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氮量对橡胶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尿素为氮源,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增加0~40cm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当施肥量超过0.6kg/株时,增加施肥量不会显著增加0~40cm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施肥量越大,淋溶到80~100cm土层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量越大。  相似文献   

2.
苗圃潮土氮肥淋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下,不同深度土壤氮素在苗圃潮土中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态,土壤经过12次淋溶后,硝态氮的淋溶量占全氮淋溶量的70%以上,而铵态氮的比例不到7%,另外,有5%~27%以有机氮的形式淋溶;氮肥淋溶率为21.36%~54.19%,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的淋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不同土壤深度不同形态氮素的淋溶量(y)与施氮量(x)之间的关系均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其中各深度全氮的回归方程为:0~20cm:y=0.5555x+99.888(R2=0.9857);0~40cm:y=0.3708x+148.25(R2=0.9689);0~60cm:y=0.2508x+220.67(R2=0.9297)。  相似文献   

3.
宁夏贺兰山东麓沙质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淋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研究了贺兰山东麓代表性酿酒葡萄园沙质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淋洗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比较强,铵态氮淋溶量与土柱高度呈正比,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主要集中在20~60 cm。硝态氮淋溶作用显著高于铵态氮,且初次淋失量与第二次相差不大。随着土柱高度的增加,速效磷、速效钾淋失量和淋滤液浓度都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长期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露地菜田土壤灌水渗漏和氮素淋溶损失特征,利用新疆平原露地菜田国控监测点2014-2017年监测数据,分析常规生产模式、关键减排模式、综合减排模式下土层深度0~90 cm处的产流量、氮素淋溶量。结果显示,常规生产模式下,平均年产流量285.2 m3/hm2,产流系数8.8%,总氮淋溶量为16.8 kg/hm2,是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其中硝态氮6.3 kg/hm2、铵态氮0.16 kg/hm2,总氮淋溶量为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与常规生产模式相比,关键减排模式显著增产4.0%,分别削减产流量11.4%、产流系数12.3%、总氮淋溶量21.0%;综合减排模式显著增产20.6%,分别削减产流量25.3%、产流系数61.3%、总氮淋溶量36.9%。结果表明,新疆灰漠土区蔬菜的常规施肥灌水模式会导致灌水渗漏,引起氮淋溶损失,通过减少施氮量、改进施肥方式能增产并减少灌水渗漏、降低氮淋溶量,减少施肥量的同时降低灌溉量可以更大幅度减少氮淋溶量、增加产量,重点是减少秋季土壤残留氮数量以降低冬季降雪融水造成的氮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5.
以阿拉尔垦区棉田为试验地点,采用8100、6600、5100、3600m3·hm-24个灌水水平,对5次灌水后100cm土层NO3--N、NH4+-N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9月整个种植周期内,0~60cm土层的养分浓度均呈下降趋势,60~100cm土层养分的浓度则缓慢上升,灌水量越大,深层养分的浓度越高;当土壤NO3--N累积量较大时,不同灌水处理间土壤NO3--N含量的变化非常显著;灌水对土壤铵态氮运移影响远小于对硝态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安灌区土壤中氮素迁移规律,利用项目组在该区采集的典型土样,进行了室内土柱淋溶试验.根据该区现有的灌施方式,确定了本次试验方案.利用试验获得了不同土壤剖面深处土样氮素的质量分数,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达到峰值时,其所在的土壤剖面深随灌施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下迁移.氮素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硝态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大,铵态氮稳定性高于硝态氮.依据试验获得的灌施后土壤中铵态氮淋溶损失和硝态氮的累积规律,应合理控制灌施量,达到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水分如何影响肥料效应的发挥对于制定强调恰当的水肥调控技术非常重要.[方法]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地面灌溉不同灌溉量下棉田土壤剖面上碱解氮时空分布特点.[结果]地面灌溉明显的影响100 cm深度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尤其0~4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幅很大;基本上是灌水量越大,碱解氮被淋溶到下层的量就越大.[结论]"以水促肥"效应的一部分原因是灌水扩大肥料在土壤垂直方向分布范围,使更多的棉花根系可以吸收养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下土壤氮素在东北棕壤土中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的淋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肥料中氮的淋失率在35.85%~47.50%之间,总氮的淋失量(y)与施氮量(x)之间的关系均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模拟y=0.4817x+197.07(R2=0.9991)。棕壤土的土壤氮素淋溶流失以硝态氮为主要形态,经过12次土壤淋洗以后,硝态氮淋失量占氮素淋失总量70%以上,而铵态氮的比例不到3%;铵态氮淋失主要集中在前5次淋洗,硝态氮和总氮的淋失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
外源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铵态氮素滞留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以生物质炭和黄棕壤为研究材料,通过阳离子交换量测定、铵态氮等温吸附实验以及模拟土柱淋溶,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铵态氮素滞留效应的影响。发现生物质炭以1%、3%和5%添加后,土壤CEC值分别增加9.4%、14.7%和19.7%,铵态氮素淋失量分别减少22%、39%和47%,氮素滞留量分别增加15%、5%和14%;同时影响氮素在土层中的分布,其中加生物质炭土壤的氮素集中在土柱上部5~7cm处,而不加生物质炭土壤集中在中部偏下9~11cm处。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提高土壤对铵态氮素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土壤铵态氮素养分的淋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比较了两种供试土壤加入等量氮素后,化肥处理(硫酸铵溶液)和有机肥提取液处理淋溶过程中不同形态氮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加入硫酸铵溶液后两个土壤氮素累积淋火量较未施肥清水对照无明显变化,肥料氮的淋失量占氮总淋失量的比例在2.31%~8.68%之间;而加入有机肥提取液后淋出的氮量显著增加,肥料氮占氮总淋失量的比例达65.7%~76.4%.有机肥处理淋失的氮素形态以可溶性有机氮(DON)为主,其次为硝态氮和铵态氮;而化肥处理氮素淋失形态以硝态氮为主(85.2%~88.8%),其次为可溶性有机氮DON(7.9%~10.2%),铵态氮所占比例最低(3.3%~4.6%).有机肥处理DOC和铵态氮的淋失量也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因此,有机肥中可溶性养分特别是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土壤中的淋失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以西双版纳不同林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筛情况下,随粒径的减小,土壤团聚体数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反双峰趋势;湿筛情况下,随粒径的减小,10、30 a橡胶林土壤团聚体数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而20 a橡胶林土壤团聚体数量总体上呈现与干筛情况下相同的趋势。粒径>5 mm团聚体含量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20 a橡胶林团聚体含量最大,而粒径<5 mm团聚体含量则大体上呈相反趋势;且20 a橡胶林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大于10、30 a橡胶林。20 a橡胶林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均最大,且分形维数(D)值较小,说明20 a橡胶林结构稳定性最好,抗蚀性最强。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很强相关性,尤其对表层土壤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橡胶苗对施肥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为海南橡胶经济林的土壤和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大田1年生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苗为对象,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橡胶苗在施肥影响下对土壤养分分配和利用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除了磷含量在叶片中,钾含量在树干中略有下降外,氮、磷、钾含量在橡胶苗其他器官中的含量都在增加,氮、磷、钾养分的分配比例主要集中在叶片,超过30%。影响橡胶苗生长的第1限制因素是氮,在橡胶生产实践中,可在本研究施肥配方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减施磷和钾肥,同时加强有机肥施用,以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坡度和地势强度变化,把地形分为8种不同的类别,并分析了海南省胶园土壤肥力特性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胶园土壤pH、有机质、土壤氮素、土壤磷素、土壤钾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总体上,地形条件的变化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省儋州市橡胶园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酸度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植胶区橡胶林0~40cm土壤腐殖质组成含碳量大小依次为富里酸、胡敏素、胡敏酸;土壤活性酸度范围在4.32~5.56之间,土壤属于酸性和强酸性,且不同母岩和地形对土壤潜性酸度影响不同.在简单相关分析中富里酸与土壤水解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8),而土壤胡敏酸与pH显著正相关(r=0.41)、与水解酸度显著负相关(r=-0.39)、与交换性酸度显著负相关(r=-0.48).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腐殖质组成和土壤酸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土壤腐殖酸是水解酸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胡敏酸和胡敏素与土壤交换性酸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对热研7-33-97和RRIM600橡胶树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富集系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橡胶树各器官富集系数与养分含量均为树叶最高,树干最低;(2)橡胶树对各营养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有差异,表现为N>P>K;(3)橡胶树对养分的富集系数表现出不同的年变化和月变化特征;(4)热研7-33-97橡胶树对养分的富集能力强于RRIM600.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橡胶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海南省大丰、红田、阳江、东太、中建5个橡胶园0-20 cm和21~40 cm土层的86个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偏低,43.84%的土壤样品pH<4.5.全区土壤样品中44.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g/kg,45.3%的样品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80 mg/kg,95.4%的样品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5 mg/kg,72.1%的样品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低于2.5 cmol(+)/kg,88.4%的样品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低于0.4 cmol(+)/kg,46.5%的样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含量低于5 cmol(+)/kg,65.1%的样品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2 mg/kg;全区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较丰富,83.7%的土壤样品速效钾含量高于60 mg/kg,100%样品土壤有效锌含量高于1.5 mg/kg.整体上海南橡胶园土壤养分肥力较低且各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不同林龄橡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0、20、30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51~10.88、7.36~7.88、8.78~9.31 g.kg-1,各林龄有机碳储量10 a>30 a>20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 a龄橡胶林在0-45 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其他2个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同一土层中差异显著,但均主要分布于0-30 cm土层中,特别是0-15 cm土层。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47.50~66.41 t·hm-2,其在不同土层间以及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将西双版纳与海南儋州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前者各个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总量均大于后者,但后者橡胶林土壤有机碳随深度增加的变异趋势比前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热带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延缓和修复土壤酸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室内培养试验(25℃恒温培养70d)研究在橡胶园土壤中分别添加15和45g/kg椰糠、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4种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无机氮含量的影响,以不添加任何农业废弃物为对照。【结果】添加量为15和45g/kg时,4种农业废弃物处理土壤p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椰糠外,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均可明显提高土壤pH,其对土壤pH的提升效果表现为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椰糠。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均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而椰糠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添加量为15和45g/kg时,4种农业废弃物均增加了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结论】添加量为45g/kg时,4种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较大,其影响大小顺序为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椰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20.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对深入了解凋落物分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橡胶凋落叶在不同环境分解过程中的的微生物特征,通过原位网袋法,研究了橡胶凋落物叶在不同调控措施下300和240 d内的分解过程。结果如下:(1)橡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与凋落物残留率及分解环境密切相关,随时间推移,地上组微生物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地下组微生物数量呈单峰递减趋势。(2)总体来说,整个分解期内,0.07 mm孔径网袋内微生物数量要高于1.00 mm孔径网袋;非肥坑中微生物数量高于肥坑;地下组微生物数量高于地上组。整个分解过程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最后为真菌。(3)相关系分析表明,地上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与分解速率和残留率呈显著相关性,真菌数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分解速率和残留率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细菌、真菌是地上组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参与者。地下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各微生物类群数量与残留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与分解速率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凋落物输入是地下微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而凋落物的分解则更大程度的依赖于微生物、土壤动物和土壤环境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