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北方大豆连作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将AM真菌应用于连作土壤,缓解大豆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Nested-PCR-DGGE技术分析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3种连作年限3种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后,同一品种连作两年大豆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同一连作年限KF16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不同连作年限不同品种大豆根系中AM真菌菌群中均含有粘性球囊霉(Glomus viscosum)和未培养的球囊霉属(Uncultured Glomus);种植于连作2年土壤的不同品种大豆根系AM真菌的丰度值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连作0年和连作1年的。本研究揭示接种F.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不同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连作年限的3个大豆品种接种F.mosseas,分析大豆根腐病高发期苗期根系致病真菌的多样性,旨在证明接种F.mosseas能否抑制根腐病病原真菌对大豆根系的侵染,减轻大豆根腐病的发生。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大豆苗期根系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多样性变化,同时对DGGE图谱进行丰度、优势度、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s对大豆根系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多样性批数明显下降,说明接种F.mosseas对连作大豆根腐病致病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为采用AM菌剂预防连作大豆根腐病的发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解决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蒜根腐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解析根腐病发生时大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明确大蒜根腐病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关系,探明根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为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新疆连续3年的大蒜根腐病发病田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大蒜根际土壤总DNA的真菌ITS区序列进行大规模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在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是大蒜根腐病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其中高水平的子囊菌门菌群与病害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属的水平上,注释获得137个属,其中19个属与大蒜根腐病有较大的相关性。镰刀菌属真菌数量在病土中高于健康对照。随着连作年限的延续,根腐病的发生愈发严重,土壤中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真菌属的数量逐年降低,大蒜根腐病的发生与植株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密切相关,土壤真菌类群的平衡和多样性改变是根腐病发生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4.
这是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由于重、迎茬引起大豆根际病原菌种类增加,有益真菌数量减少,同时连作重茬导致大豆根际细菌密度下降,放线菌密度下降,大豆根系发育受到破坏,因此造成大豆根腐病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5.
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孙磊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66-269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连作年限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测定,明确了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处理根际土壤pH值随连作年限增长呈下降趋势,各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氮、磷、钾、镁、锌、硼、钼、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均低于正茬,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中铁、钙、锰含量的影响未表现出线形规律。  相似文献   

6.
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克服烟田连作障碍、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以大豆套作烤烟为种植模式,调查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下根际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和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及其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大豆带状套作显著增加作物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数量、B/F和A/F值,减少真菌(F)数量;也提高与土壤氮素代谢相关的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功能性微生物数量;烟豆套作能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其发生程度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而与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套作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B/F和A/F值以及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大幅度增加,真菌(F)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对烟草土传病害的相对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以上效应表现为烤烟-大豆带状套作3年(A3)烤烟-大豆带状套作2年(A2)烤烟-大豆带状套作1年(A1)。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黑农48’(高蛋白型)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在根系周围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以空间代替时间进行连作处理,应用酸性品红方法检测F. mosseae侵染大豆根系情况并按后列分级标准计算根腐病发病率;运用化学滴定法和比色法检测处理后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试验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1年、2年和4年)进行盆栽试验,并设定不接种F.mosseae为对照组(C),接种F. mosseae为处理组(T)。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大豆根系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呈上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土壤脲酶(URE)、CAT、蔗糖酶(SUC)、磷酸酶(PHO)和PPO活性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酶(CEL)的活性逐渐降低。接种F.mosseae诱导大豆根系产生防御酶活性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F. mosseae可以缓解连作障碍、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连作花生田主要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通过连续5年盆栽试验,研究了花生不同连作年限对植株生育、土壤及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生连作,主茎变矮,单株结果数减少,荚果变小,总生物产量和荚果产量降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和根际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土壤中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逐年  相似文献   

9.
温室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连作年限,不同介质土壤,不同生育时期的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砂性增加而增加。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数均呈倒“马鞍”形变化,真菌数量则呈线性增长。砂性土壤中的真菌数高于粘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低于粘性土壤;且这些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在黄瓜初花期、结瓜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细菌数量则呈波动变化,在初花期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农业措施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的农业措施下,对大豆播前、苗期、花期、成熟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真菌区系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有机肥、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真菌数量减少;单施化肥可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真菌化;相同施化肥条件下,免耕和深松不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多年连作可导致土壤微生物定向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cotton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cotton continuous cropping field soil. [Method] 16S rDNA genes were sequenc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cotton rhizosphere bacteria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using an upland cotton cultivar (Gossypium hirsutum cv. TM-1). [Result] Four dominant phyla were found in the cotton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including Proteobacteria, Acidobacteria, Planctomycetes, and Bacteroidetes. The four dominant phyla and Firmicutes we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cotton root.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Acidobacteria, Planctomycetes, Bacteroidetes were promoted, and Prote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were inhibited, by cotton roo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but not species richness or α-diversity among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cotton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lowering stage and the budding stage were greater th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udding stage and the seedling stage. The diversity of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cotton continuous cropping field soi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ulk soil; the β-diversity values of both the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highest in the flowering stage. [Conclusion]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cotton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cotton continuous cropping field soil was defin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he effect of cotton on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flowering stage.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陈井生  刘大伟 《作物学报》2018,44(10):1539-1547
利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 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轮作及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组测序, 初步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从6个土壤样本中共获得25 419个OTUs, 鉴定到细菌的47个门, 147个纲, 709个属。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是供试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 占所有细菌群落总数90%以上。连作4年总OTUs及丰富度最高, 连作20年最低。不同轮作方式土壤细菌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 > 0.05), 短期连作与长期连作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显著(P < 0.05)。不同轮作方式下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连作方式, 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同地区连作方式。土壤功能细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溶杆菌属(Lysobacter)、土微菌属(Pedomicrobium)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年限连作下高于轮作。长期连作土壤优势细菌丰度与轮作土壤相似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土壤处理对连作西洋参生长及根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选择前茬种过西洋参的老参地,用大扫灭、二硫化碳、多菌灵等3种低毒化学农药和紫苏根作为添加物进行土壤处理,处理后播种西洋参,调查出苗、存苗、根的生长及根病情况。探讨化学农药及植物添加物处理老参地土壤对改善重茬西洋参生长及减少病害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98%大扫灭粉剂5g/m2~15g/m2、二硫化碳液剂20ml/ m2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对提高重茬西洋参的出苗率、保苗率、产量,以及减轻根部病害均有较好的效果;添加紫苏根50g/m2~100g/m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提高根重,多菌灵消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连作对棉田土壤枯、黄萎病菌数量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选择培养法测定新疆库尔勒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枯、黄萎病病菌数量的变化,运用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分析棉花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量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即在5~20年连作年限内,土壤中病原菌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20年连作土壤病原菌数量达到最高峰;连作超过20年,土壤菌源数量开始下降。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中枯、黄萎病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株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的DGGE图谱分析显示,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种群的组成、结构、丰富度均发生变化。连作5~40年的棉田土壤细菌种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EH′)和丰富度(S)指数均降低,且连作年限越长降低越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于2014年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进行病害调查,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采集大豆根腐病样本,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10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29.92%。镰孢菌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其占分离镰孢菌总量的65.75%。调查结果表明,含水量大及重茬地块,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及PAL1,PAL2,C4H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豆根系分泌物在大豆连作障碍中的作用,利用土壤溶液原位取样器收集已灭菌的大豆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土壤盆栽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并采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出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分别有355、7和64种,均含有烃、醇、酸、酯、酚、苯和醛等化合物。将收集的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大豆根系分泌物溶液浇灌大豆幼苗,发现对茎长、茎鲜重、根长、根鲜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以二氯甲烷(CH2Cl2)为溶剂,提取培养28d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共分离鉴定出大豆根系分泌物77种,其中包括烷烃、醇、酸、酯、苯、酚、萘、酰胺、酮、醛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酚类物质占0.03%。基于追溯苯酚和苯甲酸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克隆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家族的两个成员PAL1和PAL2,以及苯丙氨酸代谢的第二个关键酶C4H基因,为后续的基因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施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岚  杨永  王占海  陈阜  曾昭海 《作物学报》2013,39(11):2016-2022
在大豆开花期分别对3个施氮水平下(0、50和100 kg hm-2)大豆连作(大豆-大豆-大豆)、玉米-大豆轮作I (大豆-玉米-大豆)及玉米-大豆轮作II (玉米-玉米-大豆),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玉米-大豆轮作及施氮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3种种植方式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呈减少趋势。高氮处理(100 kg hm-2)明显降低了大豆连作、玉米-大豆轮作I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玉米-大豆轮作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略有降低。玉米-大豆轮作I种植方式可减轻氮肥对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影响,但施氮明显改变了其细菌群落结构。玉米-大豆轮作II中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受氮肥影响较小。在3种种植方式的土壤中,分布着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厚壁菌门细菌,其中前两门菌群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大豆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12个大豆品种进行室内干旱胁迫和盆栽干旱胁迫实验,对抗旱性进行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品种间苗期的吸水率、萌发率、发芽率、根长4项生理指标都存在差异,成株期的表现也各异,即苗期抗旱性好而成株期表现不抗旱的品种有海94,而苗期抗旱性差成株期表现抗旱的品种有赤豆、中作96-2。通过实验筛选出苗期与成株期均抗旱的品种为L65-1914。  相似文献   

19.
扦插土壤微生物在茶树扦插短穗愈合生根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不同类型苗圃土壤之间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以及土壤环境因子与真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个茶区苗圃地的非重茬表土、重茬表土、黄心土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扦插土壤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黄心土的真菌群落的总数和多样性都低于重茬表土和非重茬表土,重茬表土和非重茬表土的真菌群落总数和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五组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出5个门,其中优势菌群为接合菌门(Zygomycota),丰度占真菌群落的31.11%~77.00%。五组土壤样品的403个真菌菌属中,优势菌属均为未被分类的被孢霉科(unclassified_Mortierellaceae)。相关性分析表明,真菌OTU总数和物种总数Chao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SOM有极强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茶树扦插土壤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也为茶树扦插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的筛选分离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