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地景观是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湿地景观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提供生态服务的作用。湿地公园兼具休闲游览、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普教育的作用,对湿地公园进行合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冷水滩湘江湿地公园为例,提出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方式,为促进湿地公园合理建设、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格局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喀斯特地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风险变化规律及为科学管理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2013年、2017年遥感影像,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2009—2017年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9—2017年,研究区内主要景观类型为林地和水域,不同景观类型的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增加22.55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7.63 hm~2,增幅较大,草地面积减少54.02 hm~2;研究区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呈现上升趋势,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增加61.12 hm~2,112.11 hm~2,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较低风险区、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域面积减少,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100.73 hm~2,108.80 hm~2,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部和西南部;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度的Moran′s I值分别为0.352 9,0.498 0,0.480 1,表现出正空间相关性,空间上趋于聚集。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霄  刘森  贾超  刘扬  于翠翠  朱恒华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2):162-169,187
[目的] 分析城市湿地形成前后的生态效应,确定影响城市湿地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湿地保护和生态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黄河下游流域济南市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以1990—2019年的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通过空间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研究城市湿地的生态效应,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湿地自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 ①耕地与生态用地的相互转换是济西湿地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相互转换是次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景观指数和动植物的变化则表明湿地生态多样性增加。②降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与湿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温度与湿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水文气象因素对湿地的自然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常年性湿地形成的关键。城市规划等人为干扰影响着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也是主导城市湿地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景观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洁  张建林  王静 《南方农业》2009,3(1):60-63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水岸带建设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建设模式的研究,提出应营造多种水岸带湿地景观,以达到生态与景观双优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四川省成都市湿地公园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现状及其配置情况,对成都市建成的湿地公园及市区公园景观水体水生植物进行样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共有水生植物41种,分属于23科,主要以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水和沉水植物应用较少。水生植物的配置模式主要以挺水植物为主,辅以浮叶和沉水植物,以丰富水面景观。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庆市北碚区马鞍溪湿地公园的特色溪谷型地形地貌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解读了北碚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马鞍溪湿地公园的规划策略和规划内容,从湿地系统的生态修复、休闲系统的统筹构建、地域特色的充分表达等方面,探讨了溪谷型湿地公园景观修复与重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保护城市湿地及建设湿地公园已然成为美化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湿地作为城市有序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态基础设施,其除了可实现生态过程及生态服务外,还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基于此,在阐述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艺术价值,并对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江苏省盐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善,需要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治理和恢复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盐城建立湿地公园的必要性,提出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措施,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效保障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区划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交汇地段,具有其特殊性。在分析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为:西北部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园林观光与休憩区,西部科普、休闲娱乐区、高效生态渔业示范作业区与生态就餐区,东南部滨海大道以东观海区共四个功能区,并提出主要建设项目,最后展望了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最终达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银川阅海湿地公园为例,通过阅海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利用,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与内容,初步探讨了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贺坤  武斌 《南方农业》2012,(4):27-30
社区公园是现代居住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重庆市巴南区水鸭凼社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对公园基地现状、高差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该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理念与设计构思,从道路景观、水体景观、绿化种植景观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因地制宜,依托原有地形及周边景观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人的生态社区公园。  相似文献   

12.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景观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作为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景观意义。公园植物造景不仅能绿化、美化生活环境,给人们提供休息和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给人们生活提供美的享受。基于此,调查研究西安城市运动公园部分区域的植物种类,并对其观赏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太原市北中环汾河湿地公园的实地调研和种植设计方案为基础,探讨了北中环桥汾河湿地公园恢复工程中的植物景观营造设计原则,从植物总体布局、植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生态学、美学以及特色植物景观营造等角度对北中环汾河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湿地公园中不同分区的植物配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湿地生态功能及其保护研究愈加重要。基于此,以黔东地区典型湿地公园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对象,系统调查与分析了区域内的鱼类资源及区系组成。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鱼类共36种,隶属于4目7科34属,其中鲤形目物种数量最多为27种,占总比为75%;区系分布上,本区域鱼类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与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物种数量分别占52.7%与22.2%;本区域的鱼类以杂食性与肉食性为主,分别占52.7%与27.7%。本研究有助于了解贵州湿地公园鱼类资源多样性,为湿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城市里的公园是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也是城市发展的缩影。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旧公园面临设施更新与文化延续的问题。为了提高城市品味,扩大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很有必要开展城市公园的水土资源优化利用研究。以西安市桃园路劳动公园为例,结合公园的现状景观、自然环境、文化要素等特点,对其进行了功能划分,针对各功能区域的突出问题设计了其水土治理利用方案,并对设计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可为城市类似旧公园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炜  张雨珂  炊雯  李红兵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4):270-274,280
[目的]对黄土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科学估算,以保障该区域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制定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陕西省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千湖湿地基本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将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包括物质生产,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等7项具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碳税法等方法,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在千湖湿地各项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中,气体调节服务价值最高,为2.90×10~8元/a,占总价值的87.5%,其次为科研文化服务价值为1.90×10~7元/a,占总价值的5.73%,而水质净化价值最低为3.00×10~5元/a,占总价值的0.09%,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约为7.90×10~5元/hm~2,小于同样位于陕西省的洽川湿地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结论]陕西省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3.30×10~8元,间接服务价值约为总价值的90.5%,直接服务价值约为总价值的9.5%。  相似文献   

17.
城市湿地公园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城市附属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必然要求。观赏果木构景决定着城市的综合价值,更与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息息相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总结了城市湿地公园观赏性果木景观应用及养护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了应对策略,为建设我国公园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冰 《南方农业》2013,(8):23-25
晋安河公园为城市滨河园林绿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区晋安河两岸,目前面积18 hm2,形成一个生态廊道型综合性公园。该公园经过2011年的综合整治后,植物、环境、景观均有大的改善。介绍了其植物应用特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当前的生态发展现状,分析了湿地公园的发展问题,论述了可持续性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原则,最后提出了景观规划的措施,意在全面提升我国的湿地环境质量,构建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开封湿地景观动态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地生态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地加快,湿地景观受到了严重地破坏。以1988年、1998年和2003年三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Erdas和Arcgis的支持下,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来分析了开封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严重减少,湿地景观多样性减少,类型区域单一化,受城市化影响湿地破碎度加大,连通性降低;湿地景观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生态服务功能明显退化。最后提出了保持湿地景观的自然性,推动自然型河流建设、加大湿地连通性等景观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