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栽培因子对转基因棉F1和F2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栽培因子对F1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缩节安>施氮量>施钾量。对F2产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施钾量>施氮量>密度>缩节安。并寻求了定量生产水平下F1、F2的最佳农艺措施,即F1当密度为215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施钾量为450kg/hm2、缩节安量为75g/hm2,可能取得最佳产量1556 kg/hm2,F2密度为15000株/hm2、施氮量为750kg/hm2、施钾量为300kg/hm2、缩节安量为135g/hm2可获得最高的皮棉产量1219.35kg/hm2。  相似文献   

2.
孙佩 《中国种业》2014,(7):40-41
以玉米品种新科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量(100 kg/hm2、200 kg/hm2、300 kg/hm2、400 kg/hm2、500 kg/hm2)和5种密度(48750株/hm2、52500株/hm2、56250株/hm2、60000株/hm2、63750株/hm2)对新科19产量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减少。在施氮量为300 kg/hm2,密度为60000株/hm2时,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黔花生二号的经济效益与播种密度、施肥量(N、P、K)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经济效益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式,确立了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于18000元/hm2)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密度29.298~30.996万株/hm2;N施用量196.275~219.600kg/hm2(尿素426.7~477.4kg/hm2);P2O5施用量121.26~140.22kg/hm2(过磷酸钙673.7~779.0kg/hm2);K2O施用量196.275~219.60kg/hm2(硫酸钾392.55~439.2kg/hm2)。影响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小因素的顺序是,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4.
密度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区,设4个水平,45万株/hm2,52.5万株/hm2,60万株/hm2,67.5万株/hm2;施氮量(纯氮)为亚区,设5个水平,0、45 kg/hm2、6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共20个处理,对糜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比较产量差异及叶绿素、叶面积、土壤碱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在60万株/hm2,施氮量在60 kg/hm2策略下,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低密度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施氮量,增加养分,促进分蘖,随着密度的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控制分蘖,使糜子收获时的密度达到或接近62万株/hm2~69万株/hm2这一范围内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烟叶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推断出具体施肥处理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并选出一种最优的施肥处理,为实际栽种生产烟草提供参考。本研究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K326’烟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组织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处理L2(施纯氮112.5 kg/hm2时)栅栏组织厚度最大,而处理L6(中钾处理,N:P:K=1:1:2.5)时最小;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都是处理L1(施绿肥加纯氮75 kg/hm2时最大),处理L4(不施肥时)最小;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均是L1 处理时最大,L4 处理时最小;组织比是L7 无钾处理(N:P:K=1:1:0)时最大,而L3(施苕子,纯N 75 kg/hm2,苕子的纯N量1.5kg)时最小。综合分析得到,L3 处理时‘K326’烟叶的组织结构发育完整,组织间隙适中,弹性好,品质最好,而L5 高钾处理(N:P:K=1:1:5)较L6 处理和L7 处理的烟叶组织结构发育较完整,建议在生产中采用施 绿肥配合化肥的施肥方式,为使烟叶充分成熟则可以采用高钾(N:P:K=1:1:5)配比施肥,但该处理方法需延迟采收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京农科728(JNK728)为材料,设置密度和施氮量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JNK72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N180相比,N300和N360叶面积指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DM)显著增加。增加密度显著降低同等施氮水平下JNK72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和DM,但显著提高V12-R1+20阶段的LAI。增加施氮量和增加密度均可显著提高JNK728的产量,低密度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显著增加穗行数和千粒质量而提高产量,高密度下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显著增加行粒数,增加密度通过增加穗数提高产量。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31.2%~72.3%,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12.5%~52.6%,增加密度后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在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达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时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达12.0×10~3 kg/hm~2。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选择耐密抗倒品种在中密度(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实现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以达到12.0×10~3 kg/hm~2。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直播绵油8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密度;直播绵油88的最高产量可以达到3 465 kg/hm2。在95的置信度下,绵油88产量要超过3 300 kg/km2,施氮量应在234.3~266.0 kg/km2,密度在26.0~36.1万株/k...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烤烟品种烟201配套技术体系,试验采用了施纯氮75kg/hm2纯氮90kg/hm2、纯氮105kg/hm2,种植密度1500株/hm2、16500株/hm2、18000株/hm2两因素组合对烟叶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贵烟201施纯氮105kg/hm2+种植密度15 000株/hm2组合效果最佳,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和值最高;施纯氮105kg/hm2+种植密度16 500株/hm2处理的农艺形状较好,经济性状次之;施纯氮75kg/hm2+种植密度1 500株/hm2组合的农艺形状较差,经济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9.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当前小麦生产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以光明麦1号为试验品种,利用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稻茬小麦的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NUR)受播期、密度、施氮量组合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对小麦NUR效应表现为氮肥播期密度。在试验条件下,实现高产和高NUR目标,三因素有多种组合模式,其中播期10月28日至11月2日+密度160~180万株hm–2+施氮量200 kg hm–2的组合,其产量为6800~7200 kg hm–2,NUR大于42.0%(最大值为44.8%),可靠度达到95%;播期10月21日至27日+密度120~150万株hm–2+施氮量190~225 kg hm–2组合,其产量为6200~7000 kg hm–2,NUR达41.0%以上;播期11月3日至11日+密度210~240万株hm–2+施氮量190~210 kg hm–2组合,其产量为5900~7250 kg hm–2,NUR达3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4个品种扶芳藤茎叶解剖结构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了4个扶芳藤品种茎、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发现不同扶芳藤品种茎、叶的解剖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参数差异较大。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宽瓣扶芳藤的茎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等4个抗旱指标均最大,与另外3种品种间差异显著;金边扶芳藤的上述4个指标最小与另外3个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同时得出扶芳藤茎和叶片的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方式等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相关。4个扶芳藤品种的抗旱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宽瓣扶芳藤﹥红脉扶芳藤﹥紫红扶芳藤﹥金边扶芳藤。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对烟叶组织结构及品质的影响。以粤烟98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6个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的处理,分别于叶长30 cm、定长、适熟时采集中上部新鲜叶片,并利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观察叶片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及比叶重与烤烟生育期化学成分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个别数据除外);烤后烟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烟碱含量和总氮含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改变叶片组织结构的发育特征,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含量,最终达到改良烤烟品质目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hange of microstructure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cotton leaves under different disease index levels (b0~b4).[Metho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in cotton fields, five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disease index levels of cotton leaf, and the leaf photosynthesis was tested by WFS-3000 and microstructure was observed with Microscope ECLIPSE Ni-E. [Result] With the increase in disease index levels, cotton leaf gradually lost green color, serious necrosis area occurred, with the leaf withered up till dried to death. The stomata of disease leaf incurred abnormally, increasing intercellular space in mesophyll tissue. Total thickness, upper and lower epidermis thickness, palisade tissue thickness and spongy tissue thickness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all treatments; the trend showed as followed: total thickness was b0>b1>b2>b3>b4, upper epidermis thickness was b0>b1>b2>b3, lower epidermis thickness, palisade and spongy tissue thickness were consistent as b0>b1>b2. As a whole leaf of total thickness, upper, lower epidermis thickness, palisade and spongy tissue thickness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disease index level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ached -0.6. The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stomata conductanc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t with b0, leaf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ternal CO2 first went up then down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b0.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erticillum wilt damaged leaf microstructure and impaired photosynthesis of cotton leaf.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叶的成熟度决定了其叶组织的结构,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组织结构烘烤后有较大的差异,为探明不同成熟烟叶在烘烤中的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对烤烟K236品种的中部初熟、适熟和过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定时取样进行快速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分析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细胞宽度、下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宽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细胞间隙、海绵组织厚度和海绵细胞间隙的收缩以过熟烟叶过熟烟叶>适熟烟叶>初熟烟叶;在烟叶干燥收缩过程中以各组织的收缩以过熟烟叶较剧烈,适熟烟叶居中,初熟烟叶较平缓;无论是何种成熟的烟叶的上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细胞宽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细胞间隙的收缩率均高于下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宽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海绵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14.
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叶片光合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使得西葫芦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密度、细胞直径、气孔大小以及气孔密度均变小,栅栏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均减小,海绵组织也变得更为疏松,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减小,细胞间隙变大。低温弱光处理后西葫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冬枣叶龄、叶片解剖结构与锈病侵染和发病程度的关系,对冬枣3种不同叶龄的叶片进行锈病接种试验,并对叶片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叶龄叶片感病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成熟叶< 长成叶<嫩叶,由此可见,成熟叶对锈病的抵抗力最强;3种叶龄叶解剖性状在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指标有显著差异,但气孔开张结构性状差异不显著。文章筛选出了与冬枣锈病发生有关的叶片形态结构指标,为合理的控制冬枣锈病和筛选抗锈病冬枣优良单株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自然低温胁迫条件下无刺枸骨植株表现与其低温适应性,以无刺枸骨(Ilex cornuta var. fortunei)叶片为试材,通过田间形态观测、电导率测定和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其植株形态、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解剖结构在自然变温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无刺枸骨叶色、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 月叶片相对电导率最高,为44.29%;自然变温过程中无刺枸骨叶片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栅海比(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细胞疏松度先降低后增大,各参数在不同月差异显著。上述研究表明,无刺枸骨可以通过叶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提高自身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徒手切片法对刺萼龙葵的幼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刺萼龙葵子叶长1.2~1.8 cm,宽0.2~0.6cm,厚度180~270μm,栅栏组织1层,厚55~65μm,海绵组织相对很发达,占叶肉的很大比例,厚155μ165μm,气孔器在上、下表皮都有分布,气孔指数平均为46.1;真叶长2~2.5 cm,宽1.5~2 cm,厚度220~340μm,栅栏组织1层,厚108~114μm,海绵组织细胞4~6层,厚111~118μm;上下表皮均具表皮毛.皮层中的细胞具有叶绿体;雏管束为双韧型.刺萼龙葵根的表皮细胞1层,排列紧密;皮层细胞均为薄壁细胞,凯氏带就分布于此层上.  相似文献   

18.
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初步明确了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津巴布韦引进烤烟品种‘KRK26’特性,筛选出‘KRK26’最佳种植区域,优化云南省烤烟种植布局,采用显微切片的方法研究了栽种于5个烟区(云南玉溪、保山、文山、临沧、普洱)‘KRK26’上、中、下3个部位成熟期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烟区间 ‘KRK26’ 的叶片解剖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文山烟区‘KRK26’叶肉细胞发育良好、细胞间隙适中,叶厚、栅栏组织厚、组织比等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烟区,解剖特征优于其他烟区;临沧烟区‘KRK26’叶厚、栅栏组织厚均最小,与其他烟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组织比极显著低于文山和保山,解剖特征较其他烟区为差。从与烟叶品质较密切的解剖结构特性来看,文山为‘KRK26’最适种植的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