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氮、磷、钾肥不同组合,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施肥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为220、220和110kg/hm~2时(N3P5K3),莎草科牧草鲜重为337.72g/m~2,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了3.17倍(P0.05)。施肥对莎草科牧草鲜重的影响要高于禾本科牧草和杂类草,施钾肥对莎草科牧草和杂类草生物量并无显著影响。氮肥对群落多样性指数H、E、P有显著影响,而磷钾肥则无显著影响。莎草科牧草鲜重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氮肥、磷肥对莎草科牧草鲜重有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氮磷钾肥在提高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的同时,也降低群落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刈割干扰下天然打草场植物群落呈现出的消长状态,试验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刈割干扰下,羊草+杂草类群落中物种总数略低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密度和盖度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现存量和枯落物量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说明刈割干扰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影响小于对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草地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施肥和打孔对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本试验采取"3414"正交试验设计,按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作为处理,并结合打孔与不打孔的物理改良方案,探索不同处理下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施肥、施肥+打孔均能提高草地群落的地上生物量(P0.05),地上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57.29g/m~2、153.99g/m~2;但只打孔不施肥对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2)施肥、施肥+打孔增加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N_2P_1K_1配比施肥下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3)与不施肥相比,在不同配比施肥下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得到显著提高(P0.05);在不施肥基础上经过打孔的物理改良后,草地群落的盖度和密度得到明显提高。(4)地上生物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与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均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各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总体而言,施肥、打孔均有利于提高大针茅草原草地生产力和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东北草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现状、揭示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试验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方法,对围栏封育9年的扎龙西甸子草甸草原不同演替系列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西甸子草甸草原沿高低梯度分布6种群落类型,群落中物种数量、生活型、所属科均存在一定差异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杂类草群落中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在单优的羊草群落、芦苇群落中较低,在非单优群落中较高;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杂类草群落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各演替系列间均较好地符合y=abx(a、b为常数;P0.01)指数函数关系。草甸草原围封后存在3条不同的演替途径,羊草+朝鲜碱茅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羊草+芦苇群落逐渐被以羊草为优势种的群落代替,表现为草原恢复,反之则草原退化。在草原退化或者恢复过程中群落类型及其主要种群都出现了明显的更替现象。  相似文献   

5.
2014年6月和2015年6月,连续2年在退化羊草草原上进行切根和打孔2种不同方式处理,2016年7月末对各处理区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和多样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改善群落结构,改良效果依次为切根打孔CK(对照),其中切根处理羊草密度较CK增加50.85%(P0.05),群落生物量增加9.78%(P0.05),羊草生物量增加18.79%(P0.05);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定点植被调查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间隔31年(1983年和2014年)的两期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优势比、植被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重量、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标,分析自由放牧状态下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主要群落的植被变化,以期为草甸草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与典型草原邻近地段的草甸草原向东收缩,锡林郭勒草甸草原面积减小,变化最大的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草原转为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和羊草(Leymus chinense)草原,线叶菊草原面积减小。2)以贝加尔针茅、羊草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为代表的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重量均明显增加,以线叶菊为代表的菊科植物各指标均明显减小,其他科植物变化较小。3)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植物科、属、种数目均无显著变化(P0.05),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7.
土壤线虫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寒草甸植物对氮沉降极为敏感,但增氮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在西藏那曲高寒草甸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0、7、20、40 kg N·hm-2·a-14个增氮水平(硝酸铵),研究增氮对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氮显著改变了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并且降低了线虫多样性和均匀度;2)N20、N40显著提高了食细菌线虫(Ba)类群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4%和31.7%;3)线虫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Nck>N40>N20>N7,不同处理间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lant parasite index,PPI)、自由线虫成熟度指数(maturity index,MI)、瓦斯乐思卡指数(wasilewska index,WI)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增氮条件下,线...  相似文献   

8.
松嫩中部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地退化演替中植被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变化可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嫩草地轻度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LCC]、中度退化[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AHC]、重度退化[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PDC]和极度退化[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SGC]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均随草地退化演替发生了显著变化,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3种植被退化演替阶段。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影响。土壤容重表现为羊草群落野古草群落碱茅群落碱蓬群落;羊草群落土壤紧实度小于碱蓬和碱茅群落。羊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碱蓬群落和碱茅群落(P0.05)。土壤全磷含量以羊草群落最高,野古草群落含量最低;羊草群落的土壤速效N和P显著高于碱茅群落和碱蓬群落(P0.05),而碱茅群落土壤速效K含量最高。草地退化演替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特性,进而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甚至加剧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以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运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采用直观分析、最优母序列关联和全信息模型研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对肥料的响应程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最优处理组合为施尿素225kg/hm~2(A4)、磷酸二铵112.5kg/hm~2(B2)、有机肥15000kg/hm~2(C3),即A4B2C3组合;潜在的最优处理组合为施尿素150kg/hm~2(A3)、磷酸二铵225kg/hm~2(B3)、有机肥15000kg/hm~2(C3),即A3B3C3处理组合;施肥能够明显增加群落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在切根的基础上对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场进行不同浓度的N、P养分配比添加,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0~30cm(3层)土壤速效N含量、10~20cm土壤全P含量、以及20~30cm土壤速效P含量均随添加浓度的增大而呈显著性变化。(2)高浓度N、P添加处理使羊草、糙隐子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高,而山野豌豆、展枝唐松草的地上生物量在低浓度处理下达最大值。群落的地上生物量随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1)。(3)添加浓度与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10~20cm土壤速效N与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N、P配施可以显著地增加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在切根+高N10.5g/m2+高P 5.1g/m2处理下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以农菁4号羊草栽培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和施氮量(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对羊草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有效增加了羊草的产量。其中,返青期施肥的增产效果最好,施氮量为120kg/hm~2(N3)的产量最大,为20488.9kg/hm~2;抽穗期施氮量60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为62.8kg/kg。施氮肥能够增加羊草的粗蛋白(CP)含量,降低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拔节期施氮肥为90kg/hm~2(N2)的粗纤维含量最低,当施肥量大于90kg/hm~2时,羊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施肥(N0)。羊草在返青期施氮肥120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在拔节期施氮肥90kg/hm~2可获得较高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高原南缘羊草草甸草原为对象,设5个利用梯度,即不刈割、留茬2,5,10和15cm,研究了连续刈割处理3年后羊草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中羊草地上生物量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P<0.05);群落生长量为不刈割处理显著高于留茬10和15cm(P<0.05);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羊草相对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糙隐子草和委陵菜属植物随刈割强度增大而增大(P<0.05)。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单峰型”曲线关系,而与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治理青海省祁连山高寒草甸植被的退化,提出最佳的施肥量,在该地区进行了不同梯度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F2(300kg/hm~2)、F3(450kg/hm~2)、F4(600kg/hm~2)时可以显著提高草地植被平均高度和禾草的高度(P0.05);F1(150kg/hm~2)、F2、F3、F4的施肥处理均对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有显著提高(P0.05);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地上植被盖度,并且可以提高草地植被优势种的优势度,降低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土壤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处理F2是最佳选择经济效益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中科1号羊草为材料,在新疆干旱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羊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配施显著增加羊草干草产量,N3、P3、K2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8.9%、24.6%、21.8%,拟合结果显示施肥量分别为N 303kg/hm~2、P_2O_5378kg/hm~2、K_2O 131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氮肥对营养生长的影响大于磷、钾肥,N3、P3、K3处理株高分别高出对照6.8%、6.2%、6.5%;N3、P3、K2处理叶高较对照分别高出18.3%、15.1%和14.1%。肥料配施增加种子产量,N3、P3、K2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9.4%、31.7%、26.1%;拟合结果显示施肥量分别为N 266kg/hm~2、P_2O_5261kg/hm~2、K_2O 123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粗蛋白含量随氮、钾肥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效果优于磷、钾肥。施肥可显著提升羊草等级,达到一级或特级。本文通过"3414"肥料试验的实施,确定干旱区自然降雨条件下人工羊草地的施肥参数,为羊草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西乌珠穆沁旗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羊草草甸草原菌根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地上生物量菌根效应在中度放牧区最高,群落地上生物量菌根效应在轻度放牧区最高;羊草与贝加尔针茅重要值菌根效应在中度放牧区最高,糙隐子草和寸草苔重要值菌根效应在不放牧区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rlef丰富度指数菌根效应在不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高于轻度和重度放牧区。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菌根效应在不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高于轻度和中度放牧区。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土默特地区中苜2号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苜2号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沟子板村蒙草抗旱苜蓿试验基地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N、P肥能促进苜蓿产量增加,K肥抑制苜蓿产量增加。施肥处理中P_3K_2N_2产量最高,为14204kg/hm~2。施肥处理的干草产量表现为:无K处理NPK处理无P处理无N处理不施肥处理,产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高31.18%、30.21%、5.21%、3.60%。苜蓿产量与N肥、P肥、K肥的一元二次拟合方程为:Y=10181+46.089394N-0.166307N~2、Y=10598+126.921295P-1.178216P~2和Y=12923+20.824437K-0.261471K~2,根据方程得到N、P、K最大施肥量分别为138.57kg/hm~2、53.86kg/hm~2、39.82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环青海湖区域轻度退化高寒草原适宜的氮磷添加量,选用尿素与磷酸二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N1P1 (35,26 kg·hm–2),N1P2 (35,52 kg·hm–2),N1P3 (35,65 kg·hm–2),N2P1 (70,26 kg·hm–2),N2P2 (70,52 kg·hm–2),N2P3 (70,65 kg·hm–2),N3P1 (140,26 kg·hm–2),N3P2(140,52 kg·hm–2),N3P3 (140,65 kg·hm–2) 9个施肥梯度,以不施肥为N0P0对照(CK),研究氮磷合施对该草原牧草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合施显著增加了牧草粗蛋白和牧草全磷含量(P 0.05),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牧草粗纤维含量随之降低,但对牧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2)氮磷合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全量养分(P 0.05)。不同梯度氮磷合施下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7.41%~150.00%、3.22%~114.68%、2.35%~306.85%。3)氮素施量为70~140 kg·hm–2,磷素施量为26~52 kg·hm–2时,不同梯度氮磷合施经济效益较高,牧草净收益增加1 646.74~5 797.68 CNY·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适合松嫩平原中度退化草地的最佳修复模式,为松嫩平原退化草地的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2种混播比例,结合不同N施用量,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牧草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施肥水平显著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P<0.01),施肥水平、混播比例及二者交互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牧草粗蛋白含量及产量(P<0.05)。土壤全氮、牧草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两种混播比例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与N施用量一致;N施用量300 kg/hm2的牧草粗蛋白含量高达20.2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N施用量200~250 kg/hm2在试验当年秋季和第二年春季均获得最佳产量;豆禾1∶2混播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优于2∶2混播,其中N施用量150kg/h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9.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施用硝酸铵对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植物养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300 kg/hm~2时,群落植被鲜重和干重为710.40 g/m~2和329.07 g/m~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施肥量为150 kg/hm~2时,高寒草甸植物全氮达到最大值,为0.068 g/kg,此时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全钾都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