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5—6月,长沙市某猪场出现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等现象,共有60余头经产母猪流产,发病率为11%;仔猪发病死亡600余头,病死率达100%。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该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采取淘汰阳性猪群、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以及加强猪场内部管理等控制措施,最终疫情得到控制。分析认为引种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饲养管理不规范是引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猪场加强仔猪的免疫保护和经产母猪、后备猪的引种、免疫和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邯郸市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突然死亡,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通过对该猪场死亡猪只的临床情况调查、剖检症状观察和对无症状猪、发病猪、濒死猪的ELISA抗体检测和病原PCR试验检测,确诊该猪场处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初发期,并有疫情暴发、流行的风险。经过对该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的改进,年后实现了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净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发生腹泻疫情的某猪场开展了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表明该疫情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腹泻疫情于2013年11月份开始暴发,2014年3月份结束,发病猪的种类具有明显的次序,育肥猪首先发生,其次是母猪,新生仔猪最后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猪的种类、日龄密切相关,育肥猪和母猪发病后仅出现腹泻症状而不死亡,仔猪发病后腹泻症状明显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下降,3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可达100%,1周龄仔猪死亡率降至72.73%,12日龄仔猪死亡率仅有10%。对猪场风险因素分析表明,饲料车辆直接进入猪场、卖猪车辆与饲养人员接触、粪便通道没有封闭、饲养人员流动等是影响此次腹泻疫情的高风险因素,通过降低高风险因素很好地控制了疫病。  相似文献   

4.
2017年12月8日,湖南省某种猪扩繁场约400头育肥猪采食量出现急剧下降,部分猪还出现水样腹泻,个别猪有呕吐、神经沉郁等症状,初步怀疑为猪流行性腹泻疫情。通过现场调查、座谈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暴发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显示,造成此次腹泻疫情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析认为:运输猪只车辆消毒不严、场内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到位是导致病毒传入的主要原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保温措施、养殖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因素,加速了病毒在栏内的传播。调查结果提示:规模猪场要严格运输车辆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严防病毒传入;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发生疫情时,要及时隔离,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5.
2020年1月3日,某猪场部分生猪出现腹泻症状,3 d后达发病高峰,波及全场,并伴有部分生猪死亡,袭击率为60.66%,病死率为6.88%。为探寻病因,采取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此次猪群腹泻进行了调查,综合推断此次暴发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及由应激因素引起的应激性腹泻,饮入污水、断水应激、寒冷应激是导致本次猪群腹泻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拌料饲喂抗生素、清洗消毒圈舍和饮水设施、强化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并有效控制了疫情。调查提示,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寒冷、缺水引起的应激,保持清洁饮水,对预防猪群腹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涛 《中国动物检疫》2014,31(11):12-15
[目的]2013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厦门市某猪场的一间产房兼保育猪舍出现了大规模的仔猪发病和死亡情况,为了找出引起病症暴发的可能病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特点进行描述,对发病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断奶仔猪袭击率为85.7%,病死率为66.5%;哺乳仔猪袭击率为60.3%,病死率为54.9%,断奶仔猪的发病风险是哺乳仔猪的1.4倍(95%CI:1.3~1.6);从饲养密度看,高床上每栏饲养15只以上的断奶仔猪的发病风险是每栏饲养15只及以下的断奶仔猪的1.6倍(95%CI:1.4~1.8);从母猪每窝产子数看,产床上母猪1胎产子8只以上的哺乳仔猪的发病风险是1胎8只及以下的哺乳仔猪的1.2倍(95%CI:1.04~1.4)。[结论]结合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这可能是一起仔猪应激反应引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暴发事件。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建议场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份以来,光山县再次暴发了生猪以高热、皮肤发红、黄疸、贫血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导致大批猪只的淘汰和死亡,经采样送信阳农专微生物研究所等部门检测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为此,我们对全县流行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1调查情况1.1发病情况本次调查的养殖户(场)共存栏猪20094头,猪发病5827头,死亡641头,发病率29%,死亡率为11%(2月龄内的仔猪占死亡的70%),其中,部分村庄及养殖场发病率高达100%,有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1.2发病特点及典型症状本次病情自6月初开始发生,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县。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8.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一种高度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猪群中广泛传播,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PCP的主要特征为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病原体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笔者结合辖区某猪场发生的一起生猪异常死亡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疫情为APP引起的PCP,经药敏试验测定选用高敏药物治疗,有效控制了猪场疫情。  相似文献   

9.
2018年5月,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资圣村养殖户饲养的牛发生O型口蹄疫疫情。为防范此类疫情的再次发生,对本次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现场勘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了疫情来源及暴发原因,分析了疫情扩散风险,继而提出了针对性防控建议。该起疫情袭击率为28.2%(11/39),由引进未经检疫动物带毒传入的可能性较大;未及时开展免疫,导致牛群抗体水平不达标是引起疫情暴发的内在因素;在同一区域放牧时,牛群相互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本次疫情经科学处置,未发生扩散。疫情提示,加强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基础免疫,改善饲养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疫情发生风险。本次调查为此类口蹄疫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是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贮存宿主,猪伪狂犬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绿春县牛孔乡某规模猪场饲养的生猪突然暴发以急性、败血性,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母猪流产,死胎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疫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通过病猪隔离治疗,对健康猪群采取紧接免疫接种,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