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在贮藏过程中,咖啡种子内部物质会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种子的活力和品质,因此,老化咖啡种子鉴别对优质小粒咖啡生产和种质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结合曲线拟合和主成分分析(PCA)、系统聚类分析(HCA)研究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的物质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的原始光谱特征峰位置整体相似,强度存在差异。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在1 800~1 600 cm-1、1 200~950 cm-1范围的吸收峰数量不同。在1 770~1 500 cm-1范围内的曲线拟合光谱显示,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咖啡种子中脂质、蛋白质和咖啡因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在1 750~1 500 cm-1范围内的主成分分析和在1 800~800 cm-1范围内的系统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老化程度的小粒咖啡种子分开,而系统聚类分析的分类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  相似文献   

2.
为区分康乃馨植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测试研究8种康乃馨品种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光谱图比较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峰强度差异明显。选取1800~700 cm-1范围内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6.2%,主成分分析准确率达95%,聚类分析准确率达100%。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康乃馨品种进行鉴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橄榄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7种食用植物油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在吸收峰的位置及吸光度上均与其他种类的植物油有区别,以3005~3009 cm-1、1117~1121 cm-1处的吸收峰作为种类区分。模拟掺假过程,向橄榄油中掺入其他6种不同比例的低价值植物油后,发现1097、3005 cm-1处吸收峰的峰面积与掺假百分比呈线性关系。此外,对7种食用植物油180℃加热2 h后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968、1097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趋势有差异,橄榄油呈上升趋势而其他种类的植物油则呈现下降趋势。掺假橄榄油加热后谱图分析发现3005 cm-1处的峰面积有所降低,但与掺假百分比仍呈线性关系,掺入5%低价油,3400~3650 cm-1区域呈明显增加趋势,据此可以鉴别掺假量低至5%的橄榄油,这为橄榄油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区分鉴别8种根茎类作物,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小波变换(WI)、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的方法,测试研究了8种根茎类作物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连续小波变换的第15层系数和离散小波变换的第5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12%、89.7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最终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区分鉴别不同种的根茎类作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区分鉴别8种根茎类作物,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小波变换(WI)、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的方法,测试研究了8种根茎类作物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连续小波变换的第15层系数和离散小波变换的第5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12%、89.7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最终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区分鉴别不同种的根茎类作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 D-IR))研究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结果表明,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的原始光谱整体相似,二阶导数光谱在1800~8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强度和形状出现差异.二维相关光谱显示,水稻种子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在800~1350 ...  相似文献   

7.
淀粉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区分鉴别3种淀粉样品。对原始光谱1200~900cm-1波数段进行傅里叶去卷积处理,计算能反映淀粉分子有序程度的1050/1020cm-1峰强度比值;对其指纹区(1700~800cm-1)做二阶导数处理。结果红外光谱显示3种淀粉原始光谱吸收峰非常相似,仅在吸收峰强度和峰位上有微小差异。发现3种淀粉颗粒有序结构的相对含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莲藕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另外,3种淀粉样品在1607~1487cm-1波数段以及1468、1187、1055、931cm-1波数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并且,由3种淀粉样品的2D-IR光谱得知:在1150~1500cm-1以及860~1200cm-1波段内,不同淀粉光谱自动峰位置和强度显著不同。应用红外光谱、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淀粉的分子振动信息,还可以对不同的淀粉进行很好的区分。因此红外光谱法对于分类鉴别不同种类的淀粉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层积前后肉苁蓉种子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研究肉苁蓉种子不同部位及其在层积处理后的光谱特征和成分差异.结果显示,肉苁蓉种子成分组成丰富,同时存在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并且推测含有果胶质和芳香类化合物.肉苁蓉种皮和种仁的成分差异很大,2926、1746、1161、721cm-1处一系列强峰说明种仁中的油脂类成分含量非常高,而种皮中1054cm-1处碳水化合物和果胶质类的特征吸收峰最强.经层积处理后肉苁蓉种皮的萌发抑制物质所在的吸收峰区域变化显著,而种仁中的脂类减少,可溶性的蛋白质和糖类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热处理对“陇藜1号”藜麦分离蛋白(Quinoa Protein Isolate, QPI)热稳定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处理下QPI的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研究其热稳定性和二级结构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QPI均具有比未处理更高的热稳性,121 ℃、30 min处理的QPI热稳定性最高;同一温度下,QPI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和α-螺旋的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在100 ℃、20 min和100 ℃、30 min时有最小值,分别为24.22%和25.11%;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相对含量逐步增加,在100 ℃、30 min和70 ℃、30 min时有最大值,分别为40.59%和13.07%,而在酰胺III带中含量逐渐减小的结构为无规卷曲和β-转角,α-螺旋和β-折叠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可为QPI的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蒜施用“农残降解增产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农残降解增产液在大蒜上的使用效果,以喷清水为对照,设计了5个农残降解增产液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残降解增产液的处理蒜头产量比对照明显提高,增产幅度6.4%~15.4%,其中处理3产量最高,达1870g/m2,比CK增产250g/m2。蒜薹产量也表现出同样规律,增产幅度34~57g/m2,增加收益0.07~0.12元/m2;经济效益明显,所有施用农残降解增产液的处理均比对照收益增加,分别增加1.73、2.25、0.84、1.97、0.95元/m2,本试验中处理3收益最高,达到14.50元/m2。大蒜施用农残降解增产液提高了大蒜特、一级率;黄叶片数减少,绿叶数增多,增强了大蒜后期抗疫能力。处理3最优,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0.75mL/m2的农残降解增产液,对清水90g/m2处理土壤,在返青期、抽薹后叶面喷施农残降解增产液各0.3mL/m2农残降解液,对清水90g/m2喷洒是比较经济有效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When one of the crops is a legume, intercropping has potential to reduce fertilizer nitrogen (N) needs and increase food quality. Total dry matter (DM) and grain yields of different plant populations of intercropped maize ( Zea mays L.) and climbing beans ( Phaseolus vulgaris L.), cowpeas (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or velvet beans ( Mucuna pruriens [L.] DC. var utilis [Wight] Bruck.) were compared in two experiments. Maize populations were 40,400 and 50,500 plants ha−1 in combination with climbing bean populations of 0, 20,200, 40,400 and 80,800 plants ha−1 in Experiment 1.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climbing beans, cowpeas and velvet beans at 215,200 plants ha−1 were intercropped with maize at 64,600 plants ha−1. Climbing beans contributed up to 5% to total DM yield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legume contributions to total DM were 20% for climbing beans, 12% for cowpeas and 8% for velvet beans. Increasing populations of maize and climbing beans increased grain and DM yields. Dry matter yield of maize was lowered by intercropping. However, DM yields of the intercrop were not different to maize sole cropped. Maize/cowpeas produced more total DM than maize/climbing beans. Cowpeas increased the total yield of crude protein by over 15% without lowering total DM yield of the intercrop compared to maize alone and are promising as a legume for intercropping with maize. Climbing beans show little promise as a possible legume for intercropping with maize.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对谷子安全的除草剂,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使用嗪草酮、二氯异噁草酮、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砜吡草唑、特丁津6种除草剂,分别在谷子苗前和苗后2个时期用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室内生物试验所筛选得到的特丁津的杂草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苗前用药对谷子的鲜重抑制率均超过20%,并出现死苗;除草剂同剂量下苗后茎叶处理对谷子株高和鲜重的抑制程度均低于其土壤处理,其中嗪草酮、丙炔氟草胺和砜吡草唑对谷子的鲜重抑制率均超过20%;50%特丁津悬浮剂1500、1800 g/hm2对谷子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0.76%、2.99%,对反枝苋的防效达98.42%、100%。田间小区试验表明,50%特丁津悬浮剂1500、1800 g/hm2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3.46%、95.84%,较空白对照增产41.40%、41.82%。嗪草酮等6种除草剂苗前土壤处理对谷子的安全性低,特丁津有在谷田作为茎叶处理剂防除阔叶杂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kg/hm2、13487.67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棉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新海24号、新海35号为材料,设置滴灌定额0 m3·hm-2(重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0%左右)、900 m3·hm-2(轻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6%左右)、1800 m3·hm-2(丰水,土壤含水量20%左右)3个处理,研究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棉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 m3·hm-2处理的铃直径、铃体积分别在花后10 d内、20 d内快速增大,铃重在花后30 d内增长速度较快;但铃直径、铃体积在开花后30 d,铃重在开花后50~60 d,均较900 m3·hm-2和1800 m3·hm-2处理显著下降。900 m3·hm-2处理的铃直径、铃体积及铃重均与1800 m3·hm-2处理无明显差异。皮棉产量以900 m3·hm-2处理最高,平均为2372.92 kg·hm-2,比1800 m3·hm-2和0 m3·hm-2分别高10.97%和41.78%。因此,海岛棉蕾期滴灌定额以900 m3·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3、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育种资源,对24份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等14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变幅为4524.0~6002.55 kg/hm2,有效穗变幅为282.6万个/hm2~391.65万个/hm2,穗粒数变幅为36.6~50.7粒,千粒重变幅为38.05~50.83 g,容重变幅为716~822 g/L,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2.54%~16.33%,降落值变幅为105~365 s,湿面筋变幅为23.10%~37.03%,沉降值变幅为25.0~48.5 mL,稳定时间变幅为1.1~10.4 min,软化度变幅为63~201 BU,最大抗延阻力变幅为93~1000 BU,延伸性变幅为11.8~211.5 mm,曲线面积变幅为28.0~226.8 cm2,这14个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产量,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沉降值和面积,降落值与软化度,沉降值与稳定时间、软化度、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稳定时间与软化度、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软化度与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最大抗延阻力与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穗粒数与有效穗,容重与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材料从产量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1、2、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第Ⅱ类和第Ⅲ类育种时作为品质育种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9年长江中下游早籼稻早中熟组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主要生育期冠层光谱反射率与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关系,筛选出可用于早籼稻籽粒粗蛋白含量预测的敏感生育期和敏感波长,建立了基于敏感波长和光谱参数的籽粒粗蛋白的一元线性、多元线性、指数和多项式预测模型,用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以期找到估测早籼稻籽粒粗蛋白含量的最适模型。研究发现,在孕穗期514、580、638和695nm波长处冠层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籽粒粗蛋白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基于敏感波长的估测模型中,四元线性模型估测效果最佳,其建模集R 2、RMSE和RE分别为0.566、0.342%和2.874%,验证集R 2、RMSE和RE分别为0.518、0.154%和1.303%;在基于光谱参数构建的估测模型中,DSI(R514R638)为自变量构建的多项式模型估测效果较优,其建模集R 2、RMSE和RE分别为0.638、0.312%和2.639%,验证集R 2、RMSE和RE分别为0.581、0.230%和2.3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