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种子》2020,(6)
为了合理利用棉花资源,培育适合当前生产需要的新型棉花品种,对收集的206份棉花资源进行田间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依据生育期、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筛选出75份优异种质资源,其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资源43份,抗黄萎病资源8份,纤维品质优良资源22份。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在9.8时将75个棉花资源划分为6大类,为该批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毕节地区外引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燕  唐映军  赵彬  余娟 《华北农学报》2005,20(Z1):166-168
1999-2001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对650份外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株型、熟性、抗性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鉴定.通过两年的鉴定,初步筛选出一部份适于当地生态特点的不同类型优良材料,并对各单一优异性状及其综合性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株高、株幅、叶片叶绿素、果肉厚和等主要农艺性状及叶绿体trnH-psbA序列对98份辣椒种质进行聚类分析,旨在探讨辣椒种质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并建立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发现,基于trnH-psbA序列聚类的5个亚类,各亚类农艺性状之间具有较好的分层,特别是单果重、果长、叶片叶绿素、株高这四个农艺性状亚类间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基于表型和trnH-psbA序列的聚类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结合trnH-psbA序列和农艺性状建立了31份种质的核心资源库。结果认为,综合农艺性状和trnH-psbA序列筛选得到的31份核心种质,在保持田间农艺性状最大遗传力的同时也体现了trnH-psbA序列水平的进化,优于仅通过农艺性状或是序列去筛选核心种质的方法,因此31份核心种质可以更好的代表98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应用于育种。  相似文献   

4.
对橡胶热作6067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318份(次)。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141份;抗逆性强的53份;抗病力强的45份;优质的59份;具其他优良性状如多乳管系和杂交亲和力强的20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199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6.51%~53.7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介于0.678~2.046之间,株高(53.75%)和穗形(50.06%)的变异系数最大,茎粗(2.027)、穗柄长(2.020)、千粒重(2.046)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86.702%。构建高粱种质资源评价方程,作为评价高粱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99份高粱种质划分为四大类群,分别对应早熟矮秆高粱、中早熟紧凑型高粱、中熟抗倒伏高秆高粱以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亲本,可在高粱新品种选育时根据育种需求有目的地选取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6.
1990~1992年对新征集到的143份云贵甘薯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主要抗性及食用品质的评价。将云南省的47份材料整理归并为25份,贵州省的96份材料整理归并为48份。筛选出一批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良甘薯种质。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5):1698-1708
为研究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和日后菠菜种质资源的创制与利用提供参考,对222份收集于国内外菠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分类,调查测定23个菠菜主要农艺性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5个质量性状中共发现46个变异类型,8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4%~34.64%,2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2~2.10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菠菜23个主要农艺性状转化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达65.81%,其中叶形、叶裂刻、叶褶皱、叶色、霜霉病抗性及叶片和植株大小等性状是造成菠菜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222份菠菜资源分为7类,第Ⅰ类包含8份菠菜材料,第Ⅱ类均包含44份菠菜材料,第Ⅲ类均包含32份材料,第Ⅳ类均包含66份材料,第Ⅴ类包含6份材料,第Ⅵ类包含37份材料,第Ⅶ类包含29份材料。其中第Ⅱ和Ⅵ类菠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互补,可以为选育植株直立,圆椭圆形叶,叶面光滑,叶色深绿,长势快的菠菜新品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材料。其他几类也可以通过遗传改良为选育其他育种目标的菠菜提供亲本。本研究明确了不同菠菜资源的农艺性状的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和优良综合表现的菠菜种质资源,为后期菠菜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1~1994年在郑州对494份小麦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生育期、抗病性、抗逆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重新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10份适于本地区生态特点的不同类型优良材料,并提供育种及生产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张衡 《中国种业》2023,(9):59-65
安徽阜阳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白芝麻的主产区之一。为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育种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16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芝麻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果轴长、全株蒴果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K- 均值快速聚类分析法将 116 份种质资源分为 2 个类群,其中第 2 类群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比较突出,以湖北资源和河南资源为主,无论数量和比例均占优势,表明湖北和河南的种质资源更适宜阜阳地区应用。主成分分析及种质资源评分,筛选出了适合育种的亲本材料,并验证了聚类分析中湖北、河南种质资源更适宜应用的结论,也为以后的芝麻引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晶  南铭 《作物杂志》2019,35(5):9-17
为筛选优异冬小麦种质材料,促进旱地冬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借助遗传多样性指数、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方法对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情况及相关性分析,并应用熵值赋权法灰色关联理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质量性状中穗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417),壳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1407);供试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穗粒重变异系数为25.85%,穗粒数变异系数为21.04%;以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6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可划分成4大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主要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类型丰富,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均具有各自独特的遗传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筛选出的15份较为优异的种质产量因子极为协调,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旱地冬小麦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资源在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在西北旱作区冬小麦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工作,对300份花生种质资源在江淮区域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结合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种质8个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结果数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生产力极显著负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结果数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在平方欧式距离D2=4时,将供试种质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同一类型的种质其地理来源有不同,同一地理来源的种质其类型有不同,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地理来源的花生种质亲缘关系非最近。江淮区域花生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江淮区域花生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野生毛葡萄果实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大量育种材料筛选过程中,品质性状测定工作繁重的问题,选用45份毛葡萄种质资源,对果实的出汁率、水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酸、单宁、蛋白质6项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毛葡萄种质间营养成分含量相差很大;出汁率和单宁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溶性总糖与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单宁间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总酸和蛋白质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ˊs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F值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30,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0.6%;主成分分析将苦荞种质的11个农艺性状降维为累计贡献率达87.580%的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得分F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份具有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华北夏谷区谷子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探讨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谷子优良种质资源利用及高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2016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华北夏谷区常规组参试的17个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量相关8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9个农艺性状均存在变异,变异幅度2.69%~11.71%;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9个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株高>出谷率>穗长>生育期,穗粗、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说明谷子产量育种应重视大穗、大粒、穗粒重高的种质资源利用,并适当关注株高。  相似文献   

16.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表型组学是近年来新兴的高通量、高分辨率的表型分析技术和平台。随着各种先进的表型组学研究工具和平台的研发,表型组学在种质资源筛选和评价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优异农艺性状鉴定、抗逆性研究、突变体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高能量、高分辨率的鉴定技术对基因与环境互作的表型鉴定,为种质资源的规模化、批量化鉴定评价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发掘优异种质和优良等位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30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育种提供更适合的亲本材料,选择具备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以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30份国内外种质材料的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前5个主成分所构成的信息量占85.077%,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贡献率为39.947%;当欧氏平方距离为5.00时,供试品种可分为3类,第Ⅰ类群共有18份种质材料,属于中矮杆中高产型品种;第Ⅱ类群有6份材料,属于中矮杆高产型品种,产量及产量要素表现最优,是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育种材料;第Ⅲ类群有6份材料,为国外引进或弱春性材料,属于高杆中低产型。分析结果显示出部分国外材料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性,需加以改良后再利用,以满足当地育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利用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与玉米农业废弃物混合在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的最适配方和工艺。设置了3个工艺共6个配方,综合比对理化性状、子实体性状、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指标。生料工艺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发酵料。发酵料+短时高温在产量与农艺性状等方面略优于发酵料。在生料工艺中,S-1(桃木屑、玉米芯)配方产量最高为11.97 kg/m2,其生物学效率99.75%,子实体性状优良。S-2(桃木屑、玉米秸秆)配方在菇形指数、单菇重等子实体性状方面最好,播种至出菇的时间较短,产量、生物学效率也较高。S-3(桃木屑、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多原料混合有利于前期产量的形成,这3种配方的生料工艺栽培均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大球盖菇。本文为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和消纳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丰富中国甘蔗野生资源库,充分了解和发掘具有良好品性的野生材料,对海南省海口、澄迈、临高、儋州、白沙等16个县(市)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共采集白茅8份、斑茅39份、荻7份、割手密26份、芒14份(其中五节芒4份),涉及5个属6个种,共94份。测定株高、茎粗、锤度、叶长和叶宽5个主要农艺性状,并对斑茅和割手密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研究表明,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性状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存在较大相关性,而锤度与其他指标不相关;斑茅和割手密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187~0.558及0.206~0.432;斑茅和割手密分别分为四类群和三类群,其中斑茅Ⅱ和Ⅳ类群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而割手密Ⅰ和Ⅲ类群具有良好的锤度品质潜力,可推荐作为甘蔗育种的上游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