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放牧强度对浑善达克沙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研究了3种放牧强度对沙丘和低地利用单元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低地和沙丘利用单元,粘粒含量下降,砂粒含量增加,土壤颗粒变粗,容重变大,总孔隙度下降;低地利用单元土壤变紧,0~5cm及5~10cm土层含水量下降;阳坡和阴坡紧实度下降,0~5cm土层含水量下降,5~10cm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姚爱兴  王培 《草地学报》1996,4(2):95-102
本项试验在湖南南山牧场进行,旨在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表明,放牧制度对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的物理结构有一定影响。轮牧草地上土壤的容重较小,含水量较高,孔隙度增加;而连续放牧使土壤的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透气为差,含水量下降;放牧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将随着土 深度的增加而减轻,轮牧草地的土壤多数养分尤其是速效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连牧草地。  相似文献   

3.
依托设置于青藏高原东部夏河县桑科草原的天然草地刈割型草场培育定位试验,探讨不同氮元素添加量对高寒草甸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kg N/hm2)、低氮(LN,50 kg N/hm2)、中氮(MN,100 kg N/hm2)、高氮(HN,150 kg N/hm2)。通过对高寒草甸草地土壤容重、孔隙度、紧实度、土壤团聚体等物理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MN 与 HN 处理可显著降低0~10 cm 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最大持水量。20~30 cm 土层中 LN、MN、HN 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与 CK 处理相比 MN、HN 处理可显著提高各土层≥0.25 mm 机械稳定性土壤团聚体含量、提升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较之 CK 处理,LN、MN处理可显著提升各土层≥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同时不同氮元素添加处理均可显著提升水稳性团聚体和MWD,表明氮元素添加对该区土壤侵蚀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进而减少水土和养分的流失。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MN、HN 处理能显著提升草地地上生物量;MN 处理显著增加了地下生物量、HN 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下生物量;LN 处理对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通过试验得出结论 MN 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效果较好,该处理改善了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土壤紧实度,提高了土壤干筛≥0.25 mm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与湿筛≥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MWD),增加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高原鼢鼠扰动区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放牧制度的试验样区,分析比较了不同放牧区内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变化以及土壤紧实度、容重、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情况,深入探讨了不同放牧制度对高原鼢鼠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放牧区和自由放牧区的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显著高于禁牧区(P0.05);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紧实度逐渐增加,土壤紧实度大小依次为自由放牧区禁牧区季节性放牧区;土壤容重大小在0~10cm表层依次为自由放牧区季节性放牧区禁牧区,自由放牧区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禁牧区和季节性放牧区(P0.05);经过禁牧后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禁牧区的土壤全N、有机质以及速效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季节性放牧区和自由放牧区(P0.05)。综上所述,合理的放牧制度是保持生态稳定,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的有效途径,也为保护草地资源和高原鼢鼠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在湖南南山牧场通过放牧试验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增加,奶牛对草地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通气性变差,含水量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轻。土壤中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全氮、速效钾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各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波动很大。  相似文献   

6.
以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全年重牧土壤容重上升较明显;土壤含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全年重牧土壤的0~20 cm土层下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对0~20 cm以及3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1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处理土壤的0~1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处理土壤的10~20 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土层在不同放牧处理下变化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理化性质指标,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是最佳的草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天然草地为对象,研究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的变化,分析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2种荒漠草原植被恢复模式草地地上生物量在生长末期分别比放牧天然草地,增加31.30g/m2、24.57g/m2;3种植被恢复模式及放牧样地的表层(0~20cm)土壤含水量均较低,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大;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试验样地、放牧天然草地(CK)的地上生物量与0~20cm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试验样地的地上生物量与20~40cm土壤含水量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退化荒漠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可采取围栏封育、施肥、补播、增加防护灌木带等多种措施以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奶牛放牧对人工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研究奶牛不同放牧强度及放牧制度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新麦草和蓝茎冰草混播人工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人工草地土壤的物理结构影响较大,与轻度轮牧相比,中度连续放牧使土壤(0-20cm)紧实度增加19.8%,容重上升2.8%,孔隙度减少2.1%,通气性变差,含水量下降5.8%,〉0.25mm团聚体比例降低14%。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土壤pH值、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而速效磷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和植被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梯度,对不同放牧处理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全年重牧土壤容重上升最明显;土壤含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全年重牧下0~20cm土层下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放牧对土壤速效磷和全钾的影响不显著,全年适度放牧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植物地上生物量,减少了凋落物的生成,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荒漠草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优势植物根部土壤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的不同导致植物根部土层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异。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部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与之相对应的空斑土壤含水量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通过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设置试验,对禁牧区和放牧区5cm、10cm、15cm、30cm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和降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分析表明:放牧会导致草原地上生物量减少,植被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减弱,降雨转化率降低;放牧会破坏0~15cm层植被根系,根系吸水能力减弱,上层土壤水分向下运移,从而放牧区0~15cm层含水量小于禁牧区,30cm层却大于禁牧区;禁牧区与放牧区5cm、10cm和15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相似,单次或累积降雨量大于10mm时,土壤含水量即有显著增加,但会因干旱间隔(两次降雨事件之间无降雨日数)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禁牧区含水量更加敏感,增加幅度较大;禁牧区30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有滞后现象,单次降雨量大于30mm或累积降雨量大于20mm且干旱间隔时间≤3d时,才有显著增加,放牧区30cm层只在干旱间隔较短(≤2d)的连续大降雨后有明显波动;禁牧区0~30cm层土壤水分的增加都与降雨量、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放牧区0~15cm层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0~10cm层与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乌尼尔  张晶  海棠 《草地学报》2019,27(3):589-595
为了探索放牧干扰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 Tzvel)根际土壤小型动物-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规律,本试验以土壤线虫为生物指标对典型草原放牧区及围栏区羊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根际共捕获34属线虫,放牧影响羊草根际线虫总数量及优势类群,不同土层土壤线虫总数量的分布规律为:围栏区>放牧区,放牧区优势及次优势类群中植物寄生线虫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围栏区。放牧区羊草根际土壤线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围栏区。放牧区瓦斯乐斯卡指数及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低于围栏区,说明放牧区土壤健康状况较差。放牧影响羊草根际土壤线虫区系的分布,放牧区0~10 cm,10~20 cm羊草根际土壤线虫区系分布在B区和D区,表明放牧区土壤线虫食物网相对于围栏区受干扰大、土壤线虫食物网不稳定,且退化。  相似文献   

13.
季节性放牧对甘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地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甘南玛曲县选取典型的季节性放牧和围封样地,从植被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角度来评估季节性放牧对草地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围封样地相比,季节性放牧样地植被盖度由90.5%降至79.1%,植被高度显著降低了44.1%,密度显著降低了49.5%(P<0.05)。季节性放牧减少了优质牧草的数量,增加了毒草的数量;同样减少了一年生、两年生草本的数量,增加了半灌木的分布。季节性放牧提高了高寒草地植被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与围封相比,季节性放牧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28.3%,而全氮含量显著升高了27.5%(P<0.05)。本研究将有助于准确认识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影响,为甘南地区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3周龄海兰褐蛋鸡120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一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3%酵母培养物日粮,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试验期共6周。试验结果表明:(1)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4 ~ 6周的蛋重(P < 0.01),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33%;但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 > 0.05)。(2)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第3周末血清中IgG含量(P < 0.01),提高了21.74%;并且可极显著提高第6周末血清中IgM和IgG的含量(P < 0.01),分别提高了10.69%和16.15%;对IgA有提高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 > 0.05)。由此试验表明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提高鸡蛋蛋重,并且可以极显著提高蛋鸡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胜利煤矿开采对矿坑周边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采用野外定位监测,调查了植物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露天煤矿开采坑和排土场为中心,随着远离煤矿开采坑距离的增加植被覆盖度逐渐增高,煤矿开采对于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范围在4.0km以内,植物生物量也同时出现增加现象,煤矿周边受影响草地的生物量比对照区(未受煤矿影响)生物量减少13%~36%。煤矿开采对周边草地水平方向的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含水量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受煤矿开采抽排疏干水的影响,矿区周边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朱蕊  陈清  马成仓  王中良 《草地学报》2019,27(2):437-442
草地利用方式变化会显著改变草地的氮素循环,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土壤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由氨氧化微生物驱动的氨氧化过程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对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利用方式变化响应的研究仍然欠缺。本研究应用定量PCR的方法,对内蒙古羊草草原不同利用方式(放牧和围封)下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及其与硝化潜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和围封样地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均明显高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土壤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范围分别为每克干土(1.82~3.40)×108个拷贝数和(1.05~1.17)×106个拷贝数;长期围封后,AOA丰度显著下降,下降了46.5%,AOB丰度则无显著变化;长期围封后,羊草草原的硝化潜势显著降低,硝化潜势与AOA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AOB丰度没有显著性相关。与AOB相比,AOA丰度对于草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更敏感,可能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的优势种群。该研究为理解内蒙古羊草草原硝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绿肥资源,为探明其培肥效果,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12份野生山蚂蝗属绿肥后,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山蚂蝗属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在施用1年内均能显著(p<0.05)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且施用1个月后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不断变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典型的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本阶段(Grassplot,GT)、灌草阶段(Frutex and grassplot,FG)、灌丛阶段(Frutex,FX)和乔灌阶段(Arbor and frutex,AF),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0~4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E280E250/E365E240/SOC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重组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全磷、速效钾、pH值相关性不明显(P>0.05)。综上所述,土壤水溶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对土壤的影响及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无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而成的富碳固态物质,具有含碳率高、孔隙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土壤改良材料。本文总结归纳了近年来生物炭在影响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生物碳在草地系统中的零星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生物碳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有待深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炭在草地修复中科学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等6个紫花苜蓿主产区的盐碱地上进行了紫花苜蓿肥料施用试验,处理组(T)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300 kg·hm-2,对照组(CK)施用磷酸二铵225 kg·hm-2,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第一茬干草产量以及牧草营养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T处理的第一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各地区试验中T处理植株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都显著高于CK,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显著低于CK;整体上T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高于CK。通过多点肥效试验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苜蓿干草产量、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