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采集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74个,采用对峙培养法,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1,相对抑制率达76%。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S-1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经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S-1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理想的培养条件为:PYTG或PDA培养基,26-30℃,pH值7.0-8.0,振荡培养40-48h。  相似文献   

2.
新疆榆树黄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以来,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榆树苗上,出现了一种病害,可导致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剖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茎组织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蘸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的ITS序列(登录号EU 835817.1)相似性达99.0%,故将引起新疆榆树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相似文献   

3.
生防细菌C-4的特性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74株细菌,其中菌株C-4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和4号小种均有强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1.25%和83.75%。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4具有较广的抑菌范围,对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根据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C-4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在YPGA或PDA培养基、32~35℃、pH 7.8~8.0、40~52h培养条件下生长和拮抗作用最为理想。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接种30天后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不同菌丝融合群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北疆棉区采集了典型的棉花立枯病病苗及棉田土标样686份,按常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3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272个纯化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用标准菌株,通过载玻片菌丝融合试验测定,将纯化的272个菌株划归为3个菌丝融合群:即AG-2、AG-4和AG-5,分别占总菌株的6.24%、84.2%和1.1%。另有23个菌株不与任何标准菌株融合,占8.46%,说明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多核丝核菌的AG-4融合群。通过从10种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筛选效果好的麦芽蛋白胨(MPDA)配方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将纯化获得的272个丝核菌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将多核的不同菌丝融合群及其各营养亲和群代表菌株在3种不同主栽棉花品种上(每品种都加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非融合类,AG-2和AG-5虽致病,但并不致死苗,其平均病指数分别为94.9、81.4、53.1、43.5。  相似文献   

5.
拮抗细菌Bs-208菌株鉴定及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测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从番茄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拮抗细菌Bs-208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不同方法测定了Bs-208菌株发酵液及分泌物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及棉花立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并可在植物叶面定殖,有效排斥和干扰植物病原等杂菌在植物叶面上的定殖,达到抑菌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和实验农场种植的红花出现了一种植株矮化,叶片发黄,枯死的病害,切开茎秆,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 rDNA-ITS 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 的 ITS 序列(登录号 KT803074)同源性为99%以上。故将引起新疆红花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严重阻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针对新疆棉区采集分离的140个菌株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地域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新疆棉区以菌核型、落叶型菌株为主;与此同时,建立了一种苗期棉花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新方法——育苗块定量接种法,并在中植棉2号和新陆早36号上测定了部分菌株的致病力,结果发现新疆棉区以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占主导。此外,落叶型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致病力均极显著高于非落叶型菌株。结果表明,新疆棉田大丽轮枝菌的组成与分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对品种的合理布局、抗病性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海洋  王伟  张仁福  姚举 《植物保护》2023,49(4):276-283
为了解北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病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的关系和病原菌种群类型, 2021年对北疆石河子?奎屯?博乐等8市(县)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土壤中黄萎病菌的微菌核数量?菌株种群类型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北疆未发生棉花黄萎病的棉田占49.2%, 0%<发病率<5.0%的棉田占32.7%, 发病率≥5.0%的棉田占18%?与2013年?2015年相比, 2021年无病田率分别增加17.7和12.7百分点, 发病率≥5%的棉田分别减少15.7和21.6百分点?从棉田黄萎病发病率与土壤中微菌核数量的关系来看, 整体上北疆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与微菌核数量相关性不显著(r=0.119 1); 分区域看, 石河子-沙湾片区?奎屯-乌苏片区?精河-博乐片区棉田黄萎病发病率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33 2?0.007 6?0.062 3, 均无显著相关性; 而呼图壁-玛纳斯片区棉田黄萎病发病率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635 7, 呈中度正相关?土壤中的黄萎病菌菌株以菌核型为主, 占57.9%, 菌丝型占23.2%, 中间型占18.9%?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表明, 土壤中黄萎病菌落叶型菌株占97.6%, 占绝对优势?本研究将为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口岸送检的鲜食马铃薯上分离到一株细菌分离物0297,对该分离物在薯块上的为害症状和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经特异引物PCR检测、多位点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患病薯块切面维管束变褐,按压分泌乳白色菌脓,分离物菌落在NA培养基上呈有光泽的乳白色;青枯病菌特异引物RS32/RS37扩增分离物0297得到预期583 bp的条带,与GenBank中青枯病菌(JQ323519)的序列相似性为100%;选择gyrB、gapA、adk和gdhA 4个看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物0297与青枯病菌株Ralstonia solanacearum Phylotype II race3(UW448、BR113、UW504、UW224、BS025、UW551)聚集在同一分支上;该分离物人工接种马铃薯与番茄茎能引起茎叶褐变、萎蔫等典型病害症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分离物0297鉴定为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Phylotype II race3)。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1998年,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400余株病株样,共分离获得108株棉花枯萎病菌,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7号生理小种,但其致病性较强,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2种致病型,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25℃培养7 d后,菌丝为白色,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大分生孢子为10.4~44.2 μm×2.0~6.1μm,多为马特型,最适生长温度为25℃,除供试6个菌系能在35℃缓慢生长外,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系30℃以上不易生长,吐鲁番菌系HAI-17在40℃仍能缓慢生长,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在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尚未发现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1.
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对棉花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感病品种种入含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的育苗土中,移栽后能明显提高对棉枯萎病的抗性,效果达70%。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为非杀菌化合物。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FOV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反而还能刺激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FOV对处理过的棉苗侵染率低,且只能侵染到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蛋白图谱与对照相比有3条带明显增强。这些都说明,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处理诱导了棉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分离自棉花根际土壤的短短芽孢杆菌A57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在PDA平板上对峙培养,平均抑制率分别是33.5%、39.5%、29.5%。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拮抗细菌的主要拮抗机理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能够造成病原真菌菌丝体断裂、扭曲、畸形,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造成孢子畸形。以枯萎病菌为指示菌,研究了该菌株表现最佳拮抗活性时的菌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A57适宜培养基为LB培养基,pH8,好气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A57菌株的粗提蛋白,对供试的病原菌仍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70%浓度时其拮抗活性最大,A57粗提蛋白对枯萎病原菌的最大抑制率为23.7%,同时该菌经硫酸铵沉淀后获得的粗体蛋白的上清液对病原指示菌仍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说明A57拮抗细菌起拮抗作用的不仅有大分子蛋白类物质还有小分子拮抗物质。  相似文献   

13.
常熟地区蚕豆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在江苏省常熟地区采集了有典型枯萎症状的蚕豆标样各50个,获94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尖孢镰孢(Fusarium axysporum)、燕麦镰孢(F.avenace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木贼镰孢(F.equiseti)、三线镰孢(F.tricinct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和茄镰孢(F.solani),其中尖孢镰孢、燕麦镰孢、串珠镰孢、木贼镰孢为该地区蚕豆镰刀菌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测定了48个镰刀菌菌株对蚕豆的致病力,尖孢镰孢、木贼镰孢、串珠镰孢和燕麦镰孢对蚕豆的致病力都较强。用蚕豆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交叉接种棉花和蚕豆,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着较强的交互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西兰花残体还对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为62.82%。为解析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本研究通过土壤杆菌转化的方法构建了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标记菌株,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和空白对照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的侵染和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标记菌株gfp-wx-1与野生菌株wx-1的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大丽轮枝菌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棉花体内扩展较慢,具体表现为:在空白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及根内部,第3 d到达茎部维管束,第5 d叶片可观察到少量病原菌,第7 d第一片子叶呈现大量病原菌,后期迅速扩展,叶片出现黄萎病斑;而在营养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第3 d侵染根尖内部,第5 d侵染茎部维管束,直到第7 d第一片子叶才出现少量病原菌,后期扩展慢,叶片病斑较少。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大丽轮枝菌在两个处理棉花根部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西兰花残体能够显著降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根部定殖的量。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香蕉假茎细胞对枯萎病菌不同小种及其粗毒素的病理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1号小种和4号小种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香牙蕉和粉蕉的组培苗及离体假茎后,用组织切片法观察香蕉假茎细胞的病理反应,以探明香蕉枯萎病菌不同小种及其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枯萎病菌不同小种人工接种仅能感染相应的香蕉种类,但不同香蕉种类的离体假茎细胞用不同小种接种及其粗毒素处理,均产生褐变等病理反应,且病变程度不存在小种间的差异。表明枯萎病菌不同小种对香蕉不同种类的致病力差异可能与存在其它致病因子或专化性识别的因子有关。同时证实了病菌不同小种的毒素对蕉类不存在着选择毒性  相似文献   

16.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西兰花残体还对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为62.82%。为解析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本研究通过土壤杆菌转化的方法构建了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标记菌株,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和空白对照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的侵染和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标记菌株gfp-wx-1与野生菌株wx-1的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大丽轮枝菌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棉花体内扩展较慢,具体表现为:在空白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及根内部,第3 d到达茎部维管束,第5 d叶片可观察到少量病原菌,第7 d第一片子叶呈现大量病原菌,后期迅速扩展,叶片出现黄萎病斑;而在营养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第3 d侵染根尖内部,第5 d侵染茎部维管束,直到第7 d第一片子叶才出现少量病原菌,后期扩展慢,叶片病斑较少。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大丽轮枝菌在两个处理棉花根部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西兰花残体能够显著降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根部定殖的量。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自新疆24个不同植棉县(市或团场)的37株棉花枯萎病菌代表菌株,经人工接种于国际通用鉴别寄主,致病性反应均表现为典型的7号生理小种特征。RAPD分析结果也显示出这37个供试菌株与7号小种各对照菌株间基因组DNA的指纹图谱高度相似,属同一遗传相似组,而与3号和8号小种的对照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即7号生理小种是组成目前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群体的优势小种,而原分布于新疆吐鲁番等地的3号小种在本研究中未被发现。结合部分自选辅助鉴别寄主对其中18个菌株进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表明,在7号小种内部还存在着侵染力的分化,显示出棉花枯萎病菌较强的变异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