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1防暑降温耕牛汗腺不发达,较为怕热.当牛舍内温度超过25℃时,就会阻碍体表热量的散发,致使耕牛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因此,盛夏期间要打开牛舍门窗,促进牛舍空气流通,降低牛舍内的温度.应搭好凉棚,让耕牛中午在里休息,以防耕牛日晒雨淋.在每天中午可用清水喷洒牛身体,以利降温,增加食欲.如发现耕牛有张口呼吸现象,可煎绿豆汤冷却后喂服,也可用风油精擦抹耕牛的额角,以提神解暑.  相似文献   

2.
1 调节饲养环境温度 牛汗腺不发达,比较怕热.牛舍内温度超过30℃时,就会阻碍牛体表热量散发,新陈代谢发生障碍.牛舍中含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如果浓度过大、作用时间过长,会使牛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升高等.因此,盛夏季节要常打开通风孔或门窗,促进空气流通,降低牛舍温度.有条件的可在牛舍安装电风扇.天气炎热时每天下午用清水向牛体喷雾降温.运动场上应搭设凉棚,以防牛遭到日晒雨淋,发现牛呼吸困难时,可煮绿豆汤冷却后饮服,并用"风油精"擦抹牛额角、两侧太阳穴和鼻端,提神解暑.种树、种草(花)绿化环境,改善场区小气候.营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耕牛经过一个冬天,往往因气候寒冷、草抖缺乏牛舍保温条件差,大量的能量消耗在维持体温上,加上管理粗放、日粮营养不足,耕牛逐渐瘦弱,如果此时过度劳累,会造成耕牛体质下降、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应加强耕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增强牛体质,保证春耕是必要的。凡是比较瘦弱的耕牛,需在春耕前一两个月内,加强饲养管理、补足营养,增强体质,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4.
夏季奶牛防暑降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国虹 《新农村》2006,(6):16-16
1.控制环境温度 奶牛汗腺不发达,怕热。牛舍内温度超过30℃时,就会影响奶牛体表热量散发,引发新陈代谢障碍。因此,夏季要做好通风工作,降低牛舍温度。有条件的可在牛舍内安装电风扇。天气炎热时每天挤奶后,可用清水向牛体喷雾降温。运动场应搭设凉棚。  相似文献   

5.
正注意防暑降温。牛的汗腺不发达,比较怕热,所以当牛舍内温度超过30℃时,就会阻碍牛体表热量的散发。同时牛舍中含有大量氨气,如果长期浓度过大,既会使牛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升高。因此,温度高时牛舍必须要通风换气,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牛舍温度,还可以改善牛舍内  相似文献   

6.
正冬季肉牛短期育肥,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挑选好育肥牛育肥牛选择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杂交改良,健康无病、体重250公斤以上,年龄在1~2岁的未去势种公牛,眼亮有神、鼻镜湿润、嘴大、食欲强、采食量大、四肢粗壮、被毛光亮、体躯长、胸深而宽的牛。2.控制好牛舍温度牛舍内的温度要保持到5℃以上,如果温度过低,会影响牛的增重,牛还会掉膘。冬季牛舍要保温,加盖塑料布,用稻草或泥堵住墙上的漏洞,既保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7.
大型牛舍冬季温湿度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牛舍内空气环境是影响奶牛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温湿度范围是减少疾病、保证奶牛正常生产的必备条件。文章以香坊农场奶牛场为试验基地,绘制出室外温度为-20℃时牛舍内不同温度所需通风量随相对湿度变化曲线图;得出牛舍温度在1-10℃,湿度RH为70%-90%时其通风范围为2.64-5.5m3·s-1,对冬季牛舍温度、湿度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温度方面进入冬春季后,气温不断下降,有时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20℃。2.湿度方面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持牛舍内的通风良好,牛  相似文献   

9.
<正>通风降温很重要夏季要做好牛舍内的降温工作,盛夏可以在牛舍上方悬挂遮阳网,避免太阳暴晒,同时应该将门窗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在温度过高时,应该开启牛舍内的电风扇、水帘或空调等降温设备,使牛舍温度保持在20℃~25℃,这是肉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也可以在肉牛养殖场内以及周围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用于改善肉牛养殖场内外的小气候,降低一定的温度,营造适合肉牛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舍温冬季牛舍内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8—16℃,在此范围内,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因此,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向阳面的门窗要挂帘,牛舍应铺以柔软干净的垫草。当外界气温低于零下10℃时,夜里奶牛应留在牛舍内,避免乳房因寒冷造成冻伤。二、调整牛舍湿度要注意保持牛舍内通风良好,湿度不能过大,相对  相似文献   

11.
春季气温仍较低,要稳定奶牛的产奶量,就应做好春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温。入春后气温还比较寒冷,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的温度应保持在8~20℃。对怀孕母牛、泌乳高产牛居住的牛舍要适当加温,新生犊牛居住的牛舍温度要保持在35~38℃。  相似文献   

12.
肉牛舍温热环境对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燕 《农技服务》2014,(10):124-124
众所周知,肉牛舍内的某些环境指标,比如风速、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等对于肉牛的增重以及健康有着很关键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指标也会对肉牛的采食量和利用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掌握肉牛舍的风速,气温以及相对湿度着三项会对肉牛的呼吸率以及肉牛的直肠温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篇文章笔者对肉牛温舍中的环境指标以及肉牛的一些生理指标做了详细的测定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时刻肉牛舍内外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这两项指标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通风效果在牛舍内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冬季奶牛饲养种应注意的问题1.1温度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时,应将奶牛赶人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冬季,牛舍内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0℃-25℃,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副作用。奶牛白天在运动场内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4个小时,最好是上、下午各活动两个小时。1.2湿度许多饲养户在冬季用塑料大棚养牛,往往不注意通风,奶牛易患疥癣,造成奶牛产奶量的下降。在控制好牛舍内温度与湿度的同时,还要注意牛舍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每日最好刷拭牛体1-2次,使牛体保持清洁。在奶牛的睡床上要经常放一些干草,使其夜晚睡得舒适。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比较了冬季散养式和栓系式奶牛舍环境卫生指标的差异,测定了牛舍的温度、噪音、相对湿度、细菌密度及氨气等环境指标,并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散养式牛舍的相对湿度指数为62.02%,显著高于栓系式奶牛舍的44.30%(p0.05);细菌密度为2.86×104个/m~3,显著低于栓系式奶牛舍的12.77×10~4个/m~3(p0.05);氨气浓度为0.19μg/m~3,显著低于栓系式奶牛舍的0.74μg/m~3(p0.05);温度、噪音、温湿度指数等在2种牛舍间无显著差异。另外,散养式牛舍内的噪音与温湿度指数、噪音和温度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栓系式牛舍内的相对湿度与温湿度指数、相对湿度和氮氨浓度、相对湿度和温度、温湿度指数和温度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因此,在冬季的环境下,散养式牛舍的环境细菌和氨气浓度较栓系式牛舍低,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奶牛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5.
奶牛耐寒怕热,适宜生长温度为8~16℃。外界温度超过30℃时,奶牛采食量减少,体重下降,产奶量降低25%~50%,抵抗力减弱。因此,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主要是防暑降温,必须抓好以下“八点”。 1.降低环境温度夏季防暑降温可在牛舍周围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藤蔓攀缘植物,攀爬墙壁,减轻房顶太阳辐射热传入舍内。牛舍外墙可用石灰水或白色涂料涂成白色,增强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减少牛舍对热量的吸收。或在屋顶盖上20厘米厚的草苫,泼洒凉水,保持湿润,以利降温。也可采取加大换气扇功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巷式通风,使流经牛体的风速加大;或每天中午12时以后,用高压喷雾器进行空间喷雾,视舍内温度情  相似文献   

16.
一、整修牛舍,搞好防寒保暖耕牛喜温怕寒,特别是水牛在低温环境中,热量损失大,容易掉膘。因此,在冬季要及时维修好牛舍,门窗用草帘或塑料薄膜遮掩,堵塞缝隙,做到牛舍不漏水,不潮湿,四壁不进贼风,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并多铺、勤换垫草,训练牛不在栏内拉尿。天气晴朗,中午暖和对,牵牛在栏外活动或在避风向阳处放牧。牛出舍后,将舍内门窗打开透风换气,清除舍内垫草、粪便和饲料残渣,并将垫草放在太阳下晒干以备日后再用。二、科学喂养,防止耕牛掉暖进入冬季,一般每头黄牛要贮备晒干草、稻草1500—2000公斤,水牛每头贮备2000—2500公斤。牛在冬季舍饲期以晒干草、稻草等粗料为主要日粮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牛在舍饲期对粗料的消化利用,提高粗料的适口性,一般应将整条的粗料切短为2—3寸,减少牛咀嚼粗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随地理纬度变化的原理,确定牛舍塑料暖棚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使冬季大寒(最冷)这天正午时分,太阳辐射的入射角与塑料棚面垂直.以其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能.提高牛舍内的温度。设计建造地处北纬43°地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吴金宝村)的日光暖棚牛舍,通过测定温热环境和舍内空气质量表明,在大寒当天舍外气温-20-8℃下,牛舍内的温度平均5.25℃,有害气体浓度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达到了防寒抗灾目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地面形式对我国自然通风奶牛舍气体排放量的影响。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中荷奶牛培训中心2个典型的带有放牧场自然通风奶牛舍,牛舍地面分别为漏缝地板和实体地面,使用CO_2平衡法计算通风换气量,同时测试分析舍内冬季温室气体和NH_3的排放量。结果表明:1)采用改进的CO_2平衡法计算的自然通风牛舍通风量与奶牛的生产阶段有关;2)漏缝地板牛舍内CO_2、N_2O、NH_3和CH_4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实体地面牛舍(P0.05),2栋奶牛舍内CO_2和CH_4浓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2=0.37~0.65);3)漏缝地板牛舍的NH_3和CH_4排放量显著高于实体地面牛舍(P0.05),其NH_3排放量分别为19.83和11.45 g/(HPU·d),CH_4排放量为117.22和32.66 g/(HPU·d)。漏缝地板牛舍的N_2O排放量和实体地面牛舍无显著差异,其排放量分别为0.12和0.11 g/(HPU·d);4)温度可以显著影响舍内NH_3排放量,舍内温度与氨气的排放量呈现正相关关系(R~2=0.76)。实体地面奶牛舍内温室气体和NH_3的浓度和排放量均低于漏缝地板奶牛舍,主要原因是实体地面的清粪次数明显高于漏缝地板。因此,漏缝地板牛舍需要增加粪坑中粪尿的清除次数,以此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冯国清 《河北农业》2013,(11):52-53
一、提高舍温 冬季牛舍内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8—16℃,在此范围内,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因此,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向阳面的门窗要挂帘,牛舍应铺以柔软干净的垫草。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冬季,气温将逐渐降低,低温对奶牛生产和产奶性能造成极大影响,出现产奶量下降,高的能下降40%;有的可使奶牛乳头冻坏、乳房冻伤,新生犊牛因寒冷死亡率会大幅度上升。为减少严寒冬季对奶牛生产造成的影响,奶农应该加强防寒、防冻措施,强化饲养管理。一、加强保暖御寒,减少寒冷应激一是做好牛舍的保温。一般奶牛舍内最适宜温度为12~14℃,妊娠奶牛与泌乳奶牛舍内最适宜温度为16~20℃,犊牛舍内最适宜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