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平原区农田林网的综合效益,阐述了农田林网的建设原则,介绍了农田林网建设中树种选择、林带走向、网格面积、造林密度、抚育管理以及如何减轻林带胁地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嘉兴市农田林网现状入手,详细介绍了嘉兴市低效农田林网存在的4种类型,即:林带结构不合理、网格设计不规划、树种单一、断带网破;明确了低效农田林网的改造对象、5种改造方式和8种改造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处理好胁地政策、进行科学改造、加强养护管理等加快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北农田林网区“以松改杨”的农田林网更新优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原有林带防护效益的持续性问题,在甘南县音河乡兴十二村建立一个村级规模的小网窄带模式,并对其结构、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为农防林的更新优化并实现持续效益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田林网在防风固土、增温保墒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农田林网也存在着胁地的不利一面。所谓胁地,就是指在靠近林带的地方在一定范围内的农田部分,由于地上部分树冠遮荫遮光,地下部分树根深入农田与作物夺水肥,致使农作物植株低矮,表现不同程度的晚熟,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农田林网建设实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农田林网的4种主要建设模式和三大效益,并对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配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好农田林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 平原农区农林复合经营的形式平原农区的农林复合经营主要有:农田林网(带)、农林(果)间作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生产目的、林木和农作物的培植和管理措施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1 农田林网(带)农田林网是指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域内,为保护农作物而有计划地把多条主、副林带按照一定的结构和网络系统配置在易遭受自然灾害的耕地上的土地利用系统,是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宏观范围上的具体应用。农田林网和农田基本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田边、路边和沟、渠边的隙地植树造林,既不多占耕地,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护农增产,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嘉兴市当年新造农田林网林带的调查,分析了种苗来源、施工人员等6个与造林成活率相关的因子,得出嘉兴农田林网林带春季造林合格率与采用的种苗、施工人员的技术、立地条件和林带长度直接相关,种植后的养护管理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张北县农田林个别年度及整体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推算出林带收支平衡高度为4.64m,收支平衡年为7.5a,效益裣年为15.3a,效益补偿高度为8.7m。以此对张北县农田林网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浅议振兴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林网是平原绿化的主体,也是农业生产的屏障。本文分析了农田林网的效益,指出了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振兴平原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静慧 《广东园林》2020,42(3):15-21
筏子溪位于我国台湾地区台中市区城市与乡镇结合的位置,有大面积的农田,常年多风害,农业生产环境不稳定。通过对农田林网的研究梳理及案例研究,归纳出林网的布局、林带的构成、树种的选择和作物的种植方式4个构建农田林网的要素。对筏子溪流域的农地从树种选择、林网构建、时序设计3个方面进行设计实践,完善农田林网景观的设计体系。最后,讨论了农田林网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文化服务3种景观服务功能。农田林网景观设计是农业生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