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分离和筛选,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部分拮抗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d4、d5、B3和p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21.75~34.75 mm,抑菌效果具有持续稳定性,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相似文献   

2.
秦岭山区链霉菌发酵产物杀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秦岭山区采集的200份土样中分离到6株链霉菌菌株。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法测定了其发酵液对常见十余种重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N18菌株发酵产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0%以上。N18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47%和96.15%。在盆栽试验中,N18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80.25%,治疗效果为69.31%。在大田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试验中,N18菌株发酵液稀释200倍的防治效果为60.54%,而其它分离得到的5株链霉菌的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拮抗细菌菌株BC98-I对青椒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拮抗细菌菌株BC98-I是从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对青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蜡质芽孢杆菌。菌含量为5.0×108 cfu/mL的该拮抗菌发酵液在平皿上对青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91.7% ±0.5%;该发酵液经高温高压灭活后对青椒枯萎病菌仍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8.3% ±2.2%。经硫酸铵沉淀从发酵液中粗提到对青椒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蛋白粗提物,经孔碟法试验表明,浓度从5 ~60 mg/mL的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 ~27 mm。显微观察显示:拮抗蛋白粗提物可造成青椒枯萎病菌菌丝异常;对孢子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短,部分芽管膨大形成大泡囊。该拮抗蛋白对热、蛋白酶、氯仿稳定;耐酸碱,对紫外线和离子强度部分敏感。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致病杆菌CB43菌株代谢物对灰葡萄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B43代谢物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250、125ml/L代谢物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并具有杀死作用。62.5ml/L的发酵液处理灰葡萄病菌菌丝72h的抑制率仍达83.35%。20ml/L的发酵液处理灰葡萄孢菌丝能引起菌丝畸形,异常分支、粗短。CB43代谢物能杀死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或抑制其萌发,500~62.5ml/L的发酵液处理16h后,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8.1%~97.91%。温室试验表明,CB43代谢物对黄瓜灰霉病的控制效果达84.09%,化学农药40%施佳乐的效果为72.94%。  相似文献   

5.
恶霉灵与溴菌腈混配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分别以孢子萌发法与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噁霉灵与溴菌腈5种不同配比混配制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噁霉灵与溴菌腈的混配制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噁霉灵∶溴菌腈=2∶1的混配制剂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20和262.按噁霉灵∶溴菌腈=2∶1制成的45%噁霉灵*溴菌腈WP处理蕉园土中的孢子和菌丝,300~225 mg/L药液对孢子和菌丝的抑制率均达95%以上;处理香蕉枯萎病菌接种过10天的盆栽香蕉组培苗,20天后的防效达80%,比25%溴菌腈WP 625 mg/L和90%噁霉灵SP 300 mg/L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53%和14%.  相似文献   

6.
由黑腐球壳菌Didymella bryoniae引起的瓜类蔬菜蔓枯病是一种重要真菌土传病害,造成瓜类蔬菜生产上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蔓枯病菌DB-20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拮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蔓枯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的室内抑制作用,拮抗细菌和蔓枯病菌同时接种后,测定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细菌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辣椒溶杆菌Lysobacter capsici NF87-2对蔓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室内抑制率为81.6%,菌株NF87-2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蔓枯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9.4%和67.2%。蔓枯病菌DB-20处理的京欣一号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分别为48%和38%,菌株NF87-2+DB-20同时接种处理组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分别为83%和82%。菌株NF87-2发酵液及其代谢产物对黄瓜蔓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81.6%和66.5%。辣椒溶杆菌NF87-2是一株具有较好生防应用潜力的拮抗菌株,有望开发成防治瓜类蔬菜蔓枯病的生物杀菌剂。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烟草根际采集30份土壤样品,分离纯化得到347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病原真菌拮抗活性较好的细菌FB-16,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23m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作用机制试验、温室防病试验测定FB-16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FB-16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96%;其代谢产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FB-1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auefaciens(Gen-Bank登录号为JN245982);饱和度25%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42.00 mm;FB-16活性产物处理的烟草植株在接种烟草黑胫病菌7天后的防治效果为69.96%。表明菌株FB-16在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树内生海洋细菌CⅢ-1菌株对辣椒青枯病的防病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讨拮抗植物青枯病菌的红树内生海洋细菌CⅢ-1菌株的防病作用,采用室内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对该菌株防治辣椒青枯病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室内盆栽测定结果显示,菌株发酵液浸种后25天的辣椒株高增加47.58%、鲜重增加67.72%,菌株处理21天后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0.77%;田间试验测定结果显示,用菌株发酵液处理21天后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达73.44%;用菌株发酵液及其配制的菌株制剂处理,70天后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分别为41.32%和75.51%,辣椒株高分别增加16.45%和26.62%,产量分别增加15.03%和38.86%。结果表明海洋细菌CⅢ-1菌株对辣椒青枯病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防治黄瓜的土传病害,本文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56株细菌,利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菌ZM-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通过正交实验法与单因素法对菌株进行发酵优化,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防病能力。结果表明,菌株ZM-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brium 和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的抑制率分别为62.80%和65.58%。该菌株可以产生纤维素酶、铁载体等多种抑菌物质。经过最佳发酵优化,菌株发酵液菌含量可达到1×1010 cfu/mL以上。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L、胰蛋白胨10 g/L、K2HPO4 10 g/L,发酵条件温度25 ℃、pH 7.5、时间48 h、接种量2%。盆栽试验表明,菌株ZM-1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疫病的防效分别为53.97%和51.11%。本研究表明拮抗菌ZM-1在防治黄瓜土传病害方面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一株生防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获取优良植物病害生防菌,以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圈法和菌落直径法对健康龙柏鳞叶小枝中分离的4株优势内生真菌进行了筛选评价,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生防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发现1菌株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2.05%和48.65%,标记其为LB-1;LB-1菌株与指示菌对峙培养的菌落交界面处,2种指示菌的菌丝均出现了消解、断裂,而LB-1的菌丝则生长正常。未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1 mm和13.7 mm,抑菌率分别为47.89%和48.72%;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5.0 mm,抑菌率分别为5.96%和33.90%,指示菌在生长过程中菌丝溶解现象明显。经鉴定,LB-1菌株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中的近缘毛壳菌C.subaffine,是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其抑菌特性可能通过溶菌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1.
测试了海洋霉菌菌株1-B6-10代谢产物对不同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显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F1113、F1125和番茄镰刀菌Fusarium batatasis菌株F2016等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纸片上滴加0.05 mL该粗提物时,其抑菌圈直径均在32 mm以上;在菌株F1125菌丝块上直接滴加0.05 mL该粗提物,其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98.39%.该代谢产物也能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F113和F1125孢子的萌发,用粗提物处理后培养48h,其孢子萌发率仅为8%和9.6%.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添加该代谢产物亚抑菌浓度的培养基中,尖孢镰刀菌F1113菌丝的形态发生改变,部分菌丝萎缩和断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分离自棉花根际土壤的短短芽孢杆菌A57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在PDA平板上对峙培养,平均抑制率分别是33.5%、39.5%、29.5%。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拮抗细菌的主要拮抗机理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能够造成病原真菌菌丝体断裂、扭曲、畸形,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造成孢子畸形。以枯萎病菌为指示菌,研究了该菌株表现最佳拮抗活性时的菌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A57适宜培养基为LB培养基,pH8,好气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A57菌株的粗提蛋白,对供试的病原菌仍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70%浓度时其拮抗活性最大,A57粗提蛋白对枯萎病原菌的最大抑制率为23.7%,同时该菌经硫酸铵沉淀后获得的粗体蛋白的上清液对病原指示菌仍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说明A57拮抗细菌起拮抗作用的不仅有大分子蛋白类物质还有小分子拮抗物质。  相似文献   

13.
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的42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28株可代谢抗细菌活性物质的菌株,其中N331、N393菌株发酵液对供试12种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N331、N393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均小于15 mL/L;对玉米弯孢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小麦根腐病菌、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亦小于15 mL/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331、N393菌株发酵原液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7.4%和85.6%,治疗效果分别为83.3%和59.3%。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坏疽病Phoma foveata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到了马铃薯坏疽病的生防菌 ZA1,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抑制率为71.83%;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ZA1对番茄早疫病菌Aalternaria solani、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的抑制率分别达64.30%、41.05%、61.42%和74.92%。在贮藏库中进行10倍液喷雾,对马铃薯坏疽病的防效达64.31%。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蓖麻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具有抑制活性的生防菌株,本研究利用利福平选择性培养法,从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了一株对蓖麻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活性的菌株 LX1。菌株 LX1在对峙培养中出现了明显的抑菌圈,孢子萌发试验显示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5%~78%,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菌株LX1可显著抑制F. oxysporum菌丝生长,明显造成菌丝分支增加,部分菌丝顶端和中央膨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畸变结构和程度加剧。通过对菌株LX1的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测试以及16S rDNA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菌株LX1应用于蓖麻枯萎病菌的生物防治及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野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生防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21种野生药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内生真菌,以6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株,并根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效拮抗菌株对靶标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的478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1株高活性拮抗菌株,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棘壳孢属Pyrenochaeta、镰孢属Fusarium、粒毛盘菌属Lachnum、垫壳孢属Coniella和Neonectria 7个属,其中青霉属占比最高,达36.36%。平皿对峙试验表明, 棘壳孢菌12-R-5对灰葡萄孢表现出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对菌丝抑制率达66.67%。含药平皿试验表明,菌株12-R-5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菌株12-R-5 10倍发酵滤液处理灰葡萄孢10 h,孢子不萌发;100倍稀释液处理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1.01%。显微镜观察发现,棘壳孢菌使灰葡萄孢菌丝扭曲变形,膨大肿胀及断裂,部分菌丝发生抑缩、消融现象。说明棘壳孢菌12-R-5菌株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资源高值化利用,以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为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C2利用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发酵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游离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0、2.11、0.18和1.29 mg/mL,钾、钙和镁含量分别为1.07、0.05和0.10 mg/mL,铁、锌、锰和铜含量分别为7.10、2.34、0.25和0.09 μg/mL。蔗糖、谷氨酸钠和硫酸铵是影响菌株PC2发酵抗菌脂肽的3个主要因素。菌株PC2以马铃薯全粉废水为基础培养基无抗菌脂肽产生,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获得了产抗菌脂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2 g,谷氨酸钠3.96 g,硫酸铵6.0 g,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1000 mL,所得抗菌脂肽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1.74 mm。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获得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0%,装液量50 mL/250 mL,初始pH 6.8,发酵温度31℃,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时间35 h。获得的抗菌脂肽粗提物抑菌圈直径可达22.81 mm,较优化前增加了1.08 mm,发酵液活菌数由优化前的2.6×108 CFU/mL提高至3.2×1010 CFU/mL。试验结果为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野生木霉菌拮抗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峙培养、非挥发性抑制物、挥发性抑制物、几丁质酶活性检测及活体接种试验,对4株初筛效果好的木霉菌株的拮抗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4株木霉菌中菌株YZ1303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平板对峙效果较好,但是几丁质酶活性最低;菌株SH2303的非挥发性抑制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为41.33%,并且在盆栽试验中防效最高;菌株HF3407的几丁质酶活性较高,并且挥发性抑制作用和盆栽试验防效较好。总之,建立一种可全面反映木霉菌生防功能的拮抗菌株筛选技术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