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微团聚体分形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结构会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从而影响土壤肥力,而耕作方式会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状况来影响土壤结构,因此,为研究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及土壤质量、结构的定量化描述,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于1990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来探讨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厢作免耕(XM)和垄作翻耕(LF)等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M、XM、LF和SH耕作方式下各土层的微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而DP处理下各土层的微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等土壤养分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0.05~0.01 mm和0.01~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都与这几种土壤养分呈显著或者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养分主要富含在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其各粒级含量极显著相关,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以及(< 0.005 mm)/(> 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比值都可以定量地表征紫色水稻土的结构性状;在0~70 cm土壤深度,LM、XM和LF处理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均极显著低于DP处理,表明垄作或免耕均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地力水平下郑单18号玉米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郑单18号适宜密度为5.25万株/hm2,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高肥力水平下,郑单18号适宜密度为6.25万株/hm2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力条件下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合适的栽培密度对优化水稻群体结构和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的影响,选择高肥力和中低肥力稻田,设置5 种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水稻秸秆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在高肥力稻田,宽窄行栽培分别比常规增产19.5% (MD5,13.41 t/hm2),10.7% (MD4,12.42 t/hm2),7.7% (MD3,12.09 t/hm2)和0.6% (MD2,11.29 t/hm2)。中低肥力稻田分别增产8.2% (MD3,9.41 t/hm2),6.3% (MD4,9.24 t/hm2),5.7% (MD5,9.19 t/hm2)和5.0% (MD2,9.12 t/hm2)。超级稻“大宽行窄株”栽培(40-15 cm),在高肥力稻田上显著增加株高和穗粒数。增强籽粒吸收氮、钾能力。超级稻生产要依据肥力水平适当调整移栽密度。在稻田肥力水平高时,超级稻宜采用“大宽行窄株”栽培模式,主攻大穗优势。肥力水平中低时,以“宽窄行”栽培(30-20 cm)产量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伟科702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伟科702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伟科702的株高、穗位高变化不大,倒伏率、空秆率和秃尖长度增加,茎粗变细;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低。试验表明,在一般肥力水平下,伟科702种植密度为6.75万~7.20万株/hm2,在中高等肥力水平为7.20万~7.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在桂东地区研究大叶栎与桉树混交造林以期探索生态、惠民的桉树新造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桉树生长较大叶栎快,桉树、大叶栎单株生长较纯林快;(2)同密度混交林明显比桉树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好,高密度混交林比桉树纯林土壤物理性质好,土壤养分相差不大;(3)桉树×大叶栎1:1混交、株数密度2500株/hm2林分产值高,土壤地力可以得到维持,株数调减,适当增加桉树比例,种植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桂东地区研究大叶栎与桉树混交造林以期探索生态、惠民的桉树新造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桉树生长较大叶栎快,桉树、大叶栎单株生长较纯林快;(2)同密度混交林明显比桉树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好,高密度混交林比桉树纯林土壤物理性质好,土壤养分相差不大;(3)桉树×大叶栎1:1混交、株数密度2500 株/hm2林分产值高,土壤地力可以得到维持,株数调减,适当增加桉树比例,种植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7.
杂交玉米正大619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619系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28 d,株高259.2 m,穗住高104.5 m,穗长21.8m,穗行数13.6行,行粒数42.4粒,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青杆黄熟,株型平展.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2800株/667 m2,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 m2.下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3300株/667 m2.正大619是适宜贵州低热河谷区域坡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耐热、抗病的黄粒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种植方式对 ‘迪糯 278’ 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当地甜糯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以‘迪糯27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水平(A1为金正大缓控施肥525 kg/hm2,A2为NPK三元复合肥750 kg/hm2,追肥尿素375 kg/hm2,A3为二铵300 kg/hm2、尿素300 kg/hm2、牛粪肥15000 kg/hm2)、种植密度(B1为45000株/hm2,B2为49500株/hm2,B3为52500株/hm2)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重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各自处理间的叶面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施肥处理对鲜穗重的影响依次为A1 >A2>A3;在施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鲜穗重的影响依次为B1>B2>B3.单穗重与株高、叶面积、穗长、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产量与株高、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穗长、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高、穗粗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对‘迪糯278’而言,种植密度49500株/hm2产量最高.施肥金正大缓控施肥525 kg/hm2效果最好,施肥NPK三元复合肥750 kg/hm2,追肥尿素375 kg/hm2效果次之,施肥二铵300 kg/hm2、尿素300 kg/hm2、牛粪肥15000 kg/hm2第三.处理组合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A1B2、A2B2、A3B2、A1B1、A3B1、A2B1、A1B3、A3B3、A2B3.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像处理的玉米分形维数及其种植密度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强盛49为试材,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盒维数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株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2.4~7.8株 m-2),植株的分形维数(FD值)从1.192逐渐下降至1.16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所有种植密度下FD值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形维数与株高、光合叶源和生物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FD值是定量描述玉米株型的一种重要新性状,在作物长势与长相等生长诊断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迅速而准确地预测肉桂林分的生物量,以广西防城不同密度肉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拟合肉桂树干、树皮、树叶和树枝生物量模型,并估算和比较分析不同密度肉桂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和林分径阶生物量。结果表明,建立的肉桂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3 以上。应用模型估算4 个不同密度的肉桂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地上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密度Ⅱ>CK>密度Ⅰ>密度Ⅲ,肉桂人工林中大径材生物量蓄积的最佳密度是2400株/hm2(密度Ⅱ)。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明生物炭对我国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了设计5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每个处理0.06 hm2,共3个重复,分别为600 kg/hm2,1200 kg/hm2,1800 kg/hm2,2400 kg/hm2,3000 kg/hm2其依次定为T1、T2、T3、T4、T5,空白对照为CK。研究表明: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空隙度、电导率以及持水量,同时降低土壤容重;在化学养分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在供试作物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根系活力以及总根尖数。总之,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以及其他物理性状,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作物根系活力以及根尖数的提高,但对于生物炭对不同土壤作用的特点、施用量以及作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佘贵连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338-343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不同割龄暗红湿润铁铝胶园地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不同割龄暗红湿润铁铝胶园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综合评价指标值介于0.24~0.50之间。不同割龄湿润铁铝胶园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大小,0~10年(0.26)>30~年(0.24)>10~20年(0.23)>20~30年(0.23),且各割龄段综合评价指标值都低于0.4;不同纬度湿润铁铝胶园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大小,海口(0.35)>临高(0.25)>澄迈(0.24)>文昌(0.23);不同经度湿润铁铝胶园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大小,定安(0.50)>海口(0.35)>琼海(0.34)>万宁(0.23)。且不同割龄,不同地区综合肥力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玉米单产,为指导绥阳县山区玉米种植,2013年在黄杨镇开展了对中单808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4.8万株/hm2产量最高,单产达9.3t/hm2,进一步作线性分析表明,产量曲线最高值对应的密度是4.8773万株/hm2.建议山区玉米在土壤肥力好的地块,种植密度4.5万~4.9万株/hm2株为好;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种植密度4.7万~5万株/hm2为好.  相似文献   

14.
了解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在燕麦品种、施肥措施和混播水平下土壤碳氮储量潜力及垂直分布动态,为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建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个燕麦品种(A1:青燕1号,Avena sativa cv. Qingyan No.1;A2:林纳,A. sativa cv. Lena;A3:青海444,A. sativa cv. Qinghai 444;A4:青海甜燕麦,A. sativa cv. Qinghai)、4个施肥水平(B1:不施任何肥料,CK0;B2:尿素75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IM;B3:有机肥1500 kg/hm2,OM;B4: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IM+OM)和4个箭筈豌豆混播水平(C1:0 kg/hm2;C2:45 kg/hm2;C3:60 kg/hm2;C4:75 kg/hm2)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在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收获后期研究了3个因素对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的影响极其垂直分布特征,为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土壤固C、固N潜力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品种、施肥和混播均显著影响了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3个因素在作物生长期对土壤C储量的积累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施肥>混播>品种,收获后期表现为混播>施肥>品种;各时期对土壤N储量的影响大小均表现为施肥>混播>品种。采用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的施肥处理,混播75 kg/hm2箭筈豌豆建植的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最高。施肥措施造成燕麦人工草地各时期不同土层间土壤C、N储量的差异。在3种措施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0~50cm土层土壤C、N储量潜力分别为176.78 t/hm2和11.78 t/hm2。土壤C、N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0~20cm土层土壤C、N储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层。  相似文献   

15.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以山东省鲁中、鲁东山区35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取样测定了13个土壤指标,研究了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赤松林地的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山东省赤松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整体上均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pH均为酸性,电导率(EC)普遍很低,变幅为19.6~115.6 μS/cm,阳离子交换量(CEC)也整体较低;供试样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中”等级的分别占74.54%和65.71%;所有样点的土层厚度均处于适中水平;土壤粘粒含量的平均值仅为9.35%,均处于“较低”或“很低”水平,导致粉粘比相对较高。不同样地间的土壤综合肥力存在较大差异,以烟台市昆嵛区和淄博市沂源县的赤松林土壤综合肥力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县区;鲁中山地赤松林的土壤肥力指数要高于鲁东丘陵区。林分密度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率,确定沙区杨树人工速生林的合理供水量,实现杨树人工林的科学化管控目标,通过4年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乌兰布和沙区‘小美旱杨’林地不同年供水量(1500、3000、4500、6000、7500 m3/hm2)下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供水量对土壤的增湿效应存在差异。各土层、各月土壤含水量均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年供水量的土壤含水量峰值出现在7月,而其他的出现在6月;‘小美旱杨’速生丰产的年供水量阈值为7500 m3/hm2,它能使剖面土壤水分补给层达70 cm以上,且补给层以及6-9月高温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均保持在20%以上;供水量越大,土壤含水量随树龄增加而降幅越大。年供水量每增加1500 m3/hm2可提高土壤贮水量4.69%~7.43%,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1.42%~15.5%;供水量对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明显;随供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亏缺明显趋于平缓,土壤温度递减,在同一土层内下降1.66~3.26℃,沿剖面向下降低8.64~9.66℃。最小和最大供水量应分别在4月低温期和7月高温期进行,以满足林木生长的水分和温度之需。  相似文献   

17.
幼龄胶园间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间作对幼龄胶园土壤肥力的作用,通过采用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幼龄胶园行间间作甘蔗、菠萝和香蕉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胶园间种甘蔗,降低土壤肥力和土壤pH;间种菠萝和香蕉,提高了土壤肥力。间种菠萝有提高土壤pH的效应,间种香蕉有降低土壤pH的效应,两者pH波动幅度均在适宜橡胶树生长的pH范围。综合分析表明,间种香蕉效果最好,间种菠萝次之,间种甘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滴灌春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扬黄灌区沙质土壤肥力贫瘠、养分利用率低以及农田生产力弱等问题。通过两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M)处理和施有机肥3000kghm^-2(+M)处理,副处理为施纯氮0(N0)、75(N75)、150(N125)、225(N225)和300kghm^-2(N300)5个不同氮肥用量,进行滴灌条件下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探讨施肥对土壤养分、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肥料配比,从而达到玉米高产、优质和土壤培肥的目的。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氮肥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促进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并提高产量,以有机肥配施纯氮300kghm^-2和225kghm^-2处理的培肥效果最佳。有机肥配施氮150、225和300kghm^-2处理间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较不施氮肥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74.21%、91.33%和81.23%,施有机肥处理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平均增产24.28%。在试验区的推荐施肥量为3000kghm^-2有机肥配施225~300kghm^-2氮肥。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市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材料分析,对广西柳州市短周期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含碳率分别为41.9%、41.1%、40.85%,彼此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桉树人工林枯落物含碳率表现为:2年>4年>3年。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32~0.65%。4年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是2年、3年的2.16、1.18倍。桉树乔木层碳储量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3年、4年桉树林乔木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38.61%、57.42%,在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中贡献率较高。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0.86%、2.69%、1.49%,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8.55%、3.98%、2.62%。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碳汇贡献率较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壤碳储量分别为37.54、46.92、39.2 t/hm2,彼此间无显著差异,桉树人工林0~20 cm碳储量占了整个土壤碳储量的41.2%,20~40 cm碳储量占整个土壤碳储量的31.88%,可见0~40 cm土壤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乔木和土壤碳储量成为短周期桉树人工林重要的碳储存库,本研究为本地区提供了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数据。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养分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肥料浪费,研究氮、磷、钾肥施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以及氮、磷、钾肥在蔬菜、土壤中累积量。进行一个周年轮作设施番茄、菜花、芹菜田间施肥试验。当番茄、菜花、芹菜不施N、P、K肥时,减产6.0%~13.8%,年总收入分别减少39220元/hm2、36902元/hm2、22023元/hm2;氮、磷、钾素是蔬菜产量的限制因子。蔬菜中N吸收量:番茄和菜花>芹菜,P吸收量:菜花>番茄和芹菜,K吸收量:番茄>芹菜>菜花;番茄果实中氮吸收量低于菜花果实氮吸收量,植株氮吸收量也低于菜花植株。而果实中磷、钾的吸收量是高于植株,并且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顺序为菜花>番茄>芹菜。番茄、菜花和芹菜收获后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均高于种植前的土壤含量;受底施有机肥的影响,番茄土壤中残留氮含量、芹菜土壤残留磷含量都高于基础土壤含量2倍以上;菜花没施有机肥,土壤残留氮、钾含量低于番茄和芹菜。土壤残留磷含量比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也污染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