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五台县草地啮齿类动物空间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西五台县草地啮齿动物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结果表明:啮齿动物区系含2目、5科、11属、14种,平均捕获率为6.05%,除山地草原类草地与山地草甸类草地之间啮齿动物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类之间均达差异显著水平(︱t︱t0.05);研究区域14种啮齿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在0.000 2~0.826 4,其中,生态位宽度指数0.5的种数占总种数的35.71%,0.1~0.5的占42.86%,0.1的占21.43%;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在0.837 7~0.000 2,没有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种,却有一定数量生态位完全不重叠的种;重叠度较高的占28.89%,重叠度较低的占51.11%,重叠度最低的占20.00%。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指数较低表明研究区域内啮齿类动物种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啮齿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监测啮齿动物种群动态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小型哺乳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及草地鼠害控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啮齿动物的种群监测主要以铗捕法、笼捕法为主,既费时又费力。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可弥补这一缺点,然而关于红外相机技术测度荒漠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和标志重捕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主要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分析不同方法监测结果的优缺点,以期选择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技术适合荒漠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监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随机相遇模型和捕获率模型在评估荒漠区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和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的种群密度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是捕获率模型在评估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种群密度时效果优于随机相遇模型,且捕获率模型涉及参数较少。在监测荒漠啮齿动物种群数量时,对于跳鼠的研究两种方法均可使用,对于啮齿动物多物种种群数量研究,建议采用捕获率模型。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态学透视》是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主编的生态学研究系列专著之一。1990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生态学理论进展、生态学方法及应用四大部分。在总论中,包括生态学系统基础、生态科学概论、生态学的回顾与展望;生态学理论进展主要介绍了边际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位理论、生态演替分析、生态热力学、生态协同学及生态系统控制论基础的研究及进展;生态学各论部分,则分别介绍了森林、草地、农业、湿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无人机遥感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机动性强、可云下低空飞行等优势在草地资源监测及草地生态方面迅速兴起。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的系统组成以及不同传感器在草地监测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在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和地上生物量估算、草地有蹄类野生动物和草地啮齿动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限制进行了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所需要监测的对象与问题,这对于草地动植物资源在调查中构建精准数据获取、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体现出生物学、农学和地理学交叉的特点。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及相关研究机构对草地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本研究以SCIE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1996-2015年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探究了近20年来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变化趋势、研究力量分布、重点领域、研究热点及国际合作。结果表明,近20年来,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以平均8%的速度增长;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较多,主要有农业、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科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地质学等;除了对草地、农业关注外,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也对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较为重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的综合影响力较高,美国在国际间合作中表现最为突出,与各主要国家间均具有很强的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在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方面非常活跃,其论文量遥遥领先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等其他机构,但研究水平、影响力以及国际合作能力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计算了三江源区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四个研究区在藏族居民举办婚礼过程中消耗的草地生态足迹,并且对比了牧民和城镇居民的草地生态足迹消耗情况。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区内一次婚礼过程中消耗的总的生态足迹分别为3.94hm2,4.86hm2,5.51hm2和3.54hm2,人均消耗草地生态足迹分别为0.0144hm2,0.0346hm2,0.0194hm2和0.0164hm2。其中,牧民婚礼消耗的草地生态足迹总量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耗量,但人均量要高于城镇居民消耗量,一定程度反映出藏族城镇居民与牧民结婚习俗上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婚礼习俗的改变,藏族居民对草地占用有减少的趋势,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现代生活的挑战,如何在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中寻求平衡点成为了民族生态学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对分析藏区民族文化和生态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在草地科学研究中,对牧草生长和家畜放牧利用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经常使用植物群落学、生理生态学、畜牧学和生长分析等方法。随着植物种群生态学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其研究方法在草地放牧生态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应用生命统计分析(Demographic analyses)或组织周转(Tissue  相似文献   

8.
阿坝县草地鼠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川西北草原的阿坝县天然草地广阔 ,草质优良 ,但啮齿动物危害日益严重。对该地啮齿动物种类 ,分布特点进行论述 ,根据危害程度估计损失 ,并提出了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小花棘豆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报道,对小花棘豆的种类与生态学分布,小花棘豆中毒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小花棘豆的生态学控制与利用等进行综述,为本区草地生态学研究与小花棘豆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关于草地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综述。国内研究者强调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两大驱动因素,其中人口压力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主要驱动因素。国外草地生态学范式经历了均衡草地生态学向非均衡草地生态学的转变,从强调生态系统生物因素是草原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发展到强调强烈的环境波动控制草原的动态演化。相比较国内研究,国外研究更系统和深入,不仅仅注重分析单一因素,认为包括人口、经济、社会政治、科学和技术、文化与宗教以及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驱动力是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全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关于草地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综述.国内研究者强调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两大驱动因素,其中人口压力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主要驱动因素.国外草地生态学范式经历了均衡草地生态学向非均衡草地生态学的转变,从强调生态系统生物因素是草原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发展到强调强烈的环境波动控制草原的动态演化.相比较国内研究,国外研究更系统和深入,不仅仅注重分析单一因素,认为包括人口、经济、社会政治、科学和技术、文化与宗教以及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驱动力是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全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草地退化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学和草地经营学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和笔者的研究体会的基础上总结了草地退化中的几组重要概念,包括生态退化与草场退化、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结构退化与功能退化、绝对退化与相对退化、参照系统与退化程度以及草地退化小尺度定位研究与大尺度空间格局研究,对其进行辨析,同时指出这些概念的划分在草地退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外学者已成功将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于对地下啮齿动物洞道系统、活动节律、巢域面积变化以及社群制度等的研究。但国内将其应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无线追踪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地下啮齿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处川西北草原的阿坝县天然草地广阔,草质优良,但啮齿动物危害日益严重.对该地啮齿动物种类,分布特点进行论述,根据危害程度估计损失,并提出了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内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了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从生态恢复的定义、退化生态系统的指标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对国内在恢复生态学方面的进展做了介绍。对当前的人工草地、草地农业的研究情况做了一些概述。  相似文献   

16.
国内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从生态恢复的定义、退化生态系统的指标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对国内在恢复生态学方面的进展做了介绍.对当前的人工草地、草地农业的研究情况做了一些概述.  相似文献   

17.
刘琳  孙飞达  张新全  干友民  刘伟 《草业科学》2016,33(6):1232-1239
草地生态学是研究草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的学科,理论性、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草地生态学飞速发展,研究范畴更广,研究手段也更加先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四川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本科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己多年从事草地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及对本学科相关研究的掌握,提出了完善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改革措施,强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果提升,教与学的关系更加民主,实验课体系更加完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西藏当雄县草地鼠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万军 《草业科学》1999,16(5):48-50
对西藏当雄县天然草地主要啮齿动物种类、分布特点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危害程度和估计损失,提出了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阿勒泰市草地面积辽阔,牧草种类丰富,草地类型多样,开发条件较好,既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又是构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由于长期超载过牧、无序利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普遍恶化,资源利用与人口、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瓶颈".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角度出发,论证阿勒泰市草地生态环境保护不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而且关系到社会进步与牧区经济繁荣.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夏季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啮齿动物进行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啮齿动物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捕获的5种啮齿动物中,小家鼠和黑线姬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97和0.78;褐家鼠(Bi=0.58)和黑线仓鼠(Bi=0.51)次之;大仓鼠(Bi=0.36)最低。除了黑线姬鼠与其他4种啮齿动物两两之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小(C_P<0.50)外,其他4种啮齿动物两两之间均较高(C_P>0.50)。黑线仓鼠与褐家鼠空间生态位几乎完全重叠(C_P=0.99),在10对啮齿动物中,共有7对之间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70。由此可见,生态城啮齿动物之间存在资源竞争,主要原因是生态城是典型的盐碱湿地,可利用资源不丰富,使得动物分布相对集中,增加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