,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124.56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hm^2,蓄积量15.05亿m^3,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6.
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公布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郝燕湘,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程红介绍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等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东省1978—2017 年9 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通过统计和图表分析人工林的面积、 蓄积、公顷蓄积和龄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78—2017 年人工林面积增长量为327.08 万hm2,年均 增加8.18 万hm2;人工林森林蓄积量增长了7.8 倍, 年均增长471.09 万m3;人工林公顷蓄积大幅度提高, 且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文章同时指出了当前我省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和发 展人工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数字     
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2亿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9.
国家林业局于近日公布了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及加快林业建设措施的实施状况。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hm^2.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hm^2.蓄积量15OS亿m^3,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0.
辽源市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8年和2008年辽源市二次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当地森林资源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辽源市森林资源的质量正逐步提高,森林年均净增率达1.8%,有林地面积增加了648.3hm2,森林覆盖率增加了0.03%。活力木总蓄积增加2 261 408 m3,有林地森林蓄积增加2 443 026m3,人工林面积增长率为5.73%,蓄积增长率为24.50%。文中对研究期内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增加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谈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论述了采运作业给森林环境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 ,按照生态采伐的观点结合伐区生产实际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森林作业与森林环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通过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作业地径流量及水质、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等几方面的综述和分析,阐述了森林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森林资源锐减是产生当今森林环境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森林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规划合理的作业方式和途径,可以减少这些不利的影响,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广大城市居民享受到森林生态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由关注森林组委会牵头,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了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宗旨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让人民群众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享有优越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和谐林场——论现代国有林场的森林经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没有持续坚持森林经理是当前国有林场普遍陷入“两危”困境的原因之一。论述了建立和谐林场是森林经理的内在要求。提出从现代林业经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全面谋划与控制、产权结构调整、林场治理结构完善以及推进国有林场文化建设等方面来重构现代国有林场森林经理,促进和谐林场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论述,指出了制约森工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提出森工林区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林学、森林与林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林学、森林与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变化 .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从认识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 .由于人们对林学及森林认识的变化 ,使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从长期形成的以木材利用为中心 ,转变为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作用为核心和重点 ,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持续发展要求下的森林资源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持续发展思路对森林资源管理的影响、持续发展思想要求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以及新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对持续发展要求下的森林资源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将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薪炭林"是其中之一。分析"薪炭林"的概念及其与其它林种关系,结合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笔者认为,"薪炭林"作为一个林种划分并不妥当,且"薪炭林"作为一个林种在森林区划、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四大林种即可涵盖如今森林经营的各种模式,传统划分的"薪炭林",应该隶属于用材林,或是用材林中的一个亚林种。  相似文献   

19.
天然林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天然林资源状况1.1 天然林资源分布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森林类型包括南海诸岛的热带珊瑚岛森林、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3 370万hm2 ,森林资源总蓄积为 117.85亿m3。  相似文献   

20.
韩微 《森林工程》2005,21(6):7-8
从森林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分入手,指出了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的本质区别,在分析森林旅游不可持续的基础上,强调了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构建可持续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