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降雨和风干对玉米青贮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蜡熟期去穗玉米秸秆粉碎后分为3组,模拟降雨组(RAIN)通过人工喷水完成,每2 h喷洒一次,每次每吨玉米秸秆喷洒2 L水,喷洒3次,风干组(DRY)自然风干6 h,对照组(CON)不作任何处理。将3组秸秆放入20 L的自制青贮发酵桶制作青贮饲料,每组制作30桶,共发酵50 d。测定玉米青贮的化学成分、发酵品质;青贮第50天模拟开窖,打开剩余的青贮桶,同时在发酵桶模拟开窖后第0、1、3、7、15天分别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对照组粗蛋白质(CP)、乳酸(LA)、乙酸(AA)含量分别较模拟降雨组高0.43%、2.39%、0.31%(P <0.05),分别较风干组高0.39%、0.95%、0.13(P <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pH、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模拟降雨组和风干组(P <0.05),模拟降雨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和风干组低2.81%、1.63%(P <0.05),对照组未检测到丙酸(PA)和丁酸(BA)的存在。有氧暴露第3天时,对照组霉菌含量较模拟降雨组低0.99(P <0.05),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均呈现酵母菌、霉菌逐渐升高,乳酸菌逐渐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降雨和风干都会使青贮营养品质降低,影响青贮饲料的保存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乳酸菌对于构树枝叶青贮品质的影响。共5个处理组,对照组(LA0)不使用添加剂,试验组青贮料调制时分别添加乳酸菌1×105CFU/mL (LA5)、1×106CFU/mL (LA6)、1×107CFU/mL(LA7)以及1×106CFU/mL+2%糖蜜+4%纤维素酶(混合添加剂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构树枝叶青贮料发酵50 d后取样进行感官评定、营养物质测定以及发酵品质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添加剂组为1级青贮饲料,其余处理组均为2级青贮饲料。试验组粗蛋白(CP)、粗灰分(A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LA5组外,其余试验组pH值、氨态氮(NH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乳酸菌试验组中,随着乳酸菌浓度的升高,青贮料pH值、NH3-N、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逐渐下降,乳酸(LA)含量逐渐上升;混合添加剂组CP含量显著高于LA0、LA6和LA7组(P<0.05),pH值、NH3-N含量显著低于LA0、LA5和LA6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灰分和L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半纤维素(HC)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表明,用混合添加剂处理的构树枝叶青贮料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松针和玉米粉对苜蓿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2个组,分别为PAMS组(30%松针+70%苜蓿)和CAMS组(10%玉米粉+90%苜蓿)。分别在青贮的第0、1、3、5、7、15、30、45和60天取样,分析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整个青贮过程中,2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青贮60 d后,PAMS组的DM、CP和WSC损失率显著低于CAMS组(P<0.05),2组之间的NDF和A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青贮过程中,2组的pH呈下降趋势(P<0.05),PAMS组的pH显著高于CAMS组(P<0.05);2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PAMS组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60 d后,PAMS组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探讨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型日粮化学成分、pH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常用的肉牛全混合日粮分成16份,每份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进行普通发酵,处理1组添加20 g/kg糖蜜,处理2组添加3 g/kg丙酸,处理3组为联合发酵组(20 g/kg糖蜜+3 g/kg丙酸),青贮6周后,收集样品进行后续分析。结果:糖蜜青贮组干物质、乳酸和乳酸菌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1.94%、19.82%和23.20%(P<0.05),但处理组丁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全株玉米型日粮青贮7和14 d后pH显著降低(P<0.05)。青贮1 d和14 d,糖蜜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9.93%和71.77%(P<0.05),而青贮7 d,丙酸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42%(P<0.05)。青贮1、7和14 d,糖蜜组和丙酸组全株玉米型日粮氨氮与总氮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青贮1和7 d后糖蜜组全株玉米型日粮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14 d后,处理组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0.75%、16.05%和17.17%(P<0.05)。结论:在全株玉米型日粮中添加20 g/kg糖蜜可以提高青贮产物乳酸含量,同时改善发酵好氧稳定性,添加3 g/kg丙酸发酵虽然降低了青贮过程中乳酸产量,但提高了发酵产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制剂对灌溉区不同品种青饲玉米(Zea mays)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甘肃灌溉区(武威)栽植的10个青饲玉米品种,在其蜡熟期2/3乳线收获后进行桶装青贮,试验分两个处理,即对照组(空白对照)、乳酸菌制剂组(Sila-Max),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后测定各品种青饲玉米营养成分及发酵特性,以期为灌溉区优良青饲玉米品种的筛选及其加工调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两种青贮处理下,‘北农青贮208’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单糖(ESC)及乙酸(AA)含量均较高(P <0.05),‘豫青贮23’的粗脂肪(EE)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且其干物质损失率(DMLR)较低(P <0.05),‘金穗715’的干物质(DM)含量最高、DMLR (P <0.05)、粗灰分(Ash)含量及氨态氮(NH3-N)含量均较低,而‘桂青贮1号’的pH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乳酸(LA)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与对照相比,加入Sila-Max后,‘北农青贮208’的WSC、LA和AA含量提高了13.64%、20.87%和32.83%(P <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质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泌乳奶牛对其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圈健康的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头,试验组饲喂新玉米品种制成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奶牛饲喂普通玉米制成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期74 d(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降低了泌乳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P<0.05),但产奶量转换为4%的校正乳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奶量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奶牛饲料转化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率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胆囊收缩素的含量下降(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有升高趋势(0.05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添加剂对青贮柞树叶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7个组:CK组、M组、LAB组、EM组、LW组、LAB-M组及EM-M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60 d后,测定青贮柞树叶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1)在感官评定中,各试验组的气味及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Flieg评分上,除LW组外的其余试验组的乳酸评分、乙酸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EM-M组的该三项评分均为最高。各组丁酸评分全为满分。(3)EM-M组pH最低、乳酸含量和LA/AA最高,且在pH和乳酸含量上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4)不同青贮添加剂显著降低了柞树叶青贮饲料的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CT)含量(P<0.05)。各试验组的霉菌、酵母菌以及好氧细菌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乳酸菌含量提升显著(P<0.05)。综上所述,发酵添加剂试验组的青贮品质优于对照组。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组的综合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EM-M组>LAB-M组>M组>EM组>LAB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甜菜青贮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筛选两者青贮的最优混合比例,选择蜡熟期收割的去穗玉米秸秆,与甜菜块茎按不同鲜重比例[100∶0(A组),90∶10(B组),80∶20(C组),70∶30(D组),60∶40(E组)]混合装填入塑料桶中进行青贮,50 d后开桶,开桶后第0(开桶当天)、1、3、5、7天采样,检测其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开桶当天,随着甜菜比例的增加,pH值先降低后升高,粗蛋白(CP)、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先升高后降低,DM、NDF、ADF逐渐降低,且C组pH值最低,CP、WSC最高。随着开桶后时间的推移,各组pH值逐渐升高,CP、WSC逐渐降低。开桶第7天,A、B组干物质(DM)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C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组WS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当玉米秸秆和甜菜块茎鲜重比为90∶10时,青贮料营养品质较好,且开桶接触氧气后营养品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纤维素酶对常规和低水分稻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稻草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调制常规水分(70.00%)和低水分(37.50%)两种水分的稻草青贮,每种水分均设4组纤维素酶(cellulase,CEL)添加浓度,分别为0(CON)、20(CEL1)、40(CEL2)和80mg·kg^(-1)(CEL3),共计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青贮60d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两种水分青贮料中,低水分青贮料的pH和DMR显著(P<0.05)提高,NH_3-N含量显著(P<0.05)低于常规水分青贮料;常规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NDF和ADF含量显著(P<0.05)减少,其中CEL1组和CEL2组的pH显著(P<0.05)降低;低水分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pH和NDF含量显著(P<0.05)降低、DM含量显著(P<0.05)增加,另外,CEL2组和CEL3组的DMR含量显著(P<0.05)提高,CEL2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2种水分青贮中,均以CEL2组的DM、DMR、WSC最高,pH、GLR、NDF含量、ADF含量、NH_3-N含量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分和低水分稻草青贮中,3个纤维素酶水平都有显著的添加效果,且以40mg·kg^(-1)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凋萎和添加剂对稻草裹包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10月底收割的鲜稻草和凋萎24 h稻草(干鲜比分别为36.5%、42.3%)均设4个组,即对照组、糖蜜组(单独添加糖蜜)、青贮宝组(单独添加青贮宝)和糖蜜+青贮宝组(糖蜜和青贮宝联合添加),每组制作3包。常温裹包青贮50 d后,开包采样进行感官品质、发酵参数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无论鲜稻草是否凋萎,稻草单独青贮难以成功,添加剂糖蜜、青贮宝的添加有利于稻草的裹包青贮;单独添加青贮宝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氨态氮(NH_3-N)含量(P0.05);单独添加糖蜜显著提高凋萎稻草青贮的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联合添加糖蜜和青贮宝可显著提高鲜稻草或凋萎稻草青贮的粗蛋白质(CP)和钙(Ca)含量(P0.05),显著降低鲜贮稻草青贮的NDF含量(P0.05),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NH_3-N含量(P0.05),显著增加凋萎稻草青贮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凋萎显著降低稻草青贮的干物质回收率和丙酸含量(P0.05),提高稻草青贮的CP和NH_3-N含量(P0.05)。综上,稻草单独青贮难以成功,添加糖蜜和青贮宝有利于提高稻草青贮的发酵品质,稻草青贮前凋萎要适度。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玉米粉和乳酸菌对甘薯蔓、酒糟及稻草(4∶4∶2)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玉米粉添加组(CF)、乳酸菌添加组(LAB)、玉米粉和乳酸菌组合添加组(CF+LAB),每个处理6个重复,室温下贮藏60 d开封,取样分析青贮品质。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粉和乳酸菌制剂均明显提高了青贮料的感官品质,与CK相比,CF处理、LAB处理及CF+LAB处理中 CP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NH3-N/TN、AA、PA、Ash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F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DM、CP、LA含量(P<0.01),而LAB处理则极显著地降低了NDF、ADF含量(P<0.01),CF+LAB中NH3-N/TN、AA含量及pH值极显著低于LAB(P<0.01),显著低于CF(P<0.05)。综上所述,添加玉米粉和乳酸菌制剂均提高了青贮品质,单独添加乳酸菌制剂青贮品质要次于单独添加玉米粉,两者组合添加青贮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设置CK组(空白对照组)、LB组(布氏乳杆菌组)、ENZ组(纤维素酶组)及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共同处理组)的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试验.发酵45 d后取样进行青贮发酵品质感官综合评价,测定pH值、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活菌数、水溶性碳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纤维素酶对常规和低水分稻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稻草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调制常规水分(70.00%)和低水分(37.50%)两种水分的稻草青贮,每种水分均设4组纤维素酶(cellulase,CEL)添加浓度,分别为0(CON)、20(CEL1)、40(CEL2)和80 mg·kg-1(CEL3),共计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青贮60 d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两种水分青贮料中,低水分青贮料的pH和DMR显著(P<0.05)提高,NH3-N含量显著(P<0.05)低于常规水分青贮料;常规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NDF和ADF含量显著(P<0.05)减少,其中CEL1组和CEL2组的pH显著(P<0.05)降低;低水分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pH和NDF含量显著(P<0.05)降低、DM含量显著(P<0.05)增加,另外,CEL2组和CEL3组的DMR含量显著(P<0.05)提高,CEL2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2种水分青贮中,均以CEL2组的DM、DMR、WSC最高,pH、GLR、NDF含量、ADF含量、NH3-N含量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分和低水分稻草青贮中,3个纤维素酶水平都有显著的添加效果,且以40mg·kg-1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菜籽壳后对甜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甜玉米秸秆青贮时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和20%的菜籽壳,每个混合比例分为植物乳杆菌添加组和不添加组.青贮45 d,测定甜玉米秸秆的化学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菜籽壳的甜玉米秸秆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和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6.
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扩大饲料资源提供新的途径。试验选取末次收获辣椒后的辣椒鲜秸秆为原料,设3个水分(75%左右、65%左右和55%左右)梯度,分别添加甲酸(1.5% FW,FA)、丙酸(1.5% FW,PA)、玉米粉(100 g/kg DM,CF)和马铃薯渣(30% FW,PD),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组(CK),100 mL PE瓶常温青贮45 d,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水分、添加剂及其互作对辣椒秸秆青贮效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含水量的降低,pH和干物质升高,乳酸、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降低,含水量75%青贮饲料的pH和中性洗涤纤维最低,乳酸生成最多,氨态氮/全氮较低;与CK相比,添加FA显著(P<0.05)降低青贮饲料pH和氨态氮/全氮,增加乳酸和可溶性糖;添加PD和CF有效补充了发酵底物的不足,干物质和可溶性糖显著(P<0.05)增加;各添加剂组青贮料中均较少或未检测到丁酸。结合灰色关联度对参试青贮调制方式的青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含水量75%+FA的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含水量65%+PD。综上可知,辣椒秸秆适宜青贮的含水量为75%左右;添加马铃薯渣青贮于各水分条件下效果皆较优,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基于Meta分析获得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淀粉(Starc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预期值及变异范围,并探索青贮天数、地区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38篇文献,共273组全...  相似文献   

18.
研究4种不同添加剂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发酵品质以及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添加剂。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薯渣和玉米秸秆混贮水分含量控制在70%(混贮比例为1∶2),设置了对照组(CK)、微贮博士组(处理1)、青贮邦组(处理2)、拉巴克思复合添加剂组(处理3)以及亚芯组(处理4)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贮存期60 d。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及半体内试验测定第60天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和对照组(CK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经过发酵品质分析测定,4种添加剂处理均改善了薯渣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处理4组的乳酸含量最高(P<0.01),pH和氨态氮含量最低(P<0.05);各添加剂处理均提高了薯渣混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其中以处理4组效果最佳(P<0.01),有氧稳定时间为162 h,比CK组延长50 h,其次是处理2组(P<0.01)、处理3组(P<0.01),处理1组改善效果不明显;在瘤胃中培养48 h后,处理组干物质(D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处理4组的NDF瘤胃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处理3(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的NDF瘤胃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3组和CK组(P<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1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比CK提高2.83%(P<0.01),其他各处理组间淀粉的牛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添加剂处理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等均有改善作用,其中以亚芯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发酵增效剂(分别简称MAX、MIX)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感官质量、营养品质和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全株玉米作为青贮原料。试验共分3组,MAX组:青贮时将MAX粉末以2.5 mg/kg均匀加入;MIX组:青贮时将MIX的颗粒以1000 mg/kg均匀加入;空白组(CK组):青贮时不添加任何发酵增效剂,每组3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桶取样,测定青贮样品感官质量、营养品质及开桶后有氧暴露0、24、48、72 h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MAX和MIX组感官评定与CK组无显著差异(P>0.05),等级均为一级。2)MAX和MIX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乳酸(L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淀粉(Sta)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pH及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乙酸(AA)、氨态氮(NH3-N)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K组(P<0.01)。3)玉米青贮饲料开桶后随有氧暴露时间的增加,MAX、MIX和CK组LA含量均呈降低趋势,4个时间段MAX和MIX组LA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MAX、MIX和CK组青贮样品pH均呈升高趋势,4个时间段MAX和MIX组pH均显著低于CK组(P<0.05);有氧暴露24 h前,MAX和MIX组AA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有氧暴露24 h后,MAX和MIX组AA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有氧暴露72 h前,MAX和MIX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MAX、MIX和CK组有氧稳定性时长分别为112.36、112.97和110.37 h。由此可见,全株玉米青贮时添加MAX和MIX对青贮饲料的感官质量无显著影响;添加MAX和MIX可减少青贮过程中DM、CP、Sta的损耗,降低玉米青贮饲料中ADF、NDF、NH3-N的含量,从而提高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添加MAX和MIX对延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时间效果不明显;MAX、MIX之间对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不同晾晒时间和青贮时间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Zea mays L.)青贮品种“曲辰9号”为试验材料,将乳熟末期的青贮玉米全株收获粉碎后,在阴凉处分别晾晒0(对照,CK)、1、2、3、4 d,然后在塑料桶(5 L)中分别进行青贮,待青贮60、90、120 d时进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果 青贮玉米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晾晒2、3、4 d后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CK;用晾晒2、3、4 d的全株青贮玉米原料进行青贮,pH值显著(P<0.05)高于CK,晾晒2 d青贮120 d处理除外。晾晒时间对乳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产生显著(P<0.05)影响,青贮时间仅对乳酸、丁酸产生显著(P<0.05)影响,其中,乳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丁酸含量在原料晾晒之后明显增加。CK处理中,青贮90、120 d的NDF含量显著(P<0.05)高于青贮60 d处理。利用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开展V-Score分析,晾晒导致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降低,试验中品质较优的青贮为原料粉碎后未经晾晒的处理(CK)。结论 在未经晾晒处理下进行青贮60 d的青贮玉米,综合品质较高。在青贮玉米原料含水量为74%时,不建议粉碎之后通过晾晒降低含水量再青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