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膜联蛋白是一类有效的内源性调节蛋白,在Ca2+存在的条件下与膜磷脂结合,参与细胞活动的多种功能,其与肿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等密切相关。作为膜联蛋白家族成员Annexin B1具有独特的氨基酸残基结构,与不同种属的寄生虫入侵特异性宿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了膜联蛋白的种类及膜联蛋白B1在猪囊尾蚴感染宿主机体过程中免疫逃避的作用,旨在探索其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逃避机制。深入对膜联蛋白B1和囊尾蚴之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了解,以及膜联蛋白B1在寄生虫免疫中更深入的研究,对寄生虫免疫逃避的生物学意义和寄生虫病诊断治疗提供了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苜蓿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苜蓿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苜蓿中提取苜蓿多糖,通过体外苜蓿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初步确定其免疫调节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苜蓿多糖对正常Balb/c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多糖可以单一激活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可以协同ConA刺激T细胞增殖,或协同LPS刺激B细胞增殖,提示苜蓿多糖能够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苜蓿多糖可以显著地增强N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苜蓿多糖能显著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因此,说明苜蓿多糖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毒蛋白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蹄疫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诱导或者阻碍宿主细胞的凋亡,为自己创造最佳的生存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逃避宿主细胞的攻击,获得最大的生存能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FMDV各蛋白与细胞凋亡间的研究,分析其各蛋白在调节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对FMDV的持续性感染机制的形成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KiSS-1基因与生殖相关的表达及其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军  孙蕾  常喆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1-13
最近研究发现KiSS-1基因在哺乳动物生殖内分泌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编码的产物-kisspeptin能够强有力地刺激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本文综述了KiSS-1基因与生殖相关的表达及性腺类固醇激素、代谢激素和光周期对其在下丘脑表达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KiSS-1基因的研究取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A对施氏鲟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自组中药方剂(复方A)对施氏鲟组织中抗氧化功能相关的活性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高温应激条件下对鲟鱼的免疫调节功能。将1+龄实验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采用口灌水煎剂的方法,按照1.1 g/kg体质量的剂量每日口灌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天,并设口灌蒸馏水的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取部分鱼高温30℃热刺激2 h后与常温22℃给药的实验组共同采样,对鱼血浆、肝脏及红细胞中SOD活性;血浆及肝脏中MDA含量;血浆及肝脏中NO含量和NOS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复方A能有效调节鲟鱼体内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提高机体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在高温应激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作用效果,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复方A是一种适用于鲟鱼养殖使用的免疫添加剂,在高温应激条件下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Toll样受体是参与机体天然免疫的一类模式分子,可以识别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快速启动有效的免疫应答,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探讨鸡Toll样受体的免疫功能,为禽类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试验通过RT-PCR技术克隆海兰褐鸡TLR15基因的全长阅读框,同时将其胞外区片段插入载体p ET32a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优化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并将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昆明鼠后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ch TLR15的组织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海兰褐鸡TLR15编码基因全长2 607 bp,编码868个氨基酸残基,其中胞外区1 962 bp,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2 ku;免疫小鼠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为1∶10 00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h TLR15主要在脾脏中表达,在肝脏和肺部表达较少。研究结果可为禽类TLR15相关的免疫调节机制分析提供物质基础,也可为后续抗感染生物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植物多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多糖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参与机体各种生理代谢,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抗衰老、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提高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效率,加深对其药理活性机制及作用机理与结构关系的认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此文重点对植物多糖的结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以及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其研究进展,以期作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依据,为植物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MicroRNA在动物细胞和病毒间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介导病毒-动物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通过诱导mRNA降解和抑制翻译等机制调节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的靶基因,参与宿主细胞对病毒侵染的抵御和病毒对宿主的抵抗与逃避过程。本文从宿主来源miRNA对病毒的作用、病毒来源miRNA对宿主和病毒本身的作用,以及两种来源miRNA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对miRNA的应用前景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深入理解病毒-宿主间miRNA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效应蛋白在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种间的信息交流功能,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它通过抑制植物受体诱导的免疫、调控植物基因转录、酶激活或抑制等方式为微生物侵染植物提供便利。不同类型微生物效应蛋白发挥的功能不同,作用方式和分子机制也不尽相同,且研究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回顾近些年来微生物效应蛋白的研究结果,对其在细菌、真菌、卵菌等病原菌及有益共生菌侵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为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脂肪酸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脂肪酸与机体的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脂肪酸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概述了脂肪酸的分类,着重归纳了饱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阐述了脂肪酸影响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龙岩市家养水禽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闽西山区(龙岩市所辖的七个县市区)进行家养水禽寄生蠕虫的种类分布调查,并以随机抽检的309只水禽体内的所有寄生蠕虫群体作为一个生态群落抽样单位,计算出18种寄生蠕虫种群的生态特征值,然后进行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种为裂刺四棱线虫和卷棘口吸虫,次优势种为美丽膜壳绦虫、福建单睾绦虫、冠双盔绦虫、鸭对体吸虫、似椎低颈吸虫、分歧单睾绦虫、楔形前殖吸虫、东方次睾吸虫、鸭瓣口线虫、台湾束首线虫。除了细背孔吸虫和大多形棘头虫属于随机分布外,其它16种蠕虫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最高的是大膜壳绦虫,其次是矛形剑带绦虫、东方次睾吸虫、宫川棘口吸虫和鸭瓣口线虫。  相似文献   

12.
许多黄单胞杆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子注入到寄主细胞中,引起寄主的免疫反应或感病。最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Ⅲ型效应子作为致病因子或激发子同寄主互作的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黄单胞杆菌Ⅲ型效应子的分类及avrbs3、AvrRxv/YopJ、XopN、XopD家族的主要功能,重点介绍了Ⅲ型效应子的酶活性功能在同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XopD的SUMO化作用;AvrBs3家族效应子在调节寄主基因转录方面的作用;XopN抑制PAMP介导的植物免疫反应的功能等。论文还对一些研究深入的Ⅲ型效应子及其与寄主的互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讨论Ⅲ型效应子的研究对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影响及重要意义,并对Ⅲ型效应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Polysaccharide exists widely in the cell or cell wall of plant, animal, microorganism and epiphyte. As a kind of biologic substance having the action of immune regulation, it can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both the nonspecific immunity and the specific immunity. The polysaccharide implements the regulation on immunity system by the following methods : stimulating the function of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accelera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 promoting the level of antibody, inducing the exudation of cytokine, activating the complement system, and so 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investigating on the actions of polysaccharide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is a primary goal. The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polysaccharide immune regulation are summanized.  相似文献   

14.
李珊  杜春梅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4):125-131
为了更好的防控稻瘟病的发生,为水稻育种工作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深入了解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与水稻相互作用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归纳了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制、水稻对稻瘟病菌侵染的信号识别及其下游反应以及识别后诱导水稻产生的防御反应机制,分析了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利用分子育种手段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相关策略。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后,植株会通过细胞壁加厚、病程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病原菌侵入位点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系统免疫反应来抵御稻瘟病菌的侵染;因此指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诱导植物发生免疫反应来抵御稻瘟病菌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防治病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而且,作为研究病原菌—植物互作的模式系统,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也为通过诱导水稻防御基因的表达来防治其他重要真菌性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引起的菌核病(sclerotiniastemrot)是油菜的主要病害。针对当前与菌核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本研究从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概括:(1)核盘菌的侵染方式以及在侵染过程中核盘菌分泌的草酸与寄主中钙离子的动态关系;(2)油菜通过合成植保素、酚类化合物、木质素、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来抵抗核盘菌入侵的抗病机理;(3)现有综合防治技术中抗性种质筛选、无花瓣育种和生物防治;(4)利用与草酸代谢相关基因、抗病相关基因、防御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和抗菌肽基因开展的油菜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油菜抗菌核病研究的可能方向,这些总结与建议为今后油菜抗菌核病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植物引发的植物枯萎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目前该菌已被列为世界上第五大植物病原真菌。由于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而充分了解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制是对抗这种疾病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控制策略从而限制宿主植物感染,本文归纳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总结了毒力因子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毒素、信号传导途径(MAPK通路)对致病进程的影响,分析了毒力基因及转录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理。以期能为防控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提供作用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过程的寄主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玉米灰斑病菌侵染后的显症过程的系统观察,可在组织水平上说明该病菌与寄主互作反应存在分化或多样性: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侵染后显症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玉米灰斑病菌在侵袭力上存在多样性,菌株间对同一种品种的致病性表现多样化,或者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侵染引起的寄主反应表现为多样性;病斑反应型的分化,玉米灰斑病菌侵染玉米品种或自交系后,主要有7种病斑反应类型,即RH型(长矩形具褪绿晕圈病斑)、RN型(长矩形无褪绿晕圈病斑)、IRH型(不规则形具褪绿晕圈病斑)、IRN型(不规则形无褪绿晕圈病斑)、SH型(斑点形具褪绿晕圈病斑)、RI型(长矩形与不规则形混合病斑)和RS型(长矩形与斑点形混合病斑),若发病严重,病斑连成片,而且这些反应类型出现的频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贺洋  岳洁瑜  王华忠 《作物学报》2012,38(2):231-239
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参与植物体内的硫代谢、氰化物的清除以及活性氧的生成与清除,与植物抗病反应密切相关。小麦抗、感白粉病近等基因系材料在接种白粉菌后均诱导表达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基因TaTST,并在接种后0~48 h内呈现2次诱导峰值,分别与白粉菌初次接触识别和附着胞侵入、吸器形成时间相对应,也与2次氧突发时间对应。TaTST在感病材料上的诱导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抗病材料上,由此导致的活性氧过度清除可能是导致感病反应的原因之一。TaTST也参与抗病反应过程。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创造了TaTST基因沉默的抗病植株。尽管充分发病时间后沉默植株叶片上并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病斑,但侵染早期白粉菌成功侵入频率的增加和次级菌丝的有限伸长说明TaTST沉默植株抗病水平下降。TaTST沉默导致乳突致密度下降和H2O2在细胞内的扩散时间延迟。因此,TaTST可能通过调节活性氧的积累和扩散、乳突的形成等小麦-白粉菌互作早期的寄主细胞反应而参与小麦对白粉菌的抗侵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