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作者介绍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几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及其他一些有害微生物在乳及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了解并分析酒泉市部分地区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于2015—2017年对酒泉市5个县市随机采集羊肉制品827份,参照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对采集的样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孤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16份样品被检测出携带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4.0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份(8.95%)、沙门氏菌23份(2.78%)、副溶血性孤菌12份(1.4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7份(0.85%),没有检出大肠杆菌O157:H7;2015—2017年检出率分别为24.05%、12.09%和7.75%;不同羊肉制品中以油炸肉检出率最高(48.65%),生肉最低(5.67%)。说明酒泉市羊肉制品中食源性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主要以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给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相关部门需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Hly基因和Inl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二重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单增李斯特菌的Hly基因和InlA基因,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食品中的常见致病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均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二重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4CFU/mL,并能够用于鉴定实验小鼠攻毒后内脏器官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培养物。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基于多重PCR与膜芯片核酸杂交技术,旨在构建同时检测饲料及原料中6种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重复性、再现性和特异性,综合检出限为培养前1~5 CFU/mL(核酸样本为0.01 ng/μL),可实现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6种致病微生物的高通量检测,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多重PCR-膜芯片技术可成为饲料及原料中微生物污染快速、高通量筛查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主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给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2014年所采集的277份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为阳性样品21份,检出率为7.58%;检出阳性菌株22株,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06%。检出阳性样品的食品类别为调理肉制品、生食肉类、婴幼儿配方食品、冷冻肉糜制品、巴氏杀菌乳、学生午餐和冷冻鱼糜制品7大类,其中调理肉制品、生食肉类阳性样品检出率最高,达到了50%。有阳性检出的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19%、6.67%、6.45%及1.89%。  相似文献   

6.
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与横向流动试纸条检测技术(lateral flow dipstick,LFD)联合,建立了1种可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actA基因设计3对引物(其中,上游内引物由生物素标记)和1条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探针,进行由生物素标记的LAMP扩增反应,并利用LFD对经FITC标记探针杂交的扩增产物完成检测。优化后的LAMP反应条件为65℃反应40min,从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到LFD结果判断只需90min左右,比常规PCR技术缩短近2h。LAMP-LFD可特异性地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哈维弧菌等常见弧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等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灵敏性试验表明,LAMP-LFD针对病原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3.2×101 CFU/mL或0.64CFU/反应,是LAMP检测的10倍,常规PCR检测的100倍;针对人工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原料奶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6×102 CFU/mL或3.2CFU/反应。利用本方法可从采集样品中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结果一致。试验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技术可特异、准确地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而且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有望发展成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根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hlyA基因序列中的保守区域,采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Explorer4.0进行设计,获得一套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lyA基因进行LAMP扩增,并与常规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LAMP方法能成功扩增出梯形条带,LAMP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纯培养物和人工染菌的灵敏度为5.44×102cfu/mL,而对照PCR检测的灵敏度为5.44×104cfu/mL。对10株细菌进行LAMP扩增,仅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得到阳性结果。从DNA提取到报告结果,耗时仅1h。结论 LAMP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方法简便,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同时快速准确的检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以及是否为有毒力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的四重PCR方法,针对该菌的种特异性基因inl A基因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片段大小为800bp,结果应用该PCR法可特异性的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97.3%。同时通过对毒力基因inlB,inlC和inlJ的检测用来判断菌株的相关毒力。而同一属的其他菌种无害李斯特菌(L.innocua),韦氏李斯特菌(L.welshimeri)均无特异条带,嗜水气单胞菌(J-1),产气荚膜梭菌(C57-1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鼠伤寒沙门菌(C79-3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结果均为阴性。对临床上送检的23份样品进行四重PCR方法检测并同时与国家标准GB/T22429-2008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筛选检验中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完全符合,均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并且四重PCR法表明这7份阳性样品中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均携带有3种毒力因子(inlB,inlC和inlJ),因此该四重PCR法可用于快速鉴定是否是有毒力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为有效预防控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活性包装通过改变包装环境来延长食品货架期或改善安全性和感官特性,同时保持食品的品质不变.活性包装系统对包装食品的防腐作用有别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后者仅能阻止外来因素对食品的影响.包含抗菌成分的生物降解膜是近年来活性包装中最令人瞩目的材料.鉴于降低细菌污染是延长食品货架期的主要措施之一,大量研究关注了这种抗菌包装对李斯特菌(全文中如无特别说明,李斯特菌均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食源性细菌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危害严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有害化学物质、微生物和生物的出现,食源性病原体及人类的疾病也在增加。由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屡屡发生,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1存在的问题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的污染。食源性致病菌中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牛的主要疫病的快速、准确及高通量鉴别诊断技术,以赤羽病病毒(AKV)、牛白血病病毒(BLV)、蓝舌病病毒(B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5种牛传染病病原为研究对象,将LAMP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并优化了该基因芯片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上述5种病原,特异性好,60 min反应时间即可给出检测结果。其中AKV和PPRV的敏感性为10~3 copies/μL,BLV的敏感性为10~5 copies/μL,BTV和BVDV的敏感性为10~2 copies/μL,与LAMP检测的敏感性一致。成功建立了基于LAMP技术的5重RT-LAMP基因芯片,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上述5种病毒,为口岸检疫探索出一种能快速、高通量检测动物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开展了两项试验,评估小麦-大麦和玉米浸泡后或干日粮添加植酸酶对植酸含量和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在试验1中,小麦和大麦以1:1混合或小麦-大麦-玉米以1:1:2混合后浸泡0、2、4、8和24 h,其中小麦-大麦-玉米混合日粮中添加1250 FTU/kg植酸酶。结果显示,日粮类型与浸泡时间对植酸盐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 <0.05),植酸盐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小麦-大麦-玉米混合日粮+植酸酶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小麦-大麦-玉米混合日粮、小麦-大麦日粮和玉米日粮,植酸降解K值分别为8.7、15.8、24.4和303.4 h。小麦-大麦日粮或玉米日粮浸泡2、4、8和24 h后,植酸盐含量的估计值提高0.17、0.34、0.42和0.5 g/kg,显示出非加性效应。在小麦-大麦-玉米日粮浸泡2、4、8和24 h时,较单独浸泡的玉米植酸盐的降解高0.15、0.30、0.42和0.49 g/kg。试验2选择24头仔猪,每窝均重为(47±2)kg,猪被关在代谢笼中,饲喂试验1中的4种日粮,为期12 d(5 d预饲期,7 d样品收集期)。小麦-大麦-玉米混合日粮+植酸酶组磷表观消化率表现为最高,其次是小麦-大麦日粮组、小麦-大麦-玉米日粮组和玉米日粮组(P <0.05)。玉米日粮中磷表观消化率较小麦-大麦混合日粮低27%(P <0.05)。小麦-大麦-玉米混合日粮+植酸酶较小麦-大麦-玉米混合日粮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13%(P <0.05)。小麦-大麦-玉米日粮+植酸酶组磷表观消化率较玉米日粮提高14.6%。综上所述,小麦和大麦中存在的植酸酶是非特异性的,其与玉米以1:1:2混合浸泡后可以降解植酸磷。因此,小麦-大麦-玉米混合日粮浸泡后对植酸的降解水平不具有加性效应。用混合日粮饲喂猪,磷表观消化率也无加性效应。因此,在制定猪日粮配方时需要考虑磷消化率值非加性,以保证磷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外源腐胺与亚精胺提高假俭草低温胁迫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外源多胺对低温胁迫下假俭草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假俭草耐寒性的影响,本文测定分析了外源多胺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假俭草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施0.1mM浓度的外源腐胺与亚精胺显著降低假俭草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并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多糖、脯氨酸、腐胺、亚精胺与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证实了外源多胺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假俭草叶片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减轻组织在低温胁迫下的伤害程度,这为草坪养护过程中使用外源多胺物质提高假俭草耐寒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null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查了中国西北和东部地区不同生境的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植物中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分布。采样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江苏、安徽、浙江、上海7省(市、区),共采集拂子茅属植物样品426株。调查发现西北3省(区)所有276个拂子茅属植物样品中都不含有内生真菌;而采集自东部的样品中,南京的无性系拂子茅属植物和黄山的拂子茅C. epigeios含菌率为100%。但是,采自南京抽穗的拂子茅却完全不含内生菌。通过研究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发现南京与黄山的菌株都具有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典型特征,而它们之间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孢子大小等方面又存在较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拂子茅属植物及其中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拂子茅属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含量受地理环境以及宿主植物种类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仇凡 《中国饲料》2019,(14):71-75
文章旨在评价姜黄素对绵羊健康、生产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将36只母羊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日粮+100mg/kg姜黄素),试验共开展15d,分别在第0、10和15天对绵羊进行采血、采乳。姜黄素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了15d奶脂肪含量及10和15d体细胞数量和氧化蛋白产物(P<0.05),但显著提高了铁还原力(P<0.05)。姜黄素组显著提高了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姜黄素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导致白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姜黄素组显著降低了15d绵羊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导致总蛋白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0和15d血清活性氧水平(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了10和15d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组提高了15d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发现,在绵羊哺乳期日粮中添加姜黄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将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八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是别行奇道的经脉,具有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任督二脉穴位主治范围广泛,六条奇经虽无本经专属经穴,但其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往往一脉通多经。运用比较针灸方法,借鉴中医临床的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找寻出对某些疾病有特效的奇经八脉穴位/交会穴位,可扩大正经的主治范围,提高针灸的施治效果,以更好地防治犬、猫疾病。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禽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使用该方法与农业行业标准NY/T772—2013中的禽流感病毒RT-PCR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耗时短、特异性好,检测下限达10-4 ng/μL,与传统的RT-PCR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实现对禽流感病毒的安全、特异、快速、灵敏、简单、高通量检测,从而弥补了现有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旨在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探讨氧化损伤可能的路径。本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以DME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培养24 h;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PDTC),以每个孔1 mL的PDTC(20μmol·L-1)孵育细胞24 h;H_2O_2组(H_2O_2),加入0.5 mmol·L-1的H_2O_2处理细胞24 h。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ROS水平与凋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DTC可显著提高细胞的总凋亡率(P<0.05),可显著上调细胞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6、caspase-9的mRNA表达量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Beclin 1的mRNA表达量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I的值以及LC3-II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核因子kappa B副族1(p50)、B型白细胞/2型淋巴细胞样蛋白(Bcl-2)、v-rel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和环氧合酶(Cox)-2的mRNA表达量以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5);H_2O_2可显著提高细胞的ROS水平和细胞总凋亡率(P<0.05),可显著上调caspase-3、caspase-6、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量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Beclin 1和LC3-II/LC3-I的mRNA表达量以及LC3-II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下调p50、Bcl-2、RelA和Cox-1、Cox-2的mRNA表达量以及核因子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果提示,H_2O_2会引起C2C12细胞的ROS升高,并且能够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发生,这与NF-κB因子的特异性抑制剂PDTC的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19.
肉鸡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分布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的消化道中寄居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并参与机体的养分代谢和稳态调节。现代微生物分析技术的成功应用使人们对家禽消化道菌群的类别、数量、分布及功能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总结了微生物在肉鸡消化道的分布情况和定植规律,并重点阐述了遗传、日龄、饲养环境和饲粮等关键因素对肉鸡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以期为开展肉鸡肠道健康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日粮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筛选苏淮猪最适宜的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本试验选择体重相近(62.90±0.78)kg、健康的苏淮阉公猪3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5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自由采食对照组基础日粮;正试期28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Ⅳ组分别饲喂以7%、14%、21%、28%的脱脂米糠替代等量玉米的日粮。5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分别为8.89%、11.80%、12.93%、14.35%、17.94%。正式期所有猪均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每天纪录所有试验猪的采食量和体重;分别于试验期第0、14天采集粪样,试验第28天采集直肠内容物,用于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测量计算胃肠道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猪的初始体重、第14天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第0~14天平均日增重、第14~28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试验Ⅰ~Ⅳ组的第14~28天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第0~14天平均日增重(P<0.05)。生长拟合曲线显示,各组猪生长曲线拐点分别是第18.51天(75.87 kg)、第15.92天(73.61 kg)、第17.39天(75.91 kg)、第17.58天(75.45 kg)、第16.29天(76.15 k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较早到达生长曲线拐点。但各组生长趋势差异不明显。2)饲喂不同纤维水平的日粮对各组猪胃肠道相对重量、长度及大肠的重量、长度占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3)试验期第14、28天,随着日粮纤维水平的升高,各组NDF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均呈线性(P<0.01)、二次方(P<0.01)和三次方(P<0.01)降低;试验期第14天,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趋于二次方降低(P<0.10)。4)根据三次方程模型预测,分别以ADF、CP表观消化率为因变量,得到适宜脱脂米糠替代部分玉米水平分别为12.77%、14.78%。在各组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均满足且一致的情况下,增加日粮纤维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NDF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对ADF和CP的表观消化率。本试验的脱脂米糠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12.77%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