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明皮下注射褪黑素(MT)对荷斯坦奶牛配种妊娠率及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用计步器法确定自然发情的首次配种荷斯坦奶牛150头,对其中70头进行颈部皮下肌内注射褪黑素30 mg,12 h后进行人工输精;选择170头产后首次配种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处理,其中90头荷斯坦奶牛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同时进行颈部皮下肌内注射褪黑素30 mg,16 h后进行人工输精。在进行二次配种的荷斯坦奶牛中选择153只进行皮下注射褪黑素。荷斯坦奶牛输精后20~35 d进行妊娠检查,详细记录首次配种妊娠母牛头数、二次配种妊娠母牛头数、产犊数。选取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的荷斯坦奶牛25头,皮下注射褪黑素8 h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褪黑素、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的含量及35 d妊检时妊娠母牛血清中孕酮(P4)含量。结果显示,与自然发情和同期排卵对照组相比,其对应的皮下注射褪黑素组荷斯坦奶牛的妊娠率及产犊率均显著提高(P<0.05);皮下注射褪黑素组的双犊率显著提高(P<0.05),首次配种妊娠率和产犊率均显著提高(P<0.05),二次配种妊娠率和产犊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激素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皮下注射褪黑素组血清中褪黑素、LH、E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35 d妊检时,皮下注射褪黑素的妊娠母牛P4含量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褪黑素能够提高荷斯坦奶牛的妊娠率、产犊率及血清中LH、E2和P4含量,说明皮下注射褪黑素能够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并提高配种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4):665-668
免疫球蛋白λ多肽1(immunoglobulin lambda-like polypeptide 1,IGLL1)是一种具有编码蛋白质特性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通过本实验室前期的奶牛乳腺组织转录组测序研究表明,IGLL1基因可能对奶牛乳脂的合成代谢产生影响。本试验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选取3头高脂中国荷斯坦奶牛,3头低脂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 DNA,进行RT-PCR,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IGLL1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高脂奶牛及低脂奶牛的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高脂奶牛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奶牛的表达量(P=0.0370.05)。研究表明,IGLL1基因可能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的合成或代谢产生影响。该研究为奶牛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00-104
旨在分析高蛋白和低蛋白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中ACSL5基因表达量差异。以高蛋白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及低蛋白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乳腺组织总RNA,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奶牛乳腺组织中ACSL5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6头不同奶牛的乳腺组织中,ACSL5基因均有表达,且在高蛋白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低蛋白奶牛的乳腺组织(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验证ACSL5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奶牛的乳蛋白具有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对ACSL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二维和三维培养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形态与β-酪蛋白、κ-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内蒙古地区3头5岁泌乳期健康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将BMEC经3代培养纯化后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模式下细胞的生长形态,测定β-酪蛋白、A-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2种培养模式下的BMEC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二维培养的BMEC呈典型铺路石样细胞形态,三维培养的BMEC则形成了类腺泡的聚集物和管腔结构.利用三维培养的BMEC的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5),三维培养的BMEC的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1).结果提示,三维培养的BMEC3种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二维培养,三维培养的BMEC在形态上呈现的特点与在体内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5.
与奶牛乳脂相关的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中表达量的多少对奶牛的乳脂率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C4BPA(complement component 4binding protein,alpha)基因是通过对高乳脂奶牛及低乳脂奶牛的乳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选择出的差异基因。为了研究C4BPA基因在奶牛乳脂合成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利用乳成分分析仪检测1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挑选出高乳脂奶牛与低乳脂奶牛各3头(P0.05),提取乳腺组织总RNA,反转录成c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奶牛乳腺组织中C4BPA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4BPA基因在不同奶牛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高乳脂奶牛及低乳脂奶牛的乳腺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为进一步对C4BPA基因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妊娠前期鄂尔多斯细毛羊子宫内膜层及胎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受孕鄂尔多斯细毛羊母羊40只,随机分为3组:NCG1组饲喂基础日粮+0.30 g NCG/d(n=13),NCG2组饲喂基础日粮+0.40 g NCG/d(n=13),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n=14),开展妊娠期0 d至90 d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妊娠期第90 d,NCG1组胎儿肺脏重显著高于对照组,NCG2组胎儿肝脏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第17天,NCG1组母羊子宫内膜OPN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CG2组(P0.05)和对照组(P0.01),NCG2组母羊子宫内膜Integrinαvβ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第90 d,NCG2组和NCG1组胎儿肾脂肪BMP7(P0.05)和UCP-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NCG1组(P0.01)胎儿肾脂肪PGC-1α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NCG2组(P0.01)胎儿肾脂肪PRDM16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本试验条件下,妊娠前期日粮中添加NCG有效促进了鄂尔多斯细毛羊妊娠识别、早期胚胎定植和子宫内膜层发育,保障了胎儿早期程序化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利用荷斯坦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性控胚胎的试验。选用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奶牛为供体,按常规方法进行超数排卵,以国产荷斯坦奶牛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生产性控胚胎。试验共超排供体牛7头,获胚胎6枚及未受精卵33枚,胚胎中可用的B级和C级胚各1枚,退化胚4枚;移植受体牛2头均未受孕,试验表明性控冻精的质量尤其是有效精子可能是生产性控胚胎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ISG15和OAS1在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揭示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和OAS1在中国荷斯坦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为利用干扰素刺激基因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试验用青年母牛共27头,其中自然发情牛10头,同期发情牛17头;人工授精后0、14、18、21和28d采集外周血并分离总白细胞或白细胞亚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18d妊娠牛外周血中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怀牛;ISG15在妊娠牛中一致上调(平均3.92倍),空怀牛中一致下调(平均1.46倍);OAS1在妊娠牛中平均上调3.49倍,空怀牛平均下调1.28倍。自然发情条件下,妊娠牛外周血中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怀牛,同期发情条件下两个基因在表达趋势上与之类似,但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人工授精后18dOAS1在妊娠牛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空怀牛,其中妊娠牛中OAS1一致上调表达,平均上调2.14倍,空怀牛中OAS1一致下调,平均下调1.80倍。研究提示:人工授精后第18天妊娠牛与空怀牛之间ISG15的差异表达比OAS1更明显;自然发情状态下,妊娠牛与空怀牛之间两个基因差异表达情况比同期发情状态下更明显;相对于外周血总白细胞,妊娠牛与空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SG15、OAS1的差异表达倍数更低。综上表明,利用外周血中ISG15的表达水平可望能够在人工授精后18d对自然发情奶牛较为准确地做出早期妊娠诊断;对于ISG15、OAS1在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类中的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奶牛早期妊娠识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泌乳性能和牛乳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将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酪蛋白模式组(对照组)、精氨酸灌注组、丙氨酸等氮组(与精氨酸灌注组等氮),采用3×3复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2 d(7 d灌注期+15 d间隔期),测定其泌乳性能、酪蛋白含量以及酪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灌注的第5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蛋白及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酪蛋白模式组(P0.05);第6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丙氨酸等氮组(P0.05)。2)酪蛋白模式组的α-酪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β-酪蛋白含量在3组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κ-酪蛋白含量则以精氨酸灌注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精氨酸灌注组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αs2-酪蛋白基因(CSN1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提高了乳蛋白中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含量,以及CSN1S1、CSN1S2在奶牛乳腺组织的表达量,有利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和分析了牛PAG基因mRNA在妊娠牛及空怀牛血液中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PAG基因mRNA在妊娠21d的母牛及空怀牛血液中都有表达,而妊娠牛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P〈005)。这说明配种后21d奶牛血液中PAG基因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几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2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其中10头已孕)试验,比较三种早期妊娠诊断方法(7%碘酊法,95%酒精法、3%硫酸铜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准确率在70%以上,95%酒精法最好,作为一种辅助妊娠诊断法基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荷斯坦奶牛的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瘤胃瘘管奶牛,每头奶牛分别灌注0(对照)、15、30、45 g/d的茶皂素,预试期14 d,正试期21 d,共4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淋巴细胞IL-1、IL-6、IL-10和TNF-α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30 g/d茶皂素组奶牛血清Ig 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5 g/d茶皂素组奶牛血清IL-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5 g/d茶皂素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15、30、45 g/d茶皂素组奶牛血清IL-1、IL-6、IL-10、TNF-α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45 g/d茶皂素组可提高以上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由此可见,茶皂素可提高奶牛血清中Ig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并提高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量,表明茶皂素可提高奶牛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整合素αv在牦牛繁殖周期输卵管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了解整合素αv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健康母牦牛(3~6岁)的输卵管伞部、壶腹部和峡部样品,将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输卵管分别按照伞部、壶腹部和峡部分为9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检测整合素αv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整合素αv的定位。结果表明:1)qRT-PCR结果显示,在卵泡期,整合素αv基因在输卵管伞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壶腹部和峡部(P<0.01);在黄体期,整合素αv基因在输卵管峡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伞部和壶腹部(P<0.01);在妊娠期,整合素αv基因在输卵管伞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壶腹部和峡部(P<0.01)。2)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在卵泡期,整合素αv蛋白在输卵管伞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壶腹部和峡部(P<0.01);在黄体期,整合素αv蛋白在输卵管峡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伞部和壶腹部(P<0.01);在妊娠期,整合素αv蛋白在输卵管峡部和伞部的表达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极显著高于壶腹部(P<0.01)。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整合素αv主要分布于输卵管伞部、壶腹部和峡部的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基细胞、肌层和浆液腺中。结果显示,整合素αv在牦牛繁殖周期输卵管不同部位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其可能参与了牦牛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1.1病例1畜主王某的1头6岁荷斯坦奶牛,2003年4月产犊,至2004年6月一直屡配不孕,直肠检查:子宫肥大,没有弹性,按压子宫可排出较稀黄绿色的液体,量较多。1.2病例2畜主廖某的1头7岁荷斯坦奶牛,于2004年3月产犊,屡配不孕,症状同上。2治疗首先在奶牛的发情期用生理盐水200mL加盐酸土霉素3g注入子宫,每天1次,连用3d,第4d子宫注入甲硫酸新斯的明20mL。待下一个情期输精配种。经上述治疗,一例于2004年7月8日输精,60d后经检查准胎;二例于2004年11月2日输精后也准胎。3体会子宫积液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治疗首先要抑制液体的渗出,使子宫复…  相似文献   

15.
简便、有效、快速的早期妊娠诊断技术是奶牛场提高管理效率和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奶牛早期妊娠诊断上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底,对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8个奶牛场,配种后28~33d的牛只采集的尾根静脉血液,共计6 200头份。通过"优孕凯斯"检测技术确定牛只是否妊娠,并将其结果与牧场55~60d的孕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孕凯斯"检测技术对空怀牛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9.36%,对怀孕牛检测准确率达到93.16%。"优孕凯斯"检测技术作为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一项新技术,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母牛不育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规定的母牛不育的标准。通常奶牛每年繁殖1胎为适合。超过始配年龄,或产后的奶牛经过3个发情周期(65 d以上)仍不发情,或适龄繁殖母牛65 d以上配种不受孕或不能配种的,就是不育。2生育力的标准母牛的生育力主要受环境、管理及生物因素影响,其衡量标准多数与经济效益有关。现介绍比较如下:2.1Braun 制订的衡量美国荷斯坦牛的指标发情鉴定效果的几项指标:18~24 d检查到的发情牛数与36~48 d检出的发情牛数之比,正常应为6:1左右;在产后45 d左右配种,3次或不到3次输精受孕的牛应高于90%;配种后35~60 d直检,正常时未孕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来研究了对放置阴道海绵栓(CIDR),进行定时人工输精时雌二醇环戊丙酸盐(EcP)对泌乳奶牛同期发情排卵率、妊娠率及后期胚胎损失的影响。他们对试验中2个牧场中共685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了2次PGF血(分别在0和14d),并在试验28d时注射100μgGnRH,35d时注射25mgPGF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牛人工授精后妊娠失败的原因,本研究分析了妊娠失败牛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和细胞因子等的表达变化。试验选取11头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未孕奶牛,采集人工授精后0d、18d和28d的血液样本,结合28d血清PAG检测和42d直肠触诊,对确定为妊娠失败牛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0d相比,人工授精后18d血液RSAD2、MX1和RTP4 mRNA的表达均呈上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18d时IL-2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0d,IL-10和CCL8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0d,IFN-γ、IL-4和CXCL10 mRNA的表达均呈上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说明妊娠失败与胚胎发育早期母体免疫失调及妊娠识别能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选取273头荷斯坦奶牛,在人工输精后的28d和75d分别采用牛妊娠相关糖蛋白(PAG)ELISA和直肠检查的方法进行妊娠诊断,比较PAG ELISA和直肠检查法的结果,旨在评价PAG ELISA对配种28d的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AG ELISA法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5.5%、86.5%、100%和90.5%,与75d直肠检查结果相同,可用于母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妊娠诊断对于母牛保胎、分群管理及提高繁殖效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荷斯坦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荷斯坦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BLAD)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病,患病牛出生后,生长发育差,绝大多数在1年内死亡,且不具繁殖和哺育能力。该病的遗传基础为CD18基因编码区383位的A/G点突变导致白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表达缺陷。目前欧美等奶牛业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BLAD分子检测方法和跟踪监控体系。中国长期从国外进口荷斯坦公牛精液、胚胎或活体,由此可能引进了BLAD基因。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116头可疑中国荷斯坦牛进行了检测.确定了2头BLAD携带者公牛和8头携带者母牛.未发现隐性纯合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