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桑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功能性物质及桑椹红色素。桑椹在食品和医药方面得到了重视和合理开发。本文通过对桑椹的化学组成、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在目前饲料原料紧缺和提倡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时期,桑椹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桑椹在畜牧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功能性物质及桑椹红色素.桑椹在食品和医药方面得到了重视和合理开发.本文通过对桑椹的化学组成、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在目前饲料原料紧缺和提倡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时期,桑椹在畜牧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桑椹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桑椹化学成分复杂,营养丰富。桑椹可以入药,其药理作用广泛。本文概括了桑椹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药用等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桑椹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果品(桑椹)加工及桑椹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讨论了桑椹综合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桑椹综合利用现存的问题。作为药食两用农产品之一的桑椹其综合利用前景是辉煌的。  相似文献   

5.
桑椹酿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波  李勇  周洪英 《北方蚕业》2011,32(1):1-4,8
介绍了桑椹酿酒酵母、发酵工艺和桑椹酒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复合桑椹果酒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桑椹酿酒的研究有了许多改进,对桑椹酿酒工艺的发展和桑椹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果品干燥技术,将不易保存的新鲜桑椹加工成营养品质优良的桑椹干,为有效拓展桑椹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3种方式结合4种温度(45、50、55和60℃)处理新鲜桑椹,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加工桑椹干的感官色度和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与新鲜桑椹相比,3种干燥方式制备的桑椹干样品的色度均有较大变化(ΔE*9),同一干燥方式处理温度越高,色度变化越明显(P0.05);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桑椹干样品中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干燥温度对游离态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桑椹干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ORAC抗氧化能力与其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合考虑各项营养品质指标检测结果,建议在实际加工生产中采取45℃低温热风干燥处理新鲜桑椹,有利于保护桑椹色泽,并减少桑椹中酚类活性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桑椹蛋白质营养及成熟软化机理方面的特性,以果桑品种大10和SG01为材料,采用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对成熟桑椹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从大10和SG01成熟桑椹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分别检测到471个和545个斑点,表明不同果桑品种间成熟桑椹的蛋白质表达谱存在着显著差异;从中选取表达量丰富、分离良好的20个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了其中的5个蛋白质组分;这些蛋白组分主要涉及蛋白代谢、细胞构成、植物应答反应、核酸代谢、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桑椹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桑椹的功能性蛋白及其营养价值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下,奉节县蚕桑产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果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桑椹菌核病是果桑产业的毁灭性病害,结合奉节县近几年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只要准确掌握用药时期及用药品种,能够有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1 桑椹饮料研制和开发研究通过技术鉴定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承担的“桑椹饮料研制和开发”研究项目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取得了如下进展:(1)以鲜桑椹榨汁,加工成桑果汁饮料,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2)桑椹原汁加工工艺先进,解决了有核桑椹的籽汁两用、原汁护色、贮藏等技术,在-18℃下可贮藏6个月以上。(3)优化桑椹果汁配方,调制成有独特风味、具有保健作用的纯天然食品,产品保质期达12个月。(4)经省食品检测中心和省、市卫生防疫站检验,产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及标准。该项研究工艺先进、产品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共国  马子骏 《蚕业科学》2004,30(1):104-106
为达到桑椹鲜食产业化目的 ,应用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和冰温贮藏技术对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桑椹在冰温点以上温度贮藏 ,糖酸比下降明显 ,白桑椹尤甚 ;二氧化氯缓释处理能明显延缓桑椹糖酸比的下降。二氧化氯缓释处理结合冰温贮藏 15d ,白桑椹和紫桑椹的糖酸比分别下降 11 8%、17 4 % ;贮藏 2 5d后 ,分别下降 5 7 5 %、39 1%。冰温贮藏 15d ,桑椹糖酸比与pH值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相关关系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桑椹酒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桑椹浸泡酒、桑椹发酵酒、桑椹蒸馏酒和桑椹白兰地等多种类型的桑椹酒。但是,桑椹酒标准研究相对滞后。2018年5月1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了首个桑椹酒标准T/CNFIA 104—2018《桑椹(果)酒》。介绍了T/CNFIA 104—2018《桑椹(果)酒》标准规定的桑椹(果)酒的定义、分类、感官要求和主要理化指标,以及各指标的分析方法;阐述了该标准发布与实施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普通冷冻(-20℃)、快速冷冻(-80℃)、急速冷冻(液氮浸渍,-196℃)3种冷冻方式及冷冻前采用氯化钙溶液预处理对新鲜桑椹营养活性成分含量和硬度的影响程度,明确适合桑椹保鲜的冷冻方式。与普通冷冻方式相比,采用快速或急速冷冻方式能有效降低桑椹在解冻过程中的汁液流失率。经不同方式冷冻后桑椹在解冻过程中,含有的花青素、总酚和维生素C均会不同程度损失,其中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损失程度在不同冷冻方式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采用5 g/L氯化钙溶液进行预处理能显著减少冷冻桑椹中原果胶的损失,并且快速冷冻或急速冷冻处理组桑椹中的可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冷冻处理组的桑椹。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快速冷冻和急速冷冻处理组桑椹的组织细胞结构与新鲜桑椹相近,说明冷冻前采用氯化钙溶液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桑椹细胞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冷冻方式相比,采用快速冷冻和急速冷冻对维持桑椹的硬度与减少汁液流失具有一定作用;冷冻前采用氯化钙溶液预处理能显著降低桑椹中的原果胶损失。生产中对新鲜桑椹的贮藏,适宜采用氯化钙溶液预处理结合快速冷冻或急速冷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轻者造成桑椹品质低劣,重者使桑椹腐败,由紫红色变白而破碎脱落,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发生桑椹菌核病将会影响桑树种子的收获和桑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详细介绍,并以此提出了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由陕西省蚕桑研究所与陕西省药材公司合作研究的“桑椹系列营养品”于1989年11月25日在西安通过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的研制选题方向正确,系列产品工艺和标准可行。产品经分析检测,符合标准。桑椹汽水系省内首创,桑椹、桑杞口服液和桑椹晶系国内首创,在利用桑椹资源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桑椹系列营养品  相似文献   

15.
《北方蚕业》2018,(4):19-26
以果桑大十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技术处理对桑椹成熟期和桑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桑椹青果期喷施3%~4%蔗糖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会加速桑椹的成熟,增加桑椹单果重,并影响桑椹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喷施GA_3(50~125 mg/L)和ABA(75~125 mg/L)溶液可以加速桑椹的成熟,而喷施IAA(30~50 mg/L)可以显著延迟桑椹的成熟,适当浓度的激素处理也可以影响桑椹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桑枝环割处理也可以加速桑椹的成熟,提高桑椹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桑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椹营养丰富,其营养成分包括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挥发性油、生物碱和黄酮类等。桑椹可以入药,其药理作用广泛。本文对桑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桑椹在医药上的综合利用与深度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桑椹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桑椹成分的研究方法有了许多改进,对桑椹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桑椹主要成分和从桑椹中提取多酚、白藜芦醇、多糖和挥发性物质等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桑椹是食药同源的“第三代水果”,其外皮较薄不利于运输储藏,为了降低桑椹腐烂程度,延长货架期,必须采用保鲜技术来延长桑椹的贮藏时间。通过阐明桑椹在储藏期间各种生理指标和功能性物质含量变化,并将普通保鲜技术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进行了对比,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在水果保鲜中的特点;通过综述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在其它水果保鲜和桑椹保鲜方面的的研究进展,既体现了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可以对桑椹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也证实了该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高效性。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作为绿色、高效、无化学残留的复合保鲜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桑椹采摘后的保鲜水平,对桑椹的后续加工和延长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和抗氧化剂,但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降解。以桑椹冻干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的方法,以花青素得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影响桑椹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料液质量浓度为0.073 g/m 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液p H 1、提取温度78.02℃、提取时间1.5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用桑椹冻干粉提取花青素的得率达到6.93%。采用上述优化工艺提取桑椹花青素在保证提取得率的前提下,更加经济有效。提取的桑椹花青素在p H值为1时稳定性最好,H_2O_2对桑椹花青素有强烈的破坏作用,高浓度的Na_2S_2O_3也会使其发生降解;紫外光、室外自然光、室内散射光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均有影响;Na~+、Mg~(2+)、Ca~(2+)、Zn~(2+)、Fe~(2+)、Fe~(3+)等以及柠檬酸都对桑椹花青素有增色作用;高温(50~80℃)和蔗糖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由于桑椹花青素的不稳定性,在其产品加工及应用中需选择或设置适合的条件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