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对寄主二化螟幼虫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 (Matsumura)寄生对寄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观察并测定了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引起二化螟幼虫血细胞数量、延展、存活、吞噬和包囊作用以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血细胞总数在寄生后1天即显著高于对照。其中,颗粒血细胞和浆血细胞在寄生后的数量变化均与血细胞总数变化相似,颗粒血细胞在寄生后3天、浆血细胞在寄生后0.5天起即分别与其对照差异显著,但两种血细胞在血细胞总数中各自所占的比例与对照多无显著差异。二化螟幼虫血细胞延展能力在寄生后0.5天受到显著抑制,此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同时寄生可增加寄主血细胞的死亡率。寄主幼虫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寄生后2天起显著降低;包囊作用则在寄生后1天起显著降低。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但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说明,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使寄主二化螟幼虫的免疫反应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血球计数板较系统地考查了菜粉蝶和柑桔凤蝶雌雄蛹被蝶蛹金小蜂寄生后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以明确该蜂寄生对其寄主血细胞数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粉蝶蛹被寄生后,其血细胞总数除寄生后2天外均极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最多的约高出20倍;除被寄生后0.5和5天的寄生蛹的血细胞组成与同期未寄生蛹无显著差异外,寄生后1~ 4 天雌雄寄生蛹的浆血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同期未寄生蛹,而颗粒血细胞所占比例则反之.玉带凤蝶寄生蛹的血细胞总数在寄生后0.5 ~ 3天与同期未寄生蛹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寄生后4 ~ 5天却显著升高,最多的约高出3倍;寄生后0.5 ~ 5天的寄生蛹浆血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同期未寄生蛹,而颗粒血细胞所占比例恰反之.可见,该蜂寄生在一定时间内不仅能引起其两种寄主血细胞总数和颗粒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高,而且能导致浆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快速评价内寄生蜂雌蜂携带因子生理活性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以γ-射线辐射处理雌蜂,评价内寄生蜂雌蜂携带因子生理活性的简易方法。该方法既能维持雌蜂正常的寄生能力和携带因子的生理活性,又能排除寄生蜂胚胎和幼虫来源因子对寄主的影响。当以150Gy剂量的γ-射线处理蝶蛹金小蜂雌蜂时,其存活率和产卵能力未受明显影响,但其子代胚胎不能发育。经辐射处理的雌蜂寄生菜粉蝶蛹后能象未处理正常蜂一样明显地抑制寄主的血细胞免疫,其引起寄主血细胞总数、组成、死亡率及浆血细胞延展率变化与正常蜂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寄主蛹被寄生后其血细胞免疫受抑制主要是该蜂雌蜂携带因子引起的。最后讨论了使用该方法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寄生对菜粉蝶蛹血淋巴中血细胞和可溶性蛋白组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烩蝶Pieris 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寄生后1~4d,血细胞九、浆血细胞数、颗粒血细胞数和处于分裂期的浆血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而脂血九无明显差异。寄生后12h的寄生蛹与同期未寄生蛹的血淋巴可溶性蛋白浓度相差不大,而在寄生后1~4d,寄生蛹的血淋巴可溶性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蛹和未寄生蛹的血淋巴样品电泳凝胶扫描结果表明,寄生蛹和求学厅生  相似文献   

5.
绿僵菌侵染对黏虫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黏虫被病原菌侵染后的免疫应答机制,本试验分析比较了黏虫幼虫被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后不同时间其血淋巴蛋白含量、免疫关键酶系(酚氧化酶PO,溶菌酶)活性、抗菌活力以及血细胞数量等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绿僵菌侵染后,黏虫6龄幼虫血淋巴蛋白含量在侵染初期(6 h和24 h)显著高于对照,侵染48、72和96 h后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且侵染后幼虫血淋巴PO活性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侵染初期(6 h和24 h)显著高于对照,侵染后期除72 h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侵染初期(24 h)溶菌酶活性也显著升高,随后出现下降,并于48 h显著低于对照,但在化蛹时(96 h)再次上升。绿僵菌侵染后期,黏虫的抗菌活性下降,于侵染后72 h抗菌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侵染初期抗菌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另外,绿僵菌侵染对幼虫血细胞数量以及浆血胞比率也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侵染后6 h和24 h血细胞总数、浆血胞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随后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综上,绿僵菌侵染黏虫幼虫初期会显著诱导其免疫反应的启动,体现在主要免疫指标升高,而后随着免疫系统的破坏与能量的消耗,其免疫反应能力降低,生理活动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6.
研究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能够显著抑制小菜蛾血淋巴内酚氧化酶前体激活,导致体外处理中血淋巴黑化的时间被延长;同时,抑菌物质的产生也受抑制并最终造成离体培养中血细胞的感菌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黑化反应和血细胞总数(THC)计数两种检测方法用于桔小实蝇幼虫辐照处理后活性检测研究中。黑化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经辐照,在-18℃,15 min处死后,室温条件下30 min内黑化程度不明显,但是用作对照的1龄幼虫从1.5 h开始、2龄幼虫从2 h开始、3龄幼虫从2.5 h开始虫体显著变黑,而经辐照的虫体变黑的时间比对照样至少延迟.0.5 h,且辐照剂量越大,黑化反应出现的时间越晚。表明辐照会抑制幼虫黑化,黑化反应可用于快速检测实蝇幼虫是否经过辐照。血细胞总数计数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的桔小实蝇幼虫血细胞总数显著减少,且同一辐照剂量下,龄期越高,血细胞总数越多。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可定性判定桔小实蝇幼虫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寄生蜂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揭示寄生蜂攻克寄主防御系统和调控寄主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研究表明:寄生蜂通过控制血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转录/信号传导因子、调节血细胞延展/包囊的因子及诱导血细胞凋亡,以破坏寄主细胞免疫系统;干扰与血淋巴黑化相关基因及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以抑制寄主的体液免疫反应;调节与生长发育相关蛋白和酶类以扰乱寄主生长发育。作者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对寄主生长发育三个方面综述了寄生蜂调控寄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绿眼赛茧蜂Zele chlorophthalmus(Spinola)是寄生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尚无报道。为了阐明绿眼赛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草地螟的控制作用,本文在(23±1)℃、RH 7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测定了其发育历期、茧重、羽化和交配习性、成虫产卵、寄生能力和寿命,明确了其对寄主幼虫的功能反应及其对寄主幼虫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绿眼赛茧蜂卵-幼虫期为14.7 d,预蛹和蛹期为14.5 d,世代历期30.1 d,平均茧重18 mg。成虫羽化多集中在06:00―14:00,雄虫比雌虫早羽化2 d。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在59~168 s。成虫交配后很快产卵。雌蜂平均产卵历期10.8 d、产卵量为104粒,产卵高峰分别为羽化后的第3 d和第7 d。雌、雄蜂寿命分别为15.2和19.0 d。在5、10、15、20、25和30头/瓶(650 m L)密度下,绿眼赛茧蜂的寄生量随草地螟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寄生率随寄主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对寄主幼虫密度的反应属HollingⅡ型。寄生后第1 d,寄主幼虫与未寄生幼虫的大小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在寄生后的第6 d和第12 d,前者的大小体重均显著小于后者的。另外,寄主幼虫的取食量比未寄生幼虫的少了约30%,且差异显著。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寄主种群的控害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研发绿眼赛茧蜂的室内繁殖和田间保护利用技术,以及评价其对草地螟的控害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斑痣悬茧蜂对受药寄主幼虫的选择性及其后代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受到杀虫剂亚致死影响的寄主幼虫对寄生蜂的寄主选择及其子代蜂的影响,以容性寄生蜂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为研究对象,以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处理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4龄幼虫为寄主幼虫,进行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非选择性试验表明,斑痣悬茧蜂成功寄生(完成化蛹)的概率随受药寄主的体重增大而提高,而且受药寄主有效存活的概率亦随其体重增大而提高;与对照寄主相比,寄生蜂对受药寄主的寄生率降低60.2%、子代蜂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子代蜂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显著增大。与来自对照寄主的子代蜂相比,来自受药寄主的子代蜂的寄生能力(用寄生率表示)未受影响,但其后代的结茧率降低10%、发育历期显著缩短、体型显著增大,说明羽化蜂的发育适合度得到了提高。选择性试验结果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根据对寄生蜂攻击次数的分析,未发现其在对照与受药寄主之间存在显著偏好;但根据第2次攻击的寄主识别期变量进行的风险分析,受药寄主被寄生风险显著低于对照寄主(低59.7%),说明寄生蜂偏好攻击对照寄主幼虫。研究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通过偏好体型较大的寄主幼虫,而减轻了受到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间接不良影响。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具有鉴别出接受亚致死杀虫剂不久的寄主幼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寄生对棉铃虫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南  罗梅浩 《昆虫天敌》2007,29(2):54-59
寄生蜂是调节寄主害虫种群数量的一个重要因子。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orideaeUch-ida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 igeraHübner和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对两种害虫的田间自然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棉铃虫齿唇姬蜂-棉铃虫系统为研究对象,从齿唇姬蜂的寄生对棉铃虫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寄生使棉铃虫幼虫组织中糖原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棉铃虫幼虫相比,被寄生幼虫组织中的糖原含量下降了近一倍,被寄生的棉铃虫幼虫血淋巴和虫体组织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日龄及粘虫幼虫龄期对寄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对粘虫幼虫龄期的选择、寄主被寄生时的龄期对寄生蜂幼期发育历期和茧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寄主1~5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可以寄生1—4龄幼虫,不寄生5龄;偏爱寄生2龄和3龄幼虫;对1、2、3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21、0.31、0.27和0.21;寄主幼虫供寄生后,其寄生率随寄主幼虫供寄生时的龄期增大而下降。寄生于4龄寄主幼虫的蜂,其卵至结茧的历期显著长于寄生于2或3龄寄主幼虫的蜂;寄生4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蜂茧明显重于寄生于2或3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蜂茧。雌蜂日龄增加,寄生能力下降;但雌蜂日龄对寄生蜂子代卵至结茧的历期和茧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的主要寄生因子(多DNA病毒、毒液和畸形细胞)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和发育的影响.通过利用结合假寄生和过寄生方法,证明寄生蜂寄生因子对寄主生长和发育有明显影响.结果显示,假寄生初期,寄主体重降低;但到后期,当未寄生寄主正常化蛹后,假寄生寄主继续取食、发育,寄主末龄幼虫期显著延长,不能化蛹,成为超重幼虫,最大体重可达10.52mg.正常寄生后,寄主的发育与未寄生寄主相比,始终处于抑制状态.过寄生对寄主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加剧.研究结果表明,假寄生与正常寄生后寄主的生长和发育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畸形细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25±1)℃,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初始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幼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一头寄主,2 d后几乎同时孵化的茧蜂幼虫总有一头1龄幼虫利用发达的角质化上颚攻击同类竞争者。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为24、48和72 h时,先寄生的茧蜂幼虫分别以86.7%,95.0%和96.9%的比例在发育中占据优势,1龄幼虫使用上颚将后孵化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此时物理攻击发挥主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先寄生者释放畸形细胞、水解酶等生理抑制方式完全阻碍后产入的蜂卵的发育。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96或120 h,因寄主已不适合茧蜂的再次产卵寄生,致使过寄生率由100%分别下降为69.4%和60.7%;已发生过寄生的个体中,80.0%以上以先寄生者吐丝、结茧化蛹,后寄生者则伴随被过寄生寄主的死亡而不能完成发育。以上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菜蛾盘绒茧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两种途径排除同类竞争者,竞争结果主要取决于雌蜂2次寄生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25±1)℃,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初始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幼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一头寄主,2 d后几乎同时孵化的茧蜂幼虫总有一头1龄幼虫利用发达的角质化上颚攻击同类竞争者。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为24、48和72 h时,先寄生的茧蜂幼虫分别以86.7%,95.0%和96.9%的比例在发育中占据优势,1龄幼虫使用上颚将后孵化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此时物理攻击发挥主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先寄生者释放畸形细胞、水解酶等生理抑制方式完全阻碍后产入的蜂卵的发育。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96或120 h,因寄主已不适合茧蜂的再次产卵寄生,致使过寄生率由100%分别下降为69.4%和60.7%;已发生过寄生的个体中,80.0%以上以先寄生者吐丝、结茧化蛹,后寄生者则伴随被过寄生寄主的死亡而不能完成发育。以上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菜蛾盘绒茧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两种途径排除同类竞争者,竞争结果主要取决于雌蜂2次寄生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6.
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derogatae Watanabe是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幼虫期的一种重要内寄生蜂,对棉大卷叶螟种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人工接虫观察法研究卷叶螟绒茧蜂对棉大卷叶螟幼虫的寄生行为。结果表明,该蜂搜寻寄主的时间平均为2.38 min,处理寄主的时间仅需0.86 min;寄生寄主的最适龄期为寄主2龄幼虫;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32%,但其寄生率仅为16%,其余16%的个体为穿刺致死。饲喂蜂蜜水能显著增加该蜂的产卵量,延长其产卵历期和增强其穿刺能力。寄生蜂的寄生能力与寄主密度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在寄生蜂均为16头/m~3雌蜂条件下,当寄主密度从80头/m~3增加到320头/m~3时,寄主的被寄生个体数随之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超过320头/m~3后,寄主的被寄生个体数反而随寄主密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家蝇作为繁育寄主,再以橘小实蝇作为转换寄主,分别研究以家蝇和橘小实蝇为寄主的蝇蛹俑小蜂的发育和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2种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在形态、发育和营养物质含量上均有不同的分化。2种寄主饲养的寄生蜂从卵发育至成虫均为17~21 d,其中卵期和预蛹期均为1 d,但橘小实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幼虫期(8.3 d)比家蝇长(6.6 d),而蛹期和成虫寿命则是家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时间较长,分别为9.8和12.5 d,以橘小实蝇为寄主的雌、雄蜂头壳宽度(1.0和1.4 mm)均显著小于以家蝇为寄主的雌(1.6 mm)、雄蜂(1.7 mm)。2种寄主饲养的寄生蜂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以橘小实蝇为寄主的寄生蜂体内可溶性蛋白、总糖的含量均高于以家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分别为138.81 μg/g、1.15%,差异显著。因此可明确蝇蛹俑小蜂在寄生橘小实蝇的过程中,会作出相适应的改变以提高生存能力和寄生率。  相似文献   

18.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使用氰戊菊酯的条件下 ,小菜蛾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杀虫剂作用下 ,用抗性寄主饲养的菜蛾绒茧蜂RRC品系对抗性寄主RRP品系幼虫的寄生率达89% ,寄主幼虫死亡率仅 5% ,比RRC对小菜蛾敏感品系SSP幼虫寄生时、或用SSP饲养的菜蛾绒茧蜂SSC品系对SSP寄生时的寄生率显著要高 ,寄主死亡率显著要低。表明杀虫剂存在时 ,寄主抗药性使其具较高存活率而给寄生蜂提供更多的寄主 ,有利于寄生蜂的繁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小菜蛾品系及蛾×蜂互作对供试小菜蛾幼虫的被寄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 ,表明小菜蛾抗性改变了其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正在蜕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2龄幼虫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后,当其发育到3龄与4龄时分别饲以95%致死浓度(LC_(95))或10×LC_(95)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eiNPV),研究表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寄生与饲毒的间隔期以及饲毒量。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3龄(即被寄生后第1天,1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没有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4龄(4 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分别有25.62%与16.31%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甜菜夜蛾是否饲毒对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及羽化率影响显著;饲毒浓度影响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但不影响羽化率。甜菜夜蛾饲毒与否对寄生蜂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饲毒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显著小于未饲毒的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  相似文献   

20.
瘦怒茧蜂Orgilus ischnus Marshall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初龄幼虫寄生蜂。为探究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草地螟的控害作用,本文在23 ℃、16L:8D光周期条件下,以1龄草地螟幼虫为寄主,测定了瘦怒茧蜂的发育历期和茧重、成虫生殖行为特征、能力和寿命,研究了瘦怒茧蜂对草地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和寄生率,探究了寄主幼虫的取食量及虫体大小与正常幼虫的差异。结果表明,瘦怒茧蜂卵和幼虫期为12.8 d,预蛹和蛹期10.5 d,世代历期23.2 d,平均茧重为4.1 mg。成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寄生,属卵育型,平均交配时间为49 s,雌蜂平均产卵量为100.5粒,产卵高峰期分别为交配后第4 d和第8 d,雌、雄蜂寿命分别为11和14 d。在5~40头/瓶(650 mL)8个密度条件下,瘦怒茧蜂的寄生量随草地螟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15头/瓶时,寄生率会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寄主幼虫一生取食量为106.7 mg,仅为正常幼虫的21.3%,寄主幼虫第6和12 d的体重、大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幼虫。本文研究结果明确了瘦怒茧蜂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证明该蜂对草地螟控害作用显著,为改善、提高草地螟的可持续控制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