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浸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黏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粪肥带菌是其主要浸染源。种子表面带菌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玉米雌穗和雄穗的一种病害,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染,是近年来大面积发生的一种主要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3.
正一、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玉米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甚至7~8年。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新区,带菌种子是重要的第1次传播来源。带菌的粪肥也是重要的侵染来源,冬孢子通过牲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5.
1,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和带菌病田扩大是病害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东北是玉米丝黑穗病适发区,玉米作为主栽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无法轮作换茬导致土壤中病菌的自然积累和病田的扩大。另一个原因是农民直接将病株上充满病菌的果穗随意留在田间,致使病菌大量散落在土壤中。正是由于多年发病后的大量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为病害的大爆发刨造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玉米雌穗和雄穗的一种病害,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染,是近年来大面积发生的一种主要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带菌传病为主和幼苗侵染的特点,除利用抗病品种外,还要注意减少初侵染源和促使幼苗提早出土.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发病后期形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发大量黑粉。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影响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个别地块甚至达到60%以上。因此,研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冷凉地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它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70%-8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五台县的主产作物,但玉米的生产常常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玉米病害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五台县发生的玉米病害主要是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丝黑穗病老百姓称之“黑霉”,不但穗部长菌瘿,对当年产量造成极大影响,而且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达2年之久,继续危害后茬玉米。本文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菌来源、发病条件等,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以三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受侵染的玉米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茎秆稍有弯曲,叶片密集,色浓绿叶片向上发直或叶片上有黄…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地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推广的一些玉米品种对该病的抗性较差,加之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等原因,使得该病害呈上升趋势,发病较重,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70~80%,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相似文献   

12.
论秦巴山区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多年的丝黑穗病防治试验,归纳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病害,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旨在提高秦巴山区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也叫“霉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种子和粪肥都能带菌的系统侵染病害,主要为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使得整株没有收成,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这几年,由于连年轮作,有逐步扩大趋势,有必要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其发病原因是土壤菌源基数大、施入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种子的抗性差、种衣剂使用不正确等,通过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方式、提高种衣剂的使用技术等综合防治手段,使玉米丝黑穗病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东北地区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丝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  相似文献   

16.
玉米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玉米的病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和病毒病。在玉米生产中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一、玉米病害(一)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或"灰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冷凉地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它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70%-8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玉米丝黑穗病(乌米)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防治方法: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三是药剂防治。在苗期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病害,发病程度与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播种时间、菌源数量及播种至出苗时的温度、水分含量等有关。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研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机理、侵染条件及发病规律,并探索了高效接种方法及其鉴定技术,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一旦发病减产严重,甚至颗粒无收。玉米丝黑穗病是北安地区重要的玉米病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平均发病率12.5%~23.5%,严重地块35%~5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对该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